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子药用辅料对SD大鼠和Beagle犬毒理研究
1
作者 戴锦龙 雷夏凌 +3 位作者 黄远铿 郭健敏 陈志森 杨威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0-64,共15页
目的观察高分子药用辅料聚乙二醇-聚乳酸共聚物(mPEG-PLA)对SD大鼠和Beagle犬连续给药后的毒理学变化,为该高分子药用辅料临床安全性用药提供参考。方法SD大鼠和Beagle犬(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PEG-PLA低、中、高(70、210和700 mg... 目的观察高分子药用辅料聚乙二醇-聚乳酸共聚物(mPEG-PLA)对SD大鼠和Beagle犬连续给药后的毒理学变化,为该高分子药用辅料临床安全性用药提供参考。方法SD大鼠和Beagle犬(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PEG-PLA低、中、高(70、210和700 mg/kg)剂量组,静脉注射给药,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90 d,停药后恢复28 d。观察动物一般状况、摄食量、体质量、血液学、血生化、免疫功能和病理学变化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连续给药90 d后,中、高剂量组SD大鼠和Beagle犬后产生了类似的变化,总体而言,包括摄食量减少(P<0.01),体质量增加(P<0.05或P<0.01);血液学MONO/MONO%、RBC、MCH、MCHC、HCT、HGB、PLT,血生化TP、ALB、GLB和凝血功能Fbg等指标均不同程度降低(P<0.05或P<0.01),凝血时间相关指标APTT延长(P<0.05或P<0.01);肝、脾重量、脏体/脑系数升高(P<0.05或P<0.01),组织病理学可见肝窦内、脾红髓、淋巴结髓质大量泡沫状巨噬细胞。另外,高剂量组SD大鼠血生化DBIL和TBIL升高(P<0.05或P<0.01);中、高剂量组Beagle犬全身多处皮肤肿胀或结痂、腹部肿胀、呕吐、活动减少、高蛋白尿、腹水和肾小球内细胞呈空泡状等。(2)停药后恢复28 d,中、高剂量组SD大鼠和Beagle犬组织病理学可见肝窦内、脾红髓、淋巴结髓质少量泡沫状吞噬细胞,其他变化包括Beagle犬饮食减少,高剂量组MCHC、PLT、TP降低(P<0.05),SD大鼠肝和脾重量或系数个别升高(P<0.05或P<0.01),中剂量组(雄)MONO%降低(P<0.05)。结论连续90 d给予210、700 mg/kg的mPEG-PLA均可引起SD大鼠和Beagle犬外周血单核细胞进入肝、脾和淋巴结等组织内聚集,导致动物组织结构继发性损伤,肝蛋白质和纤维蛋白原合成、胆红素代谢减少,导致凝血功能异常、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引起Beagle犬水肿、出血等。动物毒性靶器官为肝、脾、肾和淋巴结,呈剂量关系,可逆,可见动物种属差异,未见明显性别差异,临床需监测相关器官功能,避免继发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药用辅料 毒理研究 SD大鼠 BEAGLE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木浸膏糖浆对4日龄SD大鼠发育毒性的研究
2
作者 戴锦龙 郭健敏 +1 位作者 陈志森 杨威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36,共13页
目的系统考察胆木浸膏糖浆对4日龄SD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毒性反应。方法根据整窝设计法将出生后第二天(postnatal day 2,PND2)128例幼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从PND4开始,各组对应经口给予纯水、31 g/kg、93 g/kg和2... 目的系统考察胆木浸膏糖浆对4日龄SD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毒性反应。方法根据整窝设计法将出生后第二天(postnatal day 2,PND2)128例幼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从PND4开始,各组对应经口给予纯水、31 g/kg、93 g/kg和280 g/kg(以生药量计)胆木浸膏糖浆,每天1次,重复给药18 d,停药后恢复观察15 d。随后,对各组动物一般状态、生长发育、神经反射功能、自发行为活动、血液学、凝血、血生化、免疫功能、生长激素及组织病理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连续给药18 d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雌、雄鼠)GLU升高(P<0.05或P<0.01);中、高剂量组(雌、雄鼠)LDH、(雄鼠)AST,高剂量组(雌鼠)ALT、AST均降低(P<0.05或P<0.01);低、高剂量组(雌、雄鼠)RET、RET(%),中剂量组(雄鼠)RET均升高(P<0.05或P<0.01);低、高剂量组(雌、雄鼠)、中剂量组(雌鼠)脾质量以及脏体系数均升高(P<0.05或P<0.01);低、中、高剂量组(雌、雄鼠)脾小结结构形成,体积大、数量多,且其变化程度呈剂量关系。