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市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自付医疗费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雪秋 邝浩斌 +5 位作者 王挺 闵飞 陶岚 曹细惠 李祥 刘国标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1-417,共7页
目的:调查广州市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自付医疗费用和影响因素,为优化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医疗报销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广州市胸科医院耐多药专科诊室接受治疗的患者284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通过面对面... 目的:调查广州市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自付医疗费用和影响因素,为优化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医疗报销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广州市胸科医院耐多药专科诊室接受治疗的患者284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通过面对面或电话进行耐多药肺结核相关因素调查。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患者自付医疗费用(包括实验室检查费、抗结核药品费、非抗结核药品费、住院费等)。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家庭收入、职业及教育程度等情况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自付医疗费用。采用逐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自付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0.05。结果:284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自付医疗费用中位数(四分位数)为99927.25(40136.45,202526.91)元,前3位分别为抗结核药品费、实验室检查费和非抗结核药品费,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46676.27(5590.92,150869.86)元、22130.59(15609.23,31417.06)元和12751.68(7977.07,19418.64)元;多因素分析模型中,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自付医疗费用的保护因素是广州市户籍[OR(95%CI)=0.95(0.84~0.99)]、全程面视服药管理[OR(95%CI)=0.73(0.65~0.87)],危险因素是药物不良反应[OR(95%CI)=1.33(1.19~1.46)]、使用利奈唑胺[OR(95%CI)=2.23(1.92~2.59)]、住院治疗[OR(95%CI)=1.57(1.32~1.91)]。结论:广州市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自付医疗费用较高,应规范耐多药患者服药管理,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优化医疗报销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 费用 医疗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流动人口初治肺结核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张玲 沈惠兰 +1 位作者 廖雅怡 陈玉梅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088-1093,共6页
目的调查广州市流动人口初治肺结核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ofself-careagencyscale,ESCA)、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一般资料问卷,对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门诊... 目的调查广州市流动人口初治肺结核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ofself-careagencyscale,ESCA)、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一般资料问卷,对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门诊和病房诊治的275例流动人口初治肺结核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学历、疾病化疗时间、社会支持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以上因素问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的差异性,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性别、学历、社会支持水平进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流动人口初治肺结核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为中等水平,总分为(103.66±16.76)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男:(100.85±15.34)分,女:(109.44±18.10)分)]、学历[小学及以下:(90.03±12.50)分,初中:(102.54±14.75)分,中专、高中:(104.18±16.14)分,大学及以上:(114.94±16.26)分]的患者间自我护理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P=0.000;F=20.11,P=0.000);不同社会支持水平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低水平组:(91.02±13.70)分,中水平组:(102.54±15.76)分,高水平组:(103.664±16.76)分]、以及不同自我护理能力水平患者社会支持总分值[高水平组:(28.10±0.55)分,中水平组:(24.90±0.35)分]、客观支持维度得分[高水平组:(12.26±0.41)分,中水平组:(9.41±0.26)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76,P=0.000;t=4.73,P=0.000;t=5.69,P=0.000)。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性别、学历、社会客观支持是影响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主要因素(标准化β=0.15,2.93,P=0.042;标准化β=0.30,t=5.67,P=0.000;标准化β=0.33,t=6.27,P=0.000)。结论广州市流动人口初治肺结核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受性别、学历、社会支持水平等因素影响,临床工作中应做好患者人口学资料评估,尤其是男性低学历患者。关注患者获得社会支持水平情况,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水平,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流动性 人口特征 结核 自我护理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15年广州市越秀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人群年龄性别特征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玉美 刘志辉 +6 位作者 宋涛 李笑颜 刘国标 梁志强 周惠贤 张言斌 谭守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048-2050,共3页
