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油脂和抗氧化剂对红火蚁饵料搬运行为的影响
1
作者 汪岚峰 李晓媚 +7 位作者 毛磊 刘迪 柴振杰 冶晓莉 林伟强 梁梓豪 王偲 杜澄举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58,共8页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重要的卫生和农林害虫。饵剂法是防治红火蚁的主要方法。红火蚁饵剂一般由杀虫剂、载体和油脂3部分组成。此前的研究表明杀虫剂的种类和浓度及载体的尺寸和颜色对红火蚁的饵料搬运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然而较少...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重要的卫生和农林害虫。饵剂法是防治红火蚁的主要方法。红火蚁饵剂一般由杀虫剂、载体和油脂3部分组成。此前的研究表明杀虫剂的种类和浓度及载体的尺寸和颜色对红火蚁的饵料搬运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然而较少有研究关注油脂及其添加剂对红火蚁觅食的影响。本研究在野外比较了不同油脂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叔丁基对苯二酚和没食子酸丙酯)和油脂(大豆油、玉米油、椰子油、棕榈油、花生油、黄油和猪油)对饵料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抗氧化剂对饵料搬运无显著影响。此外,红火蚁搬运的玉米油饵料最多(0.73±0.16 g),显著高于椰子油饵料的搬运量(0.08±0.03 g)。在实验室进一步观察红火蚁对玉米油和椰子油饵料的搬运行为,红火蚁对两者的搜寻时间无显著差异,但玉米油饵料的首次搬运时间更早,饵料搬运量更高,搬运速度也更快。本研究为优化红火蚁饵剂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饵料 油脂 抗氧化剂 觅食行为 搬运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酚钠对台湾乳白蚁踪迹和聚集行为的影响及应用潜力
2
作者 李晓媚 李广升 +8 位作者 JAVAID Wasim 汪岚峰 杜澄举 易聪 刘迪 毛磊 梁梓豪 文超 王偲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0-432,共13页
白蚁引诱剂能引起白蚁的踪迹和聚集行为,与杀虫剂搭配使用有望起到诱杀的作用,从而提高白蚁的防治效果。此前的研究表明苯酚及其衍生物对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具有踪迹活性,但这些非极性化合物具有易挥发、不溶于水的化学性... 白蚁引诱剂能引起白蚁的踪迹和聚集行为,与杀虫剂搭配使用有望起到诱杀的作用,从而提高白蚁的防治效果。此前的研究表明苯酚及其衍生物对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具有踪迹活性,但这些非极性化合物具有易挥发、不溶于水的化学性质,不利其应用于白蚁防治。本研究假设极性化合物苯酚钠也对台湾乳白蚁具有踪迹和聚集活性,与杀虫剂吡虫啉联用时仍能引起白蚁的聚集行为。Y形路径试验表明0.1μg/cm、1μg/cm和10μg/cm浓度的苯酚钠对台湾乳白蚁工蚁具有踪迹活性,但过低(0.01μg/cm)和过高(100μg/cm)浓度的苯酚钠不能引起白蚁的踪迹行为。此外,不同品级的台湾乳白蚁(工蚁、兵蚁和若蚁)都对苯酚钠(10μg/cm)表现出相似的踪迹行为,且沿苯酚钠划线路径爬行的距离无显著差异。聚集选择试验表明含有苯酚钠(1μg/g、10μg/g、100μg/g和1000μg/g)的沙块均能显著引起台湾乳白蚁的聚集选择行为,且1000μg/g的苯酚钠显著降低了白蚁的存活率。聚集在吡虫啉(50μg/g)处理沙块上的台湾乳白蚁数量显著低于未处理沙块。然而,当吡虫啉(50μg/g)与苯酚钠(1μg/g)联合使用时显著引起了台湾乳白蚁的聚集选择,表明苯酚钠能消除吡虫啉对台湾乳白蚁的驱避作用。本研究为开发对白蚁具有引诱作用的杀虫剂配方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衍生物 白蚁 引诱剂 踪迹行为 信息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PC-NC结合面直剪性能及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3
作者 贺绍华 黄旭 +2 位作者 邹罗泉 万志勇 肖光清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60,共10页
