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81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蒋亚斌 朱英娥 黄杏梅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4期78-80,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 (NI)的状况和特点。方法 :对 1998年 4月~ 2 0 0 2年3月收治的 813例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状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NI 2 87例 ,感染率为35 30 % ,感染 4 2 7例次 ,例次感染率为 5 2 5 ... 目的 :探讨老年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 (NI)的状况和特点。方法 :对 1998年 4月~ 2 0 0 2年3月收治的 813例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状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NI 2 87例 ,感染率为35 30 % ,感染 4 2 7例次 ,例次感染率为 5 2 5 2 %。感染多发生于精神分裂症和老年期痴呆患者 ,分别占 4 1 89%和 6 4 1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最高 ,占 4 7 0 7%。年龄越大 ,住院时间越长 ,发生NI的机会也越大。结论 :老年精神病患者发生NI的感染率较其他患者高 ,应加强预防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精神病 医院感染 感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脑脊液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朱海兵 马崔 +4 位作者 郭扬波 郑洪波 黄雄 张训 邱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80-481,共2页
目的检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纳入42例首发未用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脑脊液和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 目的检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纳入42例首发未用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脑脊液和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其精神症状,脑脊液对照组为10例外科手术患者,血清对照组为试剂盒提供正常的健康者血清细胞因子浓度。结果患者组脑脊液和血清IL-2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脑脊液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6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脑脊液和血清IL-2、IL-6和TNF-α水平与年龄、体重、病程、PANSS总分及其分量表分等的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TNF-α水平与发病年龄呈正相关(r=0.37,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枢和外周均存在细胞免疫障碍,但未发现其与临床症状相关,血清TNF-α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早期发病可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脑脊液 细胞因子 精神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血清白细胞介素-2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朱海兵 侯静 +3 位作者 殷青云 胡号应 马崔 郭扬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1-222,共2页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2 (IL 2 )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 (平衡法 )检测 4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 2含量。并对患者进行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 (PANSS) ,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 ,副反...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2 (IL 2 )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 (平衡法 )检测 4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 2含量。并对患者进行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 (PANSS) ,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 ,副反应量表(TESS)等评定。结果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血清IL 2明显低于正常组 (P <0 0 5 ) ,男女之间无差异 ;精神分裂症治疗前血清IL 2水平Ⅰ型显著低于Ⅱ型 (P <0 0 5 ) ,混合型和Ⅰ型、Ⅱ型之间分别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氯氮平和利培酮能显著降低血清IL 2水平 (P <0 0 5 ) ,氟哌啶醇治疗前后IL 2改变不明显。治疗前后血清IL 2水平及其变化与首发年龄、病程、PANSS和HAMD评分及减分率、TESS总分均无显著相关 (P >0 0 5 )。结论 血清IL 2降低 ,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有关 ,并可影响其早期亚型分布。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能通过降低血清IL 2水平达到免疫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白细胞介素-2 抗精神病药 放射免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和α-干扰素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朱海兵 马崔 +3 位作者 侯静 殷青云 胡号应 郭扬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24-326,共3页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 6)和α 干扰素 (α IFN)水平及抗精神病药对其影响。方法  6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应用适量的氟哌啶醇、氯氮平和利培酮治疗 1 2周。在治疗前后评定PANSS和TESS量表 ,并采用酶...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 6)和α 干扰素 (α IFN)水平及抗精神病药对其影响。方法  6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应用适量的氟哌啶醇、氯氮平和利培酮治疗 1 2周。在治疗前后评定PANSS和TESS量表 ,并采用酶联免疫试验 (ELISA)检测血清IL 6和α INF含量。结果 首发精神分裂症血清IL 6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5) ,男女之间无差异 ;血清IL 6与病程 ,PANSS总分均呈正相关 (r=0 62 7,0 592 ,P <0 0 5) ,而与首发年龄 ,阴性症状分、阳性症状分 ,一般病理分 ,TESS总分无相关 (P >0 0 5) ;血清IL 6水平在 3种药物治疗后都显著降低 (P <0 0 5) ,但仍高于正常人群 (P <0 0 5) ,各药间两两比较亦未见显著性差异 (P >0 0 5)。患者治疗前后血清α IFN明显低于正常组 ,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 (P >0 0 5)。结论 精神分裂症发生中IL 6产生增加并反映早期病情严重程度 ,α IFN产生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 白细胞介素-6 Α-干扰素 酶联免疫试验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口服药物治疗依从不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一例报道
5
作者 吴逢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06期39-39,共1页
