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似熵:一种新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阮绪广 詹鸿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885-886,共2页
关键词 麻醉深度 监测方法 近似熵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 Roberts 全身麻醉 听觉诱发电位 全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膈神经传导时间在麻醉复苏中的应用
2
作者 郑则广 陈荣昌 +4 位作者 张秀燕 李寅环 黎毅敏 郑劲平 钟南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41-543,共3页
目的 :探讨膈神经传导时间 (PNCT)在麻醉复苏过程中对膈肌功能的监测作用。方法 :对 8例手术病人观察全麻使用肌松药前后颤搐性跨膈压 (Pdi(t) )和PNCT的变化。结果 :8例手术病人在全麻前 :Pdi(t) 为 ( 2 3 .7±2 4)cmH2 O ,左、右... 目的 :探讨膈神经传导时间 (PNCT)在麻醉复苏过程中对膈肌功能的监测作用。方法 :对 8例手术病人观察全麻使用肌松药前后颤搐性跨膈压 (Pdi(t) )和PNCT的变化。结果 :8例手术病人在全麻前 :Pdi(t) 为 ( 2 3 .7±2 4)cmH2 O ,左、右侧PNCT分别为 ( 5 7± 1 3)ms和 ( 5 6± 0 9)ms ;全麻使用肌松药后 :Pdi(t) 下降到 ( 11 5± 3 4)cmH2 O(下降率 5 1 5 %,P <0 0 1) ,而左、右侧PNCT则分别延长为 ( 6 1± 1 3)ms和 ( 6 4± 0 6 )ms ,并随Pdi(t) 的恢复而逐步缩短。结论 :肌松药诱发膈肌无力和引起双侧PNCT延长 ,且PNCT随着Pdi(t) 的恢复而缩短 ;PNCT的测定有助于间接监测全麻使用肌松药期间膈肌肌力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神经传导时间 麻醉 复苏 应用 膈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椎管内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评价
3
作者 李步龙 吴凯红 +1 位作者 詹鸿 陈浩文 《医药导报》 CAS 2002年第7期404-406,共3页
目的 :比较 1%罗哌卡因与 0 .75 %布比卡因椎管内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足月妊娠初产妇 60例 ,随机双盲法分为三组 :腰麻用药分别为 1%罗哌卡因 1mL(R1 组 )、1.5mL(R2 组 )或0 .75 %布比卡因 1.4mL(B... 目的 :比较 1%罗哌卡因与 0 .75 %布比卡因椎管内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足月妊娠初产妇 60例 ,随机双盲法分为三组 :腰麻用药分别为 1%罗哌卡因 1mL(R1 组 )、1.5mL(R2 组 )或0 .75 %布比卡因 1.4mL(B组 )。术中麻醉效应不足时经硬膜外导管补充 2 %利多卡因。术中连续监测呼吸和循环状况 ,评估麻醉效能 ,观察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新生儿情况。结果 :三组最高阻滞平面及达到时间相似 (P >0 .0 5 ) ,但R1 ,R2 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慢 ,维持时间短 (P <0 .0 5 ) ;下肢运动阻滞程度R1 ,R2 组显著低于B组 (P <0 .0 1) ;术中R1 ,R2 组产妇胎儿娩出和术毕时平均动脉压 (MAP)下降明显 (P <0 .0 5 ) ,同时胎儿娩出时心率 (HR)增快 (P <0 .0 5 ) ,术毕HR减慢 (P <0 .0 5 ) ;B组仅胎儿娩出时MAP下降 (P <0 .0 5 ) ;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血气检测值均在正常范围内 ,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1%罗哌卡因用于椎管内联合麻醉剖宫产手术安全有效 ,与 0 .75 %布比卡因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椎管内联合麻醉 剖宫产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自体血回输在骨科手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潘永谦 高梁斌 +2 位作者 李健 詹鸿 张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44-145,共2页
目的 :探讨术中自体血回输在骨科无菌手术中的临床意义和使用安全性。方法 :1998年 11月~ 2 0 0 0年 11月对 48例全髋关节置换和脊柱手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分为实验组 (A)和对照组 (B) ,A组 2 4例采用术中自体血回输 ,B组采用常... 目的 :探讨术中自体血回输在骨科无菌手术中的临床意义和使用安全性。方法 :1998年 11月~ 2 0 0 0年 11月对 48例全髋关节置换和脊柱手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分为实验组 (A)和对照组 (B) ,A组 2 4例采用术中自体血回输 ,B组采用常规输库存血 ,记录回输的血量、并发症以及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的变化。结果 :A组术中自体血回输共 992 6ml,占总输血量 86 1%,平均每人 413 6ml ,无输血反应 ,较B组人均输库血量减少83 3%。A ,B两组手术后 7d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术中自体血回输是骨科手术安全有效补充失血的方法 ,对减少输库存血的机会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术中自体血回输 临床应用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阻滞行肾移植术的麻醉 被引量:1