为研究UHPC-NC结合面的直剪性能,设计并制作6组共12个Z形UHPC-NC直剪试件,开展单面直剪试验,分析试件的破坏模式、剪切荷载~位移曲线和剪切荷载~应变曲线,探究结合面光滑、钢刷、钻孔、刻槽、凿毛、凿毛+植筋处理方式对UHPC-NC结合面黏... 为研究UHPC-NC结合面的直剪性能,设计并制作6组共12个Z形UHPC-NC直剪试件,开展单面直剪试验,分析试件的破坏模式、剪切荷载~位移曲线和剪切荷载~应变曲线,探究结合面光滑、钢刷、钻孔、刻槽、凿毛、凿毛+植筋处理方式对UHPC-NC结合面黏结性能(抗剪刚度、黏结抗剪强度、结合面剪切延性)的影响,并基于不同结合面黏结作用机制和受剪失效模式,建立UHPC-NC结合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UHPC与NC结合面性能良好,两者间结合面黏结作用与结合面类型密切相关,极限状态下结合面呈现结合面剪坏、结合面+NC破坏、NC劈裂3种破坏模式;结合面抗剪承载力随结合面粗糙度和机械抗剪面积增大不断提高,与光滑结合面相比,粗糙度为2 mm和4 mm的UHPC-NC结合面开裂荷载分别增大了92.7%和126.5%,刻槽和钻孔结合面的开裂荷载分别变化了-6.27%和24.9%;对NC表面进行凿毛和植筋不仅能提高与UHPC的结合面黏结强度,还可提高抗裂和极限承载力,可作为优选结合面处理方式;提出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可较好地预估不同类型UHPC-NC结合面的抗剪承载力,可为UHPC加固既有混凝土桥梁结合面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桥 UHPC加固 UHPC-NC结合面 结合面处理方式 黏结性能 抗剪承载力 直剪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叶榕年轮鉴定法树龄鉴定研究与应用
4
作者 温小凡 梁明健 林锦伟 《现代园艺》 2025年第7期109-111,共3页
细叶榕作为一种常见的古树类型,其独特的‘气生根’繁殖方式,增加了树龄鉴定工作难度。为了统计广州花都区野生细叶榕数量与树龄分布,在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塱头村开展实地调查。采用CO100树木生长锥进行钻芯取样,利用Lintab年轮分析仪... 细叶榕作为一种常见的古树类型,其独特的‘气生根’繁殖方式,增加了树龄鉴定工作难度。为了统计广州花都区野生细叶榕数量与树龄分布,在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塱头村开展实地调查。采用CO100树木生长锥进行钻芯取样,利用Lintab年轮分析仪读取榕树样品的年轮生长量,并计算出最终的校正树龄,交叉定年法确定树木年代学表。本研究对古榕树资源树龄鉴定和分级保护有较大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叶榕 年轮分析 树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火蚁觅食行为及其在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欣亚 汪岚峰 +5 位作者 毛磊 王国红 杜澄举 陈洁 王磊 王偲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3-885,共13页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极具危害性的入侵生物,已在我国多个省份地区扩散成灾。近年来,国内外在红火蚁觅食行为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为红火蚁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本文回顾了红火蚁觅食行为的相关研究,综述了红火...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极具危害性的入侵生物,已在我国多个省份地区扩散成灾。近年来,国内外在红火蚁觅食行为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为红火蚁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本文回顾了红火蚁觅食行为的相关研究,综述了红火蚁觅食的过程、行为机制及影响因素,并分析了觅食行为与防治的联系。红火蚁可广泛地采集和利用不同类型、大小和成分的食物。其觅食过程分为食物搜寻、搬运与处理等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也可能伴随着食物埋藏、铺路越障和工具利用等行为。目前已报道多种跟踪信息素和关键基因可以调控红火蚁的觅食行为。