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流桥接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伴有血供障碍手掌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6
1
作者 谢文斌 王海文 +3 位作者 江新明 顾荣 梅雄军 农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流桥接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伴有血供障碍的手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9例伴有动脉血供障碍的手掌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分支桥接手部缺损动脉,重建手部血供;旋股外侧动脉发出的穿支(肌间隙... 目的探讨血流桥接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伴有血供障碍的手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9例伴有动脉血供障碍的手掌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分支桥接手部缺损动脉,重建手部血供;旋股外侧动脉发出的穿支(肌间隙穿支或肌皮穿支)为皮瓣血供设计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皮肤软组织缺损。切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分支长度为4~8 cm,切取皮瓣面积为7cm×9cm^11cm×16 cm。结果 9例皮瓣全部成活,手部血供良好,供区植皮成活,术后3~9个月随访,皮瓣及手部末梢血供良好,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有排汗功能,部分供区有瘢痕增生。结论对伴有动脉血供障碍的手掌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血流桥接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进行修复,,既可桥接血管,又可覆盖创面,是目前修复伴有动脉血供障碍的手掌皮肤软组织缺损一种较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桥接 股前外侧皮瓣 血供障碍 手部 组织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睑外侧肥厚臃肿下垂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晏泽 侯文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4-386,共3页
目的:为临床上充分矫正上睑外侧肥厚臃肿下垂提供临床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防腐固定标本15例(30侧),并对12例(24侧)上睑外侧臃肿肥厚下垂病例行上睑成形术,观察上睑眼轮匝肌下脂肪的位置、范围、厚度,与眶隔脂肪的关系。结果:上睑眼轮... 目的:为临床上充分矫正上睑外侧肥厚臃肿下垂提供临床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防腐固定标本15例(30侧),并对12例(24侧)上睑外侧臃肿肥厚下垂病例行上睑成形术,观察上睑眼轮匝肌下脂肪的位置、范围、厚度,与眶隔脂肪的关系。结果:上睑眼轮匝肌下脂肪是位于上睑部眼轮匝肌下,睑板筋膜及眶隔筋膜前的一层纤维脂肪层,是眉脂肪垫向下的延续,范围相当于整个上睑的大小,该脂肪厚薄不一,薄者如同一层筋膜,最厚者约4mm。上睑眼轮匝肌下脂肪厚者,眶隔脂肪反而不显,上睑眼轮匝肌下脂肪薄者,眶隔脂肪反而明显。结论:上睑外侧肥厚臃肿下垂除了与眶隔脂肪过多、脱垂有关外,还与上睑眼轮匝肌下脂肪肥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眼轮匝肌下脂肪 上睑眶隔脂肪 临床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吻合血管大收肌腱骨皮瓣修复跟腱复合组织缺损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海文 侯瑞兴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8-450,共3页
目的:报道跟腱止点伴跟骨及皮肤缺损游离大收肌腱骨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于2002年10月-2004年7月对4例因摩托车后轮绞伤至足跟腱伴跟骨止点及皮肤缺损的患者,采用吻合血管大收肌-骨皮瓣,修复跟腱重建止点并修复跟区皮肤缺损。足跟区皮... 目的:报道跟腱止点伴跟骨及皮肤缺损游离大收肌腱骨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于2002年10月-2004年7月对4例因摩托车后轮绞伤至足跟腱伴跟骨止点及皮肤缺损的患者,采用吻合血管大收肌-骨皮瓣,修复跟腱重建止点并修复跟区皮肤缺损。足跟区皮肤缺损面积为6.5cm×10cm ̄7cm×11cm,跟腱缺损长度为5 ̄7cm。切取隐动脉皮瓣面积为8cm×11cm ̄8cm×12cm,切取大收肌腱长度为6 ̄8cm。结果:4例复合组织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21个月,皮瓣感觉恢复S3 ̄S4,双足提踵试验均阴性,单足提踵试验阴性3例,4例病例步态均恢复正常。结论:吻合膝降血管大收肌-骨皮瓣修复跟腱跟骨复合组织缺损,疗效满意,是目前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跟骨 缺损 大收肌腱 复合组织瓣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眉脂肪垫瓣的解剖学基础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侯文明 卢乐平 +2 位作者 郭秀莲 侯瑞兴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7-480,共4页
目的:为眉脂肪垫瓣修复上睑畸形的新术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5例成人标本解剖观察眉脂肪垫的位置、界限、面积大小、厚度、毗邻关系及血管构筑,模拟设计并形成眉脂肪垫瓣,测量瓣的大小、蒂部的位置、瓣翻转后所能覆盖上睑的范围。结... 目的:为眉脂肪垫瓣修复上睑畸形的新术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5例成人标本解剖观察眉脂肪垫的位置、界限、面积大小、厚度、毗邻关系及血管构筑,模拟设计并形成眉脂肪垫瓣,测量瓣的大小、蒂部的位置、瓣翻转后所能覆盖上睑的范围。结果:眉脂肪垫位于眶上神经血管束及皱眉肌的外侧,眉外侧2/3,在额肌、眼轮匝肌眶部与骨膜之间,长度为(3.9±0.1)cm,在眉中心垂直线上宽度为(1.9±0.2)cm,厚度为(1.8±0.6)mm。其血供主要来自眶上动脉的分支,眶上神经是眉脂肪垫内侧的重要毗邻结构。结论:眉脂肪垫瓣的大小可设计成约4.0cm×2.0cm,根据眉脂肪垫动静脉进入眉脂肪垫的位置,眉脂肪垫瓣的蒂部设计在经瞳孔垂直线与眉毛相交处,宽度约1cm,瓣翻转后足以覆盖上睑,可修复上睑凹陷粘连等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眉脂肪垫瓣 上睑凹陷畸形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动脉掌浅支腕部微型皮瓣移植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6
