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源性一氧化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华东 李楚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00-103,94,共5页
内源性一氧化氮的研究进展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510632)王华东,李楚杰从传统概念来看,结构简单、高毒性的小分子化合物一氧化氮(nitricoxide)似乎不可能成为哺乳动物体内的生物信使分子(mess... 内源性一氧化氮的研究进展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510632)王华东,李楚杰从传统概念来看,结构简单、高毒性的小分子化合物一氧化氮(nitricoxide)似乎不可能成为哺乳动物体内的生物信使分子(messengermolecule)。然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内源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皮层SⅡ区对丘脑束旁核慢痛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董军 陈助华 陈培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92-495,共4页
C类纤维传入引起的丘脑束旁核诱发电位(C-PfEP)与痛关系密切,可作为慢痛反应的指标 ̄(1)。本文用电刺激SⅡ区,可明显抑制c-PfEP,且抑制持续时间较长。这种抑制作用与刺激强度存在量效关系;与两种刺激时间间隔有... C类纤维传入引起的丘脑束旁核诱发电位(C-PfEP)与痛关系密切,可作为慢痛反应的指标 ̄(1)。本文用电刺激SⅡ区,可明显抑制c-PfEP,且抑制持续时间较长。这种抑制作用与刺激强度存在量效关系;与两种刺激时间间隔有关。说明SⅡ区可影响c-PfEP,提示SⅡ区下行冲动可能参与调制丘脑束旁核的慢痛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质 诱发电位 神经纤维 丘脑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胶质瘤移动性的比较及其与细胞外基质成分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谭光明 司徒锐 刘静颖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19-522,共4页
用3株不同类型的恶性胶质瘤进行细胞体外移动性及其与细胞外基质成分关系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髓母细胞瘤移动性最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次之,SWO-38胶质瘤最弱。3株胶质瘤体外移动性受Ⅰ型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l... 用3株不同类型的恶性胶质瘤进行细胞体外移动性及其与细胞外基质成分关系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髓母细胞瘤移动性最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次之,SWO-38胶质瘤最弱。3株胶质瘤体外移动性受Ⅰ型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和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n,FN)等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影响基本上是一致的。故不能以此解释其移动性差异的原因。Ⅳ型胶原蛋白和LN能促进瘤细胞在体外的移动,但Ⅳ型胶原和LN两者之间不表现出叠加作用,也无拮抗作用。Ⅰ型胶原网能明显地阻遏肿瘤细胞的体外移动性。FN对这3株胶质瘤的移动性影响不大,但对非神经系统肿瘤(GLC-82肺腺癌)却有较明显的趋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类型 移动性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热时体温的正调节和负调节 被引量:43
4
作者 李楚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53-557,共5页
发热时体温的正调节和负调节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发热研究室(510632)李楚杰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发热发病学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早期研究者企图从外致热原中寻找共同致热物质没有成功,转而在体内寻找。直至1... 发热时体温的正调节和负调节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发热研究室(510632)李楚杰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发热发病学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早期研究者企图从外致热原中寻找共同致热物质没有成功,转而在体内寻找。直至1948年Bennett等成功找到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体温 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致冷原对人红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5
作者 颜亮 屈洋 +2 位作者 张怡 胡巢凤 李楚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4-15,共2页
本实验观察了EC对人红细胞膜血红蛋白及钾离子通透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温度升高(41℃)或长时间培养(70h)的情况下。EC能有效地防止血红蛋白的漏出,但EC不能防止钾的透出。说明EC可能参与细胞膜对大分子通透性的调节。
关键词 内生致冷原 红细胞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