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铝-氮化硼粉末复合形式对大气等离子喷涂涂层组织及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王玉江 潘王帅 +1 位作者 王旭东 杨焜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7-259,共13页
目的研究团聚型(Al-hBN)、镶嵌型(CuAl-hBN)、hBN包Al型(hBN/Al)和Al包hBN型(Al/hBN)等4种不同复合形式的粉末在焰流中的熔化行为,以及对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胶黏团聚工艺制备粉末,采用XRD进行物相分析,采用SEM对粉体和涂层... 目的研究团聚型(Al-hBN)、镶嵌型(CuAl-hBN)、hBN包Al型(hBN/Al)和Al包hBN型(Al/hBN)等4种不同复合形式的粉末在焰流中的熔化行为,以及对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胶黏团聚工艺制备粉末,采用XRD进行物相分析,采用SEM对粉体和涂层进行微观分析,采用倒置金相显微镜表征孔隙,采用洛氏硬度仪测量涂层的表面硬度,采用氮氧仪测量hBN烧损率,采用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可磨耗性能进行表征。结果Al-hBN粉末粒度较小,流动性较差;CuAl-hBN的粉末粒度较大,松装密度较高,流动性较好;hBN/Al粉末粒度大且均匀,球形度高,流动性极佳;Al/hBN粉末粒度分布范围宽,松装密度低,流动性较差。在喷涂过程中,Al-hBN粉末熔化充分,涂层的孔隙率较低,硬度较高;CuAl-hBN粉末中枝晶状Cu有效保护了hBN,使得涂层中hBN含量增加,且分布均匀;hBN/Al中的hBN烧损率高,含量降低,涂层中的未熔化颗粒较多;Al/hBN粉末中的hBN作为核心被保护,烧损率低,含量高。在可磨耗性能方面,CuAl-hBN涂层以叶片摩擦磨损为主,同时伴随着黏着磨损,其余3种涂层与TC4以黏着磨损为主。结论采用Al/hBN粉末制备的涂层质地软,孔隙率较小,hBN含量较高;在与TC4摩擦销对磨过程中,其黏附量最低,磨痕较平整,可磨耗性能优异。相关结果可为粉末及涂层制备工艺的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有助于提升涂层的性能和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氮化硼 粉末粒径 复合形式 孔隙率 硬度 hBN烧损率 可磨耗性 大气等离子喷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光通信设备关键检测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蒋晨杰 刘桂雄 +2 位作者 吴嘉健 陈长缨 龙阳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12,共4页
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设备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但缺乏对其检测的性能指标与相关仪器、标准。该文从一般VLC设备工作机理出发,分析指出VLC设备必须具有发射调制性能、抗杂光性能、接收性能等方面性能评价需求,相应... 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设备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但缺乏对其检测的性能指标与相关仪器、标准。该文从一般VLC设备工作机理出发,分析指出VLC设备必须具有发射调制性能、抗杂光性能、接收性能等方面性能评价需求,相应地提出用调制带宽、带内平坦度、直流杂光抵抗比、频闪杂光抵抗比、最小接收照度值、最大接收照度值作为其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介绍这些指标的定义、物理意义以及检测方法。该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全面性、实用性,可为VLC设备检测装置研制与标准制定奠定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 检测指标体系 调制性能 接收性能 抗杂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电池系统检测评价标准体系探讨与检测关键技术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江境宏 明志茂 +1 位作者 赵可沦 刘桂雄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52,共8页