注射用利培酮微球于2007年开始在我院使用,经过几年的临床应用,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急性和长期维持治疗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一病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患者 药物治疗 利培酮 注射用 微球 依从 口服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和广泛性焦虑症的免疫功能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黄兴兵 关念红 +2 位作者 魏钦令 逯金燕 甘照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 探讨抑郁症 (MD)和广泛性焦虑症 (GAD)病人在免疫学方面的差异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38例MD病人 (抑郁组 )、30例GAD病人 (焦虑组 )、30名健康人 (正常对照组 )的血清白细胞介素 2 (IL 2 )、白细胞介素 6 (I... 目的 探讨抑郁症 (MD)和广泛性焦虑症 (GAD)病人在免疫学方面的差异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38例MD病人 (抑郁组 )、30例GAD病人 (焦虑组 )、30名健康人 (正常对照组 )的血清白细胞介素 2 (IL 2 )、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白细胞介素 8(IL 8)、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6受体 (SIL 6R)、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 ,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对抑郁组和焦虑组病人进行评定。结果 抑郁组IL 2、SIL 6R、IL 8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焦虑组SIL 6R、IL 8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IL 6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焦虑组和抑郁组比较 ,焦虑组SIL 6R水平高于抑郁组 (P <0 0 5 ) ,IL 2 ,IL 6低于抑郁组 (P <0 0 5 )。抑郁组和焦虑组的各种免疫学指标与精神病理学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抑郁症和广泛性焦虑性病人可能具有不同的免疫机制 ,血清IL 2、IL 6、SIL 6R的检测可能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广泛性焦虑症 免疫功能 对照研究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发作年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艳华 钟笑梅 +6 位作者 吴章英 李玲 陈辛茹 罗新妮 李含秋 陈建平 宁玉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5-149,共5页
目的比较早发型老年抑郁症及晚发型老年抑郁症认知功能的特点及血管风险因素,为阐明老年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提供线索。方法本研究通过选取本院门诊、住院老年抑郁症患者,包括早发型老年抑郁症29例,晚发型老年抑郁症27例,及社区招募... 目的比较早发型老年抑郁症及晚发型老年抑郁症认知功能的特点及血管风险因素,为阐明老年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提供线索。方法本研究通过选取本院门诊、住院老年抑郁症患者,包括早发型老年抑郁症29例,晚发型老年抑郁症27例,及社区招募正常对照组25例,收集人口学资料及进行总体认知评估、详细认知域及血管风险因素评估,分析早发型老年抑郁症与晚发型老年抑郁症认知功能特点及血管风险因素特点。结果总体认知功能MMSE比较发现,晚发型老年抑郁症患者得分明显低于早发型老年抑郁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8±2.9,22.8±3.5,P=0.030);早发型老年抑郁症组在符号数字转化测验、画钟测验及连线测验中得分优于晚发型老年抑郁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8±10.5,22.9±11.8,P=0.028,3.6±0.8,2.9±1.3,P=0.006,60.4±20.6,74.7±28.8,P=0.027)。晚发型老年抑郁症组血管风险因素评分高于早发型老年抑郁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6±2.7,12.3±2.2,P=0.001)。结论与早发型老年抑郁症相比,晚发型老年抑郁症认知损害更重,血管风险因素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抑郁症 早发型抑郁症 晚发型抑郁症 认知功能 血管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和广泛性焦虑症病人临床特征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兴兵 张晋碚 +3 位作者 关念红 魏钦令 逯金燕 甘照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26-426,427,共2页
关键词 抑郁症 广泛性焦虑症 鉴别 人格特征 精神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雌激素α受体基因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宁玉萍 侯乐 +3 位作者 唐牟尼 谭燕 林康广 施海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17-721,共5页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与雌激素α受体(ERα)基因在中国南方汉族晚发型(65岁以后发病)阿尔茨海默病(late-onset Alzheimers disease,LOAD)发病中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与雌激素α受体(ERα)基因在中国南方汉族晚发型(65岁以后发病)阿尔茨海默病(late-onset Alzheimers disease,LOAD)发病中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203例LOAD患者与138名正常对照BNDF基因C270T位点、ERα基因XbaⅠ位点和PvuⅡ位点基因多态性,比较两基因位点间存在的交互作用。结果LOAD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BNDF基因C270T、ERα基因XbaⅠ和PvuⅡ3个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DNF基因C270T位点与ERα基因XbaⅠ位点发生交互作用(2=23.96,P<0.01),同时携带CC和xx基因型的个体LOAD的发病风险增加(OR=2.38,95%CI:1.02~5.53)。结论BDNF基因和ERα基因在LOAD发病过程中存在交互作用,可能使个体LOAD的发病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发型阿尔茨海默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雌激素α受体基因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障碍的MR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永成 杨勇哲 +5 位作者 黄飚 冀泓锞 吴逢春 陆小兵 宁玉萍 吴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75-978,共4页
双相障碍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负担的精神疾病。随着MRI技术的发展,可通过分析人脑结构或功能异常,探究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并为临床诊断寻找生物学标志物。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DTI、静息态功能MRI、结构MRI技术等应用于双相... 双相障碍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负担的精神疾病。随着MRI技术的发展,可通过分析人脑结构或功能异常,探究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并为临床诊断寻找生物学标志物。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DTI、静息态功能MRI、结构MRI技术等应用于双相障碍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弥散张量成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结构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