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车座垫浅色革黄变性能研究
1
作者 岳悬悬 刘俐 丘伟栋 《皮革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61,共5页
当前浅色革在汽车座垫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然而浅色革容易发生黄变现象,这限制了浅色革的应用。基于浅色革的黄变机理及影响因素,文章提出了一套针对汽车座垫浅色革黄变的验证方法和相应要求,主要包括复合海绵后面套的热老化验证、具体车... 当前浅色革在汽车座垫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然而浅色革容易发生黄变现象,这限制了浅色革的应用。基于浅色革的黄变机理及影响因素,文章提出了一套针对汽车座垫浅色革黄变的验证方法和相应要求,主要包括复合海绵后面套的热老化验证、具体车型车窗玻璃测试的光老化验证以及一种新型的系统性胺化染色试验方法。经过实际应用,以上验证方法可以准确地识别设计前期浅色革的黄变风险,对汽车座垫浅色革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座垫 浅色革 黄变性能 热老化 光老化 胺化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用户体验的智能汽车功能开发研究
2
作者 邢路遥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5年第3期86-91,共6页
随着电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程度的加深,汽车的电子属性日益显著,已经逐步从单纯的机械交通工具向消费电子产品转变。通过研究作为“电子产品”的智能汽车在功能开发上与传统车厂的不同点,分析了互联网思维造车理念的优点,阐述了以... 随着电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程度的加深,汽车的电子属性日益显著,已经逐步从单纯的机械交通工具向消费电子产品转变。通过研究作为“电子产品”的智能汽车在功能开发上与传统车厂的不同点,分析了互联网思维造车理念的优点,阐述了以用户思维为导向的开发流程。研究发现,面向用户体验发掘智能汽车功能,重视场景体验分析,通过电子电气架构、域控制器、OTA、软件自研等技术的发展创新共同作用实现常用常新,软件定义汽车,能够对智能汽车技术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思维 电子电气架构 域控制器 软件自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集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阮先轸 孙玲玲 +1 位作者 姚孟良 梁嘉林 《新能源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312,共10页
热管理技术是保证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的关键技术之一。首先总结了几种主流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方案,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其次根据集成程度将其划分为三种方案,分别介绍不同集成方案的设计思路和优缺点;最后对电动汽车热... 热管理技术是保证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的关键技术之一。首先总结了几种主流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方案,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其次根据集成程度将其划分为三种方案,分别介绍不同集成方案的设计思路和优缺点;最后对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指出集成模块平台化、系统控制智能化、能量管理一体化是未来电动汽车热管理技术的趋势,并强调需对采用环保制冷剂的热管理系统集成制定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热管理 集成 模块化 环保制冷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车门密封空腔噪声及其传递实验研究
4
作者 张斌瑜 王毅刚 +3 位作者 俞悟周 彭紫宁 宋俊 叶斌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4-114,共11页
