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社会公平视角的广州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
1
作者 黄于洋 张媛媛 蔡健婷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4期158-166,182,共10页
城市公园绿地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公共设施,其空间分布合理性关乎社会公平与资源共享。基于社会公平视角,以广州城市公园绿地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改进高斯两步移动搜寻法对商品房、城中村及保障房的公园绿地可达状况进行分类分析。... 城市公园绿地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公共设施,其空间分布合理性关乎社会公平与资源共享。基于社会公平视角,以广州城市公园绿地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改进高斯两步移动搜寻法对商品房、城中村及保障房的公园绿地可达状况进行分类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商品房公园绿地整体可达性低,可达性较高区域集中于广州市外围;城中村公园绿地可达性优于商品房,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优于外围城区;保障房公园绿地可达性差异悬殊,其中人才住房公园绿地可达性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绿地可达性 社会公平 两步移动搜寻法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岸草灌丛沙丘形态及其动力学研究进展
2
作者 董玉祥 马德龙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54-965,共12页
海岸草灌丛沙丘作为海岸风沙地貌的重要类型之一,其分布广泛、规模差异较大,是海岸风沙地貌的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对国内外海岸草灌丛沙丘形态及其形成发育研究的整体认识,先概括了海岸草灌丛沙丘的形态特征、发育演化、动力学机制及其... 海岸草灌丛沙丘作为海岸风沙地貌的重要类型之一,其分布广泛、规模差异较大,是海岸风沙地貌的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对国内外海岸草灌丛沙丘形态及其形成发育研究的整体认识,先概括了海岸草灌丛沙丘的形态特征、发育演化、动力学机制及其技术方法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海岸草灌丛沙丘形态参数之间存在耦合关系、沙丘形成发育主要受风动力、沙源和植被以及海岸环境的综合作用、气流与草灌丛沙丘相互作用在不同沙丘部位差异显著等。后总结出海岸草灌丛沙丘形态及其形成发育研究存在发育过程研究尚待完善、发育机制分析尚未完全明晰和动力机制研究有待深化等问题,进而提出了近期海岸草灌丛沙丘研究的主要方向与重点是深入认识灌丛沙丘形成发育过程、深化灌丛沙丘形成发育机制研究和强化灌丛沙丘发育动力学机理分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草灌丛沙丘 海岸风沙地貌 形态特征 发育条件 气流结构 输沙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蚓粪对茶树吸收积累Cu、Pb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3
作者 周波 崔莹莹 +5 位作者 张晓龙 陈义勇 张曼 黎健龙 刘科学 唐劲驰 《茶叶通讯》 2025年第3期314-320,共7页
为探究蚓粪对土壤重金属Cu、Pb化学形态及茶树对土壤中Cu、Pb吸收转运的影响,在有茶树种植的Cu、Pb污染土壤系统中施入蚓粪,并以牛粪和化肥为对照,系统研究在蚓粪和茶树根系共同作用下土壤中Cu、Pb的化学形态变化以及茶树对Cu、Pb的吸... 为探究蚓粪对土壤重金属Cu、Pb化学形态及茶树对土壤中Cu、Pb吸收转运的影响,在有茶树种植的Cu、Pb污染土壤系统中施入蚓粪,并以牛粪和化肥为对照,系统研究在蚓粪和茶树根系共同作用下土壤中Cu、Pb的化学形态变化以及茶树对Cu、Pb的吸收转运情况。结果表明,在土壤中施用蚓粪可显著降低交换性氢和交换性铝的含量,增加水提和盐提pH值,有效缓解土壤酸化程度,并可显著增加有机碳、全氮以及氮、磷、钾等速效养分。在有茶树根系作用的土壤系统中,蚓粪处理组Cu、Pb的水溶-交换态含量较对照处理组分别降低66.88%和57.79%,蚓粪降低土壤水溶-交换态Cu、Pb含量的作用效果优于牛粪和化肥处理组。蚓粪处理组茶树根部和叶部Cu的含量比CK组分别下降36.61%和23.08%。可见,在种植茶树的土壤中施用蚓粪可显著降低土壤酸化程度,增加有机碳含量,这有利于降低土壤中Cu、Pb的生物有效性。本研究结果对有Cu、Pb重金属轻微污染风险的茶园土壤治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施肥 蚓粪 重金属形态 生物有效性 茶树 吸收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认知地图的广州花城广场游客意象感知和结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唐波 李丽玲 +1 位作者 林琳 刘立欣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9-124,130,共7页
基于188份认知地图,利用卡方检验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探讨广州花城广场游客的意象感知、认知序列和感知空间结构。结果表明:(1)认知地图类型方面,游客认知地图划分为序列型、空间型、单体型、混合型4类;以单体型为主,其他数量由多到... 基于188份认知地图,利用卡方检验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探讨广州花城广场游客的意象感知、认知序列和感知空间结构。结果表明:(1)认知地图类型方面,游客认知地图划分为序列型、空间型、单体型、混合型4类;以单体型为主,其他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空间型、混合型和序列型。(2)意象要素方面,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标志物,然后是节点、区域、边界和道路;由于道路和边界意象单薄,标志物和节点的围合构成了游客的意象框架。(3)认知序列方面,随着游客到访次数的增加,认知地图呈现“空间型+单体型”到“序列型”的演变序列,意象空间要素呈现“标志物+节点”到“道路+边界”的演变序列。(4)感知空间结构方面,市内游客多元复杂,平面综合结构明显;省内游客趋于聚集式;省外游客则比较单一,出现明显的垂直单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地图 意象感知 空间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广州花城广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数据视角下广州都市圈流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唐波 谢伟星 林琳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3-79,共7页
