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结核并重症肺炎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 被引量:25
1
作者 劳穗华 王娟 +1 位作者 俞朝贤 李德宪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92-1194,共3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行有创机械通气行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共208例进行统计分析,记录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构成及药物敏感率。结果...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行有创机械通气行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共208例进行统计分析,记录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构成及药物敏感率。结果 208例样本成功分离出病株355株。细菌培养结果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281株,占79.2%);其次为真菌(62株,17.5%)和革兰氏阳性菌(12株,占3.4%)。其中混合感染68例,占19.2%。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敏感率在60%以上的抗生素有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夫地西酸对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率为100%。结论革兰氏阴性菌、真菌和革兰氏阳性菌是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最主要致病菌;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和阿米卡星是有效的治疗药物;我院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存在多重耐药性,应坚持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病原菌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利奈唑胺治疗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9
2
作者 劳穗华 俞朝贤 +1 位作者 陈华 肖芃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578-580,共3页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治疗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并经过临床确诊的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利奈唑胺的疗效,以及比较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C反应蛋白、红细...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治疗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并经过临床确诊的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利奈唑胺的疗效,以及比较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小板、血肌酐在治疗前后的变化。计数资料应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采用利奈唑胺治疗的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50例中,细菌消除率和临床总有效率均为82.0%(41/50),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在治疗前分别为(14.52±6.88)×109/L、(12.44±7.01)×109/L、(112.28±82.59)μg/L、(66.28±37.71)mm/1h;治疗后分别为(9.94±3.43)×109/L、(7.64±3.46)×109/L、(57.19±59.23)μg/L、(50.56±27.15)mm/1h。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14、4.345、3.163、2.098,P值均<0.05。血小板治疗前为(306.54±150.94)×109/L,治疗后为(259.18±140.39)×109/L,治疗前后比较,t=1.625,P=0.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肌酐治疗前为(104.88±118.54)μmol/L,治疗后(118.15±122.18)μmol/L,t=-0.535,P=0.5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奈唑胺作为治疗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的用药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经验性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并发症 肺炎 乙酰胺类 恶唑烷酮类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检测对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卢家泽 邝浩斌 +1 位作者 李德宪 梁国添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923-926,共4页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检测在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2年5—9月广州市胸科医院重症结核科收治的临床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134例。根据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检测在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2年5—9月广州市胸科医院重症结核科收治的临床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134例。根据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分为重症组(51例,入住重症监护室,APACHE-Ⅱ评分为19~34分,平均23.71分)和轻症组(83例,入住普通病房的肺结核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肺部细菌感染分为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组(61例) 和单纯肺结核组(73例)。测定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使用 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数(P25,P75)表示,组间计量数值的比较应用秩和检验的Mann-Whitney U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重症组患者PCT值的中位数为2.75 μg/L,P25、P75为0.52 μg/L、10.45 μg/L;轻症组患者PCT值的中位数为0.11 μg/L,P25、P75为0.05 μg/L、0.43 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Mann-Whitney,U=690,P=0)。合并肺部细菌感染者的PCT值中位数为3.13 μg/L,P25、P75为1.08 μg/L、10.21 μg/L;单纯肺结核患者PCT值的中位数为0.07 μg/L,P25、P75为0.05 μg/L、0.23 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Mann-Whitney,U=265,P=0)。90.4%(66/73)的单纯肺结核患者的PCT浓度在〈0.5 μg/L范围内。以PCT浓度≥0.675 μg/L作为判定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临床临界参考值,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5.2%(52/61)、96.3%(52/54)。 结论 测定PCT有助于鉴别肺结核患者是否合并肺部细菌感染和预估疾病严重程度,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并发症 肺炎 细菌性 降钙素 蛋白质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9
4
