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感知到行为:公民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机制研究——基于社会行为理论视角的解释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晓君 王郅强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6-116,共11页
群体性事件是一种带有特定意义和色彩的公民无序政治参与。从社会行为理论的视角可构建"社会环境—感知—行为"的理论框架,用以解释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一般机制。民众是否参与群体性事件是由他们认为其政治行为对整个政治... 群体性事件是一种带有特定意义和色彩的公民无序政治参与。从社会行为理论的视角可构建"社会环境—感知—行为"的理论框架,用以解释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一般机制。民众是否参与群体性事件是由他们认为其政治行为对整个政治过程能否产生影响力的感知或信念(政治效能感)和所处的环境(社会公平)共同决定的。利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10)进行检验,通过稳健性检验的结果表明:民众觉得社会越不公平则越可能参与群体性事件;民众政治效能感越强则越会降低群体性事件的参与;政府工作人员不公正对待是引起群体性事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政治效能感对于没有遭遇过政府工作人员的不公正对待的公众参与群体性事件有降低作用,而对于遭遇过政府工作人员不公正对待的公众参与群体性事件则有促进作用;影响城乡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因素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平 政治效能感 群体性事件 社会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科知识体系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郅强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2-50,共9页
改革开放进程的持续推进激发了行政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运行的知识需求,为中国公共管理学科提供了历史发展机遇。本文以中国公共管理学科构建为主线,回顾了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历程,总结了公共管理学科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强调用科学理... 改革开放进程的持续推进激发了行政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运行的知识需求,为中国公共管理学科提供了历史发展机遇。本文以中国公共管理学科构建为主线,回顾了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历程,总结了公共管理学科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强调用科学理性思维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科知识体系。在构建中,要注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新思路对公共管理学科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要始终立足于中国公共管理实际,在汲取整个人类历史上公共管理优秀理论和文化基础上,不断探索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之道,从研究指向、核心理论、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等方面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科知识体系,推动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管理学科 知识体系 回顾 展望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