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损伤疼痛疾病的红外热图临床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家双 杜雯琼 +1 位作者 包佳巾 魏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201-204,共4页
目的:红外热图技术是绿色检查项目,本文报告带状疱疹及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周围神经损伤疼痛患者的红外热图表现。方法:本组共170例红外热像仪检查者,女性92例,男性78例,年龄23~76岁,其中急性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70例,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红外热图技术是绿色检查项目,本文报告带状疱疹及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周围神经损伤疼痛患者的红外热图表现。方法:本组共170例红外热像仪检查者,女性92例,男性78例,年龄23~76岁,其中急性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70例,椎间盘突出症及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神经痛70例,另外30例为无临床症状的志愿检查者。重点观察患区温度差异程度、肢体图形是否对称。结果:大部分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表现为患区高温变化,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神经痛患者表现为腰骶区局部高温变化,而患肢主要以低温变化为主。温度差异范围为±0.8~5.3℃。在实施治疗后温度差异范围明显降低。结论:红外热图技术能够客观反映周围神经损伤疼痛患者的区域血液供应状态,为临床治疗及疗效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图技术 神经损伤疼痛 体表温度 血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手术后疼痛的类型及伴随症状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家双 包佳巾 魏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慢性手术后疼痛患者临床上并非罕见,主要是人们缺乏认识和经验,本文通过临床调查、分析疼痛的性质、特征和伴随症状,以期引起临床外科医师的关注和重视。方法:通过收集门诊和住院共计70例慢性手术后疼痛患者统计资料。分别记录... 目的:慢性手术后疼痛患者临床上并非罕见,主要是人们缺乏认识和经验,本文通过临床调查、分析疼痛的性质、特征和伴随症状,以期引起临床外科医师的关注和重视。方法:通过收集门诊和住院共计70例慢性手术后疼痛患者统计资料。分别记录疼痛种类、程度、性质、住院次数、手术次数、心理和行为变化、失望和无助感、工作质量、生活质量、睡眠状态、体能状态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70例慢性手术后疼痛患者的平均病程为18个月;疼痛性质以紧束样疼痛为主(50/70,71.44%);其次为烧灼样疼痛(11/70,15.71%),闪电样疼痛(5/70,7.14%)牵拉样疼痛(4/70,5.71%);平均住院次数为3.5次,平均就诊科室为5.8个,平均VAS评分为4.6分~7.8,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求医失望或无助感(65/70,92.8%)、睡眠障碍(64/70,91.4%)、体能和生活质量降低(53/70,75.71%)。结论:本组慢性手术后疼痛患者疼痛性质以紧束样疼痛为主,盆腔手术以烧灼疼痛为主,大多数患者有不止一次的住院经历和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睡眠障碍、无助感或求医无门的感觉。临床医师应该逐步关注慢性手术后疼痛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手术后疼痛 紧束样疼痛 睡眠障碍 无助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复合PCEA用于脊柱相关手术后慢性疼痛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家双 包佳巾 魏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27-329,333,共4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使用硬膜外PCA及臭氧-氧气介入治疗对于脊柱手术后慢性疼痛的治疗结果。方法:本组共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4例。除了口服甲钴胺胶囊1mg,两次/日,鲁南贝特2片,两次/日,乐松60mg,两次/日外,A组使用持续硬膜外皮下隧... 目的:观察和评价使用硬膜外PCA及臭氧-氧气介入治疗对于脊柱手术后慢性疼痛的治疗结果。方法:本组共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4例。除了口服甲钴胺胶囊1mg,两次/日,鲁南贝特2片,两次/日,乐松60mg,两次/日外,A组使用持续硬膜外皮下隧道PCA技术(PCEA)治疗,B组使用PCEA+复合臭氧-氧气(30:70)介入治疗方法,使用处方为恩再适-0.1%罗哌卡因,硬膜外持续输注1.5~2.0ml/h,追加2ml/次,间隔时间为:15分钟。在使用PCEA5天后实施CT监护下臭氧-氧气介入治疗。观察指标包括VAS评分(静息痛、运动痛)、工作和生活能力、信心指数、睡眠和体能状态和HAMD评分。结果:本组共28例患者,绝大多数获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VAS评分(静息痛、运动痛)明显降低,A组由治疗前的6.88和8.41分降低至2.46和4.40分;B组降低至1.45和2.68分;HAMD评分由治疗前的21.33分降低至12.91和10.31分;信心指数由治疗前的4.23分增加至6.90和8.87分;少数患者出现背部穿刺点疼痛和腹部不适、下肢乏力感觉。结论:初步的观察表明PCEA或PCEA复合臭氧-氧气介入治疗用于脊柱相关手术后慢性疼痛能取得比较好的疗效,患者大部分体征得到有效控制后出院。长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慢性疼痛 臭氧 PCA技术 脊柱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自控镇痛联合臭氧介入治疗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下肢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1