5
作者 黄焕娟 詹鸿 黄丽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7年第8期540-541,共2页
关键词 肾移植 硬膜外腔 阻滞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注入小剂量芬太尼对术中寒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郡兴 瞿虎 +2 位作者 蒋海 吴昌彬 詹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0期1114-1115,共2页
目的 :观察蛛网膜下腔 (鞘内 )注入小剂量芬太尼 (2 0 μg)对抑制患者手术中出现寒颤的作用。方法 :40例ASAⅠ~Ⅱ级的足月单胎初产妇在腰 -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手术 ,随机分为两组 ,试验组 (BF) :鞘内注入 0 75%布比卡因与芬太尼... 目的 :观察蛛网膜下腔 (鞘内 )注入小剂量芬太尼 (2 0 μg)对抑制患者手术中出现寒颤的作用。方法 :40例ASAⅠ~Ⅱ级的足月单胎初产妇在腰 -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手术 ,随机分为两组 ,试验组 (BF) :鞘内注入 0 75%布比卡因与芬太尼 2 0 μg以维持麻醉 ;对照组 (BN) :鞘内注入 0 75%布比卡因与生理盐水以维持麻醉 ,两组的药物容量相同。观察两组患者在消毒皮肤 (T1)、胎儿娩出断脐 (T2 )、缝合腹膜 (T3 )及术毕出室 (T4) 4个时间段寒颤的发生率、寒颤的严重程度、新生儿Apgar评分、麻醉效果以及循环、呼吸的变化。结果 :BF组在T1、T2、T3、T4中寒颤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明显低于BN组 (P <0 0 5)。两组产妇术中寒颤程度随着手术时间均呈现逐渐加重的趋势。两组产妇的新生儿Apgar评分、术中的麻醉效果、循环与呼吸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P >0 1)。结论 :小剂量芬太尼可明显减少患者术中寒颤的发生及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注入 小剂量 芬太尼 术中 寒颤 抑制作用 蛛网膜下腔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静脉全麻行人工流产术300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秀燕 詹鸿 +3 位作者 陈浩文 李慧玲 谭灿辉 李冰 《医药导报》 CAS 2001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 :探讨丙泊酚静脉全麻行人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30 0例患者术前情况评比分析 (ASA)Ⅰ~Ⅱ级早孕妇女 ,常规禁食 >8h ,单纯予以丙泊酚静脉全麻。观察意识消失时间、意识及定向力恢复时间、麻醉效果和副作用 ,监测收缩压 (SBP)... 目的 :探讨丙泊酚静脉全麻行人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30 0例患者术前情况评比分析 (ASA)Ⅰ~Ⅱ级早孕妇女 ,常规禁食 >8h ,单纯予以丙泊酚静脉全麻。观察意识消失时间、意识及定向力恢复时间、麻醉效果和副作用 ,监测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心率 (HR)、呼吸率 (RR)和SpO2 。结果 :所有患者苏醒完全 ,无手术记忆。注药后 1min起SBP、DBP即明显下降 (P <0 .0 5 ) ,10min后有所缓解 (P >0 .0 5 ) ;注药后 5minHR明显减慢 (P <0 .0 5 ) ,但每次≥ 6 0次 ;大多数患者SpO2 维持在 96 %~ 10 0 % ,2例发生呕吐。结论 :单纯用丙泊酚静脉全麻简单安全、起效快、苏醒质量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静脉全麻 人工流产术 静脉麻醉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库溴铵用于气管内插管和临床药效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詹鸿 李慧玲 欧阳葆怡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0-22,共3页
