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现实困境与优化对策
被引量:
18
1
作者
陈吉鄂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84,共3页
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逻辑理路是在内容上循序渐进、在课程目标上螺旋上升。针对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文...
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逻辑理路是在内容上循序渐进、在课程目标上螺旋上升。针对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从强化衔接,优化教学内容;更新理念,增强教学理念;加强设计,配足教师队伍;完善机制,成立指导委员会等四个层面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
思政课
一体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自在与自觉:中华民族共同体生成的历史脉络
被引量:
13
2
作者
张晓红
龚超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4-112,共9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与实践形态源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成要件和演化规律。梳理和探讨中华民族互动交融"自在"演化的历史分期、价值表达"自觉"发展的历史轨迹、"自在"与"自觉"相互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与实践形态源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成要件和演化规律。梳理和探讨中华民族互动交融"自在"演化的历史分期、价值表达"自觉"发展的历史轨迹、"自在"与"自觉"相互建构的历史转向,审视和聚焦民族共同体影响于共同体意识的经济羁绊、政治互动和文化濡染,关切和把握承载共同体意识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发展轨迹和历史逻辑,不仅凸显了中华民族反观自我的历史自觉和文化省思,而且彰显了共同体意识铸牢的历史底蕴和时代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自在
自觉
历史脉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仪式传播的空间生产——以“七一庆典”为例
被引量:
7
3
作者
詹小美
赵晓营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8-85,共8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仪式传播的空间生产,指涉以过程性仪式这一空间文本为视觉对象的共同体意识话语生产和认同建构。“七一庆典”表征之维的符号修辞结构,以空间选择的符号意指、空间符码的观看之道、空间符码的音声体系,组构共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仪式传播的空间生产,指涉以过程性仪式这一空间文本为视觉对象的共同体意识话语生产和认同建构。“七一庆典”表征之维的符号修辞结构,以空间选择的符号意指、空间符码的观看之道、空间符码的音声体系,组构共同体意识仪式传播的空间结构;非表征之维的具身实践,以代表性和全民性相统一的主体参与、程序性和叙事性互构的过程情节、具身性和沉浸性集聚的身体姿态,进行共同体意识仪式传播的空间展演;统合表征与非表征双维共振的修辞功能,以叙述性、调节性、表意性话语的运用,在情感、精神、价值空间的仪式展演中强化“五个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仪式传播
空间生产
“七一庆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智能媒体意识形态功能生成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
3
4
作者
葛彬超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3-110,共8页
智能媒体的意识形态功能在技术、媒介、资本三重逻辑的整体性构建中得以生成。其“嵌入-初构-适配”的技术逻辑标示了智能媒体意识形态功能生成的起点,信息智联、精准描摹、具身传播的媒介逻辑形构了智能媒体链接主体的日常生活、心理...
智能媒体的意识形态功能在技术、媒介、资本三重逻辑的整体性构建中得以生成。其“嵌入-初构-适配”的技术逻辑标示了智能媒体意识形态功能生成的起点,信息智联、精准描摹、具身传播的媒介逻辑形构了智能媒体链接主体的日常生活、心理需求及身体官能系统的微观意识形态功能图式,市场经济框架下资本逻辑的过度介入则赋予智能媒体为拜物教意识形态辩护的现实效能。对智能媒体意识形态功能生成逻辑进行批判分析,是智能媒体的理性发展诉求,更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与媒介融合的创新发展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媒体
意识形态功能
技术逻辑
媒介逻辑
资本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省思
被引量:
7
5
作者
詹小美
魏箭箭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69,共11页
文化省思指涉民族成员对共同体存在和发展进行文化聚焦和系统反思的过程与结果。“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表征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意涵,为文化省思的现实延展提供了“何以可能”的内在性凭借;文化情感省思、规范省思和目标省思以...
