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水沉积的动力学机制和响应 被引量:42
1
作者 王英民 王海荣 +3 位作者 邱燕 彭学超 张文明 李文成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5-504,共10页
深水环境动力机制极为复杂,重力(流)机制类型多样且可能呈有序演化。底流包括温盐循环驱动的底流、风驱底流,以及顺峡谷上下运动的潮汐底流等;而内波可能也为重要的地质营力。在这些机制或孤立、或互动作用下,深水环境发育的沉积物类型... 深水环境动力机制极为复杂,重力(流)机制类型多样且可能呈有序演化。底流包括温盐循环驱动的底流、风驱底流,以及顺峡谷上下运动的潮汐底流等;而内波可能也为重要的地质营力。在这些机制或孤立、或互动作用下,深水环境发育的沉积物类型、成因也极为复杂,它们具有重要的古气候、油气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沉积 动力学机制 沉积响应 重力流 等深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东北部台湾浅滩陆坡的浊流沉积物波的发育及其成因的构造控制 被引量:33
2
作者 王海荣 王英民 +2 位作者 邱燕 彭学超 黄奇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9-45,共7页
南海东北部马尼拉海沟发育有面积达35000km2的、壮观的沉积物波波域,水深2600~4100m。基于波域的特征、区域分布、物质组成等,判断其为重力流成因。该波域于1.2Ma开始起动,从而形成了和下伏平行反射截然不同的波状反射,二者之间为沉积... 南海东北部马尼拉海沟发育有面积达35000km2的、壮观的沉积物波波域,水深2600~4100m。基于波域的特征、区域分布、物质组成等,判断其为重力流成因。该波域于1.2Ma开始起动,从而形成了和下伏平行反射截然不同的波状反射,二者之间为沉积物波的起动面。该波域的发育史受控于台湾造山运动的发育史,吕宋岛弧在北西西向运动的菲律宾海板块的携带下,于6.5Ma左右和欧亚大陆边缘发生斜向弧—陆碰撞,碰撞焦点持续向南转移,于1.2Ma左右转移至台湾南部,造成台湾南部的物理剥蚀、乃至向毗邻深水的碎屑供应急剧增加,改变了深水沉积动力学状态,浊流活动的强度和频率极大加强,从而开始了该波域的起动和发育。该沉积物波的发育和台湾造山运动构成了完美的构造活动和沉积响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沉积物波 台湾造山运动 弧-陆碰撞 浊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环境多级地貌坡折控制下的重力流动力学的演变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海荣 王英民 +2 位作者 邱燕 彭学超 王志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2-819,共8页
台湾浅滩陆坡具有活跃的重力流机制,发育了壮观的重力流沉积体系,是研究重力流动力学作用过程的理想场所。自陆架前缘直至深海的马尼拉海沟,发育了3个地貌坡折(包括一个陆架坡折和两个陆坡坡折)。这些地貌坡折控制了重力(流)的启动和整... 台湾浅滩陆坡具有活跃的重力流机制,发育了壮观的重力流沉积体系,是研究重力流动力学作用过程的理想场所。自陆架前缘直至深海的马尼拉海沟,发育了3个地貌坡折(包括一个陆架坡折和两个陆坡坡折)。这些地貌坡折控制了重力(流)的启动和整个演化过程,控制了各种重力流沉积体系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陆架坡折控制了重力滑塌的产生,第一和第二陆坡坡折则分别控制了重力滑塌体、碎屑流、浊流的转换。本文利用重力流沉积物波的波形参数恢复了重力流流体有关参数,实证了研究区的确存在有非常活跃的重力流机制。而多级地貌坡折代表着陆坡地貌的不均衡和向均衡的演化,重力流的侵蚀-沉积效应只是陆坡体系调整过程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台湾浅滩陆坡 重力流 地貌坡折 流体参数 沉积物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坡块体搬运沉积体系的地震响应与成因机制 被引量:56
4
作者 吴时国 秦志亮 +3 位作者 王大伟 彭学超 王志君 姚根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184-3195,共12页
块体搬运沉积体系是一种重力作用下形成的深水沉积体系,在全球大陆边缘沉积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块体搬运沉积作用不仅造成危害极大的深水地质灾害,而且与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和深水油气的形成过程与富集有密切联系.根据新获得的海底地形... 块体搬运沉积体系是一种重力作用下形成的深水沉积体系,在全球大陆边缘沉积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块体搬运沉积作用不仅造成危害极大的深水地质灾害,而且与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和深水油气的形成过程与富集有密切联系.根据新获得的海底地形地貌资料和地震资料,揭示了块体搬运沉积体系识别特征,明确了其分布范围.这些块体搬运沉积体系具有明显的滑坡形态和沉积构造;头部表现张性断裂构造,内部有旋转断块和流动构造,趾部表现为挤压和逆冲构造.块体搬运沉积体系表现出不同的成因类型.通过白云凹陷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模式和白云块体搬运沉积体系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认为白云块体搬运沉积体系与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密切相关,进一步给出6种水合物分解模型情况下海底稳定性的安全因子,随着水合物分解量的增加,斜坡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当水合物的分解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发育海底块体搬运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搬运沉积体系 重力流 海底不稳定性 天然气水合物 海底滑坡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域地震成像的中沙海槽盆地东北部结构构造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赵斌 高红芳 +1 位作者 张衡 李丽青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5-102,共8页
文章基于叠前深度偏移地震成像分析,结合前人重磁反演等地球物理资料成果,对中沙海槽盆地东北部结构构造进行探索研究。研究表明:中沙海槽盆地东北部发育新生代地层,厚度在1500~2500m之间,地层层速度为1500~3500m·s?1,不存在中... 文章基于叠前深度偏移地震成像分析,结合前人重磁反演等地球物理资料成果,对中沙海槽盆地东北部结构构造进行探索研究。研究表明:中沙海槽盆地东北部发育新生代地层,厚度在1500~2500m之间,地层层速度为1500~3500m·s?1,不存在中生界沉积层,盆地基底为海山或前寒武系基岩及岩浆岩隆起。中沙海槽盆地新生代陆源海相烃源岩丰富,盆地新生界地层厚度大,盆地凹陷、断裂发育,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域地震成像 中沙海槽盆地 盆地结构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