目的与方法:对20例成年择期手术患者采用氧化亚氮-异氟醚吸入麻醉,用安定-异丙酚-芬太尼加哌库溴铵诱导,哌库溴铵按剂量分为两组,0.05mg/kg(Ⅰ组,10例)和0.08mg/kg(Ⅱ组,10例)。用TOFGuar... 目的与方法:对20例成年择期手术患者采用氧化亚氮-异氟醚吸入麻醉,用安定-异丙酚-芬太尼加哌库溴铵诱导,哌库溴铵按剂量分为两组,0.05mg/kg(Ⅰ组,10例)和0.08mg/kg(Ⅱ组,10例)。用TOFGuard肌松监测仪监测拇收肌颤搐反应,并评价插管状态及哌库溴铵给予后10min内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给予哌库溴铵后两组的血压和心率均无明显变化,插管状态评估优良率Ⅰ组80%,Ⅱ组100%。Ⅰ组T1最大抑制发生时间为7.08min,比Ⅱ组3.68min长1倍。T1恢复到对照值95%的时间和TOFr恢复到对照值75%的时间Ⅱ组比Ⅰ组长,但恢复指数两组基本相同。结论:当两组的T1恢复到95%时,TOFr亦已恢复到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库溴铵 气管插管 药效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步龙 李明睿 +2 位作者 詹鸿 吴涯雯 石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门诊ASAⅠ~Ⅱ早孕需人工流产者15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50例。R1组,瑞芬太尼0.5μg/kg持续静注60s,随后静注异丙酚2.0mg/kg;R2组,瑞芬太尼1.0μg... 目的:探讨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门诊ASAⅠ~Ⅱ早孕需人工流产者15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50例。R1组,瑞芬太尼0.5μg/kg持续静注60s,随后静注异丙酚2.0mg/kg;R2组,瑞芬太尼1.0μg/kg持续静注60s,随后静注异丙酚2.0mg/kg;C组,单用异丙酚2.0mg/kg诱导,术中维持每次追加异丙酚0.5~1.0mg/kg。观察麻醉前后SBP、DBP、HR、SpO2的变化,呼吸抑制发生情况,注射痛和术后宫缩痛的发生情况,记录异丙酚总用量、手术时间、术毕呼之睁眼时间、离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诱导后SBP、DBP、HR、SpO2均有所下降,R1、C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R2组(P<0.01);R1、R2组心动过缓、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0.05),注射痛和术后宫缩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1),术毕呼之睁眼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1),异丙酚总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1)。结论: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具有麻醉效果好,镇痛作用强,呼吸抑制发生率低,能显著减少异丙酚用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产科 芬太尼 异丙酚 流产 人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血凝酶与控制性降血压减少鼻窦内窥镜手术中出血的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涯雯 詹鸿 +1 位作者 陈友权 林定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4期304-305,共2页
目的比较注射用血凝酶与控制性降血压在鼻窦内窥镜手术中减少出血的作用。方法选择45例择期行鼻窦内窥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注射用血凝酶组15例,于麻醉诱导前10 m in用注射用血凝酶2 kU,用原稀释液稀释成4 mL静脉注入;控制性降血... 目的比较注射用血凝酶与控制性降血压在鼻窦内窥镜手术中减少出血的作用。方法选择45例择期行鼻窦内窥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注射用血凝酶组15例,于麻醉诱导前10 m in用注射用血凝酶2 kU,用原稀释液稀释成4 mL静脉注入;控制性降血压组15例,于内窥镜操作前5 m in用微量注射泵注射硝酸甘油,初始量10~20μg.kg-1,维持量l^5μg.kg-1.m in-1,平均动脉压维持约为60 mmHg(1 mmHg=0.133 kPa);常规组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出血时间、止血时间和止血次数。结果常规组手术时间、止血时间显著延长,术中出血量显著增加(P<0.05),而其他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注射用血凝酶组和控制性降血压组两组止血总有效率均为93.3%,常规组为60.0%;控制性降血压组降血压后心率(HR)显著加快,平均动脉压(MAP)显著降低。结论注射用血凝酶和控制性降血压均可明显减少鼻窦内窥镜手术的出血,注射用血凝酶应用更加方便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血凝酶 降血压 控制性 鼻窦内窥镜手术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腋路臂丛阻滞法的改进(一次穿刺二点注药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灿邦 詹鸿 陈浩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88-189,共2页
1958年Buanhan发现腋窝处臂丛神经围绕动脉并被筋膜包围,提出腋路血管旁阻滞法。但由于注射点低,局麻药常不能达到阻滞肌皮神经和腋神经的平面,麻醉效果常不满意。
关键词 腋路臂丛阻滞 注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氟哌利多用于术中镇痛镇静的研究
12