目的:通过肺结核可疑症状者人群年龄性别特征分析,深入了解广州市越秀区结核病流行状况以及影响结核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方法:应用广州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初诊患者登记本和广州市结核病临床医学研究与转化中心结核病生物样本库资料... 目的:通过肺结核可疑症状者人群年龄性别特征分析,深入了解广州市越秀区结核病流行状况以及影响结核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方法:应用广州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初诊患者登记本和广州市结核病临床医学研究与转化中心结核病生物样本库资料对2010-2015年广州市越秀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人群的年龄、性别特征进行频数分布分析。结果:6年间共有6154例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来广州市越秀区结核病防治所就诊,男女性别总体构成比为1.70,且在2010-2015年期间随时间变化趋势不明显;40岁以下各年龄组男女性别比例差异不明显,40岁以上各年龄组人群的性别构成则相差较大,构成比接近2︰1;以35~年龄组为分界线,无论男女均在25~年龄组呈现一个小高峰、在50~年龄组均呈现出一个最高峰。结论:广州市越秀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男性多于女性,高峰年龄在50~60岁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肺 可疑症状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及CT影像特征对支气管扩张症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刘曾维 黎惠如 +2 位作者 方伟军 谢智恩 陈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8-312,共5页
目的:探讨临床与CT影像特征对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2年6月广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200例支扩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根据是否合并NTM感染分为非NTM组(80例)和... 目的:探讨临床与CT影像特征对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2年6月广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200例支扩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根据是否合并NTM感染分为非NTM组(80例)和NTM组(120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支扩合并NTM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NTM组女性比例、支扩分布(位于右上叶、右中叶、右下叶、左上叶舌段)、空洞、小叶中心结节、胸膜局部增厚、肺容积缩小的比例和支扩累及肺叶数高于非NTM组,而BMI低于非NTM组(P<0.05);年龄和支扩分布(位于左上叶、左下叶)、磨玻璃影、实变的比例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上叶舌段(支扩位置)、空洞、小叶中心结节、胸膜局部增厚、肺容积缩小是支扩合并NTM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左上叶舌段(支扩位置)、空洞、小叶中心结节、胸膜局部增厚、肺容积缩小等5个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的诊断效能均较高,其中以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925(95%CI:0.888~0.96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5%和78.7%。结论:基于CT影像特征的联合模型对支扩合并NTM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症 非结核分枝杆菌 肺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磁共振成像联合成像研究进展与精准医疗应用
5
作者 杨佳夫 杨佳诺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87,共1页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多模态成像技术成为医学影像研究和临床应用的重要工具。磁共振成像(MRI)提供的多序列高软组织对比度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提供的细胞代谢和分子学特征相结合可以整合解剖和代谢信息,有助于疾病的评估与...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多模态成像技术成为医学影像研究和临床应用的重要工具。磁共振成像(MRI)提供的多序列高软组织对比度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提供的细胞代谢和分子学特征相结合可以整合解剖和代谢信息,有助于疾病的评估与研究。既往基于光电倍增管(PMT)光电探测器的PET技术由于易受磁场的干扰导致与MRI的结合面临巨大挑战。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随着兼容适应强磁场的固态光电倍增管,即雪崩光电二极管(APD)技术领域的不断研究和日趋成熟,PET和MRI二者的联合成像模式陆续推出并走向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医疗 正电子发射 软组织对比 扫描成像 细胞代谢 光电探测器 联合成像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抗菌素治疗以外的综合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谭守勇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67-970,共4页
近年来,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感染引起的肺部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然而,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pulmonary disease,NTM-PD)存在治愈率低、病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 近年来,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感染引起的肺部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然而,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pulmonary disease,NTM-PD)存在治愈率低、病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因而,有学者提出,临床医生在治疗NTM-PD时,应该首先管理患者宿主因素,处理好NTM-PD的可控特性,然后优化抗NTM治疗。