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岭国家公园(拟建)多层级生态廊道体系构建
1
作者 邓毅 黄泽宇 +1 位作者 毛子一 黄金玲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3,共11页
【目的】探索适应未来环境变化、耦合生态系统层级结构、实行差异化建设管控的国家公园生态廊道体系,有助于缓解生境破碎化、强化国家公园功能。【方法】以拟建南岭国家公园为例,依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识别区域层级生态源地;结合... 【目的】探索适应未来环境变化、耦合生态系统层级结构、实行差异化建设管控的国家公园生态廊道体系,有助于缓解生境破碎化、强化国家公园功能。【方法】以拟建南岭国家公园为例,依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识别区域层级生态源地;结合气候与相关规划模拟未来情景,采用MaxEnt模型进行生境适宜性评价,识别园区层级生态源地。在各层级阻力面的基础上采用电路理论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再基于地理探测器识别源地的生态本底特征,从而确定廊道宽度与生态踏脚石,并通过踏脚石进行层级嵌套。最终依据生态本底特征进行景观异质性分析,制定差异化建设管控内容。【结果】在南岭国家公园生态廊道体系中,分别构建区域与园区2个层级的生态廊道990条、154条,将13个生态踏脚石与52条区域层级生态廊道进行层级嵌套连接。将园区层级生态廊道划分为三大类建设管控分区,以林业小班为空间单元制定了12小类差异化建设管控内容。【结论】多层级生态廊道体系的建立,提高了廊道对未来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增强了国家公园园区内部生境的连通性及园区与更大尺度区域的连通性,可有效支撑生态廊道的建设与实施,增强了国家公园在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主体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生态廊道 建设管控分区 未来情景模拟 生境适宜性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多层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中地役权保护模式及支撑体系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邓毅 邢成玥 黄金玲 《广东园林》 2022年第1期2-6,共5页
通过对国内外地役权保护发展和实践的分析,针对我国国家公园试点中不同集体土地管理权流转获取方式面临法律依据不足、财政补偿压力大、流转稳定性不足、操作复杂困难等主要问题,提出了以地役权协议为核心,以制度和技术支撑体系为支持,... 通过对国内外地役权保护发展和实践的分析,针对我国国家公园试点中不同集体土地管理权流转获取方式面临法律依据不足、财政补偿压力大、流转稳定性不足、操作复杂困难等主要问题,提出了以地役权协议为核心,以制度和技术支撑体系为支持,以实施流程为保证的地役权保护模式,进而探讨地役权保护模式中制度支撑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集体土地 地役权保护模式 制度支撑体系 技术支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基鱼塘池塘子系统氮、磷污染特征及迁移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程瑶 陈金洁 +4 位作者 谢湘 章昕颖 刘科学 戴军 张池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1期74-87,共14页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是一种高效的农业物质循环利用模式,蕴藏巨大价值。鱼塘子系统是桑基鱼塘生产模式中主要的经济来源和组成,其安全性和效益值得深入研究。氮、磷元素作为鱼塘子系统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可为鱼塘水产养殖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是一种高效的农业物质循环利用模式,蕴藏巨大价值。鱼塘子系统是桑基鱼塘生产模式中主要的经济来源和组成,其安全性和效益值得深入研究。氮、磷元素作为鱼塘子系统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可为鱼塘水产养殖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但过剩的氮、磷元素会导致鱼塘水体富营养化等水质污染问题,造成鱼塘经济损失严重。目前有关桑基鱼塘的研究还局限于空间演变格局、经营模式评估、水陆相互作用过程与机理、投入产出效率、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方面,而对桑基鱼塘内部营养物质的迁移转化规律缺乏全面了解。为了探究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内部潜在的科学规律,对近10年桑基鱼塘系统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概括,总结出鱼塘水体和底泥中氮、磷的基本特征,赋存形态、释放行为与循环特征,揭示氮、磷在水体-底泥界面的迁移转化机制及影响因素,这对桑基鱼塘生态系统的水体富营养化管控和科学化养殖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为桑基鱼塘的传承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和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基鱼塘 鱼塘子系统 迁移转化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素里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经验及其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黄俊达 黄金玲 《广东园林》 2022年第3期2-6,共5页
