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市50岁以上老年人眼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洁梅 张良 +4 位作者 黄中宁 沈粤英 费文雷 陈江萍 熊志强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852-853,共2页
目的:拟了解广州市老年人群中各种眼病的发病情况。方法:在广州市老城区对50岁以上自然人群中随机对266人检查视力及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检查和眼压测定。结果:266例受检者中有87人同时患有两种以上眼病,232例受检者患有... 目的:拟了解广州市老年人群中各种眼病的发病情况。方法:在广州市老城区对50岁以上自然人群中随机对266人检查视力及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检查和眼压测定。结果:266例受检者中有87人同时患有两种以上眼病,232例受检者患有白内障(87.2%),结膜疾病36例(13.5%),屈光不正24例(9.0%),青光眼或可疑青光眼20例(7.5%),视网膜疾病17例(6.4%),10例受检者未发现异常(3.8%),其余眼病均在10例以下。266例受检者的532眼中,0.05以下视力28眼(5.3%),131眼视力为0.05~0.3(24.6%),373眼视力在0.3以上(70.1%),视力小于0.3的眼中由白内障引起129眼(81.1%);眼压的平均值为14.745mmHg,27眼的眼压在21mmHg(5.1%)以上。结论:白内障为老年人最常见眼病,远高于其他眼病的发病情况;有30%的眼睛视力在0.3以下,约1/4是由白内障引起,在发达城市中目前仍有大量需要手术的白内障患者;有5%的眼睛有发生青光眼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眼病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矫治超高度近视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郑幼平 吴小桃 +2 位作者 黎绮雯 钟敬祥 王桂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933-935,共3页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我院于2010-07/2013-07开展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治超高度近视患者18例32眼,屈光度-10.5-19.0D,散光-0.5-4.5DC,术后1d,1wk,1mo,3mo及1a密...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我院于2010-07/2013-07开展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治超高度近视患者18例32眼,屈光度-10.5-19.0D,散光-0.5-4.5DC,术后1d,1wk,1mo,3mo及1a密切观察术后眼压、屈光改变、视力及角膜内皮、前房深度、虹膜、拱高、晶状体情况,随访1a。 结果:术前裸眼视力0.01-0.05,最佳矫正视力0.4-1.0,术后裸眼视力0.5-1.2,1mo 时平均拱高547±222μm (95%CI 442-672),1a 时平均拱高528±268μm (95%CI 354-6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术后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1眼晶状体前囊膜下混浊,3眼一过性眼压升高,2眼虹膜少许脱色素,未见严重并发症。 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术后视力效果好,屈光度稳定,可预测性强,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超高度近视 拱高 前囊膜下混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中纳米细菌的培养和检测 被引量:2
3
作者 郑幼平 蓝兴锐 +2 位作者 郭少琼 刘洁梅 王桂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98-100,共3页
目的:分离、培养与检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房水中的纳米细菌(nanobacteria,NB),为进一步探讨NB致白内障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术前收集30份房水标本,通过脱矿、过滤、离心处理,用细胞培养的方法进行N... 目的:分离、培养与检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房水中的纳米细菌(nanobacteria,NB),为进一步探讨NB致白内障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术前收集30份房水标本,通过脱矿、过滤、离心处理,用细胞培养的方法进行NB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透射电镜方法观察培养物形态。结果:培养6wk后,对培养标本进行观察,发现12瓶(40%)培养液中存在絮状漂浮成团的NB,并且其中8瓶培养液瓶底亦可见贴壁生长的成团的或散在分布的颗粒沉淀状NB;对照组一看见1例絮状漂浮,并可见管底颗粒沉淀;对照组二未见絮状漂浮和颗粒沉淀。透射电镜可见NB为针状物的聚集体,大小不一。结论: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中分离培养鉴定出NB,表明其感染与白内障发病可能有关,需进一步研究其致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纳米细菌 感染 房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樱子总黄酮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模型大鼠眼晶状体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丽华 李霭燕 +1 位作者 吴小桃 凌梓韵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11期80-83,共4页
目的探究金樱子总黄酮对糖尿病性白内障(DC)模型大鼠眼晶状体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9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的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金樱子黄酮低剂量组、金樱子黄酮中剂量组... 目的探究金樱子总黄酮对糖尿病性白内障(DC)模型大鼠眼晶状体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9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的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金樱子黄酮低剂量组、金樱子黄酮中剂量组、金樱子黄酮高剂量组,每组各18只。其中,正常对照组予以普通饲料饲养和自由饮水,其余四组应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加膳食诱导构建DC大鼠模型,且金樱子黄酮低剂量组、金樱子黄酮中剂量组、金樱子黄酮高剂量组分别灌胃40、80、160 mg/kg金樱子总黄酮,实验观察8周,比较各组大鼠晶状体混浊程度以及晶状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晶状体混浊程度显著升高,晶状体SOD、GSH-Px表达水平更低,MDA表达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樱子黄酮低剂量组、金樱子黄酮中剂量组、金樱子黄酮高剂量组大鼠的晶状体混浊程度显著低于模型组,且晶状体SOD、GSH-Px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MD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金樱子总黄酮能够改善DC模型大鼠眼晶状体的混浊程度,对晶状体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大鼠眼晶状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 金樱子总黄酮 晶状体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络明目膏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微血管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丽华 凌梓韵 +1 位作者 李霭燕 吴小桃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17期30-34,共5页