4
作者 汤达承 黄穗翔 +3 位作者 叶婉仪 杜雯琼 魏星 吴秋韵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72-874,877,共4页
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 FBSS)是指腰骶椎疾病手术后腰痛和(或)下肢疼痛持续存在或消失一段时间后又复发的一种症状[1]。病人长期忍受此种疼痛状态会严重影响个人日常生活及社会交际,造成恶劣后果。多年... 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 FBSS)是指腰骶椎疾病手术后腰痛和(或)下肢疼痛持续存在或消失一段时间后又复发的一种症状[1]。病人长期忍受此种疼痛状态会严重影响个人日常生活及社会交际,造成恶劣后果。多年以来对FBSS多主张手术治疗,但有研究发现,再次手术虽能松解瘢痕、粘连,但术后3~6个月粘连和瘢痕重新产生,最终大多数病人症状并无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疼痛综合征 硬膜外自控镇痛 临床疗效 介入治疗 腰椎 下肢痛 surgery 臭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144
5
作者 于生元 万有 +20 位作者 万琪 马柯 王家双 卢振和 刘延青 刘小立 刘慧 刘若卓 邓列华 李焰生 陈向军 陈军 张达颖 郑宝森 赵华 常建民 黄东 傅志俭 熊东林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61-167,共7页
一、定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定义为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1]),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2])。PHN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也可缓解一... 一、定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定义为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1]),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2])。PHN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也可缓解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3])。二、流行病学PHN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因疼痛持续时间和强度的定义不同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神经病理性疼痛 NEURALGIA 中国专家共识 疼痛持续时间 痛觉超敏 中枢敏化 加巴喷丁 阿片类药物 神经介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调查分析 被引量:52
6
作者 王家双 包佳巾 +1 位作者 魏星 杜雯琼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198-200,共3页
目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周围神经受到病毒损伤后的疼痛疾病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之一,本文报道疼痛科集中6年来调查、统计的临床病例结果。方法:2004年起使用神经痛表共统计门诊、住院及会诊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686例,主要观察疼痛程度... 目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周围神经受到病毒损伤后的疼痛疾病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之一,本文报道疼痛科集中6年来调查、统计的临床病例结果。方法:2004年起使用神经痛表共统计门诊、住院及会诊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686例,主要观察疼痛程度和性质、临床类型、患区遗留症状和伴随症状。结果:患者主诉以自发性闪电样疼痛、刀割样疼痛、烧灼样疼痛、针刺样疼痛和混合性疼痛为多见。平均VAS评分为6.8分。患者临床表现为4种类型的变化,分别为激惹型(57.14%)、麻痹型(22.16%)、整合型(17.93%)和无激惹型(2.77%)。结论:本组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调查表明:大部分患者疼痛时间均超过3~6个月,最长达8年。疼痛程度为中、重度。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能力均明显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临床调查 临床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化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1例报道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家双 张雪丰 +4 位作者 黄穗翔 吴秋韵 汤达承 魏星 杜雯琼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9期714-716,共3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老年人群最有代表性的疼痛疾病之一,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属于难治性的疼痛疾病,目前欧、美有关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诊疗指南仍然以药物治疗为主,国际疼痛研究会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特别兴趣小组评价有关微创介入或交感神经...