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G 9351FA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性能劣化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林志文 冯景浩 +1 位作者 杨承 马晓茜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2-141,共10页
为定量分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性能劣化程度,提出机组在不同负荷下的性能-时间劣化研究模型。基于PG 9351FA型联合循环机组历史运行数据,利用GA-BP神经网络建立各年份燃气轮机效率及联合循环效率预测模型。在THERMOFLEX仿真软件中建... 为定量分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性能劣化程度,提出机组在不同负荷下的性能-时间劣化研究模型。基于PG 9351FA型联合循环机组历史运行数据,利用GA-BP神经网络建立各年份燃气轮机效率及联合循环效率预测模型。在THERMOFLEX仿真软件中建立联合循环全工况物理模型,研究压气机和透平不同劣化程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数据驱动的系统效率预测模型的测试集相对误差均在3.5%以内,且相关系数R值均高于0.9,模型泛化能力较好;同一负荷下燃气轮机效率和联合循环效率逐年降低,机组A级检修对其高负荷工况下的效率有较明显恢复;透平劣化对机组性能的影响大致为压气机劣化的2倍。本文工作可为劣化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性能劣化 GA-BP神经网络 物理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障涂层对涡轮动叶温度及应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志鑫 曾武 +2 位作者 卞祥德 高国梁 肖波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8-231,共14页
为研究热障涂层对于涡轮叶片服役温度和应力的影响,以燃气轮机第一级涡轮动叶为研究对象,基于流热固耦合的数值仿真方法,分析了有无热障涂层及不同热障涂层厚度下,叶片的流动传热特征以及叶身应力响应变化规律,并将温度和应力分析结果... 为研究热障涂层对于涡轮叶片服役温度和应力的影响,以燃气轮机第一级涡轮动叶为研究对象,基于流热固耦合的数值仿真方法,分析了有无热障涂层及不同热障涂层厚度下,叶片的流动传热特征以及叶身应力响应变化规律,并将温度和应力分析结果与真实服役叶片热障涂层剥落和基体裂纹萌生失效等故障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值仿真方法可以揭示涡轮叶片实际运行中的温度和应力分布特征;热障涂层可有效降低叶片基体的平均温度,但是对于局部高温区,若没有良好的冷却设计配合,热障涂层的保护效果有限;热障涂层厚度变化未改变叶片高应力区位置,随着厚度增加,叶片危险部位的应力逐渐下降;对于本文的研究对象,与无热障涂层情况相比,0.4mm热障涂层可使得叶片高应力区域最大等效应力下降30~60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涡轮动叶 热障涂层 流热固耦合 温度分布 热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酯抗燃油泡沫特性超标原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谭旭南 冯丽苹 +4 位作者 尹文波 贾小琼 成超丽 吕秀娟 朱春红 《广东电力》 2023年第2期129-134,共6页
为分析抗燃油泡沫特性超标原因,以新抗燃油和运行抗燃油为对象展开研究。对新抗燃油进行连续的老化试验、水解试验,检测样品的泡沫特性,研究抗燃油劣化过程中泡沫特性的变化趋势;对运行抗燃油采用不同的再生介质进行再生处理,检测样品... 为分析抗燃油泡沫特性超标原因,以新抗燃油和运行抗燃油为对象展开研究。对新抗燃油进行连续的老化试验、水解试验,检测样品的泡沫特性,研究抗燃油劣化过程中泡沫特性的变化趋势;对运行抗燃油采用不同的再生介质进行再生处理,检测样品在再生处理前后的酸值、体积电阻率和泡沫特性,研究不同处理措施对油品泡沫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燃油老化、水解可导致其泡沫特性升高;对运行中抗燃油进行再生处理时,若再生介质选择不当,可导致抗燃油的泡沫特性明显升高;为减缓磷酸酯抗燃油泡沫特性超标的进程,磷酸酯抗燃油运行过程中应避免局部高温过热和水分含量超标,需要再生处理时,应进行实验室小试,选择合适的再生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酯抗燃油 泡沫特性 老化 水解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汽脱气氢电导率多参数协同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田利 谭旭南 +7 位作者 程阳 冯向东 方湘瑜 陈丰 张龙明 冯礼奎 张国锋 曹求洋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3-198,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水膜脱气法和电再生离子交换技术相结合的水汽脱气氢电导率多参数协同监测系统及方法,可快速测量电导率、氢电导率、脱气氢电导率和pH值等多项关键水质指标,对水质做出综合评判,指导停机启动及正常运行水工况调整,对保...