笔者就近期有关NTM-PD抗菌素以外综合治疗的现状进行综述,提出在治疗NTM-PD的过程中,强化抗菌素以外的综合治疗,减少或避免接触NTM环境,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改善结构性肺病所引起的肺部内环境,是提高疾病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感染 肺疾病 综合疗法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发生利奈唑胺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唐浩杰 杨子龙 +5 位作者 俞朝贤 冯治宇 董海平 李祥 赵威 邝浩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690-2695,共6页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发生利奈唑胺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构建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广州市胸科医院2023年4月至2024年1月含利奈唑胺化疗方案治疗的耐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发生利奈唑胺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构建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广州市胸科医院2023年4月至2024年1月含利奈唑胺化疗方案治疗的耐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2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不良反应及空腹、服药后2 h的利奈唑胺血药浓度。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利奈唑胺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利奈唑胺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预测模型,采用ROC评价该模型的预测效能及校准能力。结果复治(OR=2.540,P=0.028)、合并空洞(OR=4.092,P=0.021)、贫血(OR=10.921,P=0.005)、C_(min)≥0.7665 mg/L(OR=6.813,P<0.001)是发生利奈唑胺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4个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AUC为0.851(95%CI:0.774~0.929),约登指数为0.590时,其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92.3%,预测模型有较好的校准能力(Hosmer-lemeshowχ^(2)=8.719,P=0.273)。结论C_(min)≥0.7665 mg/L、合并空洞、复治、贫血的MDR/RR-TB患者发生利奈唑胺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风险可能较高,基于上述4个指标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利奈唑胺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耐多药 肺结核 神经系统 不良反应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相关性 被引量:16
8
作者 谭守勇 袁园 +2 位作者 邝浩斌 龚芳 汪敏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6期602-605,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并发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患者继发肺部感染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并发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患者继发肺部感染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首次在广州市胸科医院结核科住院治疗的951例T2DM并发初治菌阳PTB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糖尿病史、糖化血红蛋白A1c(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及抗感染治疗效果。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治疗时是否继发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及非感染组;根据入院检查时,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0.8×10^(9)/L与否,分为淋巴细胞计数正常组和低下组。分析NLR与研究对象继发肺部感染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对象中继发肺部感染者有524例,占55.10%;感染组病灶范围以5~6个肺野为主(60.5%,317/524),明显高于非感染组(41.0%,175/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87,P=0.000)。感染组NLR水平[中位数(四分位数)]为6.79(5.10,9.70),明显高于非感染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3.01(2.27,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6545.00,P=0.000)。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低下者NLR水平[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12.09(8.67,16.05)和4.26(3.71,6.39)]均高于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正常者[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5.90(4.71,7.55)和2.97(2.25,3.80)];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低下者中性粒细胞计数[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6.42(5.01,9.07)×10^(9)/L和3.13(1.88,3.51)×10^(9)/L]均低于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正常者[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7.90(6.72,9.27)×10^(9)/L和4.57(3.70,5.40)×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5964.00、1695.50、18697.00、1257.00,P值均为0.000)。结论T2DM并发PTB继发肺部感染患者NLR水平明显升高,且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低下者容易继发肺部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糖尿病 2型 感染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瘘型支气管结核的支气管镜下特征及介入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方琼 李映文 +2 位作者 谢艺开 刘红英 韦曼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82-1485,共4页