以广州都市圈为例,基于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流等多源数据,运用空间锁链模型、优势流、空间结构指数、引力模型,进行多要素和多维度的空间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各类流要素视角下,广州都市圈都以广州为核心呈单极化发展态... 以广州都市圈为例,基于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流等多源数据,运用空间锁链模型、优势流、空间结构指数、引力模型,进行多要素和多维度的空间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各类流要素视角下,广州都市圈都以广州为核心呈单极化发展态势。由于人口迁移距离和方向偏移以及交通的影响,人流、交通流在中心度和网络密度方面的极化趋势较弱;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空间网络结构仍然受到传统“场空间”生长极的影响,核心-边缘结构更明显。(2)广州都市圈内形成了“一核、一轴、一面、多边缘”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空间层级化明显,核心-边缘结构显著,以广州为核心、广(州)—佛(山)为轴线、广(州)—佛(山)—肇(庆)—清(远)为基本发展面,共同带动云浮、韶关城市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空间 网络空间结构 优势流 广州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自然保护区乳阳片区珍稀植物地理分布与环境因子关联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乐 邝楚填 +8 位作者 裴男才 杨锦昌 高丙涛 张晔 林少锋 李贵宣 刘嘉鸿 王淳 郝泽周 《温带林业研究》 2024年第2期17-24,共8页
【目的】探究南岭自然保护区乳阳片区珍稀濒危植物的分布规律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方法】借助3S技术和系统采样方法,在南岭自然保护区乳阳片区确定了7条样线和9个样方,共采集植物样本1766份。在此基础上对珍稀植物进行鉴定与物种分析... 【目的】探究南岭自然保护区乳阳片区珍稀濒危植物的分布规律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方法】借助3S技术和系统采样方法,在南岭自然保护区乳阳片区确定了7条样线和9个样方,共采集植物样本1766份。在此基础上对珍稀植物进行鉴定与物种分析,并建立保护区珍稀植物三维地理空间分布模型。经统计分析,从植物区系和地理分布2个方面阐明南岭自然保护区乳阳片区珍稀植物分布特征。【结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乳阳片区共调查珍稀濒危植物、重点保护植物与建议保护植物27种,隶属于20科26属。其中,20个科划分为10个分布区类型,热带分布型占8科,温带分布型占10科;26属划分为11个分布区类型,热带分布型占7属,温带分布型占12属,中国特有分布型占7属。随着地理位置的变化,珍稀植物物种组成和相似性均发生变化。垂直分布上,南岭珍稀植物主要分布在海拔500~750 m和1250~1500 m,分别占珍植物种类的40.74%和48.15%;随着坡度上升物种数随之下降。水平分布上,保护区边缘物种丰富度较低,内部区域物种丰富,且物种相似性随水平距离增加而减小。【结论】南岭自然保护区乳阳片区内珍稀植物具有温带向热带过渡性特点,珍稀植物分布受经纬度、海拔位置、坡度坡向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为保护这些珍稀植物,需针对不同区域制定不同的保护策略,加强监测与管理,确保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自然保护区 珍稀植物 分布 区系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距离视角下长江经济带入境游客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7
作者 张媛媛 罗皓 +2 位作者 唐波 彭文捷 林琳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4,共7页
构建地理、文化、制度、经济4个维度的理论框架,通过区位熵分析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不同距离国家入境游客的时空特征,基于扩展引力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入境游客以韩国、日本、法国等为主,中、远距离国家游客... 构建地理、文化、制度、经济4个维度的理论框架,通过区位熵分析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不同距离国家入境游客的时空特征,基于扩展引力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入境游客以韩国、日本、法国等为主,中、远距离国家游客的集中程度较高,且游客结构趋于均衡;(2)近距离国家游客更偏向选择区域南部的湖南、云南等省份作为旅游目的地,而中、远距离国家游客集中在区域北部。与近、远距离国家游客相比,中距离国家游客的集聚核心较为稳定且集中度更强;(3)地理、文化距离对旅游地选择具有负向作用,制度、经济距离具有正向作用,语言、气候差异显著性不强。多维距离在2015—2019年的作用显著性较2010—2014年弱,且对近、远距离国家游客的作用方向与对中距离国家大致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位熵 引力模型 多维距离 入境游客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塑料对亚热带不同富铁程度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8