此外,多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也会影响红火蚁的觅食行为和策略。基于红火蚁特殊的觅食行为模式,有望开发出专一性更强、对非靶标生物安全的监测和防控技术。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索红火蚁觅食行为的模式及其分子和化学机制,更好地将理论研究与防治实践相结合,控制红火蚁疫情蔓延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入侵生物 觅食行为 食物搬运 诱饵 监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矩理论和迁移学习的水下混凝土结构裂缝识别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罗创涟 周佛保 +3 位作者 刘爱荣 陈炳聪 黄永辉 叶锡钧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15108-15117,共10页
针对水下混凝土结构裂缝数据获取成本高、噪声干扰多且识别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像矩理论和迁移学习的矩特征迁移(moment feature transfer network,MTNet)裂缝识别模型。为减小由数据不足引起的过拟合以及提高水下混凝土结构裂... 针对水下混凝土结构裂缝数据获取成本高、噪声干扰多且识别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像矩理论和迁移学习的矩特征迁移(moment feature transfer network,MTNet)裂缝识别模型。为减小由数据不足引起的过拟合以及提高水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识别精度,首先,提出多尺度矩特征算法提取裂缝的形状和纹理信息,降低背景噪声对裂缝识别的影响;其次,提出矩特征嵌入模块,该模块能有效地将多尺度矩特征算法融合到神经网络模型中;然后,提出MTNet模型用于裂缝识别,该模型融合了特征的矩信息和注意力模块,不仅可以提取裂缝特征的语义信息还能抑制背景噪声,从而提升水下混凝土结构裂缝分割质量;最后,建立水下混凝土裂缝数据集作为迁移学习的目标域数据集,以此降低样本不足对裂缝识别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裂缝识别MTNet模型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和泛化性能,能够准确识别复杂背景下水下混凝土的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混凝土 裂缝识别 图像矩理论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酚及其衍生物对台湾乳白蚁踪迹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易聪 张治东 +9 位作者 张浪 汪岚峰 罗创涟 郭荣幸 刘迪 梁嘉威 毛磊 李晓媚 王德森 王偲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94-1502,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测定苯酚及其衍生物对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踪迹行为的影响,筛选对台湾乳白蚁具有踪迹活性的化合物,为白蚁引诱剂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在定性滤纸上画Y型路径,用不同浓度的苯酚及12种苯酚衍...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测定苯酚及其衍生物对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踪迹行为的影响,筛选对台湾乳白蚁具有踪迹活性的化合物,为白蚁引诱剂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在定性滤纸上画Y型路径,用不同浓度的苯酚及12种苯酚衍生物沿茎和其中的一条分枝划线,另一条分支仅用不含化合物的丙酮划线;测试台湾乳白蚁工蚁和兵蚁沿化合物划线爬行距离,比较工蚁和兵蚁的踪迹行为。【结果】苯酚(0.05,0.5和5μg/cm)、对氯苯酚(0.005,0.05,0.5,5和50μg/cm)、苯甲酸苯酯(0.0005,0.005,0.05,0.5,5和50μg/cm)、乙酸苯酯(0.5,5和50μg/cm)、4-羟基苯甲醛(0.5,5和50μg/cm)、甲基苯乙基醚(5和50μg/cm)、苯乙醚(50μg/cm)和2-氟苯酚(0.5和5μg/cm)共8种化合物对台湾乳白蚁工蚁具有踪迹活性(平均爬行距离≥3.0 cm);此外,台湾乳白蚁工蚁和兵蚁沿苯酚(0.5μg/cm)、对氯苯酚(0.05μg/cm)或苯甲酸苯酯(0.5μg/cm)划线路径的爬行距离均无显著差异,且踪迹行为相似。