作者 吴睿彦 陈志成 +5 位作者 肖芃 邱薇 陈品儒 王维勇 岑文昌 陈慧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867-2869,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对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5例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和38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行腰椎穿刺术,标本送检结核分枝杆菌的荧光定量PCR、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涂片找抗酸杆...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对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5例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和38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行腰椎穿刺术,标本送检结核分枝杆菌的荧光定量PCR、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涂片找抗酸杆菌,比较各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荧光定量PCR反应检测阳性率52.7%,明显高于脑脊液涂片找抗酸菌(1.2%)及结核分枝杆菌培养(11.5%)。荧光定量PCR与抗酸杆菌培养方法对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R检测明显优于细菌学培养。结论:结核分枝杆菌的荧光定量PCR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特异性高,分析周期短,在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膜 结核分枝杆菌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并发症及对策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志宏 李德宪 胡丽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407-2410,共4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呼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后出现各类并发症的特点和原因,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方法:观察114例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所出现的各类并发症,分成肺结核组(TB组)和非结核组(NTB组)进行比较。结果:TB组中,总体并发症、呼吸机相...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呼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后出现各类并发症的特点和原因,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方法:观察114例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所出现的各类并发症,分成肺结核组(TB组)和非结核组(NTB组)进行比较。结果:TB组中,总体并发症、呼吸机相关肺炎、咯血、电解质紊乱和气道梗阻、气管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NT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TB组中5例发生结核菌沿气道播散。结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肺结核并呼吸衰竭,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非结核患者,有必要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以提高危重症结核的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呼吸衰竭 有创机械通气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治疗过程中IL-6血清表达水平变化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谢贝 许婉华 +7 位作者 龚兰 杨瑜 董海平 吴玲 孟繁荣 王楠 刘志辉 李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434-2439,共6页
目的探究血清中白介素-6(IL-6)水平在肺结核治疗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方法分别收集56位肺结核患者治疗前、治疗2个月(强化期结束)和治疗6个月时血清,通过流式细胞术测量其中IL-6的表达水平。结果肺结核患者治疗期间血清中IL-6... 目的探究血清中白介素-6(IL-6)水平在肺结核治疗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方法分别收集56位肺结核患者治疗前、治疗2个月(强化期结束)和治疗6个月时血清,通过流式细胞术测量其中IL-6的表达水平。结果肺结核患者治疗期间血清中IL-6的表达水平呈降低趋势,且其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时,血清中IL-6表达水平差异的线下面积为0.627,界值为3.840,鉴别的灵敏度为71.40%,特异度为51.80%。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治疗2个月后血清中IL-6表达水平是否降低至3.840 pg/mL以下与治疗周期、年龄有关。治疗前IL-6的血清表达水平在有无空洞组、治疗周期为6个月组和12个月组、治疗2个月时对比未治疗前影像学病灶吸收组和无明显变化组、治疗前病原学检查结果阴阳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个月时,IL-6的血清表达水平在不同年龄组、不同治疗周期组、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时病原学检查结果阴阳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时,IL-6的血清表达水平在是否有糖尿病组、不同治疗周期组、治疗6个月时病原学检查结果阴阳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将入组病例限制到治疗前病原学阳性时,治疗6个月和治疗2个月血清中IL-6表达水平差异的线下面积为0.805,界值为5.450,鉴别的灵敏度为81.25%,特异度为75.00%;当将入组病例年龄限制到44岁及以下时,治疗2个月和治疗前、治疗6个月和治疗2个月血清中IL-6表达水平差异的线下面积分别为0.726、0.721,界值分别为3.840、3.755,鉴别的灵敏度均为70.59%,特异度分别为70.59%、67.65%。结论肺结核治疗过程中IL-6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其水平与患者肺部有无空洞、病原学结果、年龄、病情进展、是否合并糖尿病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白介素-6 表达水平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可增强支气管哮喘小鼠肺组织RECK的表达 被引量:4
7
作者 黎振兴 何晟 +5 位作者 魏立平 林琳 熊汉真 李俊红 陈培芬 赖文岩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4-608,共5页
目的研究Kazal基序逆向诱导富含半胱氨酸蛋白(RECK)在支气管哮喘小鼠肺组织的表达及地塞米松处理后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分为哮喘组、对照组、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采用鸡卵清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及雾化吸入的方法制作哮... 目的研究Kazal基序逆向诱导富含半胱氨酸蛋白(RECK)在支气管哮喘小鼠肺组织的表达及地塞米松处理后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分为哮喘组、对照组、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采用鸡卵清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及雾化吸入的方法制作哮喘模型,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及淋巴细胞(Lym)分类计数;HE染色观察气道炎症细胞浸润及气道重塑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ECK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ECK蛋白的表达及定位。结果与对照组和地塞米松组相比,哮喘组BALF中细胞总数、EOS明显增多;RECK mRNA在哮喘组表达较对照组、地塞米松组明显降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RECK主要表达于气道上皮细胞、上皮下炎症细胞。哮喘组表达最低,对照组表达最高,地塞米松组表达较哮喘组有所增高。结论 RECK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而地塞米松可上调RECK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Kazal基序逆向诱导富含半胱氨酸蛋白(RECK)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