作者 张晓龙 刘科学 +4 位作者 王超 陈静 张池 赵理 杨倩楠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88,共7页
【目的】探究微塑料对不同富铁程度红壤结构和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指导红壤地区土壤质量提升和污染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亚热带红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添加0、0.1%、1.0%质量的低密度聚乙烯(M_(0)、M_(1)、M_(... 【目的】探究微塑料对不同富铁程度红壤结构和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指导红壤地区土壤质量提升和污染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亚热带红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添加0、0.1%、1.0%质量的低密度聚乙烯(M_(0)、M_(1)、M_(2))和0、10、20 g/kg质量的铁(Fe_(0)、Fe_(1)、Fe_(2))分别模拟微塑料的污染水平和红壤富铁程度,研究不同富铁条件下微塑料污染红壤的水稳性团聚体分布特征和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结果】在Fe_(0)条件下,与M_(0)相比,M_(1)的粒径>0.25 mm团聚体含量(WSA)、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均降低,M_(2)的WSA、MWD、GMD均显著增高;在Fe_(1)条件下,M_(0)、M_(1)和M_(2)三者的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均显示彼此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在Fe_(2)条件下,M_(1)和M_(2)均可显著降低土壤团聚体的WSA、MWD和GMD。对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而言,Fe_(0)条件下M_(1)和M_(2)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SOC);Fe_(1)和Fe_(2)条件下微塑料处理对SOC没有显著影响。土壤全氮含量(TN)则为Fe_(0)和Fe_(1)条件下M_(1)和M_(2)均显著降低,但Fe_(2)条件下微塑料处理对TN无显著性影响;土壤全磷含量(TP)均表现为M_(0)>M_(1)>M_(2)。土壤养分变化最终导致所有微塑料处理的C/N、C/P、N/P均显著升高(Fe_(0) M_(1)、Fe_(2) M_(1)和Fe_(2) M_(2)除外)。【结论】不同处理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效果不尽相同。在当前原状红壤条件下,低微塑料污染可以降低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高微塑料污染则可以增加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在相对轻富铁红壤条件下,低、高微塑料污染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均无显著性影响。在相对高富铁的红壤条件下,低、高微塑料污染均可降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土壤团聚体结构的变化致使土壤的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也产生了较明显的差异,总体呈现为微塑料污染可显著提升红壤的C/N、C/P、N/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土壤团聚体 化学计量特征 红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翁源青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与物种多样性特征
9
作者 姚立严 裴男才 +5 位作者 李乐 高丙涛 郝泽周 尹兴安 李嘉睿 李望东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80,共8页
林木种质资源对林业生产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意义。采用3S技术和系统采样方法,在广东省翁源县青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开展野外调查。采用α多样性测度方法量化样方内的物种多样性,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物种多样性指数与... 林木种质资源对林业生产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意义。采用3S技术和系统采样方法,在广东省翁源县青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开展野外调查。采用α多样性测度方法量化样方内的物种多样性,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海拔之间的关系,从植物区系与物种多样性分析自然保护区内木本植物的植被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共有木本植物32科48属82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29科45属79种;2)48属木本植物可划分为14种分布区类型,其中热带和温带分布区类型各有35属和13属(分别占总属数的72.92%和27.08%);3)自然保护区内4类木本植物的α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升高呈上升趋势,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表明,植物多样性指数与海拔之间无显著差异。自然保护区内森林植物资源具有较高的α多样性,并在300~700 m范围内随海拔增加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种质资源 粤北林区 青云山自然保护区 植物区系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州蕉岭皇佑笔市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