汽车车门密封系统风激下的发声和向车内的传声,其现象和机制复杂,研究较少,认识不明晰。以某SUV车门B柱、C柱第1道密封空腔和尾门密封空腔为研究对象,抽取其结构并等效成规则空腔结构;建立了在小型声学风洞中空腔发声和传声的实验测试... 汽车车门密封系统风激下的发声和向车内的传声,其现象和机制复杂,研究较少,认识不明晰。以某SUV车门B柱、C柱第1道密封空腔和尾门密封空腔为研究对象,抽取其结构并等效成规则空腔结构;建立了在小型声学风洞中空腔发声和传声的实验测试平台和方法,开展了风激下的空腔声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密封条不同压缩量和密封间隙传声特性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车门密封空腔形成的啸叫(尾门空腔)机理不同,低风速时是自激振荡与赫姆霍兹共振腔耦合共振产生,高风速时是自激振荡与空腔模态耦合共振产生,自激振荡以及在流体宽带激励下的空腔共振是频谱中其它峰值产生的根源;B柱和C柱空腔与尾门空腔密封条对声特征的影响差异较大;来流偏航角、俯仰角和湍流度变化对自激振荡激发的幅值和频率影响较大,是车内小于1000 Hz的带宽峰值噪声的来源之一;密封条压缩量较小时(如0~4 mm)其压缩量增加传声能力反而有增加的情况。基于空腔噪声理论得到的车门门缝小空腔声现象和机理是之前研究缺少的,具有独特性;密封条不同压缩量传声结论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车门 密封条 空腔噪声 传声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动汽车机电耦合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操 张伟 +1 位作者 李云虹 易鹏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0-259,共10页
研究了机电耦合系统传动效率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机电耦合系统机械损耗、电控损耗和电机损耗3部分损耗的组成及影响因子,分析得出机械损耗与摩擦条件密切相关,电控损耗包括IGBT损耗和FWD损耗,二者均受开关频率影响,电机损耗与磁场强度... 研究了机电耦合系统传动效率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机电耦合系统机械损耗、电控损耗和电机损耗3部分损耗的组成及影响因子,分析得出机械损耗与摩擦条件密切相关,电控损耗包括IGBT损耗和FWD损耗,二者均受开关频率影响,电机损耗与磁场强度和电流大小有关。提出通过改善摩擦条件和调整IGBT开关频率来优化机电耦合系统综合效率,开发了机电耦合系统传动效率测试台架,依托自主开发的测试台架分别测得了纯电模式下机械损耗、电控损耗和电机损耗在不同工况下的结果,分析了机械损耗、电控损耗和电机损耗随工况条件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采用低摩擦轴承和低黏度油品改善摩擦条件后可以有效降低机械损耗,最高效率提升了0.9%;IGBT开关频率从10 kHz调整为5 kHz,在低速段传动效率有明显提升。因此,提出了基于传动效率的IGBT开关频率动态调整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动汽车 机电耦合系统 传动效率 功率损耗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汽车外饰材料老化规律的多目标优化
6
作者 闵全钊 张万鑫 杨勇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6-152,共7页
目前,对汽车外饰高分子材料老化性能研究集中在使用理论模型和经验公式来预测寿命,而围绕老化性能多目标优化的研究文献仍较为匮乏。选取常用的改性聚丙烯材料,进行了自然大气暴晒试验和湿热氙灯加速老化试验,并对老化后的色差、失光率... 目前,对汽车外饰高分子材料老化性能研究集中在使用理论模型和经验公式来预测寿命,而围绕老化性能多目标优化的研究文献仍较为匮乏。选取常用的改性聚丙烯材料,进行了自然大气暴晒试验和湿热氙灯加速老化试验,并对老化后的色差、失光率、拉伸强度保持率、弯曲模量保持率和微观形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然老化的色差和失光率均随着老化时间呈上升趋势,而加速老化过程中,由于老化初期非晶区分子链重排导致的后结晶现象,其色差和失光率都随着老化时间呈现双峰波动、总体上升趋势。拉伸强度保持率在两种老化模式下均呈下降趋势,加速老化的下降速率较自然老化快,弯曲模量保持率在两种模式下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同时基于外观性能和力学性能的试验数据和多目标约束条件,通过加权法评价方法和响应面分析,拟合加速老化数学模型,最后采用遗传算法NSGA-Ⅱ,获得了老化周期的Pareto最优前沿解集。最后通过3个汽车外饰产品的验证试验,发现老化数学模型预测精度达到80%以上,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预测产品的老化衰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试验 老化性能 汽车外饰 NSGA-Ⅱ遗传算法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雨场中汽车乘员舱气动噪声声品质预测模型研究
7
作者 宗轶琦 张昊 +2 位作者 许国猛 杨易 罗泽敏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57,共7页