停药恢复观察15 d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雌鼠)GLU显著升高(P<0.05);中、高剂量组(雌鼠)ALT、AST、ALP、TG,中剂量组(雄鼠)GGT、TG、TCHO和高剂量组(雄鼠)AST、ALP、TG、LDH均降低(P<0.05或P<0.01);高剂量组(雌鼠)RET和(雄鼠)RET(%)均升高(P<0.05);与连续给药18 d后同组比较,各组动物脾结构发育更完整,脾小结结构明显,但各组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其余各项检测结果未见明显药物相关变化。结论胆木浸膏糖浆可使4日龄SD大鼠脾结构提前发育完善,伴随其造血功能增强,同时引起动物血糖升高,糖代谢功能加强导致相关酶消耗增多,导致部分肝功能指标降低,呈剂量相关性,无性别差异,停药后可逆,变化机制需进一步探索证实。临床研究时需注意控制胆木浸膏糖浆的用药剂量,定期进行脾及相关血液、血生化指标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木浸膏糖浆 生长发育 毒性研究 幼龄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致慢性腹泻的诊疗回顾
3
作者 冉艳洪 宋慧 +3 位作者 颜欣欣 王俐梅 李舒婷 杨威 《现代畜牧兽医》 2025年第4期55-58,共4页
两只恒河猴出现间歇性水样腹泻和稀软便,持续时间长达半月有余。经反复取粪便直接涂片镜检,最终发现大量滋养体及包囊,确诊为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导致的慢性腹泻。随后对两只患病猴陆续使用了甲硝唑或阿奇霉素、甲硝唑+小檗碱、甲硝唑+... 两只恒河猴出现间歇性水样腹泻和稀软便,持续时间长达半月有余。经反复取粪便直接涂片镜检,最终发现大量滋养体及包囊,确诊为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导致的慢性腹泻。随后对两只患病猴陆续使用了甲硝唑或阿奇霉素、甲硝唑+小檗碱、甲硝唑+小檗碱+复方磺胺甲恶唑进行治疗,均可有效改善患病猴的腹泻症状,但仅有使用甲硝唑+小檗碱+复方磺胺甲恶唑可完全驱除肠道内的滋养体和包囊。文章对两例猴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致慢性腹泻病例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以期为动物结肠小袋纤毛虫顽固性感染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小袋纤毛虫 慢性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河猴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与控制
4
作者 冉艳洪 王俐梅 +3 位作者 颜欣欣 周珊珊 宋慧 杨威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4期11-15,共5页
为了解恒河猴在实验室饲养环境下的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用直接涂片法和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对采集的66只试验用恒河猴新鲜粪便进行肠道寄生虫检查,并评估了血液学、血液生化学相关指标以及驱虫药物的驱虫效果。结果显示:从66只恒河猴新... 为了解恒河猴在实验室饲养环境下的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用直接涂片法和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对采集的66只试验用恒河猴新鲜粪便进行肠道寄生虫检查,并评估了血液学、血液生化学相关指标以及驱虫药物的驱虫效果。结果显示:从66只恒河猴新鲜粪便中检出类圆线虫和鞭虫2种肠道蠕虫卵囊,感染率分别是9.1%和12.1%,均为单一感染且感染强度较低;感染类圆线虫或鞭虫恒河猴的血液学指标(WBC、RBC、HGB、MCH、MCHC、HCT、MCV、PLT、PDW、MPV、PCT、LYMPH、MONO、EO、BASO)和肝肾功能指标(ALT、AST、ALP、LDH、TP、BUN、CREA)与健康动物无显著差异(P>0.05);连续使用伊维菌素注射液或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片均能有效驱除感染的类圆线虫或鞭虫。结果说明:恒河猴在实验室饲养环境下,其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种类较少,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较低,对动物健康状况无明显影响,通过良好的饲养管理和完善的药物驱虫程序能实现对猴肠道寄生虫病的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河猴 肠道寄生虫 类圆线虫 鞭虫 感染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芩香清解口服液对4日龄大鼠的发育毒性 被引量:2
