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16例耐多药肺结核治疗转归情况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0
1
作者 杜雨华 苏汝钊 +1 位作者 周惠贤 谭守勇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现阶段广州市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化疗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和广州市结核病防治所接受二线抗结核药物个体化治疗的11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化疗效果的诸多影响因... 目的探讨现阶段广州市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化疗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和广州市结核病防治所接受二线抗结核药物个体化治疗的11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化疗效果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男性75例,占64.7%;女性41例,占35.3%。年龄在20~84岁之间,平均年龄(44.26±17.57)岁。11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愈率55.2%(64/116);失败率25.0%(29/116);因结核病死亡8例,因其他疾病死亡5例,死亡率11.2%(13/1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未规则治疗(OR=13.745;95%CI:3.147~60.034)、化疗方案不合理(OR=9.897;95%CI:2.528~38.747)、肺部空洞性病灶(OR=10.295;95%CI:2.002~52.949)是现阶段广州市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失败和病死的危险因素。结论根据药敏结果和肺部空洞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强化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督导管理,可以降低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失败率和病死率,控制耐多药肺结核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药物疗法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药物疗法 治疗结果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治疗过程中IL-6血清表达水平变化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谢贝 许婉华 +7 位作者 龚兰 杨瑜 董海平 吴玲 孟繁荣 王楠 刘志辉 李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434-2439,共6页
目的探究血清中白介素-6(IL-6)水平在肺结核治疗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方法分别收集56位肺结核患者治疗前、治疗2个月(强化期结束)和治疗6个月时血清,通过流式细胞术测量其中IL-6的表达水平。结果肺结核患者治疗期间血清中IL-6... 目的探究血清中白介素-6(IL-6)水平在肺结核治疗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方法分别收集56位肺结核患者治疗前、治疗2个月(强化期结束)和治疗6个月时血清,通过流式细胞术测量其中IL-6的表达水平。结果肺结核患者治疗期间血清中IL-6的表达水平呈降低趋势,且其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时,血清中IL-6表达水平差异的线下面积为0.627,界值为3.840,鉴别的灵敏度为71.40%,特异度为51.80%。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治疗2个月后血清中IL-6表达水平是否降低至3.840 pg/mL以下与治疗周期、年龄有关。治疗前IL-6的血清表达水平在有无空洞组、治疗周期为6个月组和12个月组、治疗2个月时对比未治疗前影像学病灶吸收组和无明显变化组、治疗前病原学检查结果阴阳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个月时,IL-6的血清表达水平在不同年龄组、不同治疗周期组、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时病原学检查结果阴阳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时,IL-6的血清表达水平在是否有糖尿病组、不同治疗周期组、治疗6个月时病原学检查结果阴阳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将入组病例限制到治疗前病原学阳性时,治疗6个月和治疗2个月血清中IL-6表达水平差异的线下面积为0.805,界值为5.450,鉴别的灵敏度为81.25%,特异度为75.00%;当将入组病例年龄限制到44岁及以下时,治疗2个月和治疗前、治疗6个月和治疗2个月血清中IL-6表达水平差异的线下面积分别为0.726、0.721,界值分别为3.840、3.755,鉴别的灵敏度均为70.59%,特异度分别为70.59%、67.65%。结论肺结核治疗过程中IL-6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其水平与患者肺部有无空洞、病原学结果、年龄、病情进展、是否合并糖尿病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白介素-6 表达水平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变化对肺结核治疗效果的评估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华 许婉华 +8 位作者 龚兰 谢贝 杨瑜 刘志辉 吴玲 孟繁荣 王楠 王琪 张言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203-2208,共6页
目的分析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变化在肺结核治疗效果评估中的检验效能。方法分别收集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月时血清,通过流式细胞术测量其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肿瘤... 目的分析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变化在肺结核治疗效果评估中的检验效能。方法分别收集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月时血清,通过流式细胞术测量其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和IFN-α的表达水平。同时影像学监测病灶变化情况,较治疗前,治疗2月时病灶无变化及增大为无效组,病灶吸收为有效组。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血清中各细胞因子治疗2月与治疗前浓度的比值(Ratio值)区分肺结核治疗无效和有效的界值和检验效能。进一步将不同细胞因子串联或并联后,分析其组合后的检验效能。结果(1)无效组和有效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体而言,肺结核患者治疗两月后血清中IL-6、IFN-γ表达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0.023),IL-10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有效组治疗两月后肺结核患者血清中IL-6表达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2)TNF、IL-17、IL-1β、IL-4、IL-6、IFN-γ、IL-12P70、IFN-α和IL-8的Ratio值在判断肺结核治疗无效时的敏感度>80%,但特异度较低;IL-5和IL-10的Ratio值在判断肺结核治疗无效时的特异度>80%,但敏感度较低。(3)IFN-γ、IL-17和IFN-α三种细胞因子串联组合后,在判断肺结核治疗无效时的灵敏度84.00%,特异度70.97%,准确度76.79%;IL-6和IFN-α两种细胞因子串联组合后,在判断肺结核治疗无效时的灵敏度80.00%,特异度67.74%,准确度73.21%。结论对比治疗前,肺结核患者治疗2月后血清中部分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有用于抗结核治疗效果监测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细胞因子 表达水平变化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