为研究雨天行驶时汽车的声品质,对风雨场中汽车乘员舱气动噪声信号进行声品质客观参量计算和主观评价,并对二者进行了相关分析。采用基于改进鲸鱼优化算法的反向传播(IWOA-BP)算法,以响度、粗糙度、抖动度、语音清晰度、语言干扰度和声... 为研究雨天行驶时汽车的声品质,对风雨场中汽车乘员舱气动噪声信号进行声品质客观参量计算和主观评价,并对二者进行了相关分析。采用基于改进鲸鱼优化算法的反向传播(IWOA-BP)算法,以响度、粗糙度、抖动度、语音清晰度、语言干扰度和声压级6个客观参数为输入,以主观评分作为输出,建立预测模型,并与传统的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鲸鱼优化算法-反向传播(WOA-BP)预测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BP、WOA-BP、IWOA-BP算法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28.33%、6.35%和2.82%,证明了基于IWOA-BP算法建立的风雨场中汽车乘员舱气动噪声声品质预测模型精度更高,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品质 风雨场 气动噪声 心理声学参数 改进鲸鱼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面碰撞安全性的增程式纯电动汽车车身轻量化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龙江启 袁章平 +1 位作者 符兴锋 周斯加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6-471,共6页
以增程式纯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在保证其正面碰撞安全性的前提下,对其车身与关键零部件进行轻量化设计,设定了优化目标函数。对整车一阶模态对主要零部件厚度的敏感性进行分析,选取对于一阶模态影响较大的车身零部件进行轻量化设计,并... 以增程式纯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在保证其正面碰撞安全性的前提下,对其车身与关键零部件进行轻量化设计,设定了优化目标函数。对整车一阶模态对主要零部件厚度的敏感性进行分析,选取对于一阶模态影响较大的车身零部件进行轻量化设计,并建立车辆正面碰撞有限元仿真模型。通过对比轻量化设计前后白车身的弯曲模态和扭转模态,预测轻量化设计后的增程式纯电动汽车的正面碰撞安全性能。经实车碰撞试验,验证了轻量化设计后的增程式纯电动汽车具有良好的正面碰撞安全性,轻量化水平在同类车型中处于中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程式纯电动汽车 轻量化 正面碰撞试验 被动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安全管理研究及验证 被引量:16
9
作者 符兴锋 周斯加 龙江启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0-44,60,共6页
根据电动汽车高压电力驱动系统的结构,参考电动汽车安全法规要求,设计了电动汽车高压电力安全管理系统;分析研究5种典型的高压电力系统故障、危害和对应的处理措施,重点研究了动力电池高压电安全管理系统的功能与设计。基于CAN总线技术... 根据电动汽车高压电力驱动系统的结构,参考电动汽车安全法规要求,设计了电动汽车高压电力安全管理系统;分析研究5种典型的高压电力系统故障、危害和对应的处理措施,重点研究了动力电池高压电安全管理系统的功能与设计。基于CAN总线技术对电动汽车高压电力驱动系统状态和关键电气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结果证明所设计的电动汽车高压电安全管理系统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内饰用软触感材料及触感表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书鹏 李波 +2 位作者 胡斌 项林忆 何光建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5-149,共5页
研究开发软触感材料对提升汽车内饰材料的触感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对目前汽车仪表板区和座椅表皮区内用软触感聚丙烯和软触感超纤皮革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软触感PP正向着兼具优异的力学性能、高触感... 研究开发软触感材料对提升汽车内饰材料的触感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对目前汽车仪表板区和座椅表皮区内用软触感聚丙烯和软触感超纤皮革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软触感PP正向着兼具优异的力学性能、高触感性、环保性、抗菌性等多功能性方向发展,超纤皮革未来的研究方向也是向着环保安全、抗菌、阻燃等多功能性。同时,对目前材料的触感表征方法进行了简单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内饰 软触感材料 触感表征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真空助力制动系统的匹配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詹爽 熊会元 +1 位作者 于丽敏 周玉山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56,共6页