针对当前动力电池系统尚未建立健全检测评价标准体系、测试技术滞后于产业发展的问题,对动力电池系统检测评价标准体系进行探讨和对检测关键技术进行分析。综合国内外现行动力电池检测相关标准,初步构建涵盖电性能参数测试、安全性能测... 针对当前动力电池系统尚未建立健全检测评价标准体系、测试技术滞后于产业发展的问题,对动力电池系统检测评价标准体系进行探讨和对检测关键技术进行分析。综合国内外现行动力电池检测相关标准,初步构建涵盖电性能参数测试、安全性能测试、寿命测试和电池管理系统测试的动力电池检测评价标准体系,并围绕动力电池动态工况关键参数测试评估、动力电池热扩散局部热失控安全性测试、电池管理系统功能安全评估等检测关键技术提供方法和思路,为实现动力电池系统测试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 检测 标准体系 动态工况 热失控 电池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uEChERS-HPLC-MS/MS的禽饲料多杀虫剂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林绪 蓝梦哲 +2 位作者 李金连 王海鸣 曹小彦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6-63,共8页
本实验以QuEChERS作为样品前处理手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技术,建立了适用于禽饲料中59种杀虫剂残留同时检测的方法。禽饲料样品均由1%(V/V)乙酸酸化乙腈提取,经0.30 g C18+0.30 g中性氧化铝(ALN)分散萃取净化,... 本实验以QuEChERS作为样品前处理手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技术,建立了适用于禽饲料中59种杀虫剂残留同时检测的方法。禽饲料样品均由1%(V/V)乙酸酸化乙腈提取,经0.30 g C18+0.30 g中性氧化铝(ALN)分散萃取净化,采用Venusil MP C18色谱柱分离,以0.1%(V/V)甲酸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电喷雾电离(ESI)源、正负离子交替扫描方式进行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定量。结果表明:59种杀虫剂在0.0050~2.0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加标回收率为71.0%~109.0%,相对标准偏差为4.0%~10.5%,检出限为0.004~0.040 mg/kg。该法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相关杀虫剂残留测定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QUECHERS 杀虫剂残留 禽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谱法检测真菌毒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5
作者 徐一达 袁晓 +1 位作者 王海鸣 孙秀兰 《粮油食品科技》 2018年第6期54-61,共8页
色谱法在物质分离和检测方面应用广泛。真菌毒素在低浓度下就有明显毒性,采用色谱法可实现对真菌毒素的分离和微量检测。依据真菌毒素的自身特性采用不同的色谱方法进行检测,但不同的色谱法有不同的应用范围。薄层色谱法用于对真菌毒素... 色谱法在物质分离和检测方面应用广泛。真菌毒素在低浓度下就有明显毒性,采用色谱法可实现对真菌毒素的分离和微量检测。依据真菌毒素的自身特性采用不同的色谱方法进行检测,但不同的色谱法有不同的应用范围。薄层色谱法用于对真菌毒素的快速定性,气相色谱法需要对真菌毒素衍生化汽化后才可检测,液相色谱法对本身具有或衍生化后具有紫外和荧光吸收的真菌毒素才可检测,对无紫外和荧光吸收的则需质谱检测器。简述了色谱法在真菌毒素进行定性定量的研究情况,为利用色谱法对真菌素含量测定的实际运用和方法学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 真菌毒素 同步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耳生理结构的车内噪声声品质预测
6
作者 刘兆海 张波 +2 位作者 贺志恒 赵禹 刘后广 《仪器仪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4-294,共11页
针对现有车内噪声声品质预测模型无法分析不同听觉状态人群的噪声感知差异的不足,提出了一个基于真实人耳生理结构的车内噪声声品质预测模型。首先,采集3款轿车的车内噪声样本,并通过主观评价实验得到噪声的主观评价值。然后,通过结合... 针对现有车内噪声声品质预测模型无法分析不同听觉状态人群的噪声感知差异的不足,提出了一个基于真实人耳生理结构的车内噪声声品质预测模型。首先,采集3款轿车的车内噪声样本,并通过主观评价实验得到噪声的主观评价值。然后,通过结合外耳滤波器模型、中耳集总参数模型、耳蜗集总参数模型和听毛细胞纤毛流体耦合模型,构建了基于人耳生理结构的听觉外周模块;以泄露积分激发神经元模型模拟听神经兴奋,利用深度神经网络(DNN)模拟听觉中枢对声音的感知,构建出生成生理响度、生理尖锐度与生理粗糙度的仿听觉中枢模块;基于仿听觉中枢模块生成的心理声学参数,通过TabNet模型得到声品质,构建声品质决策模块。听觉外周模块、仿听觉中枢模块和声品质决策模块构成声品预测模型。最后,对比分析该声品质预测模型与目前声品质模型的预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声品质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出车内噪声的声品质,该模型预测结果与主观评价结果的平均误差为3.3%,低于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决策的6.4%和采用Zwicker模型计算心理声学参数的7.7%。该模型为研究不同听觉状态人群的车内噪声声品质提供一种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内噪声 声品质 心理声学 人耳生理结构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气凝胶材料的电子/紫外辐照效应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孙承月 郭鑫鑫 +5 位作者 吴忧 曹争利 王豪 琚丹丹 王岩 吴宜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57-164,共8页