目的:总结淋巴结瘘型支气管结核支气管镜下特征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对广州市胸科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经支气管镜诊疗的31例淋巴结瘘型支气管结核患者进行分析,回顾性分析其镜下特征和介入治疗次数、时间,评价治疗效果和并发症。... 目的:总结淋巴结瘘型支气管结核支气管镜下特征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对广州市胸科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经支气管镜诊疗的31例淋巴结瘘型支气管结核患者进行分析,回顾性分析其镜下特征和介入治疗次数、时间,评价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淋巴结瘘型支气管结核镜下表现:肉芽肿型为19.4%、坏死型为51.6%、混合型为25.8%、瘘孔型为3.2%。病灶夹杂灰黑色物或碳素沉着和反复钳夹仍陆续有坏死物自深处向腔内溃出是其特征。31例共76个瘘口,右侧为多。单个瘘口组中位治疗次数5次,中位治疗时间65 d;多个瘘口组中位治疗次数9次,中位治疗时间108 d,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有效率为98.7%。并发症为少量出血,发生率为2.1%。结论 :淋巴结瘘型支气管结核镜下表现有一定特征,经支气管镜钳夹加抗痨药灌注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淋巴结 支气管镜 支气管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大咯血患者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5
10
作者 邬丽娟 刘志辉 +4 位作者 苏铎华 李天义 汤春梅 梁国添 张言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3409-3412,共4页
目的:预测肺结核患者发生大咯血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救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241例肺结核咯血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显示病程≥3个月、年龄≥45岁、肺结核病灶累及肺... 目的:预测肺结核患者发生大咯血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救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241例肺结核咯血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显示病程≥3个月、年龄≥45岁、肺结核病灶累及肺野数≥3个、有肺结核空洞、吸烟指数≥400年支、并发支气管扩张、并发支气管结核、并发肺真菌感染、并发糖尿病、并发肝病、治疗情况等11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显示肺结核病灶累及肺野数≥3个(OR=2.447,P=0.015)、有肺结核空洞(OR=2.486,P=0.004)、并发支气管结核(OR=3.192,P=0.002)、并发肺真菌感染(OR=3.896,P=0.005)、并发肝病(OR=3.101,P=0.006)等5项指标进入方程模式。结论 :肺结核患者发生大咯血受多因素影响,肺结核病灶累及肺野数≥3个、有肺结核空洞、并发支气管结核、并发肺真菌感染、并发肝病可能是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大咯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单核苷酸钠注射液辅助治疗肝损害性肺结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永浩 陈志成 +1 位作者 陈庆炘 林庆裕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44-1046,共3页
目的探讨DNA单核苷酸钠注射液在肺结核治疗中的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确诊肺结核并经过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的初治肺结核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DNA单核苷酸钠注射液。比较... 目的探讨DNA单核苷酸钠注射液在肺结核治疗中的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确诊肺结核并经过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的初治肺结核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DNA单核苷酸钠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体液免疫指标和细胞免疫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2周和4周时,治疗组丙氨酸转氨酶、门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周时,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4周外周血IgG、IgA、IgM水平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DNA单核苷酸钠注射液可以改善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害,并能增强肺结核患者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核苷酸钠 肺结核 肝损害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瘘型结核的临床特征及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苏铎华 汤春梅 +3 位作者 张言斌 方琼 谢艺开 肖海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111-2114,共4页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瘘型结核的临床特征,研究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确诊为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瘘型结核并接受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50例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临床症状改...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瘘型结核的临床特征,研究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确诊为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瘘型结核并接受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50例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支气管镜下改变及痰菌阴转时间等指标评价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效果,并随访6个月。结果:50例患者中,支气管瘘口分布最常见部位为右中叶,占24%(12/50);全身化疗+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8%(49/50)。介入治疗的并发症主要为咯血,占8%(4/50);经6个月随访,49例有效患者病灶均稳定,复查气管镜见支气管黏膜光滑,无明显肉芽及干酪坏死物阻塞。结论: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瘘型结核主要通过结核炎症侵袭破坏气管管壁、坏死物阻塞气道引起相应临床表现,经支气管镜局部钳夹及药物注射介入治疗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瘘型结核效果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气管 淋巴结 支气管镜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嗪酰胺与抗结核药物肝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13