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老年人群最有代表性的疼痛疾病之一,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属于难治性的疼痛疾病,目前欧、美有关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诊疗指南仍然以药物治疗为主,国际疼痛研究会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特别兴趣小组评价有关微创介入或交感神经治疗由于缺乏有力的临床证据而需要进一步研究[1~3].本文报道的病例就是在此方面的临床探讨,目的在于探讨我国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介入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期望成为控制顽固性疼痛疾病临床诊疗的新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规范化治疗 顽固性 神经病理性疼痛 疼痛疾病 临床证据 老年人群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射频用于三叉神经疱疹后神经痛治疗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15
8
作者 魏星 王家双 包佳巾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205-207,共3页
目的: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头面部疼痛疾病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之一,本文报道脉冲射频为主治疗三叉神经区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本组共计疼痛科住院的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30例,门诊患者30例,观察药物及脉冲射频治... 目的: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头面部疼痛疾病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之一,本文报道脉冲射频为主治疗三叉神经区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本组共计疼痛科住院的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30例,门诊患者30例,观察药物及脉冲射频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性质、患区遗留症状和睡眠质量。结果:患者主诉头面部自发性闪电样疼痛、刀割样疼痛、烧灼样疼痛为主。激惹型42例,麻痹型18例,平均VAS评分为8.2分。药物组患者治疗后平均VAS评分为5.4分。经过加用2次脉冲射频治疗(2Hz4,0℃1,20s)平均VAS评分为3.3分。经过14~18个月的随访,脉冲射频组疗效稳定。结论:本组三叉神经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结果表明:加用脉冲射频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疼痛缓解明显,效果比较稳定,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区疱疹后神经痛 脉冲射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认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被引量:20
9
作者 王家双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193-193,共1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简称神经痛,它是人类和社会送给疼痛学科的"礼物",也是随着人类社会高度发展以后带给疼痛学科新的挑战和机遇,她使得疼痛科医师能够有机会体现自己学科的核心技术和价值。国家卫生部2007年发出的227号文件宣布在我国二... 神经病理性疼痛简称神经痛,它是人类和社会送给疼痛学科的"礼物",也是随着人类社会高度发展以后带给疼痛学科新的挑战和机遇,她使得疼痛科医师能够有机会体现自己学科的核心技术和价值。国家卫生部2007年发出的227号文件宣布在我国二级以上医院正式建立疼痛科是我国临床医学界的一件大事,她体现了政府对于慢性疼痛疾病和慢性疼痛患者的高度重视和人文关怀,同时对于新兴的疼痛医学寄予厚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二级以上医院 人类社会 国家卫生部 人文关怀 疼痛患者 疼痛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及现代治疗 被引量:34
10
作者 王家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615-618,共4页
近年来,有关带状疱疹疼痛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以及临床治疗方面出现了一些变化。首先,传统观点认为带状疱疹一次患病即可终身免疫,而目前临床上带状疱疹患者复发现象已非罕见。其次,治疗观念发生变化,随着疼痛医学在临床... 近年来,有关带状疱疹疼痛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以及临床治疗方面出现了一些变化。首先,传统观点认为带状疱疹一次患病即可终身免疫,而目前临床上带状疱疹患者复发现象已非罕见。其次,治疗观念发生变化,随着疼痛医学在临床上的崛起和各种新型治疗方法或治疗技术的应用,从神经再损伤或损毁的治疗逐步转变为功能调节和促进损伤修复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诊疗的思考 被引量:21
11
作者 王家双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211-214,共4页
一个新型临床学科如果要体现核心价值就需要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核心疾病、核心技术和核心人才。作为最有代表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疾病之一,也是疼痛学科核心疾病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仍然是各地新建立疼痛科面临的主要挑战,临床规范化治疗不仅... 一个新型临床学科如果要体现核心价值就需要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核心疾病、核心技术和核心人才。作为最有代表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疾病之一,也是疼痛学科核心疾病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仍然是各地新建立疼痛科面临的主要挑战,临床规范化治疗不仅能够提高疗效,避免医源性副作用,也是切实体现本学科在此领域核心价值的标尺。本文主要从临床角度讨论目前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的新观念、思路、方法以及存在问题,以期望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后神经痛 疼痛学科 核心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交感神经干离断对豚鼠噪声性听力损失的保护作用
