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微流控芯片技术检测4种鱼类病毒方法的建立
1
作者 任向阳 丁宁 +7 位作者 苗子毅 黄献培 潘一峰 柏建山 黎浩权 袁建文 陈进会 张险朋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6-112,共7页
【目的】建立适合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锦鲤疱疹病毒(KHV)、神经坏死病毒(NNV)和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VHSV)联合检测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微流控芯片检测体系,为4种鱼类病毒等温快速联检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根据病毒SVCV、... 【目的】建立适合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锦鲤疱疹病毒(KHV)、神经坏死病毒(NNV)和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VHSV)联合检测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微流控芯片检测体系,为4种鱼类病毒等温快速联检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根据病毒SVCV、KHV、NNV和VHSV各自保守基因设计LAMP引物,预包埋LAMP引物至微流控芯片,注入等温扩增反应试剂,通过电浸润法将反应试剂驱动至各反应位点,复溶预包埋的LAMP引物,在各反应位点进行等温扩增反应。分析该检测体系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验证,并应用于实际样品检测。【结果】本研究建立的LAMP微流控芯片检测体系对SVCV、KHV、NNV和VHSV阳性样品均出现特异性扩增反应,且不同病毒间未出现交叉反应;对鱼类易感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大口黑鲈虹彩病毒、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草鱼呼肠孤病毒、本尼登虫(Benedenia girellae)和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等8种常见病原体阳性样品均无特异性扩增反应。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对SVCV、VHSV的检测限均为10 fg/μL,对KHV、NNV的检测限均为1 fg/μL。重复性实验结果表明,4种病毒的变异系数均<5%。该检测体系与实时荧光PCR方法相比,对20份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均保持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的LAMP微流控芯片检测体系于63℃等温扩增30 min即可完成对SVCV、KHV、NNV和VHSV的同时检测,且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为鱼类SVCV、KHV、NNV和VHSV等温快速联检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扩增微流控芯片技术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 锦鲤疱疹病毒 神经坏死病毒 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美白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荧光RAA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2
作者 邓艳 何淑华 +4 位作者 黄燕琼 卢嘉贤 戴金 韦浩延 柏建山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117,共7页
为建立南美白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的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AA)检测方法,本研究以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原菌相关的毒力基因pirA和pirB为检测靶标,设计引物和探针,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恒温荧光RAA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建立的RAA... 为建立南美白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的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AA)检测方法,本研究以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原菌相关的毒力基因pirA和pirB为检测靶标,设计引物和探针,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恒温荧光RAA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建立的RAA方法仅能扩增出AHPND,与副溶血弧菌、十足目虹彩病毒1(DIV1)等9种水产常见的弧菌和病毒无交叉反应;检测的最低限度可达10 copies/μL,组内变异系数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用该方法对301份样品进行检测,检出27份阳性样品,与荧光定量PCR方法相比总符合率99.3%,与巢氏PCR方法相比总符合率97%。本研究建立了快速、特异、灵敏的RAA检测方法,可以用于AHPND的早期监测和现场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 副溶血弧菌 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蛙病毒3型类和桑蒂库帕蛙病毒类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3
作者 邓艳 柏建山 +5 位作者 徐浩 季新成 黄燕琼 何淑华 曾伟伟 蒋茗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3,79,共7页