作者 覃红娟 谭守勇 +3 位作者 邝浩斌 陈燕珍 张宏 黄盛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948-1951,共4页
目的:探讨含吡嗪酰胺(PZA)抗结核方案与肺结核并乙肝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相关性,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诊治的初治肺结核并HBV-DNA阳性199例为观察组,103例无合并症初治肺结核为对照组。观察... 目的:探讨含吡嗪酰胺(PZA)抗结核方案与肺结核并乙肝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相关性,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诊治的初治肺结核并HBV-DNA阳性199例为观察组,103例无合并症初治肺结核为对照组。观察组中抗结核联合抗病毒122例,64例予HRZE方案(A组),58例予HRE方案(B组);抗结核未联合抗病毒77例,41例予HRZE方案(C组),36例予HRE方案(D组);对照组103例予HRZE方案(E组)。2个月后观察各组肝损伤情况。结果 :(1)A组肝损伤发生率为34.38%,高于B组的20.69%(P>0.05);(2)C组肝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D组(73.17%vs.30.56%)(P<0.05)。(3)B组较D组肝损伤发生率低(20.69%vs.30.56%)(P>0.05)。(4)A组较C组的肝损伤发生率低(34.38%vs.73.17%)(P<0.05);(5)A组较E组肝损伤发生率高(34.38%vs.17.48%)(P<0.05);B组与E组肝损伤发生率相近(20.69%vs.17.48%)(P>0.05)。结论 :PZA对肺结核并HBV-DNA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的肝损伤发生率及肝损伤的严重程度有较大影响,联合抗病毒治疗对预防该类患者肝损伤发生率及减轻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可起一定的作用,但不能最大程度避免肝损伤的发生,临床上应权衡利弊,必要时更改使用含PZA的治疗方案,以减少肝损伤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吡嗪酰胺 结核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烟对肺结核的疗效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谭守勇 梁敏青 +2 位作者 林兆源 关玉华 黎燕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1期2368-2370,共3页
目的:探讨吸烟对肺结核的疗效影响及二者间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选取2001年9月至2002年9月在本院住院治疗并能完成2个月强化疗程的初治痰菌阳性肺结核患者261例。根据其治疗前吸烟年支情况,观察其2个月强化抗结核治疗后痰菌阴转的效... 目的:探讨吸烟对肺结核的疗效影响及二者间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选取2001年9月至2002年9月在本院住院治疗并能完成2个月强化疗程的初治痰菌阳性肺结核患者261例。根据其治疗前吸烟年支情况,观察其2个月强化抗结核治疗后痰菌阴转的效果。结果:261例患者经过2个月强化治疗后202例(77.4%)患者痰菌阴转。性别、年龄、病灶范围和低蛋白血症及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菌株对痰菌阴转无明显影响(P>0.05);但在吸烟患者中随着治疗前吸烟年支量的增加,其痰菌阴转率明显下降,二者间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P=0.000)。结论:吸烟对肺结核的疗效有较大影响,应该在临床上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吸烟 治疗学 肺结核患者 疗效影响 剂量-反应关系 痰菌阴转率 结核分枝杆菌 低蛋白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并重症肺炎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 被引量:14
15
作者 陈志宏 胡丽珍 +1 位作者 郑意梅 李德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88-1890,共3页
目的:通过对肺结核并重症肺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3月至2011年3月广州市胸科医院ICU行机械通气的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102例,对经支气管镜吸取的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并... 目的:通过对肺结核并重症肺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3月至2011年3月广州市胸科医院ICU行机械通气的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102例,对经支气管镜吸取的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并对菌株种类及抗生素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下呼吸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4.6%),其中最常见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第二位是真菌感染(21.5%),第三位是革兰阳性菌(13.8%)感染。对革兰阴性杆菌敏感性在65%以上的抗生素有多粘菌素、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阿米卡星。而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夫西地酸对革兰阳性菌敏感性为100%。结论:肺结核并重症肺炎致病菌耐药性非常高,进行病原菌耐药性检测,对指导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病原菌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量控制小组对提高结核科患者痰标本采集质量的作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黄雪欢 沈惠兰 +3 位作者 曾华志 胡锦兴 谭妙云 胡雨薇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078-1081,共4页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小组对提高结核科患者痰标本采集质量的作用。方法2014年11月广州市胸科医院内科成立质量控制小组。质量控制小组采取建立患者痰标本采集流程和相关指引,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加强医护人员相关知识培训,普及护士对...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小组对提高结核科患者痰标本采集质量的作用。方法2014年11月广州市胸科医院内科成立质量控制小组。质量控制小组采取建立患者痰标本采集流程和相关指引,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加强医护人员相关知识培训,普及护士对痰标本采集的规范操作和宣传教育要点,责任到人、分工细化、明确职责等措施。2014年8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质量控制小组成立前收治32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医嘱留痰2088份;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2月28日质量控制小组成立后收治的386例疑似肺结核患者,医嘱留痰2417份。