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清代诗歌戏曲小说间的联系渗透与互补 被引量:2
1
作者 沈金浩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90-95,共6页
关键词 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 戏曲 诗歌创作 文学样式 古典文学 朝代 等同 发展 兼收并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穗港的经济发展与广州话的语用特色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健伦 梁道洁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3-66,共4页
穗港的经济发展与广州话的语用特色王健伦梁道洁一社会语用习惯形成、发展的依据,首要的是经济发展状况与要求。比如唐代,在100多年强盛的年代中,汉语言文字由于中国强大的经济力量而影响到各个邻邦;元朝蒙古人入主中原,清朝满... 穗港的经济发展与广州话的语用特色王健伦梁道洁一社会语用习惯形成、发展的依据,首要的是经济发展状况与要求。比如唐代,在100多年强盛的年代中,汉语言文字由于中国强大的经济力量而影响到各个邻邦;元朝蒙古人入主中原,清朝满族人掌握政权,他们都不推广自己的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香港 社会语用 方言 经济发展 广州话 语用特色
全文增补中
汉语使役性言语行为的话语构造及其功能(上) 被引量:27
3
作者 李军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8-10,共3页
汉语使役性言语行为的话语构造及其功能(上)□李军使役性言语行为即要求受话人作出、继续或停止某行动的言语行为,是日常话语活动中的一种极其常见、极为重要的言语行为类型。如:“小李,开门!”发话人说出这句话的目的就在于要求... 汉语使役性言语行为的话语构造及其功能(上)□李军使役性言语行为即要求受话人作出、继续或停止某行动的言语行为,是日常话语活动中的一种极其常见、极为重要的言语行为类型。如:“小李,开门!”发话人说出这句话的目的就在于要求受话人作出具体的开门行动,这就是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役性言语行为 受话人 辅助语 发话人 呼唤语 汉语 《茶馆》 策略调节 动反应 亲属称呼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歌意象组合的几种主要方式 被引量:7
4
作者 吴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28-34,共7页
关键词 意象组合 典型意象 视觉意象 听觉意象 传统诗歌 孟浩然 夜半钟声 李贺 通感意象 意象的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使役性言语行为的话语构造及其功能(下)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军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7-19,共3页
汉语使役性言语行为的话语构造及其功能︵下李军三、核心行为语及其策略类型核心行为语指直接发出使役要求的话语部分。它可以不要醒示语和辅助语,单独构成一个使役性言语行为。在结构上,它可以采取祈使或陈述的形式,也可采用一般或... 汉语使役性言语行为的话语构造及其功能︵下李军三、核心行为语及其策略类型核心行为语指直接发出使役要求的话语部分。它可以不要醒示语和辅助语,单独构成一个使役性言语行为。在结构上,它可以采取祈使或陈述的形式,也可采用一般或附加问句的形式。如:“把车开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役性言语行为 受话人 发话人 辅助语 汉语 规约性 策略类型 语构 疑问形式 语境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小说中元宵灯节描写的文学意义及民俗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纪德君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101-105,共5页
我国古代的通俗小说与民俗的关系甚为密切,小说中的民俗描写不仅为故事、人物提供了富于特定色彩和情调的环境氛围,增强了故事情节的趣味性和生活实感,而且还保存了不少生动、可感的民俗学资料。研究小说中的民俗描写,既可以帮助我... 我国古代的通俗小说与民俗的关系甚为密切,小说中的民俗描写不仅为故事、人物提供了富于特定色彩和情调的环境氛围,增强了故事情节的趣味性和生活实感,而且还保存了不少生动、可感的民俗学资料。研究小说中的民俗描写,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说叙事文本,又可以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小说 元宵灯节 文学意义 民俗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侠义”的蜕变及历史定位——谈清代公案侠义小说 被引量:5
7
作者 罗嘉慧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3-28,共6页
清代侠义公案小说的故事模式和道德内涵表明 ,这一时期的大众文化具有强烈的中世纪文化性质 ,与中国近代历史进程有较明显的落差 ,与同时期的以平等、民主为主要精神的西方文化 ,有对比强烈的时代差异性。此时期的侠文化是一种集体的愚... 清代侠义公案小说的故事模式和道德内涵表明 ,这一时期的大众文化具有强烈的中世纪文化性质 ,与中国近代历史进程有较明显的落差 ,与同时期的以平等、民主为主要精神的西方文化 ,有对比强烈的时代差异性。此时期的侠文化是一种集体的愚味、集体屈服的产物 ,显示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危机 ,它所代表的大众文化层面 ,与改革进取的精英文化层面 ,形成了鲜明的对应关系。在救国道路上 ,两者是背道而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侠义公案小说 “侠义”的蜕变 大众文化 精英文化 西方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宋元平话的审美文化追求 被引量:1
8