针对电动汽车制动系统的真空助力系统参数进行匹配与优化,设计了匹配与计算流程,建立了制动系统的数学模型,提出了真空泵抽气速率、真空罐体积和启停真空度等真空助力系统参数的优化方法。以电动中巴为例,匹配计算制动系统所需的最... 针对电动汽车制动系统的真空助力系统参数进行匹配与优化,设计了匹配与计算流程,建立了制动系统的数学模型,提出了真空泵抽气速率、真空罐体积和启停真空度等真空助力系统参数的优化方法。以电动中巴为例,匹配计算制动系统所需的最小真空度及真空泵抽气速率,分析真空罐体积与抽气速率的关系;通过建模仿真,分析启停真空度与抽气速率、工作时间和能耗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真空罐体积为5L、真空泵抽气速率为18L/min、启停真空度为45~65kPa时,真空助力系统的综合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制动系统 匹配优化 电动真空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低SOC能量流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岩 段炼 +3 位作者 袁侠义 江亮 徐仰汇 兰凤崇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88-693,共6页
为制定最优的能量分配策略,对某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能量流进行分析。通过试验测试了低SOC状态下整车部件能量传递的相关参数,包括:温度、压力、转矩、转速和流量等,之后计算和分析整车的能量分布,并对比了NEDC和WLT... 为制定最优的能量分配策略,对某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能量流进行分析。通过试验测试了低SOC状态下整车部件能量传递的相关参数,包括:温度、压力、转矩、转速和流量等,之后计算和分析整车的能量分布,并对比了NEDC和WLTC工况下整车能量流向和能量回收率。结果表明,在电池处于低SOC时,WLTC工况下的发动机平均油耗是NEDC工况平均油耗的1.6倍左右;且两种工况下车辆行驶所消耗的能量绝大部分来自于发动机;另外,WLTC工况行驶能量低于NEDC工况,其差值不足1%,但WLTC工况的能量回收率低于NEDC工况,其差值达2.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能量流 NEDC WLT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吹塑发泡风管用聚丙烯材料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燕飞 王伟健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2,共5页
采用高熔体强度聚丙烯及高冲击强度聚丙烯进行共混改性制备出混合聚丙烯材料,对其熔体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并将不同混合比例的聚丙烯材料采用吹塑工艺成型同时发泡制成汽车风管,对材料的发泡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熔体强度和高... 采用高熔体强度聚丙烯及高冲击强度聚丙烯进行共混改性制备出混合聚丙烯材料,对其熔体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并将不同混合比例的聚丙烯材料采用吹塑工艺成型同时发泡制成汽车风管,对材料的发泡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熔体强度和高冲击强度的聚丙烯材料均具有较低的熔体流动速率,混合材料的物性随着混合比例变化趋势而变化,总体呈现刚韧平衡。高熔体强度材料及配比为70∶30和50∶50的混合材料能够实现吹塑发泡成型,材料的吹塑发泡性能随着高冲击性能聚丙烯添加比例的增大呈先提升后下降的趋势,当高熔体强度和高冲击强度聚丙烯混合比例为70∶30时,材料的发泡性能最佳,与其他材料相比,其泡孔尺寸、泡孔体积均较高,实现了零件的轻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强度 冲击强度 聚丙烯 吹塑 发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入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符兴锋 周斯加 +1 位作者 赵小坤 翟艳霞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共7页
针对某款插入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V)的电池管理系统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设计了适合PHEV的车用电池管理系统,对SOC动态估算、信号的处理方式、BMS的充电唤醒和退出流程以及继电器的辅助触点检测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试验室和实车试验验... 针对某款插入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V)的电池管理系统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设计了适合PHEV的车用电池管理系统,对SOC动态估算、信号的处理方式、BMS的充电唤醒和退出流程以及继电器的辅助触点检测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试验室和实车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PHEV电池管理系统SOC动态估算准确,绝缘状态检测可靠,充电启动和退出流程合理,满足车用设计要求,并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入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电池管理系统 软件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BM-FE-SEA方法汽车风窗噪声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宗轶琦 张乾坤 +2 位作者 杨易 江财茂 罗泽敏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4-189,207,共7页
