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滋病患者CMV感染致消化道假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肖艳华 李凌华 +3 位作者 苏锦清 粟海霞 欧志涛 肖冠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患者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感染导致消化道假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5例患者均经内镜活检,采用HE、免疫组化染色,计数CD4阳性细胞,分析AIDS患者... 目的探讨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患者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感染导致消化道假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5例患者均经内镜活检,采用HE、免疫组化染色,计数CD4阳性细胞,分析AIDS患者CMV感染致消化道假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溃疡型肿物,镜下未见肿瘤细胞,可见黏膜水肿、坏死、炎症及溃疡形成,其间大量炎性肉芽组织、纤维血管组织增生或肉芽肿形成,导致局部形成肿块或假瘤样表现;可见病毒包涵体,形成"鹰眼"样征象,部分包涵体形态不典型;CMV经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更好地显示病毒包涵体。有3例患者外周血CMV-DNA水平增高;5例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1~72个/μL;5例患者消化道黏膜CD4^(+)T淋巴细胞阳性标记指数为1.53%±1.27%,稍低于AIDS非特异性病变患者(3.6%±0.47%)(P<0.01);显著低于无免疫缺陷患者(27.8%±4.6%)(P<0.01)。结论在AIDS或免疫缺陷患者中出现消化道肿瘤特别是内镜下提示为溃疡型肿瘤,伴血CMV-DNA水平升高(也可正常)及CD4^(+)T淋巴细胞明显减少(细胞计数<100个/μL)时,需警惕CMV感染的可能,临床与病理医师应重视内镜下活检,并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或行原位杂交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巨细胞病毒 消化道肿瘤 假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GT/PLT比值对广东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春明 杨湛 +5 位作者 聂玉强 胡中伟 周永健 詹远京 郭家伟 余卫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04-1208,共5页
目的探讨GGT/PLT比值(GPR)预测广东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2月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行肝活组织检查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501例,其中HBe Ag阳性335例,HBe Ag阴性166例。分析比较GPR、GGT... 目的探讨GGT/PLT比值(GPR)预测广东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2月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行肝活组织检查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501例,其中HBe Ag阳性335例,HBe Ag阴性166例。分析比较GPR、GGT、AST/PLT指数(APRI)及FIB-4对肝纤维化分期(F1~F4)的预测价值。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诊断模型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估各模型对肝纤维化分期的预测价值。结果肝活组织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F1~F4期患者分别为141、183、139、38例。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Be Ag阳性和HBe Ag阴性患者GGT、GPR、APRI和FIB-4均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9、0.526、0.320、0.470、0.272、0.366、0.288、0.388,P值均<0.001),PLT与肝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33、-0.349,P值均<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PR对于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明显肝纤维化(≥F2)、进展期肝纤维化(≥F3)及早期肝硬化(F4)的预测价值优于GGT和APRI(P值均<0.05),而与FIB-4的预测价值相近(P值均>0.05);GPR对于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明显肝纤维化(≥F2)的预测价值优于GGT和APRI(P值均<0.05),对进展期肝纤维化(≥F3)的预测价值优于GGT(P<0.05),而对早期肝硬化(F4)的预测价值与GGT、APRI、FIB-4相近(P值均>0.05)。结论 GPR可以作为广东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无创生化预测指标,尤其是对于HBe Ag阳性患者,其预测价值与FIB-4相近,亦不亚于AP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Γ-谷氨酰转移酶 血小板 诊断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broScan联合GGT/PLT比值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0
3
作者 黄春明 杨湛 +5 位作者 聂玉强 胡中伟 周永健 詹远京 郭家伟 余卫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4-337,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FibroScan联合GGT/PLT比值(GPR)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肝活组织检查诊断为CHB患者278例,分析GPR、FibroScan以及二者联合诊断预测纤维化分期(F... 目的初步探讨FibroScan联合GGT/PLT比值(GPR)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肝活组织检查诊断为CHB患者278例,分析GPR、FibroScan以及二者联合诊断预测纤维化分期(F0~F4)的价值。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肝纤维化分期。结果以肝活组织检查作为金标准,F1~F4期患者分别有50、104、92和32例。随着肝纤维化分期加重,FibroScan检测肝硬度值(LSM)逐渐升高(P值均<0. 05); GPR在肝纤维化F1、F2、F3期逐渐升高(P值均<0. 05)。GPR、FibroScan均与肝纤维化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 419、0. 481,P值均<0. 001); GPR与FibroScan呈正相关(r=0. 436,P <0. 001)。FibroScan与GPR联合预测进展期肝纤维化(≥F3)的诊断效能优于单一FibroScan(AUC:0. 793 vs 0. 739,Z=3. 044,P=0. 002)或GPR(AUC:0. 793 vs 0. 740,Z=2. 389,P=0. 037);二者联合预测明显肝纤维化(≥F2)的诊断效能优于单一GPR(AUC:0. 782 vs 0. 714,Z=2. 130,P=0. 033)。结论 FibroScan与GPR联合诊断对于预测CHB进展期肝纤维化(≥F3)具有优势,初步认为可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炎 乙型 慢性 弹性成像技术 Γ-谷氨酰转移酶 血小板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抵抗关系 被引量:10
4
作者 胡中伟 郭家伟 邓西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53-855,共3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与患者血清瘦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体重指数(BMI)及血脂紊乱的关系。方法对82例经肝穿活检诊断为NAFLD的患者分为轻、中、重三度,同时选择20例肝穿活检正常者为对照,检测血清瘦素、空腹血糖、空...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与患者血清瘦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体重指数(BMI)及血脂紊乱的关系。方法对82例经肝穿活检诊断为NAFLD的患者分为轻、中、重三度,同时选择20例肝穿活检正常者为对照,检测血清瘦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及血脂,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BMI。结果NAFLD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清瘦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BMI及血脂紊乱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NAFLD患者随病变程度加重,血清瘦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且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血清瘦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BMI增高及血脂紊乱是NAFLD发病的危险因素,NAFLD病变程度与血清瘦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瘦素 胰岛素抵抗指数 体重指数 血脂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欧志涛 詹远京 黄春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747-1752,共6页