开展气凝胶多孔材料在空间辐照环境下的损伤行为及性能退化规律的研究是拓展其空间应用的重要基础,可为其在轨性能的预测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本工作通过对比聚酰亚胺(PI)气凝胶辐照前后的热稳定性及导热能力,结合现代材料分析技术,对... 开展气凝胶多孔材料在空间辐照环境下的损伤行为及性能退化规律的研究是拓展其空间应用的重要基础,可为其在轨性能的预测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本工作通过对比聚酰亚胺(PI)气凝胶辐照前后的热稳定性及导热能力,结合现代材料分析技术,对材料的电子和真空紫外(VUV)辐射效应及损伤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70 keV和1 MeV的电子辐射均会对PI气凝胶造成电离损伤,导致C-O含量降低,材料发生降解。此外,170 keV的电子辐射还会使材料产生充放电效应,破坏材料的微观结构,使其比表面积降低16.6%。真空紫外辐照会活化PI气凝胶表面,O含量增加到61.45%,与原始样品相比,C=O和C-O含量均有所增加。电子辐照和VUV辐照对PI气凝胶的热稳定性、导热能力未造成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气凝胶 空间环境 电子 紫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黄曲霉毒素B_1和玉米赤霉烯酮对秀丽隐杆线虫的联合毒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周鸿媛 唐莉莉 +4 位作者 路勇 杨惠成 孙秀兰 王加生 钱和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2-121,共10页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黄曲霉毒素B_1(AFB_1)和玉米赤霉烯酮(ZEN)是最为常见的粮食真菌毒素,易共存于谷物产品和动物饲料中,而目前对其联合毒性的研究较少,且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为探究DON、AFB_1和ZEN的联合毒性作用,本论文以...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黄曲霉毒素B_1(AFB_1)和玉米赤霉烯酮(ZEN)是最为常见的粮食真菌毒素,易共存于谷物产品和动物饲料中,而目前对其联合毒性的研究较少,且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为探究DON、AFB_1和ZEN的联合毒性作用,本论文以秀丽隐杆线虫(C.elegans)为模型,分别评估了毒素混合物AFB_1+DON、AFB_1+ZEN、DON+ZEN和AFB_1+DON+ZEN对C.elegans的生长发育(体长)和生殖能力(产卵量)的毒性作用,并用Chou-Talalay模型来判定毒素混合物的相互作用类型。研究表明,AFB_1、DON和ZEN单独染毒C.elegans时,其毒作用强弱为AFB_1>ZEN>DON。联合染毒时,AFB_1+DON对C.elegans产生协同作用,而DON+ZEN则产生拮抗作用;AFB_1+ZEN对体长(24 h)和产卵量的毒作用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加,由弱拮抗变为协同作用,而在毒素暴露48 h后,对线虫的生长发育呈协同作用;AFB_1+DON+ZEN除在EC50-24 h和EC75-24 h时对体长产生明显的毒性增强作用外,其他普遍表现出拮抗作用。由此表明,DON、AFB_1和ZEN对C.elegans的联合毒性作用与剂量和时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黄曲霉毒素B1 玉米赤霉烯酮 秀丽隐杆线虫 联合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降解黄曲霉毒素B_(1)的研究及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杨阳 邱天宇 +4 位作者 袁晓 孙嘉笛 张银志 孙秀兰 纪剑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25,共10页