文化省思指涉民族成员对共同体存在和发展进行文化聚焦和系统反思的过程与结果。“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表征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意涵,为文化省思的现实延展提供了“何以可能”的内在性凭借;文化情感省思、规范省思和目标省思以表达要素、规范要素和精神要素的集成,构成了文化省思的结构性活动;促进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觉、强化文化自信、推进文化自强,指向了文化省思的时代建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现实整合、把握中华文化的价值内涵建构省思框架、从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出发推动民族成员的对象性活动、联动文化思考的内化外化、挖掘各民族共享的文化符号原型形塑情感基调,则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省思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认同
文化省思
文化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意蕴与精神动力
被引量:
2
6
作者
詹小美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04-106,共3页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内蕴促进经济增长、推进政治文明、增强文化自信的实践功能和价值指向。作为涵盖诸多方面的系统概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的提出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现实表达,也是...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内蕴促进经济增长、推进政治文明、增强文化自信的实践功能和价值指向。作为涵盖诸多方面的系统概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的提出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现实表达,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话语建构的结果。在现实性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构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化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势能”
7
作者
骆红旭
《云南社会科学》
2025年第5期1-11,共11页
唯物史观视野中,“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势能”涵涉影响社会认知、引导舆论取向、驱动价值认同的能力与力量。话语内容的“趋势”与“潜势”、话语主体的“造势”与“...
唯物史观视野中,“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势能”涵涉影响社会认知、引导舆论取向、驱动价值认同的能力与力量。话语内容的“趋势”与“潜势”、话语主体的“造势”与“借势”、话语情境的“顺势”与“守势”,构成了共同体意识“话语势能”的生成框架;归属势能的身份锚定、文化势能的共识塑造、价值势能的利益诠释,构成了共同体意识“话语势能”的内容结构;创新主流权威的表达体系、构建积极主动的主体关系、搭建有效沟通的平台场景,则以内容质量优势的形成、社会支持优势的获取、公众认可优势的打造,构成了增强共同体意识“话语势能”的推进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话语势能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现实困境与优化对策
被引量:
18
1
作者
陈吉鄂
机构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
学院
广州市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研究重点基地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84,共3页
基金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2022GZYB47)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23GYB37)
2023年河源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HYSK23P4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逻辑理路是在内容上循序渐进、在课程目标上螺旋上升。针对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从强化衔接,优化教学内容;更新理念,增强教学理念;加强设计,配足教师队伍;完善机制,成立指导委员会等四个层面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
关键词
大中小学
思政课
一体化建设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在与自觉:中华民族共同体生成的历史脉络
被引量:
13
2
作者
张晓红
龚超
机构
广州
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
学院
中山大学
广州市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研究重点基地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4-112,共9页
基金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青年国家认同研究”(项目号2020GZYB9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与实践形态源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成要件和演化规律。梳理和探讨中华民族互动交融"自在"演化的历史分期、价值表达"自觉"发展的历史轨迹、"自在"与"自觉"相互建构的历史转向,审视和聚焦民族共同体影响于共同体意识的经济羁绊、政治互动和文化濡染,关切和把握承载共同体意识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发展轨迹和历史逻辑,不仅凸显了中华民族反观自我的历史自觉和文化省思,而且彰显了共同体意识铸牢的历史底蕴和时代考量。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自在
自觉
历史脉络
分类号
B26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仪式传播的空间生产——以“七一庆典”为例
被引量:
7
3
作者
詹小美
赵晓营
机构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马克思主义
学院
中山大学
广州市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研究重点基地
中国外文局-中山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
研究
中心”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8-85,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研究专项“网络空间统一战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项目号:21VMZ00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仪式传播的空间生产,指涉以过程性仪式这一空间文本为视觉对象的共同体意识话语生产和认同建构。“七一庆典”表征之维的符号修辞结构,以空间选择的符号意指、空间符码的观看之道、空间符码的音声体系,组构共同体意识仪式传播的空间结构;非表征之维的具身实践,以代表性和全民性相统一的主体参与、程序性和叙事性互构的过程情节、具身性和沉浸性集聚的身体姿态,进行共同体意识仪式传播的空间展演;统合表征与非表征双维共振的修辞功能,以叙述性、调节性、表意性话语的运用,在情感、精神、价值空间的仪式展演中强化“五个认同”。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仪式传播
空间生产
“七一庆典”
Keywords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Ritual Communication
Spatial Production
"July 1st"Celebration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智能媒体意识形态功能生成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
