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核酸“复阳”的CT表现和临床特征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加美 袁超 +3 位作者 黄德扬 刘晋新 余成成 张烈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889-2893,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2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核酸“复阳”CT表现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我院2020年1月24日至3月15日达到出院标准后确诊COVID-19“复阳”患者胸部CT表现和临床特征。其中,男12... 目的回顾性分析2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核酸“复阳”CT表现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我院2020年1月24日至3月15日达到出院标准后确诊COVID-19“复阳”患者胸部CT表现和临床特征。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19~79岁,平均(46.61±17.86)岁。结果23例均为普通型COVID-19“复阳”患者,3例患者有胃纳差,口苦表现,其他均无临床症状。核酸阳性表现为肛拭子阳性15例(65.2%),咽拭子阳性7例(30.4%),鼻拭子阳性1例(4.4%),肛拭子和咽拭子核酸“复阳”时间分别是(6.87±3.31)d和(7.14±4.06)d,“复阳”后转阴时间分别是(6.53±4.93)d和(2.71±1.50)d。胸部CT病灶累及双侧肺叶16例,累及单侧肺叶7例。分布在中上叶为主3例,下叶及胸膜下为主14例,肺内多发散在分布7例。肺内可见小斑片状或小结节状磨玻璃样密度影改变20例,条索状密度增高影14例,邻近胸膜增厚4例,间质间隔增厚1例,双肺支气管血管束增多增粗11例,细支气管受牵拉扩张2例,胸腔积液1例。对比核酸“复阳”前的CT影像,1例炎症较前加重,5例较前无明显变化,16例炎症较前有进一步吸收缩小。结论分析23例广州地区COVID-19“复阳”患者均为普通型患者,“复阳”后只有3例有胃纳差,口苦的表现,其他均无临床表现。核酸“复阳”时间在达到出院标准后指定地点隔离观察的14 d内,“复阳”后转阴天数在14 d内,且后继随访未发现阳性。“复阳”患者CT影像表现较前很少有进一步加重,主要表现为多发小磨玻璃影,条索状密度增高影,多累及双肺,以肺下叶和胸膜下多见,多有双肺支气管血管束增多增粗,少有胸腔积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复阳 CT表现 肺内磨玻璃密度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MRI表现 被引量:13
2
作者 甘清鑫 刘晋新 +5 位作者 张烈光 黄德扬 丁岩 梁艺 官宛华 胡天丽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7期491-496,共6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患者的MRI资料。结果 14例患者的MRI中有13例呈阳性表现(92.86%),其中胶状假囊及以胶状假囊引起的血管周围间隙扩大6例(42.29%);...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患者的MRI资料。结果 14例患者的MRI中有13例呈阳性表现(92.86%),其中胶状假囊及以胶状假囊引起的血管周围间隙扩大6例(42.29%);脑膜炎4例(28.57%);结节性肉芽肿(即隐球菌瘤)3例(21.43%);局灶性脑水肿2例(14.29%);脑积水1例(7.14%);脑萎缩1例(7.14%)。结论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炎的MRI表现呈多样化,主要表现为脑膜炎型、脑膜脑炎型及脑炎型,其中胶状假囊和胶状假囊引起的血管周围间隙扩大是其特征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新型隐球菌 脑膜脑炎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抑制宿主肺结核影像学表现及发病机制 被引量:12
3
作者 伍建林 施裕新 +1 位作者 刘晋新 张志勇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5-419,共5页
免疫抑制宿主并发肺结核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影像学检查在该类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介绍常见的免疫抑制宿主如艾滋病和糖尿病等患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及发病机制,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和影像学诊断水平。
关键词 肺结核 免疫抑制 艾滋病 影像学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0例SARS病人胸部X线表现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晋新 江松峰 +6 位作者 陈碧华 张烈光 黄德扬 黄务枝 史红玲 尹炽标 陈金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7期790-792,共3页