为探究黑曲霉FS10对AFB1的降解机制,使用黑曲霉FS10的不同组分(菌悬液、发酵液、孢子、菌丝体)对AFB1进行降解,并研究了AFB1刺激对黑曲霉FS10降解效果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降解过程中黑曲霉菌丝体的形态变化;用转录组学技术探... 为探究黑曲霉FS10对AFB1的降解机制,使用黑曲霉FS10的不同组分(菌悬液、发酵液、孢子、菌丝体)对AFB1进行降解,并研究了AFB1刺激对黑曲霉FS10降解效果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降解过程中黑曲霉菌丝体的形态变化;用转录组学技术探究AFB1可能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黑曲霉FS10能有效降解AFB1,72 h时菌悬液的对AFB1脱除率高达98.65%;黑曲霉FS10孢子对AFB1无明显脱除作用,但菌丝体对AFB1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发酵液对AFB1有明显脱除效果;经过AFB1诱导刺激后黑曲霉FS10降解效果有明显提升,表明AFB1处理能显著提升黑曲霉FS10对AFB1的降解能力。微观结构分析表明AFB1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黑曲霉FS10的形态,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影响逐渐减小。此外,转录组学分析表明AFB1处理降低了一些能量代谢基因的水平,这可能是黑曲霉FS10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同时蛋氨酸的合成基因上调,推测AFB1的降解可能与蛋氨酸的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FS10 黄曲霉毒素B_(1) 降解 微观结构 转录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手果醋乙醇发酵优良酵母菌的选育及鉴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佳琪 郑飞云 +7 位作者 杨悦 王金晶 刘春凤 钮成拓 王海鸣 杨惠成 李永仙 李崎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3-30,共8页
佛手汁酿制果醋的过程需要优先利用酵母菌将糖发酵为酒精,但佛手汁中的柠檬苦素会抑制酵母生长。为避免其对酵母酒精发酵能力的影响,作者利用佛手为原料,结合醋酸发酵的选育方式,筛选适合佛手果醋乙醇发酵的酵母菌株。从自然发酵的佛手... 佛手汁酿制果醋的过程需要优先利用酵母菌将糖发酵为酒精,但佛手汁中的柠檬苦素会抑制酵母生长。为避免其对酵母酒精发酵能力的影响,作者利用佛手为原料,结合醋酸发酵的选育方式,筛选适合佛手果醋乙醇发酵的酵母菌株。从自然发酵的佛手汁中,分离得到85株酵母菌株。经过杜氏小管初筛,以产乙醇能力、起酵速度、有机酸生产能力为指标进行复筛和醋酸发酵试验,最终得到优良菌株FS-ZJQ。经18S r DNA序列鉴定该酵母菌株为酿酒酵母。其在糖度18°Bx的佛手汁中,25℃发酵7 d可产乙醇8.49%,发酵液中萜烯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质量分数高,分别占挥发性风味成分的58.83%、16.44%;经醋酸发酵后,非挥发酸质量浓度可达5.06mg/mL。菌株FS-ZJQ对糖度、pH、乙醇的耐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汁 酵母 筛选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孢子粉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免疫活性初探 被引量:7
11
作者 冯蒙蒙 王海鸣 +3 位作者 杨惠成 孙震 孙秀兰 戴军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2-508,共7页
采用水浴回流法提取灵芝孢子粉粗多糖,再依次使用DEAE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和Sepharose CL-6B凝胶色谱柱分离纯化得到2种多糖组分GLP1a和GLP1b,HPSEC法测得2种组分均呈单一峰,重均分子量分别为1.12×106和1.21×105。... 采用水浴回流法提取灵芝孢子粉粗多糖,再依次使用DEAE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和Sepharose CL-6B凝胶色谱柱分离纯化得到2种多糖组分GLP1a和GLP1b,HPSEC法测得2种组分均呈单一峰,重均分子量分别为1.12×106和1.21×105。HPLC、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分析的结果表明,GLP1a和GLP1b主要由葡萄糖组成,主链都是以β-(1,6)糖苷键连接,GLP1b在部分1→6连接的葡萄糖的3位和4位有分支。MTT实验表明,2个多糖级分均具有一定的免疫活性,而且都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GLP1b的免疫活性明显高于GLP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孢子粉多糖 分离纯化 结构表征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渣饲料中展青霉素生物脱除的条件优化及脱除前后饲料中营养物质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阳 邹东 +4 位作者 纪剑 王海鸣 张银志 朱璇 孙秀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9-135,共7页