为建立一种可快速鉴别检测蛙病毒3型(FV3)类和桑蒂库帕蛙病毒(SCRV)类的双重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本研究根据FV3类和SCRV类的主要衣壳蛋白(MCP)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和两种不同荧光标记的探针,采用特异性引物扩增虎纹蛙病毒(T... 为建立一种可快速鉴别检测蛙病毒3型(FV3)类和桑蒂库帕蛙病毒(SCRV)类的双重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本研究根据FV3类和SCRV类的主要衣壳蛋白(MCP)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和两种不同荧光标记的探针,采用特异性引物扩增虎纹蛙病毒(TFV)和大口黑鲈虹彩病毒(LMBV)的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标准品pMD19-T-TFV和pMD19-T-LMBV。采用矩阵法优化各反应条件后,初步建立了检测这两类蛙病毒的双重qPCR方法。标准曲线结果显示两个重组质粒标准品混合物与各自的Ct值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采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分别检测TFV、LMBV、伯勒虹彩病毒(BCV)、蛙病毒3型、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EHNV)、锦鲤疱疹病毒、罗非鱼湖病毒、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斑点叉尾鮰病毒、鲤浮肿病毒、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呼肠孤病毒Ⅱ型、疱疹病毒Ⅱ型,评估该方法的特异;以100~108稀释的重组质粒标准混合物为模板采用建立的双重qPCR方法检测,评估该方法的敏感性;以10^(2)~10^(8)稀释的重组质粒标准混合物为模板采用该双重qPCR方法分别进行组内和组间的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仅能扩增出FV3类的TFV、BIV、FV3及EHNV和SCRV类的LMBV,其他病毒均无扩增曲线;对pMD19-T-TFV和pMD19-T-LMBV的检测限分别为1拷贝/µL和10拷贝/µL;组内变异系数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利用建立的双重qPCR方法和WOAH推荐的常规PCR方法分别对298份临床样品分别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双重qPCR方法检出21份SCRV类,2份FV3类,普通PCR方法检出15份SCRV类,2份FV3类,双重PCR方法与常规PCR方法对FV3类和SCRV类的检测结果的阳性符合率均达100%。本研究建立的双重q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等优点,对于多种蛙病毒属成员的鉴别检测和早期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蛙病毒 双重荧光定量PCR TAQMAN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齿小蠹形态特征及DNA条形码技术快速鉴定研究
4
作者 胡淑青 李献锋 +1 位作者 魏霜 丁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0期119-122,共4页
介绍了我国口岸进口木材中多次截获的松十二齿小蠹,对该虫的分类地位、分布、寄主、危害及成虫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将获得的该虫COⅠ序列通过GenBank数据库比对分析,以及用邻接法(NJ)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建立了该虫的DNA条形码检测方法,... 介绍了我国口岸进口木材中多次截获的松十二齿小蠹,对该虫的分类地位、分布、寄主、危害及成虫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将获得的该虫COⅠ序列通过GenBank数据库比对分析,以及用邻接法(NJ)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建立了该虫的DNA条形码检测方法,以期为口岸一线的检测鉴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齿小蠹 分布 形态特征 DNA条形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境粮谷中截获检疫性豆象疫情来源分析
5
作者 徐强 吴晓薇 +3 位作者 陈芳 颜素娟 李新浩 马骏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5-1042,共8页
我国是粮食进口大国,口岸截获的检疫性豆象疫情频发,对粮谷安全构成严重威胁。2015-2018年,国内口岸截获至少19种豆象类害虫,其中绿豆象截获批次最高。这些豆象主要随进口豆类等粮谷传播,来源复杂,数量大。截获数据显示,缅甸、越南和泰... 我国是粮食进口大国,口岸截获的检疫性豆象疫情频发,对粮谷安全构成严重威胁。2015-2018年,国内口岸截获至少19种豆象类害虫,其中绿豆象截获批次最高。这些豆象主要随进口豆类等粮谷传播,来源复杂,数量大。截获数据显示,缅甸、越南和泰国是截获豆象来源最多的国家,昆明、深圳和南京海关是主要截获口岸。豆象种类多,寄生多种豆类,不同豆象对不同寄主的危害特点也有差异。为有效防控豆象传入和扩散,加强口岸检疫和监测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岸 豆象 生物入侵 植物检疫 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褐色皱果病毒Taq 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献锋 于璇 +7 位作者 冯黎霞 于翠 丁钿 徐强 赵菊鹏 马骏 武目涛 魏霜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5-193,共9页
为建立番茄褐色皱果病毒(tomato brown rugose fruit virus,ToBRFV)Taq Man荧光定量RT-PCR方法,本研究针对ToBRFV 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基因序列设计了4组特异性引物和Taq Man探针,构建了标准曲线,并... 为建立番茄褐色皱果病毒(tomato brown rugose fruit virus,ToBRFV)Taq Man荧光定量RT-PCR方法,本研究针对ToBRFV 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基因序列设计了4组特异性引物和Taq Man探针,构建了标准曲线,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实际样品的检测效率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强,与番茄花叶病毒、番茄斑驳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番茄环斑病毒、番茄黑环病毒、辣椒轻斑驳病毒、烟草环斑病毒和凤果花叶病毒等9种病毒均无交叉反应。建立的标准曲线的R^(2)为0.999,扩增效率为102.096%,检测灵敏度为10 fg/μL,与EPPO PM 7/146(1)推荐的CaTa28、CSP1325方法相当,是常规RT-PCR的100倍;采用该方法成功从60份番茄和辣椒叶片、种子样品中检出10份阳性样品。建立的Taq Man荧光定量RT-PCR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实际样品中ToBRFV的快速精准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褐色皱果病毒 RNA依赖的RNA聚合酶 Taq Man探针 荧光定量RT-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