目的探究通络明目膏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微血管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60例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6组,每组各10只。其中,空白组大鼠正常饮食水,阳性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 目的探究通络明目膏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微血管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60例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6组,每组各10只。其中,空白组大鼠正常饮食水,阳性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以高脂高糖饮食联合注射2%链脲佐菌素溶液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模型。实验开始时,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分别灌胃通络明目膏10、40、60 mg/(kg·d),阳性对照组灌胃等效剂量100 mg/(kg·d)羟苯磺酸钙胶囊,模型组和空白组灌胃等效剂量生理盐水。干预12周后,观察比较各组大鼠视网膜血管周细胞数、血管内皮细胞数、伊文思蓝(EB)渗透量以及视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结果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视网膜血管周细胞数显著高于模型组,血管内皮细胞数、EB渗透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且中药低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上述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视网膜组织中VEGFR-2、VEGF累积光密度值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中药高剂量组的VEGFR-2、VEGF累积光密度值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通络明目膏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微血管发挥良好的保护作用,有效改善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形态学及通透性,且该保护作用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R-2、VEG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通络明目膏 微血管损伤 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眼底出血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丽华 梁筠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2期129-130,共2页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眼底出血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262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31例西药治疗。治疗组131例血府逐瘀汤(桃仁12g,红花、当归、生地、牛膝各10g,赤芍、甘草、枳壳各6g,川芎...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眼底出血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262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31例西药治疗。治疗组131例血府逐瘀汤(桃仁12g,红花、当归、生地、牛膝各10g,赤芍、甘草、枳壳各6g,川芎5g,桔梗、柴胡各3g),1剂/d,水煎400mL,早晚口服;伴有急性视神经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加天麻,杜仲,钩藤,石决明;病情稳定加鳖甲,龟板,三棱,莪术,昆布;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眼底出血、视力、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66例,显效20例,有效3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3.13%。对照组痊愈31例,显效34例,有效35例,无效31例,总有效率76.3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血府逐瘀汤对不同原发病引起眼底出血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眼底出血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出血 血府逐瘀汤 华法林钠片 酚磺乙胺注射液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磷脂络合碘联合532nm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林莹 林小媚 +1 位作者 凌梓韵 黎绮雯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卵磷脂络合碘联合532 nm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DR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联合组(n=31)、参照组(n=31)。参照组予以532 nm激光治疗,联合组予以卵磷脂络合碘联合532 n... 目的:探讨卵磷脂络合碘联合532 nm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DR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联合组(n=31)、参照组(n=31)。参照组予以532 nm激光治疗,联合组予以卵磷脂络合碘联合532 nm激光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治疗前后视力、生存质量。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3.55%(29/31)较参照组74.19%(23/31)高(P<0.05)。治疗后两组视力均显著改善,且联合组优于参照组(P <0.05)。治疗后联合组社会关系、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评分较参照组高(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3.23%(1/31)与参照组0.00%(0/3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磷脂络合碘联合532nm激光治疗DR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磷脂络合碘 532NM激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力 并发症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术中晶状体核完全脱入玻璃体腔的原因和处理
8
作者 刘洁梅 张良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1967-1968,共2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晶状体核完全脱入玻璃体腔的原因与合理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a内7 526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中晶状体核下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严重晶状体核下沉患者7例,其中2例是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成...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晶状体核完全脱入玻璃体腔的原因与合理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a内7 526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中晶状体核下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严重晶状体核下沉患者7例,其中2例是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成熟或过熟期白内障患者5例。晶状体核下沉后3例患者立即行后段玻璃体切除并顺利植入人工晶状体,1例未取出核块植入PMMA晶状体,1例2wk后发生视网膜脱离,2例因条件所限放弃进一步处理。