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曳引式电梯节能检测方法及装置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马海霞 李中兴 +1 位作者 刘英杰 李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2期247-250,262,共5页
电梯启制动频繁,能耗较大,然而未有统一、有效的能效测试与评价方法。为了安全、便捷地进行电梯能效检测和评价,分析了电梯运行能耗特点,研究了吨·千米(t·km)法的优缺点,提出了空载法,给出了电梯能耗测试方法及能效分级方法,... 电梯启制动频繁,能耗较大,然而未有统一、有效的能效测试与评价方法。为了安全、便捷地进行电梯能效检测和评价,分析了电梯运行能耗特点,研究了吨·千米(t·km)法的优缺点,提出了空载法,给出了电梯能耗测试方法及能效分级方法,该方法在检测过程中不需要载荷,只需电梯空载全程运行两次,大大减少了测试时间,提高了安全性。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电梯能效检测与评价装置。多次工程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精度高、耗时短,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梯 节能检测 能耗测试 能效评价 空载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电梯液压系统及现场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英杰 武星军 +3 位作者 徐兵 王伟雄 宋月超 王新华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37,43,共7页
液压电梯相比曳引式电梯具有高的功率质量比和良好的可靠性,适合中低层建筑。但是液压电梯主控阀结构较复杂,系统安装、调试及日常维修保养的技术要求较高,某种程度上影响其广泛应用。介绍现有的几种典型的液压电梯的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液压电梯相比曳引式电梯具有高的功率质量比和良好的可靠性,适合中低层建筑。但是液压电梯主控阀结构较复杂,系统安装、调试及日常维修保养的技术要求较高,某种程度上影响其广泛应用。介绍现有的几种典型的液压电梯的液压系统工作原理、主控阀结构及发展趋势,同时分析其定期检验的液压主控阀压力设定、流量特性、防沉降功能等参数的检测方法和评判准则。该研究有利于技术人员加深对液压电梯的认识,以促进其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电梯 主控阀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火焰泄放装置性能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柏清 王彦 王继业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0-155,共6页
为有效提高无火焰泄放装置产品质量特性和应用技术,避免或减轻爆炸事故发生造成的灾害程度,选择玉米淀粉粉尘为测试粉尘,采用1 m^(3)爆炸罐进行扇形无火焰泄放装置爆炸泄放实验。结果表明:扇形无火焰泄放装置不适合重复使用。当扇形无... 为有效提高无火焰泄放装置产品质量特性和应用技术,避免或减轻爆炸事故发生造成的灾害程度,选择玉米淀粉粉尘为测试粉尘,采用1 m^(3)爆炸罐进行扇形无火焰泄放装置爆炸泄放实验。结果表明:扇形无火焰泄放装置不适合重复使用。当扇形无火焰泄放装置重复进行爆炸泄放实验时,爆炸罐内压力会呈现升高趋势,而外场压力和温度呈现下降趋势,且阻火元件孔隙内残留大量玉米淀粉粉尘燃烧后生成的炭黑以及积聚部分高温燃烧的粉尘,致使阻火元件损坏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火焰泄放装置 检测技术 粉尘防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故障率修正的电梯系统风险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陈国华 李刚 +2 位作者 王新华 王新华 刘英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9-64,共6页
为保障电梯运行安全,提高电梯风险评价精度,从电梯事故发生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2方面出发,在统计、分析运行故障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以设计、制造、安装、维保、改造/重大维修、使用、管理、检验等电梯全寿命周期内的8个环节为主要指... 为保障电梯运行安全,提高电梯风险评价精度,从电梯事故发生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2方面出发,在统计、分析运行故障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以设计、制造、安装、维保、改造/重大维修、使用、管理、检验等电梯全寿命周期内的8个环节为主要指标,建立风险评价影响因素体系及电梯系统风险评价模型。采用基于故障率修正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估电梯系统风险,并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价等级划分准则。运用风险评价方法对广州某大厦电梯进行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故障率修正系数的引入有利于实现电梯系统风险动态评价,采取加强维保、使用、管理环节以及应急处理等措施能够明显降低电梯运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梯系统 故障率修正 风险 指标体系 模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chors设计和模型迁移的钢轨内部伤损检测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吴福培 谢晓扬 +2 位作者 黄耿楠 吴涛 李昇平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2-119,共8页
