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川乌高压蒸法炮制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马恩耀 罗文英 +5 位作者 周劲松 黄玉梅 孔箭 刘国伟 严冬慧 蔡颖怡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5期172-175,共4页
[目的]对制川乌高压蒸法炮制工艺进行优化研究。[方法]选取影响制川乌质量的关键工艺步骤进行单因素试验,根据单因素考察的结果进行正交试验,以双酯型生物碱总量、单酯型生物碱总量为考察指标,得到最佳炮制工艺,并进行验证性试验。[结果... [目的]对制川乌高压蒸法炮制工艺进行优化研究。[方法]选取影响制川乌质量的关键工艺步骤进行单因素试验,根据单因素考察的结果进行正交试验,以双酯型生物碱总量、单酯型生物碱总量为考察指标,得到最佳炮制工艺,并进行验证性试验。[结果]制川乌最佳炮制工艺为清水浸泡6 h,高压蒸制60 min,切片,60℃烘干。[结论]该研究为制川乌炮制工艺的规范化、质量标准的提高以及临床用药质量的保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川乌 高压蒸法 炮制工艺 优化 双酯型生物碱 单酯型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柠檬苦素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劲松 陈俊禧 +3 位作者 罗文英 马恩耀 孔箭 侯皓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6期188-191,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泡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柠檬苦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5 TC-C18(2)(250 nm×4.6 n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53∶47,V/V),等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5 nm,流动相的流速为1mL/min...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泡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柠檬苦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5 TC-C18(2)(250 nm×4.6 n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53∶47,V/V),等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5 nm,流动相的流速为1mL/min,色谱柱的柱温为25℃。[结果]在该检测方法下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柠檬苦素分离度良好,3种成分在对应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柠檬苦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0%、97.8%、97.3%(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分离度高、重复性良好,适用于泡吴茱萸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吴茱萸 吴茱萸碱 吴茱萸次碱 柠檬苦素 含量 测定方法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素含量测定与统计学方法的西洋参产地鉴别 被引量:5
3
作者 侯皓然 周劲松 +3 位作者 刘国伟 孔箭 马恩耀 罗文英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151-154,158,共5页
探讨了多元素分析对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s L.)产地鉴别的可行性,筛选鉴别西洋参产地的有效指标。试验收集产地为加拿大、美国、中国东北三省的西洋参样品共20批,用ICP-MS法测定其中Sc、Y、La、Ce、Pr、Nd、Sm、Eu、Gd、Tb、Dy、Ho... 探讨了多元素分析对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s L.)产地鉴别的可行性,筛选鉴别西洋参产地的有效指标。试验收集产地为加拿大、美国、中国东北三省的西洋参样品共20批,用ICP-MS法测定其中Sc、Y、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Cr、Mn、Fe、Ni、Cu、Zn、As、Se、Cd、Sn、Hg、Pb共28种元素的含量,对其进行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及判别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域西洋参样品中元素含量有其各自的特征。聚类分析将西洋参样品分成不同类别,与来源地基本一致。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Y、Fe和Ni可作为判别西洋参产地来源的指标,判别正确率均达100.0%,说明利用多元素分析技术对西洋参产地来源的判别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s L.) 多元素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产地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