10
作者 陈静微 孙立平 +9 位作者 丘丹苗 李伟建 郝泽周 丘政兴 叶华 华月珊 孙立芳 何雪敏 张露文 裴男才 《温带林业研究》 2024年第3期82-87,共6页
自然教育活动是培养民众生态保护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在自然环境的熏陶下,开展丰富多样的自然教育活动,让民众接触自然、了解自然,并根据自然保护区特色资源,在自然课程中重新建立对世界的认知;树立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的观... 自然教育活动是培养民众生态保护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在自然环境的熏陶下,开展丰富多样的自然教育活动,让民众接触自然、了解自然,并根据自然保护区特色资源,在自然课程中重新建立对世界的认知;树立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的观念,有利于强化全民生态保护意识,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本文以梅州蕉岭皇佑笔市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保护区现有的资源条件禀赋,系统分析自然保护区开展自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重要性、发展对策和规划实践;提出从完善基础宣传设施和人才培训机制、开设自然教育特色科普课堂、创建网络科普平台、建设自然教育径等方面促进皇佑笔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自然教育 发展对策 粤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前丘槽形风蚀坑形态变化及其动力学机制——以福建平潭岛为例
11
作者 张绍云 董玉祥 +3 位作者 田伟 符淑宜 莫潇凡 杨林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92-1502,共11页
风蚀坑是风沙地貌学的重要研究对象,风蚀坑形态−动力过程是风蚀坑研究的核心问题。近期人为干扰促使海岸人工前丘产生后,伴随着大量风蚀坑的出现亟待开展相应研究,但目前缺少关于人工前丘上发育的风蚀坑的相关研究。选择人工前丘上风蚀... 风蚀坑是风沙地貌学的重要研究对象,风蚀坑形态−动力过程是风蚀坑研究的核心问题。近期人为干扰促使海岸人工前丘产生后,伴随着大量风蚀坑的出现亟待开展相应研究,但目前缺少关于人工前丘上发育的风蚀坑的相关研究。选择人工前丘上风蚀坑发育典型的平潭岛为研究区域,运用高精度RTK GPS对人工前丘上的槽形风蚀坑进行重复地形测量和使用二维超声波风速仪进行气流观测,研究了槽形风蚀坑形态变化与气流的反馈机制。结果表明:①人工前丘槽形风蚀坑受人工黏土结构控制,形成了一个输沙通道→完全发育风蚀坑→消亡阶段风蚀坑→新的输沙通道4个阶段的特殊演化模式;②槽形风蚀坑的形态控制了气流在侵蚀盆内的循环,这种正反馈促进了侵蚀盆的增长;③风蚀坑形态−动力过程之间存在一个过程塑造形态、形态影响过程运行方式的双向反馈,尤其是随着风向与槽形风蚀坑长轴向夹角(48°~99°)的不断增大,风蚀坑内气流偏转越明显,且存在大型螺旋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形风蚀坑 形态变化 地表气流 形态−气流反馈 平潭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平潭岛海岸沙地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综合评价
12
作者 莫潇凡 董玉祥 《热带地理》 2025年第10期1828-1840,共13页
沙地作为一种特殊的风沙地貌类型,兼具景观多样性与生态敏感性,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具有重要潜力。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内陆沙地,对海岸沙地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系统性评估仍较薄弱,尤其在区域异质性识别、主控因子筛选与模糊信息处理等... 沙地作为一种特殊的风沙地貌类型,兼具景观多样性与生态敏感性,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具有重要潜力。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内陆沙地,对海岸沙地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系统性评估仍较薄弱,尤其在区域异质性识别、主控因子筛选与模糊信息处理等方面存在不足。为此,文章以福建平潭岛5个典型海岸沙地为研究对象,从资源要素价值、环境条件与开发条件3个维度构建包含25项指标的评价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与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定量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资源要素价值是影响潜力分异的主导维度(权重达0.6209),其中沙地规模、沙丘类型丰富度与沙滩舒适度为关键因子。2)坛南湾与长江澳岸段因沙地规模较大、沙丘类型丰富且沙滩舒适度高,被评为一级开发潜力;流水镇和山岐澳分别受限于沙丘地规模不足和沙丘类型单一,被评为三级开发潜力;白犬山因资源禀赋较弱,被评为四级开发潜力。3)评价结果揭示了“资源驱动—环境保障—开发制约”的作用机制,并提出差异化开发策略。文章在理论上完善了海岸沙地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评估框架,在实践上可为中国海岸沙地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与分区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沙地 旅游资源 开发潜力 模糊综合评价 平潭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水平的测度及评估 被引量:25
13
作者 王长建 叶玉瑶 +7 位作者 汪菲 黄正东 李启军 陈宇 林浩曦 吴康敏 林晓洁 张虹鸥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6-219,共14页