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水膜脱气法和电再生离子交换技术相结合的水汽脱气氢电导率多参数协同监测系统及方法,可快速测量电导率、氢电导率、脱气氢电导率和pH值等多项关键水质指标,对水质做出综合评判,指导停机启动及正常运行水工况调整,对保障水汽品质及热力设备腐蚀、积盐、结垢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脱气氢电导率测量采用双水膜脱气技术,可高效脱除水中CO_(2),在此基础上提出标准溶液校准脱气氢电导率测量值的方法,可有效评判测量值的准确性。该方法用于典型的燃气联合循环机组、供热机组的现场监督,结果表明其测量准确性高,可快速综合评估水汽品质,能辅助解决现场出现的各类技术问题,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气 氢电导率 PH值 双水膜脱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顿-混凝组合工艺燃气轮机压气机水洗废液处理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琦琦 赵晓丹 +3 位作者 杨春艳 洪思琦 周振 张淳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3-140,共8页
燃气轮机压气机水洗废液中污染物主要为难降解溶解性有机物,有机物(COD)质量浓度为2132 mg/L,常规生物法、混凝法及臭氧氧化法无法对其进行降解。为此,采用芬顿-混凝组合工艺处理某燃气轮机压气机水洗废液,试验优化工艺条件后可实现废... 燃气轮机压气机水洗废液中污染物主要为难降解溶解性有机物,有机物(COD)质量浓度为2132 mg/L,常规生物法、混凝法及臭氧氧化法无法对其进行降解。为此,采用芬顿-混凝组合工艺处理某燃气轮机压气机水洗废液,试验优化工艺条件后可实现废液达标排放。结果表明:芬顿-混凝组合工艺最佳处理条件为初始pH值为3,H_(2)O_(2)/COD质量比为1.5940,H_(2)O_(2)/Fe^(2+)摩尔比为22,反应时间为30 min,反应温度为80℃,混凝剂PAFC投加量为5 mg/L,助凝剂PAM投加量为0.5 mg/L;废液中溶解性有机污染物通过芬顿氧化去除,COD质量浓度降至320 mg/L,去除率达85.0%,混凝工艺能高效去除芬顿反应产生的悬浮物和色度,去除率达98.6%和9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压气机 水洗废液 芬顿-混凝 难降解有机物 工艺条件优化 达标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滤处理燃机电厂清洗废液及膜污染研究
6
作者 张淳 赵晓丹 +6 位作者 宋欣 赵琦琦 陈承启 杨春艳 张茂楠 夏庆 周振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8-85,共8页
采用NF 90、NF 270、NF 2001、NF 50014种纳滤膜对燃机电厂压气机清洗废液进行处理,考察操作压力、初始CODCr、温度和pH等因素对纳滤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操作压力为0.7 MPa时,4种纳滤膜对废液中低分子质量的难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物... 采用NF 90、NF 270、NF 2001、NF 50014种纳滤膜对燃机电厂压气机清洗废液进行处理,考察操作压力、初始CODCr、温度和pH等因素对纳滤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操作压力为0.7 MPa时,4种纳滤膜对废液中低分子质量的难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物截留效果均较好,产水水质满足纳管标准(CODCr≤500 mg/L)。操作压力在一定范围内增加,4种纳滤膜膜通量和CODCr截留率呈不同幅度的上升趋势,压力由0.6 MPa增加至1.0 MPa时,NF 2001产水CODCr降幅最大(70.73%),NF 5001膜通量增幅最大(28.14%)。初始CODCr增加使膜通量下降而对CODCr的截留效果提高,且随着温度由20℃升高至40℃,及pH由3升至10,各膜通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此外,较低温度(20℃)下NF 270膜通量较大且不可逆污染值较小,因而在处理压气机清洗废液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机电厂 清洗废液 纳滤 膜通量 截留率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