12
作者 张雪丰 谭志敏 +1 位作者 张宗宝 王海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3840-3842,共3页
目的:探讨颈交感神经干离断术(TCST)对豚鼠噪声性听力损失(NIHL)的保护作用。方法:36只豚鼠随机等分为3组:手术组、假手术组和空白对照组。手术组予以TCST。假手术组仅予以暴露出颈上交感神经节和颈交感神经干,但不切断。上述两组于手... 目的:探讨颈交感神经干离断术(TCST)对豚鼠噪声性听力损失(NIHL)的保护作用。方法:36只豚鼠随机等分为3组:手术组、假手术组和空白对照组。手术组予以TCST。假手术组仅予以暴露出颈上交感神经节和颈交感神经干,但不切断。上述两组于手术后第4天进行噪声暴露。空白对照组不予以手术和噪声暴露。全部实验豚鼠分别于手术前(T0)、噪声暴露前(T1)、停止噪声暴露后(T2)3个时间点予以测量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最后一次检测ABR阈值后立即处死各组豚鼠,行耳蜗基底膜染色铺片,观察耳蜗外毛细胞受损情况。结果:(1)噪声暴露后,手术组和假手术组ABR阈值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且假手术组ABR阈值高于手术组(P<0.01);(2)在噪声暴露后,3组之间的SOD活性和MDA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手术组和假手术组的耳蜗外毛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受损,其中以假手术组受损较为严重。结论:TCST对豚鼠NIHL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增加SOD和降低MDA可能是其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丧失 交感神经切除术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神经阻滞治疗头面颈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13
作者 汤达承 黄穗翔 +2 位作者 魏星 吴秋韵 李伟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2-75,共4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流行病学统计显示,年龄在50岁以上的带状疱疹病人中PHN发病率高于25%,70岁以上者PHN发病率高达75%[1]。全身各部位均可发生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其中胸部PHN...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流行病学统计显示,年龄在50岁以上的带状疱疹病人中PHN发病率高于25%,70岁以上者PHN发病率高达75%[1]。全身各部位均可发生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其中胸部PHN占50%,头面部,颈部及腰部分别各占10%~20%[2]。尽管头面颈部PHN的发生率较低,但由于部位特殊,其治疗难度大,容易发展为顽固性神经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3]。现今,对于PHN仍缺乏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国内外文献报道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面颈部带状疱疹获得良好疗效[4,5],但关于连续阻滞的文献报道较少。我科多年来采用连续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面颈部PHN获得良好疗效,而对于不适合星状神经节阻滞的病人,采用上胸段硬膜外连续阻滞也获得满意疗效。为此,本研究比较星状神经节连续神经阻滞与上胸段硬膜外连续阻滞方法治疗头面颈部PHN病人,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论证其可行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头面颈部 星状神经节 流行病学统计 后遗神经痛 连续神经阻滞 顽固性神经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下隧道式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江佩玲 罗月葵 +2 位作者 王家双 黄穗翔 汤达承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78-480,共3页
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是疼痛科常用的治疗方法,适用于颈腰腿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疾病[1,2]。但是,除了治疗效用外,PCEA也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合理的防治、细致的观察及护理... 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是疼痛科常用的治疗方法,适用于颈腰腿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疾病[1,2]。但是,除了治疗效用外,PCEA也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合理的防治、细致的观察及护理尤其重要[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 临床观察 护理 隧道式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治疗方法 颈腰腿痛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