作者 纪德君 洪哲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9-27,共9页
宋元平话作为市井中盛行的一种讲史艺术,有其独特的审美文化追求。它始终将市井细民置于其艺术构思的中心,这使它在处理题材上多半牵引正史以拍合于野语村谈,在品评历史人事时主要以市井细民的政治要求和平等意识作为判准,在塑造人... 宋元平话作为市井中盛行的一种讲史艺术,有其独特的审美文化追求。它始终将市井细民置于其艺术构思的中心,这使它在处理题材上多半牵引正史以拍合于野语村谈,在品评历史人事时主要以市井细民的政治要求和平等意识作为判准,在塑造人物时有意将帝王将相平民化,以寄托其渴求发迹变泰之思想,在讲述历史事件时,尽量将历史事件传奇化和戏剧化。尽管它媚俗之意昭然,但却包含了丰富的审美文化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平话 审美文化追求 民主性与斗争性 戏剧性和传奇性 发迹变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历史演义看古代小说章回体式的形成原因及成熟过程 被引量:3
9
作者 纪德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7-20,共4页
古代长篇小说章回体式的形成,虽受宋元讲史伎艺的影响,实则更得益于《资治通鉴纲目》分纲立目之记事格式的直接孕育;而章回体式的逐步成熟、定型。
关键词 历史演义 章回体式 《资治通鉴纲目》 审美结构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学知识分子的原罪意识:内涵与成因 被引量:2
10
作者 尹康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81-85,共5页
新文学知识分子的原罪意识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1) 从对自身道德境界的否定进而扩展到对自身人生境界的否定。(2)
关键词 知识分子 原罪意识 政治原罪感 新文学 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庭坚与茶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晟 《农业考古》 1995年第4期138-142,共5页
黄庭坚与茶广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吴晟我国是种茶、制茶、饮茶最早的国家。饮茶大概始于秦汉,但最初是以茶为药,后来才作为清热解毒的饮料,三国时华佗在《食论》中已提到“苦茶久食益意思”。魏晋时,民间已有饮茶习惯,后进入宫廷,宫... 黄庭坚与茶广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吴晟我国是种茶、制茶、饮茶最早的国家。饮茶大概始于秦汉,但最初是以茶为药,后来才作为清热解毒的饮料,三国时华佗在《食论》中已提到“苦茶久食益意思”。魏晋时,民间已有饮茶习惯,后进入宫廷,宫廷以茶待客始于吴末帝孙皓。至唐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苏轼 晁补之 深厚友谊 司马相如 创作灵感 陶渊明 鹧鸪斑 山谷诗 北苑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袁枚人论述评——“性灵说”相关要素研究之一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金浩 《浙江学刊》 CSSCI 1991年第5期118-121,共4页
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对袁枚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研究有一共同特点,即都在文学范围内讨论袁枚,这当然也很正常,但也暴露出一些局限,例如袁枚“性灵说”的产生背景,或者说“性灵说”与袁枚思想其它方面的关系如何,他为什么要那... 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对袁枚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研究有一共同特点,即都在文学范围内讨论袁枚,这当然也很正常,但也暴露出一些局限,例如袁枚“性灵说”的产生背景,或者说“性灵说”与袁枚思想其它方面的关系如何,他为什么要那么强调独抒性灵,这种问题近来的研究似未涉及。本人曾有短文从经济思想角度予以论及,这里再就其人论进行述评。关于人的问题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研究 人论 共同特点 述评 人性论 圣人 经济思想 孔子 文集 性灵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唐代墓志撰作特色及其研究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维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68-71,共4页
论唐代墓志撰作特色及其研究价值罗维明一、墓志在古代文献中的概况《文章辨体序说》:“墓志,则直述世系、岁月、名字、爵里,用防陵谷迁改。”据此可知:墓志乃指刻于墓碑的文章,用来记叙死者的生平和家世。它既可请人捉刀亦可由死... 论唐代墓志撰作特色及其研究价值罗维明一、墓志在古代文献中的概况《文章辨体序说》:“墓志,则直述世系、岁月、名字、爵里,用防陵谷迁改。”据此可知:墓志乃指刻于墓碑的文章,用来记叙死者的生平和家世。它既可请人捉刀亦可由死者家属自撰。古代的墓碑又可分为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墓志 撰作特色 抒情意味 文风 语言学价值 文化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近代商品经济演化与近代小说的繁荣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嘉慧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82-88,共7页