结论:玻璃体状态(高度液化)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晶状体核严重下沉的最为重要的原因,及时行后段玻璃体切除手术是正确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晶状体核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多次手术临床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洁梅 黄中宁 +2 位作者 尹东明 孟倩丽 张良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2201-2203,共3页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多次手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a来因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割术后需要再次手术的患者。结果:患者189眼术后需要再次进行手术的为24例26眼(占总观察眼数13.8%)。分别...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多次手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a来因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割术后需要再次手术的患者。结果:患者189眼术后需要再次进行手术的为24例26眼(占总观察眼数13.8%)。分别是:玻璃体再积血3眼,前房积血1眼,视网膜脱离11眼(占总观察眼数5.8%,占再手术眼42.3%,其中3眼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白内障6眼(占总观察眼数3.2%),单纯硅油取出5眼。189眼中有6眼发生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2%),6眼均为玻璃体晶状体联合手术或玻璃体切割术后又摘除白内障病例。2次手术19眼,3次或以上手术7眼(其中5眼合并视网膜脱离)。结论:发生视网膜脱离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需要多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也占据需要3次或以上手术的主要部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值得重视,出现视网膜脱离时要提高警惕,需要摘除晶状体时必须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增殖 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地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眼内炎的防治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洁梅 张良 +2 位作者 刘东成 叶雪团 赵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1577-1578,共2页
目的:总结农村地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眼内感染防治的经验。方法:对2306例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的用药、术中术后处理进行分析。结果:2306例患者仅1例眼内炎发生,炎症得到控制并恢复一定视力。结论:控制患者全身条件、使用高效消毒剂、... 目的:总结农村地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眼内感染防治的经验。方法:对2306例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的用药、术中术后处理进行分析。结果:2306例患者仅1例眼内炎发生,炎症得到控制并恢复一定视力。结论:控制患者全身条件、使用高效消毒剂、严格无菌操作、加强结膜下用药等均是减少术后感染的重要措施,及时治疗和应用有效抗生素在治疗眼内炎中最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眼内炎 预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阳 刘洁梅 张良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对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09年7月到2013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72只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42只眼)与对照组25例(30...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对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09年7月到2013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72只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42只眼)与对照组25例(30只眼),观察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完全成功:观察组34只眼(80.95%),对照组16只眼(53.33%)(P=0.012),术后视力提高患眼数:观察组26只眼(61.90%),对照组11只眼(36.67)(P=0.035),术后需加用抗青光眼药物的患眼:观察组1只眼(2.38%),对照组6只眼(20.00%)(P=0.018),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眼:观察组2只眼(4.76%),对照组7只眼(23.33%)(P=0.029),术后眼压:观察组(16.7±1.5)mmHg,对照组(18.9±2.5)mm Hg(P=0.036)。结论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能提高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生物羊膜移植术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络明目膏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凌梓韵 陈丽华 +1 位作者 李霭燕 吴小桃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探究通络明目膏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60只实验大鼠,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空白组(n=10)、阳性对照组(n=10)、模型组(n=10)以及通络明目膏低剂量组(n=10)、通络明目膏中剂量组(n=10)、通... 目的探究通络明目膏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60只实验大鼠,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空白组(n=10)、阳性对照组(n=10)、模型组(n=10)以及通络明目膏低剂量组(n=10)、通络明目膏中剂量组(n=10)、通络明目膏高剂量组(n=10)。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大鼠通过高脂高糖饮食+2%链脲佐菌素注入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同时通络明目膏低剂量组、通络明目膏中剂量组、通络明目膏高剂量组分别灌胃10、40、60 mg/(kg·d)通络明目膏,阳性对照组灌胃等效剂量100 mg/(kg·d)的羟苯磺酸钙胶囊,模型组、空白组灌胃等量蒸馏水,干预12周。比较各组大鼠外周血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内皮素(ET-1)、VEGF表达量以及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VEGF表达量的差异。结果干预12周后,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组织VEGFR-2、VEGF阳性表达以及血清IGF-1、ET-1、VEGF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5组(P<0.05)。通络明目膏低剂量组的血清IGF-1、ET-1、VEGF表达量及视网膜组织VEGFR-2、VEGF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通络明目膏中剂量组的血清IGF-1、ET-1、VEGF表达量及视网膜组织VEGFR-2、VEGF阳性表达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络明目膏高剂量组的血清IGF-1、ET-1、VEGF表达量及视网膜组织VEGFR-2、VEGF阳性表达均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镜检下见,与模型组大鼠比较,阳性对照组、通络明目膏低剂量组、通络明目膏中剂量组、通络明目膏高剂量组大鼠视网膜各层次排列更整齐,组织水肿及毛细血管扩张显著减轻,且随着通络明目膏使用剂量增加,视网膜毛细血管减轻程度升高。结论糖尿病大鼠的外周血和视网膜组织内存在VEGF过量表达,而经高剂量通络明目膏干预后能够显著改善视网膜微血管变化,发挥视网膜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通络明目膏 微血管变化 不同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