为降低苹果渣中展青霉素的含量,以一株对展青霉素有降解能力的黑曲霉FS10为发酵菌株对展青霉素污染的苹果渣进行发酵脱毒。以展青霉素降解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对接种量、料水比、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四个影响苹果渣固态发酵的因素参... 为降低苹果渣中展青霉素的含量,以一株对展青霉素有降解能力的黑曲霉FS10为发酵菌株对展青霉素污染的苹果渣进行发酵脱毒。以展青霉素降解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对接种量、料水比、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四个影响苹果渣固态发酵的因素参数进行优化,然后利用响应面法筛选最优发酵条件,并对最优发酵条件下苹果渣发酵产物的营养物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接种量10%,发酵温度31ºC,发酵时间4 d,料水比1:3.2(g:mL)为黑曲霉生物发酵苹果渣的最优发酵条件,在此条件下展青霉素可被完全脱除。该验证结果与理论值相对误差为1.67%,说明该优化参数可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相较于发酵前而言,发酵后苹果渣中粗纤维含量从20.26%降低17.32%,粗蛋白含量从8.16%提高至10.08%,粗脂肪含量从3.32%提高至4.06%,总氨基酸含量从64.43 mg/g提高至73.78 mg/g。该研究不仅能够完全脱除受污染苹果渣中的展青霉素,还可有效改善苹果渣的营养价值,为开发安全营养的苹果渣饲料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苹果渣 响应面 展青霉素 营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掷酵母破壁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吕天琪 杜超 +2 位作者 曹小彦 王海鸣 钱和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8-91,共4页
分析比较了酸热法、二甲基亚砜法、细胞自溶法、高压均质法及酶促法对锁掷酵母的破壁效果,及对类胡萝卜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4种破壁方法相比,高压均质法具有破壁效果好(破壁率达72.4%)、类胡萝卜素提取率高(67.3%)、破壁时... 分析比较了酸热法、二甲基亚砜法、细胞自溶法、高压均质法及酶促法对锁掷酵母的破壁效果,及对类胡萝卜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4种破壁方法相比,高压均质法具有破壁效果好(破壁率达72.4%)、类胡萝卜素提取率高(67.3%)、破壁时间短、工艺简单、安全无污染等优点。通过均质压力、均质次数和菌液浓度这3个因素对高压均质法进行工艺优化,发现均质压力80 MPa、均质3次、菌液浓度为8%时,细胞破壁及类胡萝卜素提取效果最佳,分别是78.3%和82.5%。该研究结果为锁掷酵母的开发利用及类胡萝卜素的提取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掷酵母 细胞破壁 高压均质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光通信设备接收性能分析仪研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嘉健 刘桂雄 +2 位作者 蒋晨杰 陈长缨 龙阳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15,共5页
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设备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其接收性能是VLC设备通信关键的评价指标之一,现仍缺乏检测VLC设备接收性能的相关仪器。该文从VLC设备接收性能参数检测需求出发,研制可见光通信设备接收性能分析仪... 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设备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其接收性能是VLC设备通信关键的评价指标之一,现仍缺乏检测VLC设备接收性能的相关仪器。该文从VLC设备接收性能参数检测需求出发,研制可见光通信设备接收性能分析仪。在原有分析仪工作机理基础上改进仪器的光路与工作机理,建立照度探测器上光照度与VLC接收端光照度的等效关系,提高装置自动化水平与检测效率;对仪器进行精度设计,得出相对较佳精度分配方案。实验表明:所研制的可见光通信接收性能分析仪可自动、高效地检测VLC设备的最小接收照度值、最大接收照度值两个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 接收性能 精度设计 光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叠加法解的非唯一性问题改进及声源位置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夏雪宝 向阳 +1 位作者 张波 程鹏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51-1557,共7页