钢轨内部伤损的准确检测是保障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如何提高伤损检测算法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是当前自动检测该类伤损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Anchors设计和模型迁移的钢轨内部伤损检测方法。首先,采用图像数据增强技术扩... 钢轨内部伤损的准确检测是保障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如何提高伤损检测算法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是当前自动检测该类伤损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Anchors设计和模型迁移的钢轨内部伤损检测方法。首先,采用图像数据增强技术扩充现有图像数据集,获取适量的训练样本。其次,设计以交并比为距离度量的K-means聚类算法获取新的Anchors多维度约束,提高伤损检测精度。最后,在基于改进Faster R-CNN模型的迁移学习方法基础上,训练所提的钢轨伤损检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检测方法所得精确率、召回率和F 1值均达到99%,对不同类型的内部伤损取得了较好的检测效果;与现有方法相比,本文所提方法的识别准确率高、误报率低,可有效检测钢轨内部伤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内部伤损 缺陷检测 深度学习 Faster R-CNN 模型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木粉爆炸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陈国华 江湖一佳 王新华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00-1203,共4页
以红木粉尘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粒度仪对粒径分布进行表征。在热板炉、戈德贝特-格林沃尔德炉、哈特曼管爆炸实验装置中分别测试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MITL)、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MITC)和粉尘云最小点火能(MIC)。结果表明,该木质粉尘的MIT... 以红木粉尘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粒度仪对粒径分布进行表征。在热板炉、戈德贝特-格林沃尔德炉、哈特曼管爆炸实验装置中分别测试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MITL)、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MITC)和粉尘云最小点火能(MIC)。结果表明,该木质粉尘的MITL为320℃,MITC为460℃。粉尘浓度是影响MIC的极值因素,最小点火能量大小随着粉尘浓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粉尘粒径是影响粉尘云最小点火能量的单调因素,随着粒径的增大,粉尘云点火能量总体发展趋势为逐渐升高。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及测试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木粉 粉尘爆炸特性 粒径分布 防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伺服驱动机械手运动轨迹跟踪控制误差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魏鸿儒 刘益标 陈均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27-430,435,共5页
针对液压伺服驱动机械手运动轨迹跟踪误差较大的问题,引用改进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对控制效果进行了验证.创建了机械手运动机构平面简图,推导出机械手末端执行器运动的几何关系式,阐述了伺服阀控制工作原理,给出了压力和流量控制方程式.... 针对液压伺服驱动机械手运动轨迹跟踪误差较大的问题,引用改进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对控制效果进行了验证.创建了机械手运动机构平面简图,推导出机械手末端执行器运动的几何关系式,阐述了伺服阀控制工作原理,给出了压力和流量控制方程式.采用改进粒子算法优化神经网络PID控制器,给出了机械手液压驱动控制的在线控制流程图.结合具体实例,将初始参数输入到Matlab软件中进行轨迹误差仿真,并与PID控制误差进行比较.误差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神经网络PID控制,产生的最大误差为3.3×10^(-2) m,误差波动程度较小;采用PID控制,产生的最大误差为6.7×10^(-2) m,误差波动程度较大,机械手液压伺服驱动采用改进神经网络PID控制,能够提高机械手运动轨迹跟踪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手 液压伺服驱动 改进粒子群算法 神经网络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控制的机械臂轨迹误差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益标 陈均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05-108,共4页
当前,机械臂关节运动轨迹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导致运动轨迹不稳定,抖动现象特别严重,不能很好地满足轨迹跟踪任务的要求。对此,文中创建机械臂双关节运动简图模型,采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方法跟踪机械臂关节的运动... 当前,机械臂关节运动轨迹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导致运动轨迹不稳定,抖动现象特别严重,不能很好地满足轨迹跟踪任务的要求。对此,文中创建机械臂双关节运动简图模型,采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方法跟踪机械臂关节的运动轨迹。分析了机械臂运动轨迹所产生的误差,设计了机械臂关节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器,引用李雅普诺夫函数对控制器的稳定性和收敛性进行了证明。结合具体实例,借助于Matlab软件对机械臂双关节的运动轨迹追踪误差进行仿真。