在充分理解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科学内涵的基础上,从产业协同创新、环境协同治理、服务协同共享和制度协同安排4个维度构建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流”空间、大数据、网络分析和联锁网络模型等理论与方法,对城市之间的... 在充分理解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科学内涵的基础上,从产业协同创新、环境协同治理、服务协同共享和制度协同安排4个维度构建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流”空间、大数据、网络分析和联锁网络模型等理论与方法,对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流动性、连通性和边界效应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之间的资本流动集中在广深之间,城市之间的知识流动集中在香港、广州和深圳之间;澳门、珠海、中山和江门等城市之间的环境协同治理水平更高,深莞惠和广佛等城市之间的环境协同治理水平稍差;广佛、广深、深莞等城市之间交通、通信、物流和银行等基础设施的服务协同共享水平更高;香港和澳门在跨境区域协同方面具有制度优势。2)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水平表现最优的是广州与深圳、广州与佛山、深圳与东莞、香港与深圳;同时,广州与东莞、深圳与佛山呈现联动趋势。虽然去边界化趋势明显,城市间流动性增强,但是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水平总体不高。3)广州和深圳两座中心城市的协同能力最强,香港和澳门两座国际化城市的协同能力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协同发展 流空间 城市连通性 城市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氮硅肥对巨型稻生长、养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友恒 李巧云 +6 位作者 吴传发 王祎 崔延春 葛体达 吴善桃 夏新界 吴金水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95-601,共7页
该文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以巨型稻“丰超6号”为供试材料,以磷钾肥为基肥,设置氮肥或硅肥使用组合的4种处理:不施氮肥和硅肥(CK)、施氮肥(N)、施氮肥配施低量硅肥(NSi_(1))和施氮肥配施高量硅肥(NSi_(2)).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CK处理,... 该文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以巨型稻“丰超6号”为供试材料,以磷钾肥为基肥,设置氮肥或硅肥使用组合的4种处理:不施氮肥和硅肥(CK)、施氮肥(N)、施氮肥配施低量硅肥(NSi_(1))和施氮肥配施高量硅肥(NSi_(2)).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CK处理,施用氮肥和硅肥使水稻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分别增加了55.6%和67.0%,使水稻根冠比分别增加了30.8%和46.2%.与CK处理相比,施用氮肥和硅肥使巨型稻分蘖数分别增加了23.9%和45.0%;与单施氮肥相比,氮、硅肥配施使分蘖数进一步增加了17.1%,施用氮肥和硅肥使巨型稻SPAD值(叶绿素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9.7%和19.8%.氮、硅肥配施使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硅含量分别增加了19.2%~31.5%和9.2%~28.5%.NSi_(2)处理较NSi_(1)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6.5%.与单施氮肥相比,NSi_(1)处理使巨型稻产量提高了11.7%,而NSi_(2)处理使巨型稻产量显著增加26.1%.在巨型稻种植过程中以氮肥配施高量硅肥(NSi_(2))处理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稻 农艺性状 氮硅肥配施 养分利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联系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网络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5
作者 汪菲 罗皓 +4 位作者 王长建 叶玉瑶 张虹鸥 林晓洁 陈静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1-595,共15页
将粤港澳大湾区26家代表性银行的金融联系通过联锁网络模型转换为区县尺度的城市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探讨大湾区城市网络的结构特征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环珠江口形成网络联系的高能量区,珠江东岸的金融联系... 将粤港澳大湾区26家代表性银行的金融联系通过联锁网络模型转换为区县尺度的城市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探讨大湾区城市网络的结构特征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环珠江口形成网络联系的高能量区,珠江东岸的金融联系水平整体较珠江西岸高,向外围空间的等级扩张具有连续性或渐进性;2)整体网络的集聚性和通达性良好,存在小世界性,广州天河、越秀及佛山南海、顺德等节点具有较高的等级性和接近性,同时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联系的重要中介。相比等级性和接近性在空间上的有序过渡,中介性的极化态势较为明显;3)大部分等级性高的节点有效规模和效率较高,具有结构洞优势,外围空间节点的限制度较大。网络主要依靠核心或次级核心子群的部分节点产生金融联系,边缘子群中大部分节点间的金融联系微弱;4)与粤港澳大湾区各节点总链接量呈负相关的变量有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及政府管控行为;呈现正相关的变量有交通便捷程度、社会消费水平;金融服务需求和对外开放程度与地区总链接量的关系复杂,具有双边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网点 金融联系 城市网络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神秘之物”:对文学景观作为旅游吸引物的再认识 被引量:9
16