本文提出一种有效满足声场整体计算精度需求且能保证声场唯一解的改进方法。该方法在单极子波叠加法的基础上,以分析波数范围内重构前后体积速度相对误差为目标函数,以同形缩小系数为优化变量对声源所在曲面位置进行优化选取,再通过辐... 本文提出一种有效满足声场整体计算精度需求且能保证声场唯一解的改进方法。该方法在单极子波叠加法的基础上,以分析波数范围内重构前后体积速度相对误差为目标函数,以同形缩小系数为优化变量对声源所在曲面位置进行优化选取,再通过辐射体内部添加适量额外的单极子源可有效保证声场的唯一解。两个数值算例表明:对于脉动球源,球心处添加一个单极子源的改进波叠加法可以有效避免解的非唯一性问题,且具有非常高的计算效率及精度;对于复杂几何体,以体积速度相对误差为目标函数优化得到的单极子源位置,添加附加源后可求得声场的唯一解,且满足整体计算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叠加法 非唯一性 体积速度 相对误差 位置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黑曲霉生物发酵花生粕脱除黄曲霉毒素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邱天宇 王海鸣 +3 位作者 朱瑜 杨阳 纪剑 孙秀兰 《农产品加工》 2020年第20期1-7,共7页
一株具有脱除黄曲霉毒素效果的黑曲霉菌株FS10生物发酵含有黄曲霉毒素的花生粕,研究接种量、料液比、发酵时间、发酵温度4个因素对4种黄曲霉毒素脱除效果的影响,以AFB1脱除率和4种AFT毒素总脱除率为指标,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上述4个条件对A... 一株具有脱除黄曲霉毒素效果的黑曲霉菌株FS10生物发酵含有黄曲霉毒素的花生粕,研究接种量、料液比、发酵时间、发酵温度4个因素对4种黄曲霉毒素脱除效果的影响,以AFB1脱除率和4种AFT毒素总脱除率为指标,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上述4个条件对AFB1和总AFT毒素脱除率。在最佳发酵条件下:接种量9.28%,发酵温度31.80℃,发酵时间63.30 h,料液比1∶1.56,花生粕中AFB1脱除率高达95.01%,总AFT脱除率高达72.90%。该生物发酵方法与现有脱除方法相比,不仅能同时高效脱除4种黄曲霉毒素,并且能为农产品加工及发酵行业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花生粕 生物发酵 黄曲霉毒素脱除率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N基MOSFET低温特性的实验表征及分析
17
作者 肖一平 王雅宁 +7 位作者 刘超铭 张延清 齐春华 王天琦 马国亮 霍明学 陆裕东 岳龙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231-2236,共6页
深空探测活动需要电子元器件在极端低温环境(T<40 K)中能正常使用。基于低温环境下的应用需求,本文研究了GaN基MOSFET在15~300 K温区的低温环境效应。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温度逐渐从300 K降低到15 K,饱和漏极电流和阈值电压均增大。低... 深空探测活动需要电子元器件在极端低温环境(T<40 K)中能正常使用。基于低温环境下的应用需求,本文研究了GaN基MOSFET在15~300 K温区的低温环境效应。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温度逐渐从300 K降低到15 K,饱和漏极电流和阈值电压均增大。低温下,转移特性和输出特性均变好。分析发现,较高的电子迁移率是GaN基MOSFET低温下电特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 MOSFET 低温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8种花草茶中77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13
18
作者 蓝梦哲 林绪 +2 位作者 刘雅琼 王海鸣 曹小彦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38-945,共8页