为研究某车型风窗噪声,根据格子波尔兹曼(Lattice Boltzmann,LBM)方法获得高速行驶工况下车身表面各监测点处的1/3倍频程声压级及平均输入激励。采用混合有限元-统计能量分析(Finite Element-Statistical Energy Analysis,FE-SEA)方法... 为研究某车型风窗噪声,根据格子波尔兹曼(Lattice Boltzmann,LBM)方法获得高速行驶工况下车身表面各监测点处的1/3倍频程声压级及平均输入激励。采用混合有限元-统计能量分析(Finite Element-Statistical Energy Analysis,FE-SEA)方法对该车型车内噪声进行输入激励下的数值模拟,得到驾驶员耳旁声压级结果,并与实车道路试验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在20 Hz~125 Hz范围内,混合FE-SEA方法精度高于统计能量分析(Statistical Energy Analysis,SEA)方法;在125 Hz~400 Hz中频范围内,根据混合FE-SEA方法所得结果与道路试验结果更为吻合,与试验结果的误差最大值不超过3 dB;在400 Hz~1000 Hz范围内,SEA方法的精度逐渐提升,其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度升高。据此进行的车身部件贡献量分析表明左前侧窗在整个频段内都对驾驶员耳旁噪声有影响,左后侧窗对其贡献量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风窗噪声 格子玻尔兹曼方法 监测点 有限元-统计能量分析法 实车道路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车门有限元分析及综合性能优化 被引量:14
16
作者 钱银超 刘向征 +1 位作者 邓卫东 邓赛帮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92-195,共4页
车门是汽车车身中非常重要的功能部件,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由于反复的开关,其所受应力尚未达到材料许用应力的情况下,局部区域可能产生疲劳裂纹。以某车型前门为例,针对试验过程中玻璃升降器安装区域开裂问题,对车门结构进行了局部优化设... 车门是汽车车身中非常重要的功能部件,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由于反复的开关,其所受应力尚未达到材料许用应力的情况下,局部区域可能产生疲劳裂纹。以某车型前门为例,针对试验过程中玻璃升降器安装区域开裂问题,对车门结构进行了局部优化设计。首先,采用ABAQUS/Explicit求解器模块计算出冲击应力时间历程,并在Ncode软件中对前门开关耐久进行了虚拟仿真分析,预测疲劳寿命危险区域。同时,对前门进行了开关耐久试验验证,对比发现车门的最低疲劳寿命误差在10%以内,从而验证了车门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最后,结合玻璃升降器安装点刚度性能对前门进行了结构改进,确定出两种优化方案,通过对两种优化方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方案二玻璃升降器安装点刚度为51N/mm,满足设计目标40N/mm;车门最低疲劳寿命为11.4万次,同时满足设计目标10万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门 玻璃升降器 冲击应力 疲劳寿命 安装点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用再生聚丙烯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燕飞 李书鹏 +2 位作者 魏婉楚 李波 俞雁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4-58,共5页
从添加再生材料对新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不同比例新料聚丙烯(PP)和再生PP(RPP)混合后的力学性能差异,并基于车用外饰材料要求,研究了混合再生材料长周期热老化性能。结果表明,再生材料添加比例小于20%时,对新料的力学性... 从添加再生材料对新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不同比例新料聚丙烯(PP)和再生PP(RPP)混合后的力学性能差异,并基于车用外饰材料要求,研究了混合再生材料长周期热老化性能。结果表明,再生材料添加比例小于20%时,对新料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当新料拉伸、弯曲、冲击性能优于再生材料性能时,再生含量越高,混合材料性能越低;当再生材料拉伸、冲击性能优于新料性能时,混合材料拉伸和冲击性能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混合比例相当时(配比C)性能达到最低值;混合再生材料经历100℃/1000 h热老化处理后性能未降低,冲击性能呈现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再生材料 力学性能 热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动均衡策略的电动汽车用锂电池管理系统设计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灿烨 刘庚辛 +1 位作者 王鑫泉 符兴锋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10,共6页