5
作者 郭健敏 张文强 +4 位作者 邓应华 蒙飞彪 谢松强 梁纯 杨威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04-913,共10页
目的系统考察芩香清解口服液(QXQJ)对4日龄(PND_(4))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交叉抚育法对PND2大鼠进行数量和性别调整,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及QXQJ 3.45,10.35和28.05 g·kg^(-1)组。PND_(4)起每天ig给予QXQJ,溶剂对照组给予纯... 目的系统考察芩香清解口服液(QXQJ)对4日龄(PND_(4))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交叉抚育法对PND2大鼠进行数量和性别调整,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及QXQJ 3.45,10.35和28.05 g·kg^(-1)组。PND_(4)起每天ig给予QXQJ,溶剂对照组给予纯水,每天1次,连续给药18 d。给药结束后恢复观察3周。实验期间对各组大鼠一般状况、体重、生长发育、体格、骨骼、血液学和凝血等指标进行检查。结果QXQJ连续给药18 d对幼龄大鼠摄食量、生长发育、神经反射、自发行为、血液学、凝血、血液生化、免疫、生长激素和组织病理等检查指标均未见明显影响。PND5起,QXQJ 10.35和28.05 g·kg^(-1)组幼龄大鼠出现黄棕色软便或稀便以及腹部膨大症状,这些症状于PND_(22)基本恢复;28.05 g·kg^(-1)组幼龄大鼠于PND7起体重、顶臀长、尾长和四肢长较溶剂对照组明显偏低(P<0.05),停药1周后恢复;28.05 g·kg^(-1)组幼龄大鼠PND_(22)骨比重和骨密度显著低于溶剂对照组(P<0.05),PND_(4)2时基本恢复。结论QXQJ可导致未断乳幼龄大鼠出现黄棕色软便或稀便及腹部膨大等消化不良症状,继而影响体格发育,停药或离乳后基本恢复;QXQJ对PND_(4)大鼠连续给药18 d发育毒性的无不良反应剂量(NOAEL)为3.45 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芩香清解口服液 幼龄大鼠 重复给药 发育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二硝基氯苯诱导BN大鼠慢性特应性皮炎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文培 杨威 +1 位作者 戴锦龙 郭健敏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8-54,共7页
目的建立2,4-二硝基氯苯诱发的Brown Norway(BN)大鼠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模型,并评估验证其在药效试验中的应用。方法BN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他克莫司组。分别于1、3、7、9、12、14、16、19、21、23和25 d对模型... 目的建立2,4-二硝基氯苯诱发的Brown Norway(BN)大鼠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模型,并评估验证其在药效试验中的应用。方法BN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他克莫司组。分别于1、3、7、9、12、14、16、19、21、23和25 d对模型组和他克莫司组BN大鼠双耳涂布0.5%2,4-二硝基氯苯(DNCB)溶液,每耳40μL。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给予等容积的基质溶液。他克莫司组在造模期间给予他克莫司软膏涂抹右耳,连续25 d。试验期间对耳部皮肤进行炎症评分和耳厚度测定;造模26 d后取耳片进行称重;部分耳片组织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和甲基胺蓝染色,剩余耳片匀浆测定IgE含量。结果模型组自造模9 d起耳厚度明显增加,12 d出现明显的耳组织炎症症状,16~25 d处于高峰阶段;造模26 d,模型组耳重量明显增加,IgE含量明显升高,耳组织呈表皮增厚、表皮内和真皮层炎细胞浸润、肥大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他克莫司软膏明显改善上述指标。结论DNCB诱导BN大鼠发展出稳定的AD样症状,适用于药物药效作用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BN大鼠 2 4二硝基氯苯 IGE 肥大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馥感啉口服液对不同年龄段SD大鼠发育毒性
