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监测的麻醉看护在肿瘤射频毁损术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宁雪 朱志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2-102,共1页
关键词 肿瘤射频毁损术 麻醉看护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前生理性血液浓缩状态评估 被引量:9
2
作者 宁雪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71-371,共1页
关键词 麻醉 生理性 血液浓缩状态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尧永华 邬子林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5-717,共3页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结肠镜检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结肠镜检查老年病人30例,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R)组与芬太尼(F)组。R组用微量泵输注瑞芬太尼0.05μg/kg·min给药;F组单次给芬太尼1μg/kg。1min后所有...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结肠镜检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结肠镜检查老年病人30例,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R)组与芬太尼(F)组。R组用微量泵输注瑞芬太尼0.05μg/kg·min给药;F组单次给芬太尼1μg/kg。1min后所有病人静脉注射负荷量丙泊酚0.4mg/kg,继以缓慢间断推注每次0.2mg/kg,至RamsayⅢ-Ⅳ级。记录诱导、插镜、苏醒及留观时间;记录各时点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记录术中肢动、呼吸暂停、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胸肌强直次数;记录病人满意度。结果R组病人的诱导、清醒、留观时间均显著少于F组(P<0.05)。丙泊酚用于R组显著少于F组(P<0.05),术中R组的平均动脉压下降低于F组(P<0.05)。术中肢动R组少于F组,呼吸抑制R组大于F组,但无显著性差异。病人的满意度R组高于F组。结论静脉微量泵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确切、安全,是老年病人门诊检查的麻醉选择方法之一,术中应注意瑞芬太尼的给药速度,加强呼吸监护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丙泊酚 芬太尼 门诊手术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镇痛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尧永华 宁雪 +2 位作者 张平 谭平 郑映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831-832,共2页
目的:比较肋间神经冷冻镇痛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 IA)在开胸术后的止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开胸手术30例患者分为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组(简称L组)和PC IA组(简称P组)各15例,L组于关胸之际分别将手术切口、切口上、下各一肋间及放置胸... 目的:比较肋间神经冷冻镇痛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 IA)在开胸术后的止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开胸手术30例患者分为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组(简称L组)和PC IA组(简称P组)各15例,L组于关胸之际分别将手术切口、切口上、下各一肋间及放置胸管部位的肋间神经于根部游离出来,置于冷冻探头上,在-40~-89℃下进行冷冻约90s;P组用芬太尼1m g+氟哌利多5m g+生理盐水78m L混合液,通过珠海福尼亚PC A泵,按LC P模式给药。分别观察镇痛评分(V A S)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差异无显著性,而在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法是一种非常简便有效的术后镇痛方式,与PC IA法比较更安全、更简便,且无任何并发症,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肋间神经冷冻 开胸术后 术后镇痛效果 PCIA 止痛效果 开胸手术 手术切口 冷冻探头 生理盐水 氟哌利多 PCA泵 皮肤瘙痒 呼吸抑制 不良反应 镇痛方式 推广使用 并发症 显著性 安全性 混合液 芬太尼 L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朱志荣 王金龙 唐春林 《医药导报》 CAS 2002年第5期266-267,共2页
目的 :研究罗哌卡因的抑菌作用。方法 :将 1% ,0 .5 % ,0 .2 5 % ,0 .12 5 %的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及 0 .9%氯化钠溶液与复苏后调定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 2株 )、大肠埃希菌 ( 2株 )、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解脲脲原体标准菌接种液混合 ... 目的 :研究罗哌卡因的抑菌作用。方法 :将 1% ,0 .5 % ,0 .2 5 % ,0 .12 5 %的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及 0 .9%氯化钠溶液与复苏后调定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 2株 )、大肠埃希菌 ( 2株 )、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解脲脲原体标准菌接种液混合 ,加入 40孔板内 ,根据肉汤微量稀释法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 ,计算抑菌率。比较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对 7株细菌的抑菌率 ,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不同浓度利多卡因的抑菌作用 ,除 0 .5 %以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2 5 92 3)有中度抑制外 ,对其余菌株轻度抑制 ;罗哌卡因 ,除 0 .2 5 %以下浓度对解脲脲原体无抑菌作用外 ,对其余菌株均有轻度抑菌作用 ,且浓度越高抑菌作用越强 ;利多卡因比罗哌卡因抑菌作用强 (P <0 .0 5 ) ;罗哌卡因 1%的浓度比 0 .12 5 %的浓度抑菌作用强 0 .3~ 2 .8倍 ,利多卡因 1%的浓度比 0 .12 5 %的浓度强 1.1~ 4.1倍。结论 :临床最低有效局麻浓度的罗哌卡因有弱的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利多卡因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镇痛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的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尧永华 宁雪 +2 位作者 张平 谭平 郑映菲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9-470,473,共3页
