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FN-γ抗鹦鹉热衣原体急性感染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唐国芳 陈丽丽 +3 位作者 刘良专 王川 卢兰芬 吴移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8-103,共6页
目的探讨IFN-γ对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Cps)的抗感染作用,为进一步阐明机体抗衣原体免疫机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不同浓度的重组人IFN-γ(5ng/mL、25ng/mL和50ng/mL)作用于感染Cps 6BC的HeLa细胞,48h后计数包涵体数量,并观... 目的探讨IFN-γ对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Cps)的抗感染作用,为进一步阐明机体抗衣原体免疫机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不同浓度的重组人IFN-γ(5ng/mL、25ng/mL和50ng/mL)作用于感染Cps 6BC的HeLa细胞,48h后计数包涵体数量,并观察包涵体形态的改变。2×10~6 IFUs Cps 6BC滴鼻感染C57BL/6J小鼠,于感染前、后24h腹腔内注射10μg重组鼠IFN-γ,观察小鼠体重、活动状态、生存率等一般指标,分别于感染后5d和10d处死小鼠,取肝、肺组织进行HE染色检测其病理变化;并取感染后5d的肺组织,匀浆,计数其中Cps包涵体数量。结果感染48h后,Cps 6BC在5ng/mL、25ng/mL、50ng/mL重组人IFN-γ处理的HeLa细胞中包涵体数量低于对照组(包涵体数分别为(23.8±5.1)×10~6,(10±3.58)×10~6,(8.0±2.22)×10~6,(43.3±11.05)×10~6,衣原体包涵体形状不规则,体积变小。小鼠实验显示,腹腔注射IFN-γ可明显提高Cps 6BC感染小鼠生存率,并减轻急性临床表现及脏器病变。结论 IFN-γ可发挥早期抗Cps感染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 鹦鹉热衣原体 急性感染 免疫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特异性T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
2
作者 黄梅芳 张春兰 袁小珍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30-231,229,共3页
为寻求一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方法,应用HBV 特异性T 细胞输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 例。结果显示,在疗程结束后,患者的HBsAg、HBeAg、HBVDNA 的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HBeAg 下降较明显,P< 0-01 。2... 为寻求一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方法,应用HBV 特异性T 细胞输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 例。结果显示,在疗程结束后,患者的HBsAg、HBeAg、HBVDNA 的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HBeAg 下降较明显,P< 0-01 。2 例HBcAg 阳性患者,HBcAg 阴转。CD3+ 、CD4+ 、CD4 + /CD8 + 、NK活性上升,CD8+ 、sIL- 2R 较治疗前有所回复。表明特异性T 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远期疗效在观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乙型肝炎 HBV特异性 T细胞 SIL-2R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支睾吸虫分泌/排泄抗原致大鼠肝纤维化 被引量:10
3
作者 胡凤玉 胡旭初 +2 位作者 马长玲 徐劲 余新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3-396,共4页
目的以大鼠为对象,初步探讨华支睾吸虫成虫分泌/排泄抗原(CsESAs)在华支睾吸虫致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无菌培养华支睾吸虫成虫,收集CsESAs;腹腔注射CsESAs,Masson染色观察CsESAs对大鼠肝脏胶原纤维增生的影响,HE染色和... 目的以大鼠为对象,初步探讨华支睾吸虫成虫分泌/排泄抗原(CsESAs)在华支睾吸虫致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无菌培养华支睾吸虫成虫,收集CsESAs;腹腔注射CsESAs,Masson染色观察CsESAs对大鼠肝脏胶原纤维增生的影响,HE染色和组织免疫荧光法检测α-SMA(α-smooth muscle actin)的表达以观察CsESAs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生和活化的影响;ELISA法检测实验动物血清中抗CsESAs抗体滴度以探讨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致病作用。结果腹腔注射CsESAs,大鼠肝脏表现出明显的纤维化、肝星状细胞增生和活化,但大鼠肝纤维化程度与注射的CsESAs量有关而与大鼠血清中抗CsESAs抗体存在量无关。结论CsESAs可以导致肝星状细胞活化和肝纤维化的发生,但抗原-抗体复合物不是CsESAs引起肝星状细胞活化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分泌/排泄抗原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惠媛 石裕明 李剑萍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47-348,共2页
了解重型病毒性肝炎 (重肝 )并发肺部感染的情况 ,并探讨其危险因素。对 16 0例重肝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 16 0例重肝患者发生肺部感染 4 8例 (30 0 % ) ,肺部感染者死亡率为83 3%。 14例患者存在两种... 了解重型病毒性肝炎 (重肝 )并发肺部感染的情况 ,并探讨其危险因素。对 16 0例重肝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 16 0例重肝患者发生肺部感染 4 8例 (30 0 % ) ,肺部感染者死亡率为83 3%。 14例患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菌混合感染 ,其中以真菌混合其它细菌感染为最常见。重肝患者并发肺部感染与重肝的病期、是否存在严重合并症和并发症、是否有侵袭性操作以及抗生素的应用等有关。如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病毒性肝炎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例狂犬病病例流行病学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惠媛 石裕明 蔡卫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 了解狂犬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某院1991年1月~2 0 0 3年10月收治的2 5例狂犬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以农村居民为主,占80 % (2 0例)。犬伤害发病者占92 % (2 3例) ;头面部与多部位... 目的 了解狂犬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某院1991年1月~2 0 0 3年10月收治的2 5例狂犬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以农村居民为主,占80 % (2 0例)。犬伤害发病者占92 % (2 3例) ;头面部与多部位受伤者潜伏期明显短于四肢受伤者(P <0 .0 1)。18例(72 % )患者受伤后未采取预防措施。临床症状以恐水、怕风、发热较常见,多伴有多器官损害。2 5例患者全部病死。结论 狂犬病患者以农村居民及犬伤害为主;头面部与多部位受伤者潜伏期较短;病死率高达10 0 % ;人们对狂犬病的预防不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 流行病学调查 狂犬病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开灵注射液体外抑制HIV-1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赵令斋 曾耀英 +3 位作者 黄秀艳 曾祥凤 林长乐 唐先高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6-179,共4页