目的 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60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胸部X线表现。结果  2 60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胸部X线表现可见 :斑片状影 183例 (70 .3 8% ) ;大片状影 10 2例 (3 9.2 3 % ) ;间质改变 2 0 8例 (80... 目的 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60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胸部X线表现。结果  2 60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胸部X线表现可见 :斑片状影 183例 (70 .3 8% ) ;大片状影 10 2例 (3 9.2 3 % ) ;间质改变 2 0 8例 (80 % ) ;磨玻璃样改变 113例 (4 3 .46% ) ;大范围肺实变 3 1例 (11.92 % ) ;索条状影 10 8例 (4 1.5 4% ) ;弥漫性病变 42例(16.15 % ) ;单肺受累 96例 (3 6.92 % ) ;双肺受累 176例 (67.69% )。结论 不同程度的肺组织实变是SARS的共同特征 ,胸片能够显示和诊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应作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常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肺炎 影像学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DS与非AIDS患者肺毛霉菌病影像表现对比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惠明 伍筱梅 +1 位作者 刘晋新 邓宇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9期937-940,共4页
目的:探讨AIDS与非AIDS患者肺毛霉菌病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肺毛霉菌病患者(AIDS组24例,非AIDS组9例)胸部X线及CT(常规CT扫描和薄层CT扫描)影像表现。结果:肺毛霉菌病的常见征象有肺纹理增粗、肺内斑片状渗出性病灶、双肺... 目的:探讨AIDS与非AIDS患者肺毛霉菌病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肺毛霉菌病患者(AIDS组24例,非AIDS组9例)胸部X线及CT(常规CT扫描和薄层CT扫描)影像表现。结果:肺毛霉菌病的常见征象有肺纹理增粗、肺内斑片状渗出性病灶、双肺多发粟粒样结节影、磨玻璃样密度影、肺气囊、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等。其中非AIDS组肺内多发渗出性病灶的发生率(9例,100%)高于AIDS组(14例,5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双肺多发粟粒样结节影则更多见于AIDS组(9例,37.5%),非AIDS组未见此征象(0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结论:肺毛霉菌病的影像表现多种多样;肺毛霉菌病在非AIDS组中以肺部渗出性改变最为常见,在AIDS组中则以双肺多发粟粒样结节影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肺疾病 毛霉菌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型SARS胸部X线表现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碧华 刘晋新 +7 位作者 江松峰 张烈光 黄德扬 黄务枝 史红玲 张复春 尹炽标 唐小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7期744-745,共2页
目的 :探讨普通型SARS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2 4例普通型SARS病人的胸部X线表现 ,并与 3 6例重型病例作对比分析。结果 :2 2 4例普通型SARS胸部X线表现显示 :斑片状影 15 6例 (69 64 % )、大片状影 80例 (3 5 71% )、间... 目的 :探讨普通型SARS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2 4例普通型SARS病人的胸部X线表现 ,并与 3 6例重型病例作对比分析。结果 :2 2 4例普通型SARS胸部X线表现显示 :斑片状影 15 6例 (69 64 % )、大片状影 80例 (3 5 71% )、间质改变 182例 (81 2 5 % )、磨砂玻璃样改变 85例 (3 7 95 % )、片状影内见支气管气像 178例 (79 46% )、大范围肺实变 2 1例 (9 3 8% )、单肺受累 80例 (3 5 71% )、双肺受累 14 4例 (64 2 9% )。结论 :普通型SARS的X线主要表现为斑片状影、间质性改变、片状影内见支气管气像及双肺受累 ,且病变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 胸部X线检查 斑片状影 间质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肺真菌性肉芽肿的CT表现 被引量:1
7