加拿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国际上具有优秀的经验积累,素里市是其中少数拥有市级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的城市之一。通过研究加拿大素里市生物多样性战略,梳理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框架,总结其在生物多样性水平评估、双层级保护管理模式、监... 加拿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国际上具有优秀的经验积累,素里市是其中少数拥有市级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的城市之一。通过研究加拿大素里市生物多样性战略,梳理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框架,总结其在生物多样性水平评估、双层级保护管理模式、监测反馈机制以及公众认知参与方面的经验,并提出对我国市级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4个启示,分别是科学评估城市生物多样性水平,多层协同的保护规划,注重公众参与以及加强与完善相关政策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物多样性 保护 经验 启示 素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新会地名文化景观分布、演进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5
作者 林琳 王馨儿 曾娟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2-85,共14页
运用GIS核密度空间分析方法,结合地方志查阅、村民访谈,对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的城乡聚落、居住区和地片2270个地名文化景观进行研究,发现新会地名呈北密南疏、西密东疏的空间分布特征,自然景观类地名数量较少,依古兜山、牛牯岭及谭江西... 运用GIS核密度空间分析方法,结合地方志查阅、村民访谈,对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的城乡聚落、居住区和地片2270个地名文化景观进行研究,发现新会地名呈北密南疏、西密东疏的空间分布特征,自然景观类地名数量较少,依古兜山、牛牯岭及谭江西江支流带型分布,人文景观类地名数量较多,沿会城、司前、罗坑等镇街中心及区境三省道多点串珠式分布,分布中心由潭江上游支流向东部下游两岸摆动迁移。各类地理实体的空间分布,宋代以来大量人口的迁入与融合,明代开始海洋堆积成陆的变迁和随之激增的农业生产,民国时期民族文化复兴思潮,近代以来大量的侨乡文化以及现代房地产商业化的快速兴起都对新会地名分布演变产生影响。自然环境从古至今对由聚落选址决定的地名空间分布具有持续重要影响,人文特征对聚落内涵的表达比单纯的自然环境特征越来越多地获得聚落居民认可。近年来,房地产快速商业化催生大量“大、怪”地名,对居住区自然人文内涵的表达存在程度较大的偏差,严重地破坏了地名文脉及地方文化的传承,亟须通过研究新会地名文化演变规律、加强规范管理、营造正向社会氛围、引导公众参与和监督等方式进行正确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 文化景观 核密度估计法 空间分布 新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来中国遗产研究的地理学科贡献 被引量:7
6
作者 曾娟 刘原希 +1 位作者 林琳 熊诗琴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5,共15页
为厘清地理学在遗产研究领域的具体贡献,基于CNKI、CSSCI、WOS等数据库,运用知识图谱工具,对1990-2020年1172篇地理学科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1)地理学关于中国遗产的研究阶段性特征明显。自2005年文献数量快速增长,并在近10年出现3... 为厘清地理学在遗产研究领域的具体贡献,基于CNKI、CSSCI、WOS等数据库,运用知识图谱工具,对1990-2020年1172篇地理学科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1)地理学关于中国遗产的研究阶段性特征明显。自2005年文献数量快速增长,并在近10年出现3次高峰。发文量呈“之”字型发展态势,关键词呈“橄榄型”发展特征。地理学科30年遗产研究经历了以“世界遗产”研究为主的起步阶段(1990-2004年),以“农业遗产”等众多主题展开的多元探索阶段(2005-2012年),注重实践和理论的深耕阶段(2013-2020年)。