作者 肖生红 陈国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6期1770-1771,共2页
目的:评价小剂量氯胺酮复合氟哌利多用于术中镇痛镇静的效果。方法:对240例病人进行随机双盲研究,氯氟合剂1组(K1组):单次静脉注射氯胺酮25mg氟哌利多1.25mg混和液;氯氟合剂2组(K2组):单次静脉注射氯胺酮50mg氟哌利多2.5mg混和液。度氟... 目的:评价小剂量氯胺酮复合氟哌利多用于术中镇痛镇静的效果。方法:对240例病人进行随机双盲研究,氯氟合剂1组(K1组):单次静脉注射氯胺酮25mg氟哌利多1.25mg混和液;氯氟合剂2组(K2组):单次静脉注射氯胺酮50mg氟哌利多2.5mg混和液。度氟合剂1组(D1组):单次静脉滴注度冷丁25mg氟哌利多1.25mg混和液;度氟合剂2组(D2组):单次静脉滴注度冷丁50mg氟哌利多2.5mg混和液。此4组均于切皮前5min给药,分别观察手术开始5、20、50min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以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SpO2变化)。结果:K1组与K2组VAS评分分别比D1组D2组低(P<0.05),镇静评分前者比后者高(P<0.05),呼吸抑制,后者比前者明显(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氟哌利多用于术中镇痛镇静作为一种常规用药完全可以取代度氟合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 氯胺酮 氟哌利多 术中 镇痛 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下喷射通气与间歇正压控制通气应用于声带手术的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陶红斌 詹鸿 李慧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9期958-959,共2页
目的 :比较声带显微外科手术中 ,全麻及肌松条件下行喷射通气与间歇正压控制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 :ASAⅠ~Ⅱ级行声带息肉摘除术的成年患者 40例 ,随机分为两组 :Ⅰ组 (喷射通气组 ) 2 0例 ,Ⅱ组 (间歇正压控制通气组 ) 2 0例。两组均... 目的 :比较声带显微外科手术中 ,全麻及肌松条件下行喷射通气与间歇正压控制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 :ASAⅠ~Ⅱ级行声带息肉摘除术的成年患者 40例 ,随机分为两组 :Ⅰ组 (喷射通气组 ) 2 0例 ,Ⅱ组 (间歇正压控制通气组 ) 2 0例。两组均以芬太尼 3 μg/kg ,丙泊酚 2mg/kg ,阿曲库铵 0 5mg/kg静脉诱导后 ,Ⅰ组不作气管插管 ,仅在声门口行喷射通气 ;Ⅱ组则行气管插管间歇正压通气。观察比较两组的通气变化、心率、血压及术毕苏醒时间。结果 :Ⅰ组 (喷射通气组 )中 4例由于屏气导致血氧下降 ,置入支撑喉镜后心率明显增快 (P <0 0 5 ) ,血压值变化不明显 ;Ⅱ组 (间歇正压控制通气组 )心率、血压、血氧变化不明显。两组术毕苏醒时间 ,Ⅱ组 (19 0 0± 3 16)min明显短于Ⅰ组 (2 6 5 0± 3 2 4)min(P <0 0 1)。结论 :全麻及肌松条件下行声带手术 ,采用间歇正压控制通气技术优于喷射通气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手术 全身麻醉 喷射通气 间歇正压控制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低浓度罗哌卡因行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焕娟 詹鸿 +4 位作者 张秀燕 陈浩文 李映桃 佘若青 陈敦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445-446,共2页
目的 :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和母婴的影响。方法 :40例ASAⅠ~Ⅱ级的无产科异常情况的足月单胎妊娠妇女 ,年龄 2 0~ 43岁 ,随机分为镇痛组 (n =2 0 )和对照组 (n =2 0 )。镇痛组于宫口开至 3cm左右 ,L2~ 3... 目的 :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和母婴的影响。方法 :40例ASAⅠ~Ⅱ级的无产科异常情况的足月单胎妊娠妇女 ,年龄 2 0~ 43岁 ,随机分为镇痛组 (n =2 0 )和对照组 (n =2 0 )。镇痛组于宫口开至 3cm左右 ,L2~ 3 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头向置管 ,0 15 %罗哌卡因 3~ 6ml/h持续硬膜外注入 ,对照组为自然分娩。观察两组疼痛评分 (VAS评分 )、产程时间、注药前后宫缩间隔时间、宫缩持续时间、胎心率、监测产妇血压、脉率、脉搏氧饱和度、计算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镇痛组镇痛良好 ,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 1) ,其余观察指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0 15 %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行分娩镇痛效果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硬膜外麻醉 分娩 罗哌卡因 无痛分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