作者 詹传银 宋强 +1 位作者 刘晋新 段青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42-2245,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肺真菌性肉芽肿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原发肺真菌性肉芽肿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21例均接受CT平扫,17例接受增强扫描。结果 CT表现呈单发结节或肿块17例,多发4例(12个结节或肿块),共计29个病灶,均... 目的探讨原发肺真菌性肉芽肿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原发肺真菌性肉芽肿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21例均接受CT平扫,17例接受增强扫描。结果 CT表现呈单发结节或肿块17例,多发4例(12个结节或肿块),共计29个病灶,均分布于肺叶外周带;24个病灶(24/29,82.76%)与胸膜紧密相邻,其中11个(11/29,37.93%)与胸膜呈宽基底相连。病灶呈软组织密度,1个病灶内部可见小片状低密度影,空洞、空气新月征各见于1个病灶,未见钙化、脂肪及空气支气管征。20个病灶边缘模糊,3个见分叶,16个见毛刺征,11个伴卫星灶。17例增强扫描中,6例病灶呈明显强化,其余为轻-中度强化。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结论原发肺真菌性肉芽肿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排除其他病变,可做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真菌肉芽肿 原发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的激素治疗与胸片所见 被引量:1
8
作者 许晓矛 梁碧玲 +8 位作者 曾庆思 韩立新 赵振军 刘晋新 刘文 黄信华 叶滨宾 刘波 陈胜利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5-169,174,共6页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糖皮质激素治疗与胸片所见的关系。【方法】收集广州市458例SARS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每次胸片资料。所有患者都临床确诊并经免疫学检查证实,临床资料及胸片资料同时较齐全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糖皮质激素治疗与胸片所见的关系。【方法】收集广州市458例SARS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每次胸片资料。所有患者都临床确诊并经免疫学检查证实,临床资料及胸片资料同时较齐全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应用激素与否将其分为两组。【结果】应用激素组257例,未用激素组201例。两组在首次见到肺内病变时间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17,P=0.157);激素用于临床表现较严重的病例,胸片上肺内病变达高峰时间较未用激素组长(t=3.242,P=0.001),所累及的肺小区个数较多(t=3.982,P<0.001),住院时间较长(F=2.731,P<0.001)。始用激素于病程10d之内及10d之后比较,后者肺内病变达高峰时所累及的肺小区个数较多。最大日剂量较大者,其病变存留较久、住院时间较多(F=3.040,7.044;P<0.001,<0.001)。【结论】激素用于症状较重的SARS患者的情况下,病死率不高,提示激素在SARS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放射摄影术 胸部 糖皮质激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年首发SARS的胸部影像学分析(附3例报告)
9
作者 刘晋新 唐小平 +7 位作者 张烈光 陈碧华 江松峰 黄德扬 黄务枝 史红玲 唐勇 陈金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5期714-715,共2页
目的 探讨SARS胸部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4年首批确诊的 3例散发SARS病例胸部影像学表现。结果  3例SARS病例影像学表现均为磨玻璃状密度病变与肺实变影像并存 ,双肺多叶多段受累 ,病灶出现早进展迅速。结论  2 0 0 4... 目的 探讨SARS胸部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4年首批确诊的 3例散发SARS病例胸部影像学表现。结果  3例SARS病例影像学表现均为磨玻璃状密度病变与肺实变影像并存 ,双肺多叶多段受累 ,病灶出现早进展迅速。结论  2 0 0 4年首批SARS确诊病例的影像学表现及动态变化 ,符合 2 0 0 3年SARS胸部影像学表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期肝癌免疫杀伤肿瘤细胞效应探讨
10
作者 赵荡 陈宏武 +1 位作者 许磊 刘飞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3期116-118,共3页
【目的】为探讨不同时期肝癌患者体内免疫杀伤肿瘤细胞的效应。【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肝癌患者抽取50例,按其病情的进展程度分为Ⅰ、Ⅱ、Ⅲ、Ⅳ期,同时测定不同时期CD8+T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和穿孔素,并进行Spearman分析。... 【目的】为探讨不同时期肝癌患者体内免疫杀伤肿瘤细胞的效应。【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肝癌患者抽取50例,按其病情的进展程度分为Ⅰ、Ⅱ、Ⅲ、Ⅳ期,同时测定不同时期CD8+T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和穿孔素,并进行Spearman分析。