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肽YY1受体拮抗剂促进大鼠BMSCs成骨分化和股骨缺损修复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松 吴建群 +5 位作者 胡稷杰 王簕 王钊 孟欢 卓灵剑 郑健雄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9-676,共8页
目的探索神经肽Y Y1受体拮抗剂(PD160170)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以及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第三代大鼠BMSCs成骨分化诱导培养,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等体积PBS),终浓度分别为10^(-6)、10^(-7)、10^(-8)mol/L Y1受体拮抗... 目的探索神经肽Y Y1受体拮抗剂(PD160170)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以及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第三代大鼠BMSCs成骨分化诱导培养,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等体积PBS),终浓度分别为10^(-6)、10^(-7)、10^(-8)mol/L Y1受体拮抗剂三浓度梯度组,在干预7、14 d时,分别进行碱性磷酸酶(ALP)和茜素红染色;在干预7、21 d时,采用q-PCR和Westen blot检测I型胶原(COLI)、骨钙素(OCN)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采用300±20 g雄性SD大鼠构建股骨髁上骨缺损模型,直径为2.5 mm,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每日局部注射0.2 m L溶液等体积PBS(对照组)、10^(-6)mol/L和10^(-8)mol/L Y1受体拮抗剂溶液,28 d后处死,Micro-CT检测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 ALP和茜素红染色发现,Y1受体拮抗剂组细胞胞浆内棕色颗粒、细胞外周基质矿化结节均高于对照组,且具有浓度特异性,以10^(-8)mol/L最为明显;q-PCR及Westem blot检测发现,在成骨分化诱导第7天,10^(-8)mol/L Y1受体拮抗剂组COLI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1天,10^(-8)mol/L Y1受体拮抗剂组OCN、Runx2 m 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micro-CT分析发现,在局部注射10^(-6)Y1受体拮抗剂28 d后,骨缺损BV/TV、骨密度、骨小梁数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小梁厚度(P=0.07)、骨体积(P=0.35)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肽Y Y1受体拮抗剂可促进BMSCs成骨分化以及骨缺损的修复,提示阻断Y1受体信号传导具有预防或治疗骨折、骨质疏松症等潜力,为临床药物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肽Y Y1受体拮抗剂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不同脊柱融合模型的评价及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兆飞 刘志祥 +2 位作者 杨俊龙 赖震 江建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8-671,共4页
目的比较大鼠三种不同脊柱融合模型的优越性及融合率。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分别行椎体间(有内固定)、后外侧路(横突间)、椎体间(无内固定)三种不同术式的脊柱融合,3周、6周后进行手法触诊、X线评价、组织学观察,对三种融合模... 目的比较大鼠三种不同脊柱融合模型的优越性及融合率。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分别行椎体间(有内固定)、后外侧路(横突间)、椎体间(无内固定)三种不同术式的脊柱融合,3周、6周后进行手法触诊、X线评价、组织学观察,对三种融合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3周时椎体间(有内固定)融合组、横突间融合组和椎体间(无内固定)融合组均未出现融合;6周时椎体间(有内固定)融合率为40%、横突间融合率为40%、椎体间(无内固定)融合率为20%。结论椎体间(有内固定)及后外侧路(横突间)融合均有良好的植骨床,局部相对稳定,手术相对简单易行,且术后并发症少,是骨替代材料等等具有成骨性或骨诱导性的移植物或药物能否提高脊柱融合率适用的一种动物融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动物模型 脊柱融合 骨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脱前期腰椎峡部裂屈伸运动中旋转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姜欢畅 王吉兴 尚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5-107,110,共4页
目的分析双侧滑脱前期腰椎峡部裂患者腰椎静态和屈伸运动中动态矢状位旋转稳定性。方法分析55例双侧滑脱前期腰椎峡部裂患者的腰椎X片,测量静态侧位片和过伸、过屈动力侧位片上发生峡部裂的L4/5或L5/S1节段的椎间盘角,并计算过伸和过屈... 目的分析双侧滑脱前期腰椎峡部裂患者腰椎静态和屈伸运动中动态矢状位旋转稳定性。方法分析55例双侧滑脱前期腰椎峡部裂患者的腰椎X片,测量静态侧位片和过伸、过屈动力侧位片上发生峡部裂的L4/5或L5/S1节段的椎间盘角,并计算过伸和过屈侧位椎间盘角之差,和相应数量的正常体检者的对应指标随机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双侧滑脱前期腰椎峡部裂患者和正常体检者腰椎静态侧位和过伸侧位片上对应节段的椎间盘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屈侧位椎间盘角及过伸过屈动力侧位椎间盘角之差,和正常体检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滑脱前期腰椎峡部裂在屈伸运动中存在着矢状位上的旋转不稳,需尽早进行外科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峡部裂 滑脱前期 腰椎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金黄散外敷治疗软组织挫伤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汤志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62,共2页
目的:观察加味金黄散治疗软组织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150例,治疗组用加味金黄散外敷治疗;对照组用跌打万花油外敷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67%,对照组为7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目的:观察加味金黄散治疗软组织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150例,治疗组用加味金黄散外敷治疗;对照组用跌打万花油外敷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67%,对照组为7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加味金黄散治疗软组织挫伤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金黄散 外用 软组织挫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方腹直肌外侧入路在儿童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分析
5
作者 叶书熙 杨晓东 +3 位作者 李涛 麦奇光 王华 樊仕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8-732,共5页
目的分析腹直肌外侧入路(lateral-rectus approach,LRA)治疗儿童髋臼骨折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4例经LRA手术治疗儿童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 目的分析腹直肌外侧入路(lateral-rectus approach,LRA)治疗儿童髋臼骨折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4例经LRA手术治疗儿童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女性3例,男性1例,平均年龄12.5岁(10~15岁),严重车祸伤3例,高处坠落伤1例,Letournel-Judet分型横形骨折1例;双柱骨折2例,前方伴后半横行骨折1例,合并骶髂关节脱位2例,合并骶骨骨折1例,合并耻骨联合分离3例。评估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时机,4例均采用LRA治疗,术后按照Matta影像学复位评估标准评价复位效果,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4~72个月,按照Matta影像学复位评估标准4例均解剖复位,4例患者骨折在2个月内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及影像学愈合标准,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优4例。4例末次随访髋臼形态结构正常,发育未见明显影响,行走及日常生活无异常,均已取出骨折内固定。结论需手术治疗的儿童髋臼骨折发生率极低,手术方法应选择尽可能微创的方式进行,本组4例均采用LRA完成手术,取得较好短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外侧入路 儿童 髋臼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25例
6
作者 汤志宏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7期1389-1390,共2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方法:用骨盆牵引、手法推拿、中西药综合治疗225例。结果:治疗病例经5个月~5年,平均16个月随访,按疗效评定标准,优132例,良69例,可23例,差11例,优良率84.9%。结论:综合方法治疗腰椎...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方法:用骨盆牵引、手法推拿、中西药综合治疗225例。结果:治疗病例经5个月~5年,平均16个月随访,按疗效评定标准,优132例,良69例,可23例,差11例,优良率84.9%。结论:综合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综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34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罗子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8期716-716,共1页
关键词 股骨干粉碎性骨折 骨折固定术 开放复位交锁髓内钉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