2)学者合作网络呈“小集聚、大分散”格局。即以数量众多独立学者为基底,合著作者小群零星分布,并出现一个规模较大、联系紧密的大聚集群体,其核心作者发文数首位度高。3)文化遗产研究在数量上占据优势;内容主要涉及农业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遗产等六大板块;农业遗产研究处于国际前沿,热点聚焦于乡村与农业文化遗产。4)对198篇高引用论文分析得出,已有研究表现出强调现实与实践导向、侧重主客体关系、重视空间分析等特点。未来地理学科应巩固农业遗产研究前沿地位,促进理论输出,并在建构遗产研究学术共同体,拓展遗产研究多视角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农业文化遗产 遗产保护 地理学科贡献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的生态空间管控单元:概念、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邓毅 毛子一 +1 位作者 邢成玥 黄金玲 《风景园林》 2023年第10期34-41,共8页
【目的】自然保护地规划中常用的空间分区方法存在管理目标和内容不够精确、与生态系统的层级性和动态性不匹配等缺陷。中国南方地区的国家公园普遍面临土地权属复杂、人地矛盾突出等情况。探索基于管理目标导向的层级化空间管控划分方... 【目的】自然保护地规划中常用的空间分区方法存在管理目标和内容不够精确、与生态系统的层级性和动态性不匹配等缺陷。中国南方地区的国家公园普遍面临土地权属复杂、人地矛盾突出等情况。探索基于管理目标导向的层级化空间管控划分方法,对更科学、精准、经济地实现国家公园自然保护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提出生态空间管控单元概念和耦合管理目标的多层级空间管控体系,对比分析生态空间管控单元的主要特征,并提出建构框架和流程。以拟建南岭国家公园为案例,基于上述方法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等数据进行生态空间管控单元的建构。【结果】生态空间管控单元体系的建立,将南岭国家公园原有的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划进一步细分为16类管控单元并建立了相应的正负面行为清单;以自然演替方式为主的严格管理区域占总面积的比例,从二分区制的51.06%提高到管控单元体系划定的85.54%。【结论】生态空间管控单元的提出与应用,使得国家公园保护管理的强度和精确度得到有效提升,并可进一步支撑地役权保护等专项管理工作落地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地 空间分区 生态空间管控单元 建构方法 南岭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岸沙席对台风的形态响应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林 董玉祥 黄德全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68-974,共7页
采用RTK GPS测量技术与方法,在2014—2017年对福建平潭岛典型海岸沙席进行了连续16次形态高精度测量,分析了海岸沙席在台风作用下的形态变化及台风季后的形态恢复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海岸沙席对台风的形态响应特征明显,基本表现为海... 采用RTK GPS测量技术与方法,在2014—2017年对福建平潭岛典型海岸沙席进行了连续16次形态高精度测量,分析了海岸沙席在台风作用下的形态变化及台风季后的形态恢复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海岸沙席对台风的形态响应特征明显,基本表现为海滩及沙席前缘高度降低(最大侵蚀深度为0.92 m),沙席中部高度变化相对较小(≤0.15 m),沙席后缘高度稍有升高(最大堆积厚度为0.75 m)。2)在台风季后,海岸沙席形态恢复变化也较为一致,主要表现为体积减少,海滩及沙席前缘高度稍有升高(最大堆积厚度为0.78 m),沙席中部高度降低幅度极小(≤0.10 m),沙席后缘高度略有降低(最大侵蚀深度为0.47 m)。3)海岸线走向是影响区域海岸沙丘对台风响应的重要因素,对于沙源不足、以离岸风为主的山岐宫海岸沙席,台风在其海岸沙席形态演变中的塑造作用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沙席 台风 形态变化 海岸线走向 平潭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对废纸屑再利用及养分贫瘠土壤综合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孟豪 吴玲 +6 位作者 陈静 潘伯桂 刘科学 Velasquez Elena Lavelle Patrick 戴军 张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034-5044,共11页