3
4
作者
葛彬超
机构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广东省社会科学
研究
基地
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中心
广州市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研究重点基地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3-110,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媒介智能化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研究”(项目号20FKSB02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智能媒体的意识形态功能在技术、媒介、资本三重逻辑的整体性构建中得以生成。其“嵌入-初构-适配”的技术逻辑标示了智能媒体意识形态功能生成的起点,信息智联、精准描摹、具身传播的媒介逻辑形构了智能媒体链接主体的日常生活、心理需求及身体官能系统的微观意识形态功能图式,市场经济框架下资本逻辑的过度介入则赋予智能媒体为拜物教意识形态辩护的现实效能。对智能媒体意识形态功能生成逻辑进行批判分析,是智能媒体的理性发展诉求,更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与媒介融合的创新发展自觉。
关键词
智能媒体
意识形态功能
技术逻辑
媒介逻辑
资本逻辑
分类号
G20 [文化科学—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省思
被引量:
7
5
作者
詹小美
魏箭箭
机构
中山大学
马克思主义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中山大学
广州市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研究重点基地
中山大学
马克思主义
学院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69,共11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养成研究”(项目号:20YJC710015)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新时代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项目号:2021GZGJ91)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文化省思指涉民族成员对共同体存在和发展进行文化聚焦和系统反思的过程与结果。“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表征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意涵,为文化省思的现实延展提供了“何以可能”的内在性凭借;文化情感省思、规范省思和目标省思以表达要素、规范要素和精神要素的集成,构成了文化省思的结构性活动;促进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觉、强化文化自信、推进文化自强,指向了文化省思的时代建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现实整合、把握中华文化的价值内涵建构省思框架、从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出发推动民族成员的对象性活动、联动文化思考的内化外化、挖掘各民族共享的文化符号原型形塑情感基调,则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省思策略。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认同
文化省思
文化建构
Keywords
The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Cultural Identity
Cultural Reflection
Cultural Construction
分类号
B0-0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意蕴与精神动力
被引量:
2
6
作者
詹小美
机构
中山大学
马克思主义
学院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广州市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研究重点基地
出处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04-106,共3页
基金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1年度专项重大课题“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1TZZ05)
喀什大学新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历史与文化研究基地项目“南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KDJDA02)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内蕴促进经济增长、推进政治文明、增强文化自信的实践功能和价值指向。作为涵盖诸多方面的系统概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的提出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现实表达,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话语建构的结果。在现实性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构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关键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化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势能”
7
作者
骆红旭
机构
中山大学
马克思主义
学院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2025年第5期1-11,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专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项目号:24VWB024)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唯物史观视野中,“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势能”涵涉影响社会认知、引导舆论取向、驱动价值认同的能力与力量。话语内容的“趋势”与“潜势”、话语主体的“造势”与“借势”、话语情境的“顺势”与“守势”,构成了共同体意识“话语势能”的生成框架;归属势能的身份锚定、文化势能的共识塑造、价值势能的利益诠释,构成了共同体意识“话语势能”的内容结构;创新主流权威的表达体系、构建积极主动的主体关系、搭建有效沟通的平台场景,则以内容质量优势的形成、社会支持优势的获取、公众认可优势的打造,构成了增强共同体意识“话语势能”的推进向度。
关键词
唯物史观
话语势能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Keyword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Discourse Power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分类号
D616 [政治法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现实困境与优化对策
陈吉鄂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自在与自觉:中华民族共同体生成的历史脉络
张晓红
龚超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仪式传播的空间生产——以“七一庆典”为例
詹小美
赵晓营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智能媒体意识形态功能生成的三重逻辑
葛彬超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省思
詹小美
魏箭箭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意蕴与精神动力
詹小美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势能”
骆红旭
《云南社会科学》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