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支气管镜活检组织的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16
1
作者 肖艳华 肖冠英 +4 位作者 陈谐捷 邓西龙 陈厚志 易俊卿 吴丹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8-570,共3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支气管镜活检组织的病理学特征,了解引起肺部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种类。方法收集临床确诊为艾滋病并有肺部感染患者1 386例,行支气管镜检查并获取活检标本,采用HE染色、特殊染色(六胺银、PAS、抗酸染色)...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支气管镜活检组织的病理学特征,了解引起肺部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种类。方法收集临床确诊为艾滋病并有肺部感染患者1 386例,行支气管镜检查并获取活检标本,采用HE染色、特殊染色(六胺银、PAS、抗酸染色)及免疫组化SP法染色,分析支气管镜活检组织的病理学特征,确诊肺部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结果支气管镜病变主要表现为黏膜慢性炎症,1 386例艾滋病患者中,693例(50%)查出特异性病原体(部分病例为2种或2种以上病原体重复感染),其中肺孢子菌感染246例(17.7%),分枝杆菌感染147例(10.6%),巨细胞病毒感染136例(9.8%),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83例(6%),隐球菌感染72例(5.2%),白色假丝酵母菌、曲霉菌及毛霉菌感染合计18例(1.3%),及未能确定类型的真菌感染80例(5.8%)。结论艾滋病患者的支气管镜病变以慢性炎症多见,支气管镜活检病理检查能在一定程度上明确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肺部感染 支气管镜检查 机会致病菌感染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患者CMV感染致消化道假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肖艳华 李凌华 +3 位作者 苏锦清 粟海霞 欧志涛 肖冠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患者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感染导致消化道假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5例患者均经内镜活检,采用HE、免疫组化染色,计数CD4阳性细胞,分析AIDS患者... 目的探讨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患者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感染导致消化道假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5例患者均经内镜活检,采用HE、免疫组化染色,计数CD4阳性细胞,分析AIDS患者CMV感染致消化道假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溃疡型肿物,镜下未见肿瘤细胞,可见黏膜水肿、坏死、炎症及溃疡形成,其间大量炎性肉芽组织、纤维血管组织增生或肉芽肿形成,导致局部形成肿块或假瘤样表现;可见病毒包涵体,形成"鹰眼"样征象,部分包涵体形态不典型;CMV经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更好地显示病毒包涵体。有3例患者外周血CMV-DNA水平增高;5例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1~72个/μL;5例患者消化道黏膜CD4^(+)T淋巴细胞阳性标记指数为1.53%±1.27%,稍低于AIDS非特异性病变患者(3.6%±0.47%)(P<0.01);显著低于无免疫缺陷患者(27.8%±4.6%)(P<0.01)。结论在AIDS或免疫缺陷患者中出现消化道肿瘤特别是内镜下提示为溃疡型肿瘤,伴血CMV-DNA水平升高(也可正常)及CD4^(+)T淋巴细胞明显减少(细胞计数<100个/μL)时,需警惕CMV感染的可能,临床与病理医师应重视内镜下活检,并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或行原位杂交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巨细胞病毒 消化道肿瘤 假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化和GMS染色对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肖艳华 卢业成 +1 位作者 易俊卿 陈厚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及六胺银(gomori’s methenamine silver nitrate stain,GMS)染色法对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0例临床确诊为合并PCP的AIDS患者作为实验组(PCP组)、25例非PCP的呼...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及六胺银(gomori’s methenamine silver nitrate stain,GMS)染色法对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0例临床确诊为合并PCP的AIDS患者作为实验组(PCP组)、25例非PCP的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和GMS染色法对两组患者的支纤镜肺活检标本进行肺孢子菌(pneumocystis jiroveri,Pj)检测,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免疫组化法检测Pj的敏感性为66%(33/50),特异性为100%(25/25);GMS染色法检测Pj的敏感性为42%(21/50),特异性为92%(23/25)。结论免疫组化法检测Pj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GMS染色法,这将有助于提高Pj的检出率及PCP的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肺孢子菌肺炎 免疫组织化学 六胺银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性肝炎患者总胆汁酸、胆碱酯酶、前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时间的检测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石亚玲 周素琼 +2 位作者 林俐红 陈伟辉 陈厚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4期1627-1628,共2页
目的:探讨总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前白蛋白(PAB)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对各种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340例各类肝病患者及42例正常人的TBA、PAB、CHE及PT。结果:TBA、PT在各类肝病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AB、CHE均有... 目的:探讨总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前白蛋白(PAB)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对各种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340例各类肝病患者及42例正常人的TBA、PAB、CHE及PT。结果:TBA、PT在各类肝病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AB、CHE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尤其在肝硬化、慢性肝炎重度患者改变的幅度最大。肝硬化患者从Child-Pugh分级A级到C级,TBA、PT逐渐增加,而PAB、CHE逐渐降低,不同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联合检测TBA、PAB、CHE及PT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估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性.人 总胆汁酸 胆碱酯酶 前白蛋白 凝血酶原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