目的评价榄香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LC)的近期、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两位评价员按相同的检索策略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目的评价榄香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LC)的近期、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两位评价员按相同的检索策略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榄香烯联合TACE治疗PLC的临床研究,用Jadad质量评分法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487例患者。Meta分析的结果提示:榄香烯联合常规TACE组与常规TACE组比较,其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及12、24个月生存率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效率:相对危险度(RR)=1.43,95%可信区间(95%CI):1.23~1.67,P〈0.001;疾病控制率:RR=1.22,95%CI:1.11~1.32,P〈0.001;12个月生存率:RR=1.68,95%CI:1.22~2.31,P=0.001;24个月生存率:RR=2.91,95%CI:1.44~5.87,P=0.003];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榄香烯联合常规TACE组治疗PLC可降低腹痛发生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59,95%CI:0.36~0.98,P=0.04)。结论榄香烯联合TACE与单独TACE治疗PLC比较,有可能提高肝癌患者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及生存率,并降低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榄香烯 化疗栓塞 治疗性 治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胆汁引流术在重型肝炎合并胆道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郭家伟 胡中伟 罗红彬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00-901,904,共3页
目的探讨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胆汁引流术在重型肝炎患者综合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140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胆汁引流组(108例)及传统引流组(32例),对照两组在操作时间、操作成功率以及不适反应的差别,进一步... 目的探讨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胆汁引流术在重型肝炎患者综合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140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胆汁引流组(108例)及传统引流组(32例),对照两组在操作时间、操作成功率以及不适反应的差别,进一步观察重型肝炎患者胆道感染的病原体及药物敏感情况以及引流后的疗效。结果(1)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胆汁置管引流术的成功率、引流时间及受检者不适程度均明显优于传统方法;(2)重型肝炎并胆道细菌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等的敏感率较高;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对二性霉素、氟康唑、伊曲康唑的敏感率高;(3)根据药敏结果进行针对性抗感染治疗,2周后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值下降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9.79%vs54.84%)。结论通过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置管胆汁引流术可以更高效、快速、安全地获取胆汁标本;根据其药敏试验进行针对性抗感染治疗,可提高重型肝炎综合治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胃镜 胆汁引流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AIDS临床各期患者胃粘膜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罗红彬 胡中伟 郭家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97-1399,共3页
目的分析HIV/AIDS临床各期患者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探讨其发生的机制。方法HIV/AIDS临床各期患者170例,对照组为普通患者(HIV阴性)34例,均行胃镜检查,并对活检粘膜行快速尿素酶及病理检测明确有无Hp感染。结果各组Hp检出率分... 目的分析HIV/AIDS临床各期患者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探讨其发生的机制。方法HIV/AIDS临床各期患者170例,对照组为普通患者(HIV阴性)34例,均行胃镜检查,并对活检粘膜行快速尿素酶及病理检测明确有无Hp感染。结果各组Hp检出率分别为无症状HIV感染期(A1、A2)23.4%(11/47例),有症状感染期(B1、B2)14.0%(8/57例),AIDS期(A3、B3、C1-3)13.6%(9/66例),对照组47.1%(16/34)。HIV/AIDS各组Hp检出率低于对照组,有症状感染期(B1、B2)组和AIDS期(A3、B3、C1-3)组均低于无症状HIV感染期(A1、A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IV/AIDS临床各期患者中,胃粘膜严重的免疫缺陷,可能导致Hp感染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胃镜检查 幽门螺杆菌 胃粘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联合对断流术后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朱为群 朱郇容 +1 位作者 胡中伟 郭家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3期2786-2787,共2页
目的:观察心得安、泰胃美、麦滋林-S颗粒联合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疗效。方法:将74例经胃镜确诊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分为两组,药物联合治疗组56例,采用心得安10mg/次,3次/d(具体剂量根据心率而定);麦滋林-S颗粒0.67g/次,3次/d;泰胃美0.6... 目的:观察心得安、泰胃美、麦滋林-S颗粒联合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疗效。方法:将74例经胃镜确诊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分为两组,药物联合治疗组56例,采用心得安10mg/次,3次/d(具体剂量根据心率而定);麦滋林-S颗粒0.67g/次,3次/d;泰胃美0.67g/次,3次/d治疗。对照组20例不用治疗组药物组合,仅给予常规的对症处理。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完成治疗后胃镜复查。结果:药物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5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心得安、泰胃美、麦滋林-S颗粒联合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有良好的疗效,能预防断流术后门脉高压性胃病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胃疾病 钙通道阻滞药 泰胃美 麦滋林-S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