为提高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间的一致性及其能量利用率,需对电池单体或在模组间进行电量均衡。在研究动力电池组主动均衡策略的基础上,对均衡系统进行仿真建模,得到了动力电池电量、均衡时间与反激式直流转换器通断间的关系,并... 为提高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间的一致性及其能量利用率,需对电池单体或在模组间进行电量均衡。在研究动力电池组主动均衡策略的基础上,对均衡系统进行仿真建模,得到了动力电池电量、均衡时间与反激式直流转换器通断间的关系,并根据仿真分析结果搭建试验平台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设计开发的动力电池均衡管理系统可实时检测电池单体的情况,并实现可编程式电池能量主动均衡,具有良好的均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管理系统 主动均衡 能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台模块化的汽车车身前期优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袁焕泉 陈东 +1 位作者 张琪 刘向征 《机电工程》 CAS 2015年第9期1181-1185,1217,共6页
针对CAE分析常滞后于产品开发,无法有效支持平台模块化搭建前期车身刚度模态性能保持在目标值内的问题,对广汽自主某B级平台某款乘用车进行了研究,利用网格变形技术,完成了详细工程数据发布前,跨平台B级车向C级车的快速变形,利用灵敏度... 针对CAE分析常滞后于产品开发,无法有效支持平台模块化搭建前期车身刚度模态性能保持在目标值内的问题,对广汽自主某B级平台某款乘用车进行了研究,利用网格变形技术,完成了详细工程数据发布前,跨平台B级车向C级车的快速变形,利用灵敏度分析和多目标优化分析,对变形后的目标车型进行了车身弯扭刚度和弯扭模态的性能优化。基于灵敏度分析结果和性能优化结果进行了车身轻量化分析,通过刚度模态试验台对车身详细工程数据进行了测试,对比分析了试验结果与CAE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后,传统多人力且超过两周的车身建模时间可以缩短至单人力1 h以内,车身刚度模态性能提升超过6%的同时减重8.9 kg,为产品进入后续详细设计阶段的性能保证提供了帮助,提高了CAE分析技术在平台模块化开发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 网格变形 灵敏度 多目标优化 前期优化 CA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车门开闭耐久仿真精度提升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邓赛帮 钱银超 +1 位作者 刘向征 谭东升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9-54,67,共7页
汽车车门在用户使用过程中由于频繁开闭,使得其开闭耐久性能已然成为评价汽车品质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前期开发设计过程中需避免车门在开闭耐久过程中发生疲劳破坏。以某车型前门为例,针对现有开闭耐久仿真分析方法不能准确预测车门疲劳... 汽车车门在用户使用过程中由于频繁开闭,使得其开闭耐久性能已然成为评价汽车品质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前期开发设计过程中需避免车门在开闭耐久过程中发生疲劳破坏。以某车型前门为例,针对现有开闭耐久仿真分析方法不能准确预测车门疲劳寿命危险区域,导致车门开闭耐久台架试验时发生防撞梁焊点开裂、玻璃升降器安装点钣金开裂的现象,探索了车门玻璃开关状态、玻璃水切对开闭耐久仿真精度的影响。综合考虑车门玻璃开关状态和玻璃水切的影响,建立车门开闭耐久有限元模型,利用ABAQUS/Explicit求解器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并基于车门瞬态应力在Ncode软件中进行开闭耐久钣金疲劳和焊点疲劳分析,仿真结果显示前门玻璃升降器安装点钣金疲劳寿命、防撞梁焊点疲劳寿命均不满足10万次的开闭耐久要求,这与前门开闭耐久台架试验开裂位置吻合,能够成功复现前门开闭耐久台架试验时的开裂现象,从而提升了车门开闭耐久仿真精度。目前新的仿真分析方法已应用于项目开发中,有效地节省了因车门开裂引发的模具重新开发费用,缩短了项目开发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寿命 防撞梁 玻璃升降器 玻璃水切 仿真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