比较质量控制小组成立前后痰标本采集率和合格率。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z。检验,以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质量控制小组成立前痰标本采集率为84.6%(1767/2088),痰标本合格率为86.3%(1525/1767);质量控制小组成立后痰标本采集率为95.0%(2295/2417),痰标本合格率为96.0%(2203/2295),两者痰标本采集率和痰标本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6.999和5.361,P值=0.008和0.021)。结论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对收集患者痰标本的工作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能有效提高结核科患者痰标本的采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 标本制备 护理管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9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贤兰 梁敏青 肖芃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45-246,共2页
关键词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 抗结核治疗 肺结核 传尸痨 呼吸道感染 NTM 分枝杆菌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 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痰涂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肺结核咯血窒息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 被引量:14
18
作者 石琳 曾华志 +1 位作者 陈玉梅 陈绮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4118-4119,共2页
目地:探讨老年肺结核咯血窒息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3例老年肺结核咯血窒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抢救的护理经过。结果:92.3%(12/13)的患者肺部损害超过4个肺叶、伴有多发空洞,69.2%(9/13)的伴有多种肺部合并症;46.%(6/... 目地:探讨老年肺结核咯血窒息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3例老年肺结核咯血窒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抢救的护理经过。结果:92.3%(12/13)的患者肺部损害超过4个肺叶、伴有多发空洞,69.2%(9/13)的伴有多种肺部合并症;46.%(6/13)的患者无典型窒息症状,46.%(6/13)需要简易呼吸气囊辅助通气治疗,抢救成功率84.6%(11/13)。结论:老年咯血窒息患者多为肺部损害广泛、伴有多发空洞、多种肺部合并症、无典型窒息症状的重症肺结核患者,早期诊断、及时进行简易呼吸气囊辅助通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肺结核 咯血窒息 临床特点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氧化剂预防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的随机开放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覃红娟 谭守勇 +8 位作者 邝浩斌 吴迪 张宏 汪敏 叶锦泉 袁圆 冯治宇 陈泽莹 李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67-1870,共4页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预防抗结核药物肝损伤作用。方法肺结核患者196例,2HRZE/4HR+NAC(A组)及2HRZE/4HR+双环醇(B组)为观察组,2HRZE/4HR为对照组(C组),观察8周内肝损伤情况。结果(1)A组肝损伤率17.19%,停药率45.5%,低于C组22.73%...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预防抗结核药物肝损伤作用。方法肺结核患者196例,2HRZE/4HR+NAC(A组)及2HRZE/4HR+双环醇(B组)为观察组,2HRZE/4HR为对照组(C组),观察8周内肝损伤情况。结果(1)A组肝损伤率17.19%,停药率45.5%,低于C组22.73%,53.3%(P=0.691,P=0.430)。B组肝损伤率19.7%,低于C组22.73%(P=0.670),B组停药率76.9%,高于C组53.3%(P=0.778)。A组患者肝损伤率及停药率低于B组(P=0.712,P=0.245)。(2)发生肝损伤时间,A组多见于4~8周,B组多见2周内,C组3个时间段内相同。(3)各组转氨酶高值时间,A组(27.67±23.047)d较B组(19.75±16.080)d及C组(19.93±14.969)d迟。肝功能恢复时间,A组(16.83±9.998)d及C组(16.14±6.982)d较B组(22.10±19.319)d短,(P=0.469,P=0.478)。结论 NAC预防性护肝作用与双环醇相似,但减少治疗中断率及延迟肝损伤发生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剂 结核病 抗结核药物 肝损伤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肺结核空洞继发曲菌球咯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肖海浩 张言斌 +4 位作者 汤春梅 李天义 陈穗 张晖 卢燕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381-2384,共4页
目的探讨研究一种更安全、有效治疗肺结核空洞继发曲菌球咯血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4月广州市胸科医院97例肺结核空洞继发曲菌球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三组:介入治疗组:支气管镜下清除术联合支... 目的探讨研究一种更安全、有效治疗肺结核空洞继发曲菌球咯血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4月广州市胸科医院97例肺结核空洞继发曲菌球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三组:介入治疗组:支气管镜下清除术联合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BAE)29例、外科手术组34例、内科治疗组34例。比较三组治疗后不同时间段咯血复发率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介入组29例患者,治疗后1个月内咯血复发率为0;治疗后6个月内复发率为6.89%;治疗后12月内复发率为20.69%;均无明显并发症。外科组34例患者,术后1个月内咯血复发率为0;术后6个月内及12个月内复发率为2.94%;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2.4%。内科组34例患者,治疗后1个月咯血复发率为44.12%,治疗后6个月内复发率为55.88%,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率为58.82%;治疗后药物性肝损伤2例。结论BAE能有效止血,支气管镜可有效清除曲菌球,二者同时应用可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可作为肺结核空洞继发曲菌球咯血非外科手术治疗的一种替代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曲菌球 外科手术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支气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