5
作者 江吉勇 王海文 +2 位作者 顾荣 江新民 梅雄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9-731,共3页
目的探讨桡动脉掌浅支腕部微型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伴有深部组织外露的手指中末节或指端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腕部微型皮瓣进行修复,皮瓣设计于腕部掌侧,切取面积为3.5 cm×3... 目的探讨桡动脉掌浅支腕部微型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伴有深部组织外露的手指中末节或指端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腕部微型皮瓣进行修复,皮瓣设计于腕部掌侧,切取面积为3.5 cm×3.0 cm^3.0 cm×2.0 cm。结果 8例皮瓣术后全部存活,随访3~6月,平均4月,皮瓣质地柔软,色泽与受区相仿,无明显臃肿,皮瓣两点辨别觉为4~7mm,供区直接缝合,呈线型疤痕愈合,无明显增生。结论应用桡动脉掌浅支腕部微型皮瓣移植修复手指中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操作方便,供区损伤小,皮瓣感觉外形恢复良好,是修复伴有深部组织外露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掌浅支 外科皮瓣 腕部 组织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腹股沟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7
6
作者 顾荣 王海文 +2 位作者 江新民 梅雄军 钟达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1-216,共6页
目的总结应用移植髂腹股沟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伴有深部组织外露或骨缺损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采用髂腹股沟穿支皮瓣进行移植修复,其中采用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8例;采用旋髂深动脉穿支皮瓣修... 目的总结应用移植髂腹股沟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伴有深部组织外露或骨缺损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采用髂腹股沟穿支皮瓣进行移植修复,其中采用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8例;采用旋髂深动脉穿支皮瓣修复4例;采用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8例;采用旋髂深动脉嵌合髂骨穿支皮瓣修复3例;采用髂腹股沟联体穿支皮瓣修复6例。皮瓣最小面积5.0 cm×6.0 cm,最大面积35.0 cm×15.0 cm。皮瓣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术后移植皮瓣全部成活,2例发生皮瓣皮下血肿压迫出现动脉供血障碍,拆除部分缝线后血运恢复,1例发生静脉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后恢复血运。2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4个月,平均5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较平坦,两点分辨觉10.0~20.0 mm。受区移植髂骨均生长良好,骨折完全愈合。供区见2例瘢痕稍增生,余均呈线状瘢痕愈合良好。结论移植髂腹股沟穿支皮瓣具有供区隐蔽,可直接缝合,不损伤主干动脉等传统优点,且具有可灵活修复骨缺损,可切取大面积联体(嵌合)穿支皮瓣及可修薄等特点,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腹股沟区 腹壁浅血管 穿支皮瓣 移植 皮肤软组织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膝降动脉为蒂大收肌腱骨皮瓣修复跟腱复合组织缺损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海文 顾荣 +2 位作者 江新明 曾德庆 江吉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78-580,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膝降动脉为蒂的大收肌腱骨皮瓣修复跟区跟腱复合组织缺损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例外伤致足跟区跟腱止点伴跟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以膝降动脉为蒂的隐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跟区皮肤缺损,以膝降动脉关节支为蒂的大收肌腱... 目的探讨改良膝降动脉为蒂的大收肌腱骨皮瓣修复跟区跟腱复合组织缺损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例外伤致足跟区跟腱止点伴跟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以膝降动脉为蒂的隐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跟区皮肤缺损,以膝降动脉关节支为蒂的大收肌腱骨瓣移植修复跟区复合组织缺损。其中跟区皮肤缺损面积为7 cm×9 cm~5 cm×7 cm,跟腱缺损长度为6~8 cm,切取皮瓣面积为8 cm×10cm~6cm×8cm,大收肌腱切取长度为7~9cm。结果 3例复合组织瓣全部顺利成活,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感觉恢复S3~4,双足提踵试验及单足提踵试验均阴性,步态恢复均正常。结论应用隐动脉穿支设计皮瓣,皮瓣设计于大腿内侧,改良了隐动脉皮瓣设计于小腿内侧,造成切口过大,分离血管蒂较长等缺点,疗效可靠,是目前较理想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复合组织瓣 膝降动脉 跟腱 跟骨 大收肌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