作者 姜辽 陈益 李甜甜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2-141,共10页
传统文学在凝聚民族精神方面起着价值观培育和引导作用。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学景观作为核心吸引物获得游客青睐。文章立足于旅游吸引物和文学旅游体验中关于文学景观的核心观点,在精神分析与符号学的启示下,借鉴Lacan三界理论,建立文... 传统文学在凝聚民族精神方面起着价值观培育和引导作用。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学景观作为核心吸引物获得游客青睐。文章立足于旅游吸引物和文学旅游体验中关于文学景观的核心观点,在精神分析与符号学的启示下,借鉴Lacan三界理论,建立文学景观的审美三界论,以此作为文章的理论分析框架;以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及水泊梁山文学景观为案例,通过长期实地调研并结合网络游记,对文学景观作为旅游吸引物进行再认识。研究表明:(1)旅游资源是旅游核心吸引物的质料,文学景观作为旅游吸引物进行旅游开发时,需要将文学中的无形思想转化为可见的表征,由此带来文学景观能指的3次变迁;(2)文学景观是文学资源集聚的产物,不同质料呈现出不同的文学景观,“真实”与“虚构”之结合是文学景观的核心吸引力所在,文学景观能指链的运作在文学想象界与社会现实界中自由穿梭;(3)传统文学是深藏于游客内心的信念结构,是文学景观审美实践中的“传统技能”,支撑着文学景观背后的人类情感和意义,作为旅游吸引物能够极大地激发游客审美愉悦,传统文学中所蕴涵的神秘力量以无意识审美方式实现文学景观意义的流通与锚定。研究结论对文学资源的旅游开发、核心吸引物打造、文学景观设计以及中国传统文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景观 文学旅游 旅游吸引物 能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金洁 杨倩楠 +4 位作者 王超 陈静 张晓龙 张池 刘科学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97-1205,共9页
【目的】通过研究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下0~40 cm土层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明确该模式下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的敏感性和碳库管理的特征,旨在为研究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下稻田固碳和养分管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广州市增城区农业生态环境野... 【目的】通过研究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下0~40 cm土层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明确该模式下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的敏感性和碳库管理的特征,旨在为研究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下稻田固碳和养分管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广州市增城区农业生态环境野外工作站3种水稻种植模式[生态综合种养模式(EIM)、水旱轮作模式(RVM)和常规水稻种植模式(CRM)]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总有机碳(TOC)、溶解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EOC)、颗粒态有机碳(POC)和微生物量碳(MBC),并探索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EIM模式土壤TOC为10.55 g/kg,DOC、EOC、POC和MBC 4种活性有机碳的含量分别为0.29、1.38、2.09和0.11 g/kg,明显高于RVM和CRM模式土壤;土壤微生物熵也以EIM模式最高,与RVP和CRP模式相比,分别提高51.11%~85.72%和46.04~223.99%;3种种植模式0~10 cm土壤有机碳组分以MBC最敏感,而10~20 cm土壤则以EOC最敏感;EIM模式显著提升了土壤各碳库管理指标,其中MBC是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变化的重要有机碳组分因子;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变化主要受土壤容重和pH的影响。【结论】MBC既是土壤有机碳组分变化的敏感性指标,也是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主要通过影响土壤容重和改变土壤微生物活性,从而提高土壤有机碳库。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库水平,是水稻土壤固碳的有效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综合种养 水稻土 活性有机碳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稻田生态种养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综合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晓龙 杨倩楠 +5 位作者 李祥东 陈静 王超 陈金洁 张池 刘科学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2-209,共8页