目的比较肋间神经冷冻镇痛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在开胸术后的止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开胸手术患者,均分为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组(L组)和PCEA组。L组于关胸之际分别将手术切口、切口上、下各一肋间及放置胸管部位的肋间神经... 目的比较肋间神经冷冻镇痛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在开胸术后的止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开胸手术患者,均分为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组(L组)和PCEA组。L组于关胸之际分别将手术切口、切口上、下各一肋间及放置胸管部位的肋间神经于根部游离出来,置于冷冻探头上,在-40^-89 ℃下冷冻90s;PCEA组用0.20%罗派卡因+0.003%吗啡混合液,通过患者自控镇痛(PCA)泵,按负荷剂量+持续剂量+PCA模式给药。分别观察视觉摸拟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差异无显著性,而在ST-T波改变、心律失常、高血压改善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术后镇痛方式,与PCEA法比较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胸术 肋间神经镇痛 冷冻 患者自控镇痛 硬膜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布比卡因联合吗啡用于高血压患者肺癌开胸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
7
作者 唐春林 黄顺梅 +1 位作者 朱志荣 张萍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9期793-794,共2页
目的观察左布比卡因联合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技术用于高血压开胸手术镇痛的效果及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各20例。A组给予0.15%左布比卡因+0.02%吗啡共200mL。持续注... 目的观察左布比卡因联合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技术用于高血压开胸手术镇痛的效果及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各20例。A组给予0.15%左布比卡因+0.02%吗啡共200mL。持续注药3mL.h-1,单次PCEA1mL,锁定时间15min。B组为吗啡肌内注射组。观察项目:记录术后2,4,12,24,36,48h两组患者镇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持续监测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等体征。结果A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各时点血压与术前比较有下降但都在正常值范围,B组血压都需使用降血压药物情况下才能接近术前血压水平。结论左布比卡因联合吗啡用于开胸手术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好,且能有效控制高血压,减少降压药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布比卡因 吗啡 高血压 开胸手术 自控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下腹手术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比较
8
作者 唐春林 朱志荣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9期641-643,共3页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中下腹部手术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择期中下腹手术患者 60例 ,随机分A、B、C 3组 ,每组 2 0例。A组给予 0 .2 %罗哌卡因 ,B组给予 0 .2 5 %罗哌卡因 ,C组给予 0 .12 5 %布比卡因加吗啡...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中下腹部手术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择期中下腹手术患者 60例 ,随机分A、B、C 3组 ,每组 2 0例。A组给予 0 .2 %罗哌卡因 ,B组给予 0 .2 5 %罗哌卡因 ,C组给予 0 .12 5 %布比卡因加吗啡 6mg加 0 .9%氯化钠注射液共 60mL。A、B组自控镇痛负荷量为 1mL ,维持量为 4~ 6mL·h 1 ,患者自控量每次 1mL ,C组相应参数为 3mL ,1mL·h 1 ,每次 0 .5mL。采用疼痛目视模拟标尺法 (VAS) [分为安静下 (R VAS)、咳嗽时 (C VAS) ]评分间接评估各组麻醉镇痛效果 ,观察下肢运动阻滞程度 (改良Bromage评分 ) ,镇痛期间循环状态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R 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 ,C VAS评分B组最佳 ,A、C两组次之。B组下肢麻软发生率 2 5 .0 % ,A、C两组均无 ;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 40 .0 % ,眩晕发生率 5 5 .0 % ,皮肤瘙痒发生率 3 5 .0 % ,A、B组均无。结论 :0 .2 %和 0 .2 5 %罗哌卡因用于下腹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良好 ,0 .2 %罗哌卡因比 0 .2 5 %罗哌卡因更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镇痛 硬膜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