办公废纸屑作为常见有机废弃物,由于体积小且转化为再生纸成本高,因而再利用很难。但其含有大量有机碳(特别是纤维素)可能有助于退化土壤修复。蚯蚓对土壤有机质分解和其他土壤功能有重要影响,办公废纸屑和蚯蚓共同作用如何影响养分贫... 办公废纸屑作为常见有机废弃物,由于体积小且转化为再生纸成本高,因而再利用很难。但其含有大量有机碳(特别是纤维素)可能有助于退化土壤修复。蚯蚓对土壤有机质分解和其他土壤功能有重要影响,办公废纸屑和蚯蚓共同作用如何影响养分贫瘠土壤质量至今未知。研究以赤子爱胜蚓为接种蚯蚓,将办公废纸屑添加到养分贫瘠土壤中,分别设置纯土壤培养为对照组(S)、单独添加废纸屑(SP)、单独接种赤子爱胜蚓(SE)和添加废纸屑并接种赤子爱胜蚓的处理(SPE),比较培养90 d后各处理理化指标(pH、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阳离子钾、钠、钙、镁等)、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LFAs)总含量和微生物结构的差异,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土壤质量,阐明废纸屑和赤子爱胜蚓在养分贫瘠土壤改良修复中的作用。结果显示:SPE处理较SP处理显著提高废纸屑的分解率89.48%。与对照相比,SP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土壤pH值2.94个单位,SPE处理能够使其维持在中性水平;前者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SOC)125.76%,交换性钠钙镁(Na_(Ex)、Ca_(Ex)、Mg_(Ex))154.00%、65.28%、55.25%,后者则明显增加SOC含量522.88%,全氮(TN)1365.29%,全磷(TP)36.26%,速效钾(AK)42.84%,交换性钾(K_(Ex))、Na_(Ex)、Ca_(Ex)、Mg_(Ex) 42.69%、160.35%、386.00%、110.36%。与对照S相比,SP和SPE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真菌、放线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一般细菌和总PLFAs含量以及真菌/细菌,显著降低了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P<0.05)。主成分分析中S、SP、SPE处理土壤综合质量差异显著(P<0.05),不同处理的质量指数呈现废纸屑+蚯蚓处理>废纸屑处理>对照,且土壤质量与微生物结构及生物量的关系更为密切。综上所述,在养分贫瘠土壤中赤子爱胜蚓堆肥废纸屑可以通过调节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变土壤pH和养分含量来提高土壤综合质量。这为废纸屑的资源化利用和养分贫瘠土壤的改良修复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公废纸屑 赤子爱胜蚓 养分贫瘠土壤 土壤综合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学科竞赛和课程考核的非测绘专业测量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丹妮 王重洋 吴美姗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9期253-256,共4页
详细探讨了广州新华学院非测绘专业测量学实践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及应对策略,结合教学经验,阐述了测量课程中理论与实践考核的意义、考核内容与方法,而后,结合测量学科竞赛的形式与内容,从学生学习和教学改革两方面论述了学科竞赛对测量... 详细探讨了广州新华学院非测绘专业测量学实践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及应对策略,结合教学经验,阐述了测量课程中理论与实践考核的意义、考核内容与方法,而后,结合测量学科竞赛的形式与内容,从学生学习和教学改革两方面论述了学科竞赛对测量实践教学起到的推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开展学科竞赛和课程理论与实践考核能够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科竞赛强化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和专业水平,促进了教学相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学 学科竞赛 课程考核 实践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域自然保护地群建设意义与构建方法探讨
11
作者 何凯琪 闫法领 黄金玲 《广东园林》 2022年第1期7-10,共4页
从省域尺度出发对自然保护地进行集群式研究是有效提升区域自然保护地整体保护效能的关键,一方面能强化自然保护地的整体保护与协同管理,另一方面也能创新自然保护地的保护模式,对推动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设有重要意义。创新性... 从省域尺度出发对自然保护地进行集群式研究是有效提升区域自然保护地整体保护效能的关键,一方面能强化自然保护地的整体保护与协同管理,另一方面也能创新自然保护地的保护模式,对推动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设有重要意义。创新性地提出了自然保护地群的概念,明确了其具有空间聚集性、生态连通性、多样性等特征,探索了从区域尺度到生态系统尺度的省域自然保护地群构建思路与方法,提出了整体保护、协同管理的保护管理机制,并以广东省为例探讨了相应的自然保护地群构建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自然保护地群 生物多样性 生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