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肌间沟臂丛阻滞复合压迫法在肩锁骨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杨广
吴宝华
徐康清
刘克玄
-
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广州市越秀区正骨医院麻醉科
-
出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9期1009-1010,共2页
-
文摘
目的 :观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压迫法在肩锁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5 0例行肩锁骨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各 2 5例。两组局麻用药均为 0 5 %罗哌卡因 2 0mL。对照组常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操作 ,实验组则用食指或中指压迫阻滞点下方的肌间沟 ,持续按压到注药后 5min。两组均用针刺法测试阻滞平面 ,据患者术中主诉 ,观察麻醉效果。结果 :实验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 96% ,对照组为 5 2 % ,实验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结论 :在肩锁骨手术中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压迫法 ,使体表标志清楚 ,阻滞定位准确 ,操作简单安全 ,麻醉效果好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麻醉方法 。
-
关键词
肩锁骨手术
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
压迫法
麻醉效果
-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R614.4
[医药卫生—麻醉学]
-
-
题名急性吗啡耐受大鼠脑内孤啡肽的表达
被引量:3
- 2
-
-
作者
翟中云
杨进辉
张思甜
吴宝华
辛典
周丽华
-
机构
广州市越秀区正骨医院麻醉科
-
出处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2-334,共3页
-
文摘
目的探讨孤啡肽在大鼠急性吗啡耐受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分为生理盐水组(A组)、急性吗啡耐受组(B组)和单次吗啡注射组(C组),每组6只。采用热甩尾和免疫组化等方法,对SD大鼠急性吗啡耐受形成过程中疼痛行为学以及海马孤啡肽(OFQ)表达进行定位检测。结果B组大鼠第1次注射吗啡后30min,热甩尾阈升高(98.1±6.3)%,第5次注射后升高(53.9±4.7)%,第8次注射仅升高(12.5±5.4)%,产生明显的吗啡耐受(P<0.05)。B组海马组织孤啡肽大量表达,表现为海马组织着色明显较深,孤啡肽免疫反应呈强阳性。A组(皮下单次注射生理盐水10ml/kg)未见海马组织着色,孤啡肽免疫反应呈现呈现阴性。C组(皮下单次注射吗啡10mg/kg)则可见少量海马组织着色,孤啡肽免疫反应呈现弱阳性。结论多次注射吗啡能引起大鼠海马OFQ含量和释放增多,表明OFQ的升高可能参与大鼠急性吗啡耐受的形成。
-
关键词
急性吗啡耐受
孤啡肽
海马组织
定位检测
-
Keywords
Acute morphine tolerance
Orphanin FQ
-
分类号
R749.6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