目的:研究清开灵注射液(QKL)体外抑制HIV-1的作用。方法:用MTT比色法检测QKL对H9/HIV-1ⅢB细胞(慢性感染HIV-1ⅢB的H9细胞)和MT-2细胞的毒性;采用荧光染料Calcein-AM标记的H9/HIV-1ⅢB细胞和系列稀释的QKL作用后,与MT-2细胞混合培养,2 ... 目的:研究清开灵注射液(QKL)体外抑制HIV-1的作用。方法:用MTT比色法检测QKL对H9/HIV-1ⅢB细胞(慢性感染HIV-1ⅢB的H9细胞)和MT-2细胞的毒性;采用荧光染料Calcein-AM标记的H9/HIV-1ⅢB细胞和系列稀释的QKL作用后,与MT-2细胞混合培养,2 h后在荧光下计数融合细胞数目,评价QKL对两种细胞早期融合的影响;用MTT法检测QKL对HIV-1ⅢB急性感染的MT-2细胞的保护作用;用HIVp24抗原试剂盒检测HIV-1ⅢB感染的MT-2细胞的培养上清p24抗原的含量,分析QKL对HIV-1复制的影响。结果:QKL对H9/HIV-1ⅢB细胞和MT-2细胞的CC50分别为1/50.76和1/36.97;抑制H9/HIV-1ⅢB细胞和MT-2细胞早期融合作用的EC50=1/235.29,SI=6.36;对HIV-1ⅢB感染的MT-2细胞保护作用的EC50=1/144.93,SI=3.92;抑制p24抗原产生作用的EC50=1/175.44,SI=4.75。结论:QKL体外有抗HIV-1活性,作用机制可能是多靶点的,可抑制病毒进入细胞和胞内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开灵注射液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 细胞融合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中和抗体与乙肝病毒DNA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龚晓兵 唐永煌 +1 位作者 陈伟烈 黄玉绯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2期48-51,共4页
目的 :了解干扰素中和抗体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方法 :用中和生物法检测 6 4例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的干扰素中和抗体 (NA) ,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HBVDNA的含量。结果 :6 4例接受干扰素治疗... 目的 :了解干扰素中和抗体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方法 :用中和生物法检测 6 4例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的干扰素中和抗体 (NA) ,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HBVDNA的含量。结果 :6 4例接受干扰素治疗的CHB患者中 2 1例患者治疗后检出NA (32 .81% ) ,治疗前后的血清HBVDNA含量在NA阳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在NA阴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2 1例NA阳性者在治疗结束时 1例 (4 76 % )患者血清中HBVDNA被清除 ,4 3例NA阴性者在治疗结束时 16例 (37.2 1% )患者血清中HBVDNA被清除 ,二者比较P <0 .0 1。结论 :NA能影响干扰素的疗效 ,并可作为预测干扰素疗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干扰素中和抗体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核酸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革热: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复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459-3461,共3页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DEN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DENV属于黄病毒属,有4种血清型,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全身疼痛、皮疹、出血等,严重者出现休克甚至死亡。据WHO估计,全球约25亿人有DENV感染的危险,每年有1亿新感染病例,其中50万重症患者...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DEN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DENV属于黄病毒属,有4种血清型,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全身疼痛、皮疹、出血等,严重者出现休克甚至死亡。据WHO估计,全球约25亿人有DENV感染的危险,每年有1亿新感染病例,其中50万重症患者需住院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问题 登革热 感染病例 急性传染病 登革病毒 黄病毒属 临床表现 全身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革热发生中单核细胞CD14^+CD16^+亚群的增殖变化及病情与病毒载量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茜茜 洪文昕 +3 位作者 邱爽 赵令斋 张复春 庾蕾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7-342,共6页
【目的】观察登革病毒感染时单核细胞及其亚群随临床病程的变化,探讨单核细胞在登革病毒感染中的免疫学作用。【方法】收集76例住院登革热患者急性期和极期血样品,其中轻症44例,重症32例。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登革病毒载量,同时采... 【目的】观察登革病毒感染时单核细胞及其亚群随临床病程的变化,探讨单核细胞在登革病毒感染中的免疫学作用。【方法】收集76例住院登革热患者急性期和极期血样品,其中轻症44例,重症32例。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登革病毒载量,同时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单核细胞(CD14^+)表面CD16分子表达。比较单核细胞及各亚群(CD14^+CD16-,CD14^+CD16^+,CD14dim CD16^-及CD14^(dim) CD16^+亚群)在轻症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中随临床病程的变化。【结果】轻症和重症组中单核细胞比率明显增加(P<0.01)。从病程第3-4天就可观察到单核细胞的增殖,可持续至第11天。登革热轻症和重症病例均表现为伴随着CD14^+CD16-亚群减少,CD14^+CD16^+亚群增加。从病程上看,轻症组中CD14^+CD16^+亚群呈逐渐下降趋势,而重症组在病程的第5-7天有一个明显的波动,从第6天的低点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进一步分析CD14^+CD16^+亚群与病毒载量的关系,发现重症病例中CD14^+CD16^+亚群比率在高病毒载量组增加(P=0.016),而在轻症病例中高病毒和低病毒载量组CD14^+CD16^+亚群比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登革病毒感染可诱导机体单核细胞的增殖及上调CD16表达。CD14^+CD16^+亚群作为促炎症细胞可能在重症登革热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单核细胞 亚型 病毒载量 天然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