7
作者 郭健敏 张文强 +3 位作者 邓应华 蒙飞彪 梁纯 杨威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95-903,共9页
目的采用三段式幼龄动物试验(JAS)系统考察馥感啉口服液(FGLOL)在幼龄SD大鼠长期给药后的潜在发育毒性和延迟毒性。方法第一阶段:根据1岁内婴幼儿临床拟用剂量,每天分别ig给予出生后4日龄(PND4)大鼠FGLOL 3.88,11.64和38.75 g·kg^(... 目的采用三段式幼龄动物试验(JAS)系统考察馥感啉口服液(FGLOL)在幼龄SD大鼠长期给药后的潜在发育毒性和延迟毒性。方法第一阶段:根据1岁内婴幼儿临床拟用剂量,每天分别ig给予出生后4日龄(PND4)大鼠FGLOL 3.88,11.64和38.75 g·kg^(-1),共18 d,停药恢复3周。第二阶段:根据1~6岁儿童临床拟用剂量,分别ig给予PND15大鼠FGLOL 3.88,11.64和38.75 g·kg^(-1),共31 d,停药恢复3周。第三阶段:根据7~12岁儿童临床拟用剂量,每天分别ig给予PND40大鼠FGLOL 29.06,58.13和116.25 g·kg^(-1)共66 d,停药恢复4周。上述试验均设溶剂对照组,ig给予等体积纯水。考察FGLOL对幼龄大鼠一般状况、摄食量、体重、生长发育、神经反射发育、学习记忆功能(总运动距离,中心、角落和边缘运动距离,潜伏期,工作记忆错误和参考记忆错误)、体格发育(体长)、骨骼发育(骨密度)、血液学(白细胞数、红细胞数和血小板数)和凝血、血液生化(谷氨酸脱氢酶、尿素氮和甘油三酯)以及组织病理变化等的影响。结果三段式JAS中,ig给予FGLOL均未造成大鼠死亡。与溶剂对照组相比,FGLOL组大鼠一般状况无异常,体重、生长发育、神经反射发育、体格发育、骨骼发育、血液学和凝血、血液生化以及组织病理等变化均未见有毒理学意义差异。结论FGLOL对相当于人类<6岁年龄段幼龄大鼠的JAS试验的未见不良反应剂量(NOAEL)为38.75 g·kg^(-1),对相当于人类7~12岁年龄段幼龄大鼠JAS和重复给药毒性试验的NOAEL为116.25 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馥感啉口服液 幼龄动物试验 幼龄大鼠 发育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泰与赛拉嗪联合使用对巴马小型猪的麻醉效果及影响
8
作者 冉艳洪 颜欣欣 +3 位作者 宋慧 周珊珊 王俐梅 杨威 《现代畜牧兽医》 2023年第12期18-23,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巴马小型猪联合使用不同剂量的舒泰和赛拉嗪的麻醉效果以及对生理指标的影响。对6只巴马小型猪间隔使用舒泰0.75 mg/kg+赛拉嗪6 mg/kg (A组)、舒泰0.75 mg/kg+赛拉嗪12 mg/kg (B组)、舒泰1.00 mg/kg+赛拉嗪8 mg/kg (C组)进... 试验旨在探究巴马小型猪联合使用不同剂量的舒泰和赛拉嗪的麻醉效果以及对生理指标的影响。对6只巴马小型猪间隔使用舒泰0.75 mg/kg+赛拉嗪6 mg/kg (A组)、舒泰0.75 mg/kg+赛拉嗪12 mg/kg (B组)、舒泰1.00 mg/kg+赛拉嗪8 mg/kg (C组)进行麻醉,不同剂量组麻醉间隔5 d以上,观察麻醉效果,并对肛温、呼吸频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心电图(ECG)以及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各组麻醉成功率均为100%,且麻醉状态良好;A组、B组和C组的麻醉诱导时间分别为5.17、4.17、4.67 min,差异不显著(P>0.05);麻醉维持时间分别为49.33、93.50、79.17 min,A组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麻醉恢复时间分别为2.17、2.67、4.67 min,C组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麻醉后各组肛温、呼吸频率、SBP、DBP、MBP在整体上呈降低趋势,且B组和C组的变化更为明显;麻醉后各组Q-T间期首先出现延长,之后逐渐波及QRS波群和P-R间期;麻醉后约24 h,各组猪血常规指标未发生明显改变,而麻醉后A组猪血清尿素氮(BUN)含量以及B组与C组猪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BUN含量显著高于麻醉前(P<0.05)。研究表明,各剂量组巴马小型猪均快速进入安全且稳定的麻醉状态,且通过调整麻醉剂用量可实现对动物麻醉时长和生理指标影响程度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马小型猪 舒泰 赛拉嗪 复合麻醉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