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江水有机物特性变化规律及超滤膜污染中试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余健鑫 陈淦茁 +3 位作者 李婧 邹康兵 陈康 柳君侠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7,共7页
超滤在饮用水深度处理中广泛采用,然而天然水体中有机物会造成严重的膜污染。以东江水为超滤原水,首先对原水中有机特性成分变化规律进行调研,然后通过中试试验研究超滤衔接位置、预处理工艺、不同膜材质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江... 超滤在饮用水深度处理中广泛采用,然而天然水体中有机物会造成严重的膜污染。以东江水为超滤原水,首先对原水中有机特性成分变化规律进行调研,然后通过中试试验研究超滤衔接位置、预处理工艺、不同膜材质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江水中腐殖类、蛋白类、多糖类在冬春季节含量较低,在夏秋季节含量较高,8月达到最高峰。水厂常规工艺能一定程度降低污染物负荷,砂滤池出水腐殖质、蛋白质、多糖在冬春季分别低于0.8、0.5、1.0mg/L;在夏秋季分别低于1.5、1.0、3.6 mg/L。对于超滤在水厂的衔接,相比衔接在沉淀池后,额外的砂滤工艺并不能更为有效地控制膜污染。相比水厂单一的混凝(聚铝),组合预处理(聚铝+粉末炭)更能有效的控制跨膜压差,且能够将腐殖酸、多糖、蛋白质去除率提高10~40个百分点。针对东江水,内压式聚醚砜(PES)膜比外压式聚偏氟乙烯(PVDF)膜具有更好的抗污染能力。研究成果对超滤在东江水处理中的应用、原水预处理工艺以及超滤膜材料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江水 超滤 膜污染 中试 有机物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大核注意力机制的抗噪轴承故障诊断模型 被引量:3
2
作者 董荣 徐育为 +3 位作者 龙志宏 张益辉 钟坤 屠宇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2-168,共7页
针对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模型易受轴承工作环境噪声以及运行数据样本数量影响的特点,提出一种并行大核注意力机制卷积神经网络(PLKACNN)。首先,将一维时间序列通过短时傅里叶变换转化成二维图像作为模型的输入,使用并行大核注意力机制实现... 针对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模型易受轴承工作环境噪声以及运行数据样本数量影响的特点,提出一种并行大核注意力机制卷积神经网络(PLKACNN)。首先,将一维时间序列通过短时傅里叶变换转化成二维图像作为模型的输入,使用并行大核注意力机制实现对不同维度的故障特征的提取;其次,将并行支路所得的特征图进行堆叠以获得整体信息,最终通过整合卷积层以及全连接层对整体信息进行学习以及分类。结果表明PLKACNN能够有效识别滚动轴承故障程度和故障位置,在带噪数据集上获得平均98.5%的准确率,并且在带噪小样本实验中获得92.81%平均准确率,证明所提PLKACNN具有较好的噪声鲁棒性以及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滚动轴承 深度学习 短时傅里叶变换 大核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脉冲激光器发展综述 被引量:6
3
作者 丘焕然 刘偲嘉 +5 位作者 甘育娇 姜海明 朱铮涛 谢康 袁伟超 唐常钦 《光通信技术》 2021年第10期1-6,共6页
半导体脉冲激光器的结构、材料、加工工艺和驱动电源特性是其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结合脉冲宽度、输出功率和重复频率等技术指标,综述了半导体脉冲激光器的发展与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窄脉冲叠加直流偏置法、储能元件的应用、高速开关的... 半导体脉冲激光器的结构、材料、加工工艺和驱动电源特性是其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结合脉冲宽度、输出功率和重复频率等技术指标,综述了半导体脉冲激光器的发展与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窄脉冲叠加直流偏置法、储能元件的应用、高速开关的级联或阵列、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应用以及器件选型和布局创新这5种驱动电源性能提升方式,并指出目前技术存在的不足。最后,对半导体脉冲激光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脉冲激光器 脉冲宽度 输出功率 重复频率 驱动电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抗污染膜材料研究进展
4
作者 赵亚翔 柳君侠 +1 位作者 王志红 邹康兵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22,共5页
回顾了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抗污染膜材料,包括碳纳米管、水通道蛋白、氧化石墨烯、聚多巴胺、银纳米颗粒和单宁酸-铁等。分析了这些材料的特性、作用原理、改性效果及优缺点,表明这些材料对提高膜通量、增强膜的抗污染能力以及去除目标污... 回顾了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抗污染膜材料,包括碳纳米管、水通道蛋白、氧化石墨烯、聚多巴胺、银纳米颗粒和单宁酸-铁等。分析了这些材料的特性、作用原理、改性效果及优缺点,表明这些材料对提高膜通量、增强膜的抗污染能力以及去除目标污染物等方面各具优势。其中单宁酸-铁改性膜工艺由于具有简单、快速、经济、高效、稳定等优点,具有较高的市场应用前景。认为在实际水处理应用中,通常需要兼顾多个目标,比如提高水通量、去除有机物、抗生物污染等。而单一材料改性往往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多种材料混合改性,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污染 膜材料 膜改性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CP开叉接驳过程接头橡胶圈结构数值模拟
5
作者 林禄杰 徐国元 +1 位作者 肖金军 关炜宸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3-117,共5页