[目的]定量评价不同生态种养模式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及综合肥力的影响,以期为华南地区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定量评价稻鸭(RD)、稻鱼(RF)、稻虾(RS)3种生态种养模式和常规种植(CK)稻田模式的土壤... [目的]定量评价不同生态种养模式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及综合肥力的影响,以期为华南地区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定量评价稻鸭(RD)、稻鱼(RF)、稻虾(RS)3种生态种养模式和常规种植(CK)稻田模式的土壤综合肥力的差异,明确影响稻田土壤综合肥力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不同生态种养模式均可有效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缓解土壤酸化,对提高土壤养分和有机碳含量也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其中0–10 cm表层土壤的孔隙度、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为RD最高或并列最高。土壤综合肥力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0–10 cm表层土壤肥力得分排序为RD>RF> RS> CK,10–20 cm亚表层土壤为RD> RF> CK> RS,并且土壤容重、有机碳、孔隙度、胡敏素碳、全氮和碱解氮为稻田土壤肥力的主要贡献性指标,全钾、pH、速效钾、全磷、富里酸碳、胡敏酸碳和有效磷为次要贡献性指标。[结论]整体来看,RD为培肥稻田土壤的最佳模式,RF其次,RS的效果较差。因此,华南地区稻田土壤培肥可将RD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或者结合现实情况合理选择其他生态种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种养 理化性质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参与下新西兰奥克兰植物园建设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建华 李小琦 +1 位作者 邢君 蔡健婷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4-49,共6页
公众参与是现代城市公园规划建设的一项重要议题。新西兰植物园建设管理成果显著,产生了良好的社会价值,对城市公共生活和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得益于新西兰围绕“植物园之友”展开的全面、系统的公众参与机制。以新西兰奥克兰... 公众参与是现代城市公园规划建设的一项重要议题。新西兰植物园建设管理成果显著,产生了良好的社会价值,对城市公共生活和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得益于新西兰围绕“植物园之友”展开的全面、系统的公众参与机制。以新西兰奥克兰植物园为例,阐述其依据公众调查信息完善规划与建设的措施与做法,剖析“植物园之友”制度下植物园公众参与的管理体系、公众活动组织和运营养护的方法,总结公众参与下新西兰植物园的建设经验。针对中国植物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从提高公众参与度、培育社区合作组织、构建公众参与体系三方面探讨了中国植物园如何建立广泛、有效的公共参与机制,实现植物园的多元化服务效益和文化潜能,推进我国公园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公众参与 公园更新 维护管理 植物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赤红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晓龙 杨倩楠 +4 位作者 李祥东 陈静 王超 张池 刘科学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47-254,共8页
为定量评价赤红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特征的影响,本研究以亚热带典型赤红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旱地、园地、菜地)为试验对象,分析各地块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腐殖质组成的变化趋势,通过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定量评... 为定量评价赤红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特征的影响,本研究以亚热带典型赤红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旱地、园地、菜地)为试验对象,分析各地块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腐殖质组成的变化趋势,通过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定量评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综合肥力的差异,以欧氏距离衡量不同地块肥力差异的大小,采用最短距离法对各地块土壤综合肥力进行系统聚类。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表层(0~10 cm)和亚表层(10~20 cm)土壤的物理性状、化学性状及腐殖质组成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土壤有机碳含量、胡敏素碳含量、胡敏酸碳含量、富里酸碳含量、容重、孔隙度、全氮含量、全钾含量和pH值等对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贡献度较大,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全磷含量贡献度较小。土壤肥力质量综合得分排序为旱地表层>旱地亚表层>菜地亚表层>菜地表层>园地表层>园地亚表层。不同地块的土壤肥力质量聚为5类,分别为一等肥力(旱地表层)、二等肥力(旱地亚表层、菜地表层)、三等肥力(菜地亚表层)、四等肥力(园地表层)、五等肥力(园地亚表层)。总体来看,土壤肥力优劣的评价顺序均为旱地>菜地>园地,其中园地土壤存在容重较大、酸化严重、养分失衡和有机碳含量过低的现象。因此,依据赤红壤肥力敏感性指标和土壤本身存在的问题,该区域应增大土壤外源碳的输入,丰富有机碳库储量,同时加强科学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平衡和优化速效养分含量,进而达到改良土壤物理结构,增强土壤缓冲性能,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的目标,以期实现赤红壤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红壤 土地利用 理化性质 土壤肥力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类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