以QuEChERS作为样品前处理手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技术,建立了适用于8种花草茶中77种农药残留同时检测的方法。8种花草茶样品均采用1%(v/v)乙酸乙腈溶液和1 g乙酸铵提取,经4 g无水硫酸镁、0.50 g C18、0.50 g N... 以QuEChERS作为样品前处理手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技术,建立了适用于8种花草茶中77种农药残留同时检测的方法。8种花草茶样品均采用1%(v/v)乙酸乙腈溶液和1 g乙酸铵提取,经4 g无水硫酸镁、0.50 g C18、0.50 g N-丙基乙二胺(PSA)和0.05 g石墨化炭黑(GCB)分散萃取净化,然后采用Venusil MP C18色谱柱分离,以0.1%(v/v)甲酸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电离(ESI)源、正负离子交替扫描模式下进行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定量。结果表明,77种农药在0.5~10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5;77种农药的加标回收率为70.3%~110.0%,相对标准偏差为2.6%~9.8%,检出限为1.0~10.0μg/kg。该法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相关农药残留测定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QUECHERS 农药残留 花草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6种真菌毒素 被引量:14
19
作者 徐洪文 朱瑜 +4 位作者 徐华 孙嘉笛 纪剑 孙秀兰 张瑶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7-83,共7页
建立了基于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DLLME)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用植物油中6种真菌毒素的方法。样品经石油醚脱脂,乙腈-水-乙酸(体积比84∶15∶1)超声提取,CHCl3为萃取剂液液萃取净化及柱前衍生化后,以Agilent XDB-C18色谱柱(4.6 mm&#... 建立了基于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DLLME)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用植物油中6种真菌毒素的方法。样品经石油醚脱脂,乙腈-水-乙酸(体积比84∶15∶1)超声提取,CHCl3为萃取剂液液萃取净化及柱前衍生化后,以Agilent XDB-C18色谱柱(4.6 mm×150 mm, 3.5μm)分离,梯度洗脱,经荧光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食用植物油中6种真菌毒素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为0.2~0.5μg/kg,样品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5.88%~105.25%,相对标准偏差为0.5%~9.5%。该方法可用于食用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AFB1、AFB2、AFG1、AFG2)以及赭曲霉毒素(OTA、OTB)6种真菌毒素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液液萃取技术 食用植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焙烤食品中多种防腐剂含量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青 蓝梦哲 +2 位作者 宋光林 王大霞 上官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83-287,共5页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焙烤食品中8种防腐剂含量的方法。样品经正己烷去除油脂,并去掉有机层,用蛋白沉淀剂和无水乙醇混合溶液进行提取,离心并定容。取样液经HLB固相萃取柱净化,氮吹浓缩后用甲醇水溶液溶解,以乙腈和5 mmol/L乙...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焙烤食品中8种防腐剂含量的方法。样品经正己烷去除油脂,并去掉有机层,用蛋白沉淀剂和无水乙醇混合溶液进行提取,离心并定容。取样液经HLB固相萃取柱净化,氮吹浓缩后用甲醇水溶液溶解,以乙腈和5 mmol/L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采用液相色谱质谱仪检测。苯甲酸、山梨酸、脱氢乙酸、纳他霉素、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8种防腐剂在0.01~50 mg/kg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在0.99867~0.99984之间,检出限为0.01~0.10 mg/kg,定量限为0.04~0.40 mg/kg,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2.5%~110.5%,相对标准偏差为4.7%~9.6%。建立的方法可同时测定8种目标物,方法准确度高,稳定性可靠,适用于焙烤食品中多种防腐剂的高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固相萃取 焙烤食品 防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