鉴于分析研究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拉拨及安装过程橡胶受力情况较少的问题,结合西江引水占压段管线迁改工程,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承插口精细化模型,分析管道开叉接驳过程中,接头橡胶圈的应力、接触压力、拉拔力与... 鉴于分析研究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拉拨及安装过程橡胶受力情况较少的问题,结合西江引水占压段管线迁改工程,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承插口精细化模型,分析管道开叉接驳过程中,接头橡胶圈的应力、接触压力、拉拔力与安装力的变化规律及安装力与摩擦系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橡胶圈与承口钢环外倒角接触位置存在应力集中;旧管头拔出及新钢管安装过程,拉拔力与安装力均出现两个峰值,且拉拔力峰值大于安装力峰值;安装力与摩擦系数近乎呈线性关系;安装完成时的接触压力大于现场管道的设计工作压力及试验压力,证明接头橡胶圈的密封性可以满足现场施工需要。研究结果可为类似管道开叉接驳施工提供工程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 开叉接驳 拉拔力 安装力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功率检测电路研究进展
6
作者 梁明 姜海明 +5 位作者 刘偲嘉 甘育娇 谢康 袁伟超 李明朗 林毅华 《光通信技术》 2023年第4期48-52,共5页
光功率检测电路的性能好坏决定了接收信号的质量,介绍了光功率检测电路中半导体光电探测器的分类以及与光电探测器相连的几种常用的跨阻放大器,并根据跨阻放大器的性能指标对比了各自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最后,展望了光功率检测电路的... 光功率检测电路的性能好坏决定了接收信号的质量,介绍了光功率检测电路中半导体光电探测器的分类以及与光电探测器相连的几种常用的跨阻放大器,并根据跨阻放大器的性能指标对比了各自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最后,展望了光功率检测电路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功率 光电探测器 跨阻放大器 检测电路 集成互补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源水藻类污染及菌群演替变化
7
作者 王语笑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第20期206-208,共3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藻类污染对自来水厂生产、微生物群落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通过对关键微生物的监测来实现对藻华发生的提前预警,以及引入较为环保的生物杀藻菌剂进行生物除藻的可能性。
关键词 藻类 菌群演替 生物除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异球藻的生长和脂质积累及低温适应特性
8
作者 邓仟 张成武 +5 位作者 张泳欣 于博涵 王语笑 林朝晖 王健 高保燕 《海洋与湖沼》 2025年第4期855-865,共11页
该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培养基(mBBM、mBG-11、mEndo)、初始氮浓度(3、6、9、12、18、27 mmol/L)和温度(5、10、15、20、25、27℃)对适冷型丝状体黄藻-绿色异球藻生长和脂质积累的影响。通过深入分析该藻在不同温度下细胞形态的多样性和生... 该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培养基(mBBM、mBG-11、mEndo)、初始氮浓度(3、6、9、12、18、27 mmol/L)和温度(5、10、15、20、25、27℃)对适冷型丝状体黄藻-绿色异球藻生长和脂质积累的影响。通过深入分析该藻在不同温度下细胞形态的多样性和生化组分的复杂性,揭示其对低温环境的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mBBM培养基最有利于绿色异球藻的生长和脂质积累,培养至第15天总脂含量可达干重的54.81%(3 mmol/L初始氮浓度)。在最适生长温度20℃时,绿色异球藻生物量可达10.48 g/L(初始氮浓度18 mmol/L);总脂、总脂肪酸以及棕榈油酸(palmitoleic acid,POA,C16:1)和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C20:5)含量均在15℃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干重的57.52%、40.74%、16.18%和2.28%(3 mmol/L初始氮浓度)。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绿色异球藻通过调整自身的形态发育及细胞生理机制来适应环境改变。低温(5℃)时,藻细胞会产生大量游动孢子,以实现有效的繁殖和生长,同时细胞内不饱和脂肪酸水平显著上升。而当温度升高时,则会促进其分枝状藻体的形成。这些对温度的适应策略是其在复杂生态环境中生存和繁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冷型微藻 绿色异球藻 脂质积累 低温适应 游动孢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H_(2)O_(2)高级氧化技术去除新污染物
9
作者 张道义 孙文俊 +3 位作者 尹文选 张元娜 邹康兵 刘旦宇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2025年第4期956-964,共9页
为探究UV/H_(2)O_(2)在给水深度处理中有机物和新污染物去除有效性,以某水厂(珠江水为原水,采用常规处理工艺)砂滤出水为处理对象,构建以UV/H_(2)O_(2)高级氧化技术为核心的深度净水中试系统。基于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GC... 为探究UV/H_(2)O_(2)在给水深度处理中有机物和新污染物去除有效性,以某水厂(珠江水为原水,采用常规处理工艺)砂滤出水为处理对象,构建以UV/H_(2)O_(2)高级氧化技术为核心的深度净水中试系统。基于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GC-QTOF MS)技术,对UV/H_(2)O_(2)高级氧化进出水的有机物种类进行全筛查分析,并根据筛查结果重点评估UV/H_(2)O_(2)高级氧化对全氟化合物、抗生素和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长期稳定运行下高锰酸盐指数和TOC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6%和3.9%左右;UV/H_(2)O_(2)进水中共检出500多种有机物且新污染物相对含量较高,出水检出400多种,表明UV/H_(2)O_(2)对不同有机物的降解效果有显著差异;UV/H_(2)O_(2)高级氧化技术对典型抗生素和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率分别为2%~100%和38%,全氟化合物去除效果较差(−46%~35%)。全氟化合物出现负去除率的现象可能源于UV/H_(2)O_(2)对长链全氟化合物分步降解机制以及未知前体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H_(2)O_(2)高级氧化 有机物全筛查 新污染物 给水深度处理 中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