同时,与模糊PID控制的仿真误差进行对比和分析。仿真曲线显示,机械臂关节采用RBF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方法,运动轨迹追踪所产生的误差较小,输入力矩的振动幅度相对较小。因此,机械臂关节末端采用RBF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器,可以降低运动轨迹的跟踪误差,改善振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径向基函数 神经网络 仿真 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蓄电池电流监控系统仿真实验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韩克 罗永通 余剑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4-138,共5页
基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光伏发电系统"科研项目,采用Proteus虚拟仿真技术和方法,设计与研究光伏系统蓄电池充放电的瞬间电流、平均电流、累加电流和动态特征的日K线柱型图显示模型,对蓄电池充放电原则提出了实用的分析方法。... 基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光伏发电系统"科研项目,采用Proteus虚拟仿真技术和方法,设计与研究光伏系统蓄电池充放电的瞬间电流、平均电流、累加电流和动态特征的日K线柱型图显示模型,对蓄电池充放电原则提出了实用的分析方法。该监控系统具有可视化描述、直观形象、实时性好、可实现本地系统监控和远程监控功能,能在光伏发电系统得到很好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蓄电池 电流监控 仿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EEE1451智能传感器多传感信息自校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叶廷东 黄国健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1-215,共5页
针对多传感信息耦合问题,基于IEEE1451标准,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多传感信息自校正模型。模型根据传感元件输出信号额定特征,从信号幅度、变化趋势等方面,实现对传感器的故障判断和自免疫处理;然后基于多传感信息插值解耦数学原理,建立了基... 针对多传感信息耦合问题,基于IEEE1451标准,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多传感信息自校正模型。模型根据传感元件输出信号额定特征,从信号幅度、变化趋势等方面,实现对传感器的故障判断和自免疫处理;然后基于多传感信息插值解耦数学原理,建立了基于特定TEDS格式的校正引擎,通过将标定点数据以矩阵表格形式输入TEDS中来实现解耦校正。试验研究表明:通过TEDS解耦校正引擎,可实现对多传感耦合信息的良好校正补偿,提高检测准确度,在解耦校正的前端引入传感元件的自评估技术,可有效提高智能传感器自校正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传感器 自校正 解耦 自评估 IEEE145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质安全低压直流电路放电理论及数值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林 刘树林 +1 位作者 刘柏清 蒋漳河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25,共10页
分析了本质安全电阻性、电感性和电容性电路的放电特性,指出电感性、电容性电路放电能量较大,且放电波形较复杂,而电阻性电路放电特性相对简单。总结了本质安全电感性电路和电容性电路放电机理及其放电数学模型研究现状,给出了放电电流... 分析了本质安全电阻性、电感性和电容性电路的放电特性,指出电感性、电容性电路放电能量较大,且放电波形较复杂,而电阻性电路放电特性相对简单。总结了本质安全电感性电路和电容性电路放电机理及其放电数学模型研究现状,给出了放电电流线性衰减模型、放电电流抛物线模型、静态伏安特性模型、动态伏安特性模型、电弧电阻指数模型等的数学表达式。介绍了宏观及微观气体放电数值模拟方法的优缺点:宏观方法计算量小,但只能仿真气体放电的外部特性;微观方法计算量大,但能精确仿真放电过程中各粒子的运动特性。探究了直流放电电路和放电电弧的微观机理,得出了不同电极材料、不同电极间距及不同初始电气参数下,不同表面发射机理如热场致电子发射、场致发射等对气体放电的影响。针对研究现状,提出了本质安全直流电路放电研究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①宏观试验−数学模型表达式复杂、计算量大,部分模型适用范围单一,无法真正实现本质安全电路非爆炸评估。②本质安全电路放电的研究大部分还是基于IEC火花放电装置,影响特定电路参数放电的研究。③放电电弧的数值仿真研究无法定量研究两电极接触分断过程的电弧形成机理。④针对电感性电路、电容性电路的电感、电容对放电电弧特性的影响,还没有更具说服力的研究成果。⑤目前对于电路断路电弧或短路火花如何引爆危险气体的理论研究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安全电路 低压直流电路 电感性电路 电容性电路 电阻性电路 电弧放电 火花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2”昆山事故铝粉爆炸猛度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潘超 李刚 +1 位作者 李思琦 靳鑫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9-312,共4页
