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卢树标 蔡绍曦 +6 位作者 张超 赵海金 佟万成 吴碧彤 刘涓涓 叶文慧 陈晓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为ARDS的14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预后是否院内死亡将入选病例分为死亡组及生存组。选取其确诊ARDS24h内的年龄、性别及血气分析结果等25项指标,对各项指...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为ARDS的14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预后是否院内死亡将入选病例分为死亡组及生存组。选取其确诊ARDS24h内的年龄、性别及血气分析结果等25项指标,对各项指标进行单因素检验和因子主成分分析及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40例入选病例中,死亡组93例,年龄(48.45±16.88)岁;生存组47例,年龄(41.30±13.86)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例的年龄、总住院时间、P(A-aO2)、pH、Glasscow昏迷评分、氧合指数、肺野数目、肺外衰竭器官、血糖水平以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显示:年龄、pH、Glasscow昏迷评分、氧合指数、肺野数目、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六个因素是ARDS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综合评价患者病史,加强监测对ARDS患者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预后因素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危险指标临界点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卢树标 蔡绍曦 +6 位作者 张超 赵海金 佟万成 吴碧彤 刘涓涓 叶文慧 陈晓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099-2102,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因素,并初步建立临床评估方法。方法选择1999年6月—2008年10月154例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等6所医院明确诊断为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确诊...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因素,并初步建立临床评估方法。方法选择1999年6月—2008年10月154例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等6所医院明确诊断为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确诊ARDS24h内的年龄、性别及血气分析等指标,根据其预后是否院内死亡对各项指标进行单因素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ARDS死亡关系密切的因素,然后用受试者工作曲线确定其最佳临界点。结果单因素分析中,死亡组(102例)患者年龄、氧合指数、肺野数目、pH值、舒张压、血糖水平、二氧化碳分压、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与生存组(52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H值、氧合指数、肺野数目等4个变量与ARDS患者预后有关(P<0.05)。以年龄、pH值、氧合指数、肺野数目推测ARDS死亡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8、0.736、0.850、0.811(P<0.05)。年龄的最佳临界点为43.5岁,诊断ARDS死亡的敏感度为74.5%,特异度为76.9%;pH值最佳临界点为7.37,敏感度为65.4%,特异度为67.6%;氧合指数的最佳临界点为102mmHg,诊断ARDS死亡的敏感度为63.7%,特异度为92.3%;肺野数目的最佳临界点为3个,诊断ARDS死亡的敏感度为57.8%,特异度为92.3%。结论 ARDS患者年龄>43.5岁、肺野数目>3个、氧合指数<102mmHg及pH值<7.37时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危险指标 临界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促进抗结核菌感染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盛青 邹威凤 +2 位作者 周强 周晓婷 黎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87-1890,共4页
目的研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在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组织中p38 MAPK磷酸化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在H37Ra刺激下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用p38 MAPK特异性抑制... 目的研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在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组织中p38 MAPK磷酸化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在H37Ra刺激下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用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抑制巨噬细胞中p38MAPK活性后,检测H37Ra感染不同小鼠巨噬细胞后细胞内结核菌的存活率,同时利用qRT-PCR检测H37Ra感染不同小鼠巨噬细胞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H37Ra雾化的小鼠肺组织中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PBS组(t=5.493,P=0.0006);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在H37Ra刺激下,巨噬细胞中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逐渐增加;用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抑制p38 MAPK活性后,巨噬细胞内H37Ra的存活率显著增加(t=3.674,P=0.0213),H37Ra诱导的巨噬细胞中IL-6(t=9.789、P=0.0006)、TNF-α(t=5.735,P=0.0046)和IL-1β(t=9.311,P=0.0007)的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结论巨噬细胞中p38 MAPK信号通路可能增强机体的抗结核菌感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病 菌落形成单位 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C1表达水平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健雄 马志明 +3 位作者 薛宗锡 唐林国 谭耀驹 吕江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5期2551-2554,共4页
目的:研究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内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tion group1,ERCC1)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含铂类方案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56例,均为Ⅲb、Ⅳ期... 目的:研究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内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tion group1,ERCC1)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含铂类方案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56例,均为Ⅲb、Ⅳ期患者。所有的患者经皮肺穿刺或经纤支镜活检病理证实为NSCLC。化疗前利用RNA提取技术及RealtimeRT-PCR技术对其组织学标本进行ERCC1 mRNA相对定量分析。患者分别给予4~6个周期的含铂类方案化疗(吉西他滨/顺铂、紫杉醇/顺铂方案),对患者化疗后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肿瘤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及化疗后反应率(response rate,RR)进行评估。结果:56例患者活检标本的ERCC1 mRNA相对于内控管家基因GAPDH mRNA表达的平均表达水平为6.1×103。以ERCC1 mRNA表达水平≥6.1×103的22例患者作为高表达组,以ERCC1 mRNA表达水平<6.1×103的34例患者作为低表达组。高表达组患者化疗后RR、OS及TTP分别为22.7%、(144.62±95.21)d及(104.25±89.78)d,与低表达组患者RR(55.9%)、OS[(432.45±134.43)d]、TTP[(278.56±104.34)d]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ERCC1 mRNA表达水平是评估晚期NSCLC患者应用铂类药物化疗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基因表达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ERCC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57BL/6小鼠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抑制后抗结核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盛青 黄丽军 +3 位作者 邹威凤 周强 周晓婷 祝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195-2198,共4页
目的研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抑制后小鼠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反应,以进一步阐明该通路在结核病免疫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砜(DMSO)为对照组、注射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 目的研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抑制后小鼠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反应,以进一步阐明该通路在结核病免疫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砜(DMSO)为对照组、注射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用DMSO溶解)C57BL/6小鼠为观察组,H37RV感染小鼠;30 d后处死小鼠,分析小鼠肺脏、淋巴结、脾脏和肝脏等组织的细菌载量和小鼠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和CD4^+、CD8^+、CD4^+IFN-γ^+和CD8^+IFN-γ^+T细胞亚群比例以及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小鼠肺、淋巴结、脾脏和肝脏等组织细菌载量(lgCFU/mL)分别为(6.21±0.042)、(5.11±0.07)、(4.91±0.06)和(4.11±0.07),对照组分别为(5.76±0.05)、(4.16±0.05)、(3.96±0.05)和(3.46±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小鼠肺组织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CD4^+、CD8^+、CD4^+IFN-γ^+和CD8^+IFN-γ^+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82±0.21)、(4.01±1.68)、(1.92±0.6)、(31.23±2.44)、(59.95±2.98)、(0.48±0.09)和(0.25±0.06),对照组分别为(2.71±0.31)、(7.11±1.88)、(3.42±0.68)、(31.95±1.69)、(59.23±1.38)、(1.22±0.11)和(0.19±0.03),除CD4^+、CD8^+以及CD8^+IFN-γ^+T细胞外,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对于内参基因,观察组TNF-α、IL-12P40、IL-17A、IFN-γ、CXCL1、CXCL5和CXCL15分别为(0.52±0.07)、(0.40±0.07)、(0.32±0.082)、(0.46±0.03)、(0.59±0.14)、(0.37±0.21)和(0.41±0.09),对照组分别(1.02±0.11)、(1.03±0.14)、(1.11±0.25)、(1.01±0.08)、(1.17±0.14)、(1.27±0.30)和(1.08±0.2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57BL/6小鼠p38 MAPK通路受到抑制后,可能通过多种免疫路径抑制其抗结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结核分枝杆菌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