【结论】苯酚及多种苯酚衍生物对台湾乳白蚁具有踪迹活性,但它们与此前报道的白蚁踪迹信息素具有不同的化学结构,具有作为白蚁引诱剂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乳白蚁 踪迹活性 苯酚 苯酚衍生物 白蚁饵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索屋盖结构风振动力计算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毛吉化 聂竹林 +4 位作者 汪大洋 许伟 区彤 陈伟 吴福成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1-112,共12页
大跨索屋盖结构风振动力响应复杂,传统采用等效静力风荷载计算其风致振动响应的适用性一直是当前大跨结构研究的热点。针对下凹型(单层马鞍形索网)和上凸型(轮辐式双层索网、索穹顶、弦支穹顶)四类典型大跨索屋盖结构,以四类结构风洞试... 大跨索屋盖结构风振动力响应复杂,传统采用等效静力风荷载计算其风致振动响应的适用性一直是当前大跨结构研究的热点。针对下凹型(单层马鞍形索网)和上凸型(轮辐式双层索网、索穹顶、弦支穹顶)四类典型大跨索屋盖结构,以四类结构风洞试验测试数据为基础,结合最近邻点插值方法研究提出了基于节点动力风荷载(模式一)和面组分区动力风荷载(模式二)两种荷载取值计算模式及其计算流程,并与传统基于等效静力风荷载的取值计算模式(模式三)进行对比,在四种不利风向角下探究四类典型索屋盖采用三种荷载取值模式时的风致振动响应。结果表明,基于模式一与模式二计算得到的索屋盖结构风振响应均较模式三要高,采用节点风荷载的取值计算模式一能更为精确地反映屋盖结构实际承担的风荷载,有效表征屋盖结构的实际风振响应;在上下游均无临近场馆影响下,下凹型和上凸型索屋盖的平均和脉动风振位移响应云图总体分布规律较为一致,但响应大小变化规律不一,下凹型呈现中间大、周边小的逐渐递减的规律,而上凸型屋盖呈现中心区域小、中间环带大、周边再次下降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屋盖 风荷载 取值模式 风振响应 风振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油中的脂肪酸能否吸引红火蚁?
9
作者 汪岚峰 李晓媚 +8 位作者 柴振杰 冶晓莉 毛磊 刘迪 梁嘉威 梁梓豪 唐靖恒 杜澄举 王偲 《环境昆虫学报》 2025年第4期1333-1340,共8页
灭蚁饵剂中的植物油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具有强引诱性。前期研究已证实红火蚁对玉米油饵料的搬运量显著高于椰子油饵料,然而机制尚不明确。玉米油的主要成分为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油酸),而椰子油的主要成分为饱和脂肪酸(如... 灭蚁饵剂中的植物油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具有强引诱性。前期研究已证实红火蚁对玉米油饵料的搬运量显著高于椰子油饵料,然而机制尚不明确。玉米油的主要成分为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油酸),而椰子油的主要成分为饱和脂肪酸(如月桂酸、肉豆蔻酸)。因此,我们假设红火蚁偏好玉米油饵料的原因是不饱和脂肪酸决定的。本研究比较了红火蚁对对玉米油、椰子油及其主要脂肪酸组分(亚油酸、油酸、月桂酸和肉豆蔻酸)饵料的搬运行为。结果表明,在野外条件下,红火蚁对玉米油饵料的搬运量显著高于椰子油饵料,对4种脂肪酸制作的饵料则几乎不进行搬运。在实验室条件下,红火蚁对各饵料的搜索时间无显著差异,但玉米油饵料的首次搬运时间显著早于4种脂肪酸饵料。同时,红火蚁对玉米油饵料的搬运速度也显著高于其他五种饵料。此外,毒理实验表明玉米油、椰子油及4种脂肪酸对红火蚁均无毒性,提供各饵料14 d后,红火蚁平均死亡率均低于30%且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直接证明了玉米油和椰子油的主要成分对红火蚁没有显著引诱作用,表明植物油的引诱机制远比预想的复杂。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植物油中的微量成分或多组分的协同效应,这将对实现红火蚁精准、绿色防控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饵剂 引诱作用 脂肪酸 搬运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