针对昆山爆炸事故中抛光铝粉进行实验研究,了解其爆炸危险性。利用Hartmann管对昆山事故铝粉进行爆炸筛选实验,观察其爆炸过程,定性其为爆炸性粉尘。使用20L球形粉尘爆炸罐,以不同的粉尘浓度定量研究昆山铝粉的爆炸猛度,得到最大爆炸压... 针对昆山爆炸事故中抛光铝粉进行实验研究,了解其爆炸危险性。利用Hartmann管对昆山事故铝粉进行爆炸筛选实验,观察其爆炸过程,定性其为爆炸性粉尘。使用20L球形粉尘爆炸罐,以不同的粉尘浓度定量研究昆山铝粉的爆炸猛度,得到最大爆炸压力为1.07 MPa,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为91 MPa·s^(-1),爆炸指数为25 MPa·m·s^(-1),属于St2级爆炸性强的粉尘。通过与几种常见有机粉尘和普通铝粉对比,发现昆山铝粉的爆炸猛度比较高,危险性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粉爆炸 最大爆炸压力 Hartmann管 球形爆炸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粉分散过程中粒径效应的三维数值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丁建旭 杜群贵 +2 位作者 吴雨蒙 陈冬青 王新华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43,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粒径的铝粉在20 L爆炸测试装置中的分散规律,基于计算模型的非结构网格划分,耦合欧拉和拉格朗日方法,实现了描述可压缩气体演化的时间平均Navier-Stokes方程组和粒子运动的DPM动量平衡方程的求解,获得了不同粒径(25,50和100... 为了研究不同粒径的铝粉在20 L爆炸测试装置中的分散规律,基于计算模型的非结构网格划分,耦合欧拉和拉格朗日方法,实现了描述可压缩气体演化的时间平均Navier-Stokes方程组和粒子运动的DPM动量平衡方程的求解,获得了不同粒径(25,50和100μm)的铝粉在20 L爆炸仓内分散的三维时空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铝粉粒径的差异对爆炸仓点火中心的湍动能和速度的演化过程影响不显著,但对粉尘浓度的变化率和峰值均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粒径的增大,峰值浓度越小,但均高于形式浓度0.25 kg/m^3,达到峰值浓度的时间越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粒径 分散 铝粉 20L爆炸测试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置变径障碍物组管道内爆轰波传播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丁建旭 杜群贵 +1 位作者 王新华 吴雨蒙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3-38,共6页
为了研究爆轰波与变径障碍物组的相互作用规律,基于化学反应Euler控制方程组,结合高精度加权本质无振荡WENO(Weighted Essentially Non-Oscillatory)空间离散格式和高精度ILW(Inverse Lax-Wendroff)固壁边界处理技术,研发了爆炸动力学... 为了研究爆轰波与变径障碍物组的相互作用规律,基于化学反应Euler控制方程组,结合高精度加权本质无振荡WENO(Weighted Essentially Non-Oscillatory)空间离散格式和高精度ILW(Inverse Lax-Wendroff)固壁边界处理技术,研发了爆炸动力学的一致高精度仿真程序,并对爆轰波在内置圆柱障碍物组管道中的传播规律进行了研究,获得了爆轰流场内部反射以及绕射等作用下产生的清晰的复杂波系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圆柱障碍物组半径的变化对绕射区45°方向上障碍物壁面上的最大压力影响较小;障碍物组半径不变的情况下获得的对称轴线上最大压力的最大峰值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轰波 高精度空间离散 高精度边界处理 障碍物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起重机械安全预警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齐凯 王新华 何成忠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6-139,共4页
根据现有安全预警理论以及起重机械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起重机危险源辨识和报警的机制。该机制由先进的测试与分析系统、高素质的研究型人才、企业单位的配合与支持以及足够的经费4部分支撑,利用实时监控,数据分析,警报处理... 根据现有安全预警理论以及起重机械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起重机危险源辨识和报警的机制。该机制由先进的测试与分析系统、高素质的研究型人才、企业单位的配合与支持以及足够的经费4部分支撑,利用实时监控,数据分析,警报处理和修理排除故障4个环节的循环运行,使得安全监控与起重机作业同步进行。起重机安全预警机制的引入,可降低起重机械的使用风险,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并提高经济效益,也是起重机安全运行的一个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重机 安全 预警 机制 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船厂造船门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10
16
作者 潘健华 《机电工程》 CAS 2014年第1期72-75,共4页
针对起重机监控装置的发展滞后于起重机产业发展的现状,对近年来的起重机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介绍了GB/T28264-2012对大型起重机械的监控管理要求,提出了建立起重机监控信息源和故障报警的机制,并且结合某船厂大... 针对起重机监控装置的发展滞后于起重机产业发展的现状,对近年来的起重机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介绍了GB/T28264-2012对大型起重机械的监控管理要求,提出了建立起重机监控信息源和故障报警的机制,并且结合某船厂大型造船门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的开发,对起重机运行的安全保护装置进行了分类并实时监测,实现了这些参数的实时显示、危险报警和紧急控制,对该装置的信号采集、传送、处理以及各功能模块之间的交互进行了较详细地阐述。研究结果表明,起重机安全监控系统的引入可有效地帮助操作管理人员发现问题,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风险并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重机 GB T28264 安全监控 管理 系统 GB T2826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壳粉尘着火敏感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熊静文 叶亚明 +1 位作者 蒋代 雷成文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35-738,共4页
