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清代诗歌戏曲小说间的联系渗透与互补 |
沈金浩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2
|
|
2
|
穗港的经济发展与广州话的语用特色 |
王健伦
梁道洁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
|
|
3
|
汉语使役性言语行为的话语构造及其功能(上) |
李军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27
|
|
4
|
诗歌意象组合的几种主要方式 |
吴晟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7
|
|
5
|
汉语使役性言语行为的话语构造及其功能(下) |
李军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1
|
|
6
|
古代小说中元宵灯节描写的文学意义及民俗价值 |
纪德君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7
|
|
7
|
“侠义”的蜕变及历史定位——谈清代公案侠义小说 |
罗嘉慧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5
|
|
8
|
试论宋元平话的审美文化追求 |
纪德君
洪哲雄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
|
|
9
|
从历史演义看古代小说章回体式的形成原因及成熟过程 |
纪德君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3
|
|
10
|
新文学知识分子的原罪意识:内涵与成因 |
尹康庄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2
|
|
11
|
黄庭坚与茶 |
吴晟
|
《农业考古》
|
1995 |
3
|
|
12
|
袁枚人论述评——“性灵说”相关要素研究之一 |
沈金浩
|
《浙江学刊》
CSSCI
|
1991 |
1
|
|
13
|
论唐代墓志撰作特色及其研究价值 |
罗维明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
|
|
14
|
试论近代商品经济演化与近代小说的繁荣 |
罗嘉慧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
|
|
15
|
人性之光与文化立场──析古代戏曲“才子佳人”戏 |
罗嘉慧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0 |
1
|
|
16
|
论袁中道 |
沈金浩
|
《中国文学研究》
|
1992 |
1
|
|
17
|
训诂与语言的社会性 |
孙雍长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7 |
1
|
|
18
|
论中国古代意象诗的价值取向 |
吴晟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19
|
文化语言学不是中国现代语言学人文研究的自然延续 |
苏新春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20
|
历史演义小说人物性格特征的审美文化探因 |
纪德君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