本文试论近代商品经济演化与近代小说的繁荣。作者认为,近代社会经济形态为近代小说的繁荣提供了稳定的消费者群体,形成了作为商业生产者的作者群体,以及作为商品形式的小说刊物群体。近代小说艺术地反映了商业生活。小说成为商品流... 本文试论近代商品经济演化与近代小说的繁荣。作者认为,近代社会经济形态为近代小说的繁荣提供了稳定的消费者群体,形成了作为商业生产者的作者群体,以及作为商品形式的小说刊物群体。近代小说艺术地反映了商业生活。小说成为商品流通领域中的特殊畅销商品,其商业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的审美倾向:功利性。通俗性。消遣性,缺乏深刻的人文精神。小说的商品价值品位带来了文学艺术品位的堕落。从这个意义上讲,近代商品经济局限了近代小说的发展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商品经济演化 近代小说的繁荣 梁启超的理论 吴趼入的作品 近代小说的商业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之光与文化立场──析古代戏曲“才子佳人”戏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嘉慧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7-71,共5页
才子佳人的爱情多为情欲之爱,除张扬人性之外,还暴露了中国男人性格中的自私、卑怯;作家从男性本体意识出发去创作,雷同的情节设计折射出男权社会厚重的文化沉积;“佳人”结合了妻子与情人的功能,这一形象是在男性文化的立场上构... 才子佳人的爱情多为情欲之爱,除张扬人性之外,还暴露了中国男人性格中的自私、卑怯;作家从男性本体意识出发去创作,雷同的情节设计折射出男权社会厚重的文化沉积;“佳人”结合了妻子与情人的功能,这一形象是在男性文化的立场上构建,并作为男性的理想载体而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才子 佳人 男性本体意识 男性文化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袁中道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金浩 《中国文学研究》 1992年第4期55-60,共6页
对晚明的公安三袁,现有的文学史研究常把它作为一个流派统而论之,或以宏道来代表公安派。其实,三人之间是有许多不同的。分别揭示他们的本来面貌,既有助于对公安派进行恰如其分的分析,又有助于通过文学家,对晚明文化、中国文化进行研究... 对晚明的公安三袁,现有的文学史研究常把它作为一个流派统而论之,或以宏道来代表公安派。其实,三人之间是有许多不同的。分别揭示他们的本来面貌,既有助于对公安派进行恰如其分的分析,又有助于通过文学家,对晚明文化、中国文化进行研究。笔者已分别论述过宏道、宗道,这里再就中道的生活历程、文学创作、诗论、宗教哲学作一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中道 李白 及时行乐 公安派 中国文学研究 唐人 公安三袁 年轻时 诗论 心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训诂与语言的社会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雍长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4期112-115,共4页
训诂学对文献语言的解释,最终必须坚持符合语言的社会性这一原则。贯彻“随文释义”的原则与坚持语言的社会性原则二者之间并不是矛盾的,而是辩证统一的。词义有社会性,词语形式、用词习惯等都具有社会性。讲语言的社会性,应顾及语... 训诂学对文献语言的解释,最终必须坚持符合语言的社会性这一原则。贯彻“随文释义”的原则与坚持语言的社会性原则二者之间并不是矛盾的,而是辩证统一的。词义有社会性,词语形式、用词习惯等都具有社会性。讲语言的社会性,应顾及语言事实和语言习惯,不能简单地仅仅只是按“文法”看问题,也不能单纯地从逻辑事理上去作推断。在坚持语言的社会性原则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诂 随文释义 语言的社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意象诗的价值取向
18
作者 吴晟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95-100,共6页
关键词 意象诗 中国古代 价值取向 个体主体性 比兴寄托 象征主义 象征世界 本体价值 “诗言志” 传统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语言学不是中国现代语言学人文研究的自然延续
19
作者 苏新春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79-82,共4页
文化语言学不是中国现代语言学人文研究的自然延续苏新春80年代中期崛起的文化语言学,随着研究的深入,语言包括人文性在内的多重属性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愈来愈为人们所理解,语言研究中的文化学方法逐渐在更多的... 文化语言学不是中国现代语言学人文研究的自然延续苏新春80年代中期崛起的文化语言学,随着研究的深入,语言包括人文性在内的多重属性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愈来愈为人们所理解,语言研究中的文化学方法逐渐在更多的研究者中运用开来。然而,此时有人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语言学 中国 现代语言学 汉语 语言静态结构 文化学方法 人文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演义小说人物性格特征的审美文化探因
20
作者 纪德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12-116,共5页
:演义人物的高度理想化 ,是作者在塑造人物时 ,受英雄史观、道德史观的左右 ,将人物视为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理想的艺术载体以及民众学习的榜样导致的 ;而人物的类型化 ,则不仅是人物理想化的结果 ,同时也与演义小说以情节为中心 ,从事... :演义人物的高度理想化 ,是作者在塑造人物时 ,受英雄史观、道德史观的左右 ,将人物视为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理想的艺术载体以及民众学习的榜样导致的 ;而人物的类型化 ,则不仅是人物理想化的结果 ,同时也与演义小说以情节为中心 ,从事件的角度来写人 ,人物在小说中扮演着固定的角色 ,演义因袭宋元以来戏曲、讲史的人物造型原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演义小说 人物性格 审美文化 理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