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训练联合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吴婉霞 徐武华 +3 位作者 钟思琳 沈雁 刘文权 庞兆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70-772,共3页
脑卒中后患者抑郁与肢体功能及认知功能的损害常同时发生,互为因果;抑郁是脑卒中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多数报道约为20%一50%,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认知等各方面的恢复u,。抑郁的不良情绪持续时间过长,... 脑卒中后患者抑郁与肢体功能及认知功能的损害常同时发生,互为因果;抑郁是脑卒中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多数报道约为20%一50%,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认知等各方面的恢复u,。抑郁的不良情绪持续时间过长,可使躯体疾病恶化或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患者 心理治疗 运动训练 康复 认知功能 脑卒中后 常见并发症 同时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刘文权 徐武华 +2 位作者 吴婉霞 曾德良 梁宇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536-3538,共3页
目的:探索强化膝关节(0~15°)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膝关节(0~15°... 目的:探索强化膝关节(0~15°)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膝关节(0~15°)强化控制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用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TUGT)、最大步行速度(MWS)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起立行走能力、10m最大步行速度。结果:治疗6周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在BBS、TUGT及MWS评分比治疗前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的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膝关节(0~15°)控制训练,可以纠正患者膝关节过伸,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有效地改善患者平衡功能,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膝关节控制训练 平衡功能 步行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想象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文权 徐武华 +2 位作者 吴婉霞 周慧怡 李青娉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卒中偏瘫患者95例,按接诊序号将患者分为运动想象治疗组(A组,33例)、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卒中偏瘫患者95例,按接诊序号将患者分为运动想象治疗组(A组,33例)、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B组,30例)和运动想象+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C组,32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3周,5 d/周,1次/d,30-45 min/次。A组另加运动想象治疗1次/d,30 min/次;B组另加肌电生物反馈治疗1次/d,20 min/次;C组则另加运动想象治疗1次/d,30 min/次+肌电生物反馈治疗1次/d,20 min/次。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后3周的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的差异。组内康复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1)治疗后3周,3组患者的FTHUE-HK、MBI和FMA评分均明显提高,分别为A组(3.8±0.6)、(74±4)、(35±5)分,B组(3.7±0.4)、(73±5)、(35±4)分,C组(4.1±0.3)、(77±4)、(38±4)分,与治疗前评分[A组(2.6±0.4)、(51±5)、(25±4)分,B组(2.5±0.4)、(52±4)、(24±3)分,C组(2.6±0.3)、(51±4)、(24±3)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治疗后3周,C组的FTHUE-HK、MBI和FMA评分均明显优于A、B两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A、B两组间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想象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显著改善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二者联合应用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运动想象 肌电生物反馈 上肢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桥式运动及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吴婉霞 徐武华 +1 位作者 刘文权 曾德良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5-18,47,共5页
目的观察强化桥式运动及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0年7月—2012年12月在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卒中后偏瘫患者43例,按接诊时奇偶数将患者分为强化训练组(22例)和常规训练组... 目的观察强化桥式运动及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0年7月—2012年12月在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卒中后偏瘫患者43例,按接诊时奇偶数将患者分为强化训练组(22例)和常规训练组(21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1次/d,45 min/次,5 d/周,共治疗4周;强化训练组每天增加桥式运动及视觉反馈平衡训练1次,20 min/次。比较两组训练前,训练后2、4周的Fugl-Meyer量表(FMA)中下肢部分(FMA-L)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的差异。结果 (1)与治疗前比较,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FMA-L、BBS评分均呈逐渐提高趋势,而TUGT测评时间呈加快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训练前及训练后2周,两组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4周后,强化训练组FMA-L、BBS量表评分,TUGT测评时间分别为(21.2±4.6)分、(19.4±2.6)分、(44.8±10.1)s;常规训练组分别为(18.7±3.3)分、(17.4±2.8)分、(57.6±7.7)s,两组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桥式运动及视觉反馈平衡训练较常规康复训练能更明显改善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随着强化训练时间的延长,其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康复 桥式运动 视觉反馈平衡训练 下肢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测量人体脂肪率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许伟成 张鸣生 陈茵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47-949,共3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症的发生率有越来越多的趋势,体脂率的测定对诊断肥胖症、评价人体的营养状况、体质状态、减肥效果及指导临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因此,体脂率的测量受到普遍的关注。目前测量人体脂肪率的方法多种多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症的发生率有越来越多的趋势,体脂率的测定对诊断肥胖症、评价人体的营养状况、体质状态、减肥效果及指导临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因此,体脂率的测量受到普遍的关注。目前测量人体脂肪率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大多受到设备价格昂贵、有一定的辐射、准确性欠佳等诸多原因的限制。本文应用单频及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法对71例门诊患者进行体脂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信度与效度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阻抗分析法 体脂肪率 测量 营养状况 临床治疗 减肥效果 门诊患者 肥胖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躯干力量及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吴婉霞 徐武华 +2 位作者 刘文权 沈雁 钟思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529-2530,共2页
目的:探讨躯干力量及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一般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增加躯干力量及视觉反馈平衡训练(MTD-Bala... 目的:探讨躯干力量及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一般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增加躯干力量及视觉反馈平衡训练(MTD-Balance System),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等比较。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BBS评分增高、TUGT时间下降及FAC分级提高,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躯干力量及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能力及步行能力,减少跌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躯干力量 视觉反馈平衡训练 平衡能力 步行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凌冰 徐武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04-1205,共2页
近年来他汀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地位不断上升推动了相关指南的更新。但在缺血性脑卒中(acuteischemic stroke,AIS)领域,他汀仍主要作为预防性药物,随着他汀多效性研究证据的增多,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主张他汀应作为治疗性药物尽早... 近年来他汀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地位不断上升推动了相关指南的更新。但在缺血性脑卒中(acuteischemic stroke,AIS)领域,他汀仍主要作为预防性药物,随着他汀多效性研究证据的增多,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主张他汀应作为治疗性药物尽早应用在AIS急性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脑卒中急性期 缺血性脑卒中 应用 心脑血管疾病 预防性药物 多效性 A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周围神经型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周雪莹 张君臣 徐武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10-1410,共1页
患者女,69岁。因“反复四肢乏力、麻木7个月,再发并加重1d”于2019年11月23日收入我院。发病前1周有“受凉感冒”症状,数天后突发四肢乏力,远端明显,双上肢可抬举齐肩,写字、持筷等精细动作困难,行走欠稳,伴脚踩棉花感和四肢远端对称性... 患者女,69岁。因“反复四肢乏力、麻木7个月,再发并加重1d”于2019年11月23日收入我院。发病前1周有“受凉感冒”症状,数天后突发四肢乏力,远端明显,双上肢可抬举齐肩,写字、持筷等精细动作困难,行走欠稳,伴脚踩棉花感和四肢远端对称性手套-袜套样感,偶呈针刺样疼痛。上述症状由远端向近端逐渐发展,次日下肢麻木感可上升至脐平面,且伴明显胸腹部束带感和排便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样疼痛 下肢麻木 束带感 精细动作 近端 脐平面 周围神经 排便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