为探究稻壳粉着火敏感性,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SEM对其粒度进行分析及形貌表征,利用Godbert-Greenwald炉、固体自燃点、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测试仪对自燃点温度、最低着火温度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稻壳粉颗粒越大粒度分布越集中;粉尘... 为探究稻壳粉着火敏感性,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SEM对其粒度进行分析及形貌表征,利用Godbert-Greenwald炉、固体自燃点、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测试仪对自燃点温度、最低着火温度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稻壳粉颗粒越大粒度分布越集中;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随粒度的减小呈降低趋势;标准试验模式下,粒度D;=52.9μm的稻壳粉自燃点为225.1℃;粒度一定时,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随模具高度的增大而降低,当高度达到20 mm最低着火温度达到最低,且不再随模具高度的升高继续降低。本试验结果可为工业过程安全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粉 粒度 粉尘云 自燃点 最低着火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政污泥热干化过程的燃爆风险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欧阳刚 梁峻 +1 位作者 江湖一佳 王新华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49-1653,共5页
为预防市政污泥热干化过程发生安全事故,利用相关仪器设备研究了污泥在堆积状态和分散状态下的燃爆性质,并结合污泥热干化车间的工艺和设备系统分析了污泥热干化过程存在的安全风险。结果发现:污泥在140℃存放24h未发生自热,当温度升至... 为预防市政污泥热干化过程发生安全事故,利用相关仪器设备研究了污泥在堆积状态和分散状态下的燃爆性质,并结合污泥热干化车间的工艺和设备系统分析了污泥热干化过程存在的安全风险。结果发现:污泥在140℃存放24h未发生自热,当温度升至170℃以上时存在放热现象,且在200~220℃会发生自燃,这说明当薄层干化工艺系统内部温度大于170℃时,发生污泥放热和自燃的可能性较高,而常温堆积储存干污泥的安全风险较低;当污泥粉尘与空气形成混合物时,会发生粉尘爆炸,且爆炸压力随污泥粒度变小而变大,这说明在污泥除尘器内部存在发生污泥粉尘爆炸的危险;污泥被干化时会产生氨气、硫化氢、甲烷等可燃气体,这使得在封闭的干化系统内存在发生气体燃烧或爆炸的危险。这些结果,可以为污泥干化技术发展及设备本质安全设计提供安全技术支撑,同时,对市政污泥干化生产安全管理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生产 污泥 热干化 粉尘爆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尘器内烟草粉尘爆炸规律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丁建旭 吴雨蒙 +1 位作者 徐伟巍 王新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7期263-268,共6页
在工业生产中,除尘器内经常发生爆炸灾害事故,给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为探究除尘器内发生爆炸时爆炸超压演化及爆炸火焰传播的规律,基于球形爆炸装置对烟草粉尘的实验数据,构建了大规模爆炸仿真软件FLACS的烟草粉尘爆炸模块,进而... 在工业生产中,除尘器内经常发生爆炸灾害事故,给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为探究除尘器内发生爆炸时爆炸超压演化及爆炸火焰传播的规律,基于球形爆炸装置对烟草粉尘的实验数据,构建了大规模爆炸仿真软件FLACS的烟草粉尘爆炸模块,进而实现了对带管道除尘器内爆炸及传播过程的数值仿真。模拟结果表明:除尘器内部发生爆炸时,内部的粉尘质量浓度、点火位置、管道形状均对爆炸过程有一定影响。在500~1000 g/m^3范围内,除尘器内粉尘质量浓度越大,爆炸超压越大,火焰传播速度越快;点火位置离管道入口越远,爆炸超压越大,火焰传播速度越快;管道若设置有折弯结构,火焰经过该部分后,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弱爆炸超压和火焰传播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粉尘 爆炸 数值模拟 除尘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粉尘燃烧爆炸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叶亚明 梁峻 +3 位作者 江湖一佳 李金清 张金进 封昌盛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21-925,共5页
调研国内外文献,形成两个层级的镁粉尘燃爆体系框架,并从镁粉尘燃爆敏感参数、粉尘云爆炸强度、燃爆机理、粉尘云火焰传播特征及镁粉尘爆炸防护5方面展开综述,分析和评价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试验设计应考虑镁粉氧化程度对敏感参... 调研国内外文献,形成两个层级的镁粉尘燃爆体系框架,并从镁粉尘燃爆敏感参数、粉尘云爆炸强度、燃爆机理、粉尘云火焰传播特征及镁粉尘爆炸防护5方面展开综述,分析和评价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试验设计应考虑镁粉氧化程度对敏感参数及爆炸强度的影响。从提高试验数据的完整性、改善试验方法、建立镁粉尘云火焰传播测试标准、多元化防爆措施研究4方面展望未来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粉尘 燃烧爆炸 敏感参数 燃爆机理 爆炸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