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的建立及在广州市肺结核发病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雷宇 何立乾 +3 位作者 张广川 赖铿 谢玮 杜雨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6期569-575,共7页
目的建立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并对广州市2021年肺结核月报告发病数进行预测,为广州市肺结核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 目的建立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并对广州市2021年肺结核月报告发病数进行预测,为广州市肺结核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广州市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肺结核月报告发病数据,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建立ARIMA模型,并对2021年广州市肺结核发病情况进行预测。再通过2010—2018年报告发病数据重新拟合模型,检验模型参数的稳定性和预测的准确性。结果2010—2019年广州市肺结核共报告发病115887例,并呈逐年下降趋势,报告发病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每年3—5月报告发病例数出现高峰,报告发病低谷则为2月份。广州市肺结核发病数拟合最佳模型为ARIMA(1,1,1)×(0,1,1)_(12)(P_(残差检验)=0.693,AIC=1215.300),该模型拟合的2020年1—12月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7.29%。通过2010—2018年的报告发病数据拟合最优模型仍为ARIMA(1,1,1)×(0,1,1)_(12)(P_(残差检验)=0.847,AIC=1089.260),该模型拟合的2019年1—12月的预测值与实际报告值的MAPE为4.91%。广州市2021年肺结核预测发病数为8270例,月平均报告发病数为689例,报告发病水平较2020年略有上升。结论ARIMA(1,1,1)×(0,1,1)_(12)模型对广州市肺结核报告发病患者例数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可用于广州市肺结核的短期预期和动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疾病报告 预测 模型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2020年广州市流动人口肺结核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赖铿 江坤洪 +3 位作者 谢玮 杨洁莹 雷宇 杜雨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8期796-802,共7页
目的分析2014-2020年广州市流动人口肺结核流行特征,为制定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广州市2014—2020年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资料,包括年龄、性别、... 目的分析2014-2020年广州市流动人口肺结核流行特征,为制定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广州市2014—2020年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患者发现方式、治疗分类、病原学结果等,分析该类人群的分布特征,应用季节指数对时间序列进行季节效应分析。结果2014-2020年广州市共登记68329例肺结核患者,其中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30692例,占全市患者总数的44.92%,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由2014年的30.81%(3530/11457)上升至2020年的50.73%(4185/8249)(χ^(2)趋势=441.57,P<0.01)。30692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3(23,46)岁,年龄以25~34岁为主(32.69%,10034/30692),职业以家政、家务及待业为主(45.85%,14073/30692)。患者来源以因症就诊为主(44.22%,13572/30692),患者普遍存在就诊延误(47.12%,14462/30692)。随着年份的变化,户籍类型省内市间流动占比逐年上升,由2014年的25.89%(914/3530)上升至2020年的36.39%(1523/4185)(χ^(2)=208.57,P<0.01);患者来源于因症就诊的占比先降后升,由2014年的45.69%(1613/3530)降低至2017年的30.74%(1285/4180),再上升至2020年的57.51%(2407/4185)(χ^(2)=971.89,P<0.01)。流动人口肺结核流行期为每年的3~9月,发病高峰为4月和7月。流动人口患者主要集中在白云区和天河区,分别由2014年的13.85%(489/3530)和11.47%(405/3530)上升至2020年的24.64%(1031/4185)和16.94%(709/4185)。结论广州市流动人口结核病疫情依然严峻,流动人口肺结核呈现季节变化规律。患者以男性、青壮年为主,职业以家政、家务及待业为主,具有就诊延误率高的特征,且存在地区分布差异,应针对其流行特征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居住流动性 流行病学研究特征(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福平与左氧氟沙星在复治涂阳肺结核治疗中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58
3
作者 梁冰 梁启德 +3 位作者 张凤玲 江坤洪 黎意芬 曹满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67-970,共4页
目的:探讨利福平与左氧氟沙星在复治涂阳肺结核治疗中的相互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100例,随机将含利福平为对照组,同时含利福平和左氧氟沙星为研究组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服药0.5、1、2 h后的RF... 目的:探讨利福平与左氧氟沙星在复治涂阳肺结核治疗中的相互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100例,随机将含利福平为对照组,同时含利福平和左氧氟沙星为研究组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服药0.5、1、2 h后的RFP血药浓度,痰涂片及随访时间为治疗2、5、8、9月末;从而分析利福平与左氧氟沙星在复治涂阳肺结核治疗中的相互作用。结果:患者在服药0.5、1、2 h后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利福平血药浓度波动不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的痰涂阳性逐渐降低,而且治疗2、5、8、9月末两组患者的痰涂阳性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稳定和治疗中的比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福平与左氧氟沙星在复治涂阳肺结核治疗中不存在拮抗作用,利福平与左氧氟沙星可以联合用于复治涂阳肺结核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复治涂阳 利福平 左氧氟沙星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4
4