【结果】①I、Ⅱ、Ⅲ、Ⅳ期肝癌中CD8+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为(51.23±10.84)%、(46.23±8.52)%、(31.13±7.27)%、(22.68±5.76)%;CD8+T细胞表达IFN-γ占CD8+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65.84±11.47)%、(52.72±10.89)%、(46.57±8.64)%、(36.53±6.72)%;表达穿孔素占CD8+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65.32±11.69)%、(53.67±10.33)%,(41.66±8.67)%, (34.92±5.65)%;各时期肝癌两两相比,CD8+T细胞及其表达IFN-γ百分比、表达穿孔素的百分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②经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肝癌的分期与CD8+T细胞及其表达细胞因子IFN-γ、表达穿孔素的百分比呈负相关,秩相关系数分别为rs=-0.6137;rs=0.5718;rs=0.4654。【结论】随着疾病的进展,肝癌患者CD8+T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和穿孔素均下降,具有杀伤肿瘤效应的免疫功能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CD8^+T细胞 干扰素-Γ 穿孔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相关淋巴瘤的CT影像表现及病理结果 被引量:11
11
作者 胡天丽 刘晋新 +3 位作者 张烈光 江松峰 陈碧华 官宛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2-476,共5页
目的分析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淋巴瘤的CT影像表现及病理结果,探讨其影像表现及病理特点,提高对AIDS相关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39例经临床活检病理确诊为AIDS合并淋巴瘤患者的影像资料,总结分析AID... 目的分析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淋巴瘤的CT影像表现及病理结果,探讨其影像表现及病理特点,提高对AIDS相关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39例经临床活检病理确诊为AIDS合并淋巴瘤患者的影像资料,总结分析AIDS合并淋巴瘤的影像表现及特点。结果 39例艾滋病合并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影像学表现中淋巴结结内病变共39例,以淋巴结肿大为主,其中腋窝淋巴结肿大16例,颈部淋巴结肿大9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7例,腹腔淋巴结肿大6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例;淋巴结结外病变34例,以占位性病变为主,累及部位广泛,包括软组织肿块20例,发生于肝12例,骨骼/软骨10例,消化道8例,肺6例,肾上腺4例,肾及脾各3例,胰腺及肌肉各2例,腮腺、胆囊、前列腺及精囊腺、膀胱各1例。结论艾滋病相关淋巴瘤主要以NHL为主,广泛累及淋巴结及淋巴结以外器官,淋巴结外病变发生率高、且常多脏器受累是其影像学特点,艾滋病相关淋巴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符合度高,但确诊仍需结合其病理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中央气道腺样囊性癌与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及CT特征 被引量:7
12
作者 骆伟杰 曾庆思 +4 位作者 伍筱梅 李新春 林琳 秦积龙 邓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52-1355,共4页
目的比较中央气道内腺样囊性癌(ACC)与黏液表皮样癌(MEC)的临床及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胸部CT检查并经手术或支气管镜病理证实的76例中央气道涎腺肿瘤患者,其中ACC45例、MEC3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胸部CT平扫,其中38例ACC、29例... 目的比较中央气道内腺样囊性癌(ACC)与黏液表皮样癌(MEC)的临床及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胸部CT检查并经手术或支气管镜病理证实的76例中央气道涎腺肿瘤患者,其中ACC45例、MEC3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胸部CT平扫,其中38例ACC、29例MEC加行CT增强扫描,比较ACC与MEC的生长部位、最大径、生长方式、强化程度及阻塞性炎症、阻塞性肺不张、淋巴结增大及胸腔积液等CT表现差异。结果MEC患者年龄低于ACC患者(P<0.01),两者咳嗽、咳痰、发热、咯血、呼吸困难、胸痛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MEC比较,ACC易发生于气管、多呈浸润性生长、强化程度较小、阻塞性炎症发生率较低(P均<0.05),而肿瘤最大径及阻塞性肺不张、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征象发生率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中央气道涎腺肿瘤发病年龄较轻。ACC好发于气管,多呈浸润性生长,增强CT呈轻-中度强化;MEC好发于叶、段支气管,多呈膨胀性生长,增强CT明显强化。MEC阻塞性炎症发生率高于A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腺样囊性 黏液表皮样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