作者 梁冰 伍红 +2 位作者 苏静怡 杜彩云 黄瑞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981-2984,共4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复治涂阳患者采用联合左氧氟沙星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第二门诊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肺结核复治涂阳患者分为左氧氟沙星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含利福平的抗结核方案,... 目的:探讨肺结核复治涂阳患者采用联合左氧氟沙星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第二门诊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肺结核复治涂阳患者分为左氧氟沙星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含利福平的抗结核方案,左氧氟沙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疗,两组疗程均为9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左氧氟沙星组在第6、9个月的阴转率分别为93.33%、96.67%,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0%和73.33%(P<0.05)。左氧氟沙星组病灶吸收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左氧氟沙星组的空洞改善率为73.33%,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的33.33%(P<0.05)。左氧氟沙星组的临床疗效分布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左氧氟沙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100%,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的86.67%(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常规抗结核化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抗结核治疗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复治涂阳 抗结核化疗方案 左氧氟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化疗后2个月末痰涂片阴转与未阴转情况分析 被引量:31
5
作者 梁冰 何庆秋 +5 位作者 黄瑞霞 伍红 欧阳彩虹 何丽燕 彭凤玲 林茵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965-968,共4页
目的分析2011—2012年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强化期2个月末痰涂片检查的阴转情况,探讨当前影响复治涂阳肺结核阴转的相关因素及对转归的影响。方法对广州市胸科医院第二门诊辖区内登记的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131例化疗后2个月末的痰进行2次... 目的分析2011—2012年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强化期2个月末痰涂片检查的阴转情况,探讨当前影响复治涂阳肺结核阴转的相关因素及对转归的影响。方法对广州市胸科医院第二门诊辖区内登记的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131例化疗后2个月末的痰进行2次抗酸染色和镜检,痰培养阳性的标本采用绝对浓度间接法进行耐药性测定。同时分析可能对痰阴转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结果 131例患者中化疗后2个月末未查痰涂片者13例,查后发现阴转者91例,未阴转者27例;后者3个月末阴转者15例,4个月末阴转者6例,5个月末阴转者6例。通过研究5个大变量因素,发现造成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2个月末痰未能阴转的主要原因在于是否多耐药[阴转患者5.3%(3/57),未阴转患者10.0%(2/20);χ2=4.457,P<0.05]或者耐多药[阴转患者28.1%(16/57),未阴转患者70.0%(14/20);χ2=5.456,P<0.05]、是否合并糖尿病[阴转患者12.1%(11/91),未阴转患者25.9%(7/27);χ2=3.973,P<0.05]。结论耐药或合并糖尿病是影响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2个月末痰涂片阴转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药物疗法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5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血清蛋白等相关指标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梁冰 伍红 +4 位作者 黄波 魏运金 邓红 林茵 苏静怡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 分析2012—2013年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营养相关指标,探讨营养不良与复治的相关原因。 方法 对广州市胸科医院第二门诊部辖区内登记的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145例和初治涂阳患者105例初诊时血清蛋白、全血红细胞数、血红蛋白进行测... 目的 分析2012—2013年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营养相关指标,探讨营养不良与复治的相关原因。 方法 对广州市胸科医院第二门诊部辖区内登记的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145例和初治涂阳患者105例初诊时血清蛋白、全血红细胞数、血红蛋白进行测定,观察复治涂阳患者首次就诊时的营养状况。将初治涂阳和复治涂阳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全血红细胞数、淋巴细胞数、血红蛋白数值,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05例初治涂阳患者中,总蛋白降低者占22.86%(24/105)、白蛋白降低者占20.00%(21/105)、球蛋白降低者占17.14%(18/105)、A/G比值降低者占34.29%(36/105)、红细胞计数降低者占24.76%(26/105)、血红蛋白降低者占47.62%(50/105)、淋巴细胞数降低者占2.86%(3/105);145例复治涂阳患者中,总蛋白降低者占22.76%(33/145)、白蛋白降低者占22.76%(33/145)、球蛋白降低者占24.83%(36/145)、A/G比值降低者占51.72%(75/145)、红细胞计数降低者占26.90%(39/145)、血红蛋白降低者占33.10%(48/145)、淋巴细胞数降低者占3.45%(5/145);两组患者A/G比值、血红蛋白降低的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502、5.384,P值均<0.05);两组患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红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数降低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00、0.274、2.124、0.144、0.069,P值均>0.05)。 结论 血清蛋白A/G比值的降低是结核病复治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血液 血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