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3
1
作者 邬子林 佘守章 +1 位作者 刘继云 许立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493-495,共3页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并与丙泊酚无痛人工流产术比较。方法 选择门诊ASAⅠ级早期妊娠需人工流产者 6 0例 ,随机分成三组 ,瑞芬太尼组 (A组 ) ,瑞芬太尼 +丙泊酚组 (B组 )和丙泊酚组 (C组 ) ,每组 ...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并与丙泊酚无痛人工流产术比较。方法 选择门诊ASAⅠ级早期妊娠需人工流产者 6 0例 ,随机分成三组 ,瑞芬太尼组 (A组 ) ,瑞芬太尼 +丙泊酚组 (B组 )和丙泊酚组 (C组 ) ,每组 2 0例。A组 :瑞芬太尼 1 5 μg/kg持续静注6 0s,随后以 0 15 μg·kg 1·min 1持续输注至负压吸引结束停药 ;B组 :瑞芬太尼 1 0 μg·kg 1持续静注6 0s,随后以 0 1μg·kg 1·min 1持续输注 ,瑞芬太尼诱导结束后静注丙泊酚 1 0mg/kg ;C组 :单纯静注丙泊酚 2 5mg/kg持续静注 6 0s,必要时追加丙泊酚 0 5~ 1 0mg/kg。结果 术后三组患者对镇痛效果均表示高度满意 ,A、B和C组VAS分别为 (95 6± 11 8)mm、(99 1± 5 5 )mm和 (98 2±12 7)mm ,其中C组 8例术中出现肢体扭动等体动反应。A组和B组患者术中、术后血压和心率与给药前比较无显著变化 (P >0 0 5 ) ;C组术中血压心率较给药前显著下降 (P <0 0 5 ) ,但术后恢复至给药前水平 (P >0 0 5 )。术中三组患者在供氧状态下SpO2 均为 10 0 %。但三组患者呼吸均明显抑制 ,其中B组所有患者给丙泊酚后均出现呼吸暂停 ,C组 8例患者出现呼吸暂停。手术结束时A组和B组患者VT和RR已恢复至术前水平 (P >0 0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无痛人工流产 麻醉 可行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雷米芬太尼麻醉期间右旋美托咪啶对麻醉深度的影响 被引量:38
2
作者 李慧玲 佘守章 +1 位作者 阎焱 祝胜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研究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雷米芬太尼麻醉期间,右旋关托咪啶(Dex)对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的影响。方法:选择拟于全麻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年轻患者30例(ASAⅠ~Ⅱ级),诱导方法:以血浆药物浓度... 目的:研究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雷米芬太尼麻醉期间,右旋关托咪啶(Dex)对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的影响。方法:选择拟于全麻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年轻患者30例(ASAⅠ~Ⅱ级),诱导方法:以血浆药物浓度为靶目标进行丙泊酚靶控输注,靶浓度(Ct)为4mg/L,同时静脉泵注雷米芬太尼1μ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静注罗库溴铵0.6mg/kg,1min后气管内插管。术中以雷米芬太尼0.2μg/(kg·min)。维持麻醉,定时追加肌松药,调节丙泊酚靶控输注的α值,使BIS维持在50±3;维持10min稳定后将患者随机双盲分为两组:D组(n=15):Dex0.4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ml静脉泵注(5min),C组(对照,n=15):生理盐水5m1,方法同D组。记录20min内BIS、AAI、MAP、HR。结果:D组静注Dex后BIS由51.4±2.2逐渐下降,20min时降为42.2±15.7(P〈0.05);而AAI给药前15.1±3.3,20min内没有明显变化;C组对照观察期间BIS、AAI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雷米芬太尼麻醉稳定后,静注Dex能使BIS进一步下降,而AAI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麻醉 全身 麻醉药 静脉 投药 剂量 美托咪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与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的比较 被引量:28
3
作者 尧新华 周朴 +4 位作者 肖珍科 王保 陈陈燕 卿朝辉 刘继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80-1281,1284,共3页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TCI)麻醉与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丙泊酚TCI组(P组,n=30)和七氟醚吸入组(S组,n=30)。术中麻醉,P组...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TCI)麻醉与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丙泊酚TCI组(P组,n=30)和七氟醚吸入组(S组,n=30)。术中麻醉,P组输注血浆靶浓度为3μg/ml丙泊酚,S组持续吸入2%七氟醚(氧流量2L/min),两组按需追加芬太尼和维库溴铵。分别记录两组病人麻醉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手术开始即刻(T3)、气腹后10min(T4)及手术结束即刻(T5)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停药后完全清醒时间、术后24h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结果与S组比较,P组T4时点的MAP较低,HR较慢(P<0.05),其他时点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完全清醒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24hPONV发生率P组明显低于S组(P<0.05)。结论丙泊酚TCI麻醉和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均可产生良好的麻醉效应,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迅速完全,但丙泊酚TCI麻醉比七氟醚吸入麻醉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靶控输注 七氟醚 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用于诱导插管期间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2
4
作者 闫焱 佘守章 +1 位作者 许学兵 董源洪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647-649,共3页
目的 观察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在全麻诱导插管期间的变化 ,评价其用于临床麻醉深度监测的有效性。方法 ASAⅠ~Ⅱ级 ,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病人 4 0例。依次给予咪唑安定 0 0 6mg/kg、芬太尼 4 μg/kg、丙泊酚 0 5mg/kg、维库溴铵 0 1mg... 目的 观察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在全麻诱导插管期间的变化 ,评价其用于临床麻醉深度监测的有效性。方法 ASAⅠ~Ⅱ级 ,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病人 4 0例。依次给予咪唑安定 0 0 6mg/kg、芬太尼 4 μg/kg、丙泊酚 0 5mg/kg、维库溴铵 0 1mg/kg诱导后 ,行气管插管。观察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插管时及插管后 1~ 5分钟等 8个时点的AEPI、BIS、HRV、SEF及MAP、HR和RPP的变化。结果 诱导后各观察指标较诱导前的基础值均有所降低 ,插管后BIS、HRV、SEF等指标均在 5分钟内回复至插管前水平 ,AEP在第 3分钟即可回复至插管前水平 ,插管前后几项观察指标变化趋势相一致。结论 AEPI、BIS、HRV、SEF均能有效反映插管的应激反应。AEPI较其他几项指标更为迅速灵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麻醉深度监测 听觉诱发电位 麻醉深度 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瑞昔布钠对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5
作者 贾旭琴 许学兵 +1 位作者 许立新 佘守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4-236,共3页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对妇科腹腔镜术后切口痛及牵涉痛的镇痛效果。方法 50例ASAⅠ或Ⅱ级,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与对照组(C组)。P组术毕前20~30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C组静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于拔除喉罩后即刻(...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对妇科腹腔镜术后切口痛及牵涉痛的镇痛效果。方法 50例ASAⅠ或Ⅱ级,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与对照组(C组)。P组术毕前20~30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C组静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于拔除喉罩后即刻(T1)、拔除喉罩后30min(T2)、术后6h(T3)及24h(T4)进行切口痛与牵涉痛VAS评分,并记录术后其他镇痛药使用情况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T1、T2时P组切口痛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而T1~T4时牵涉痛均低于C组(P<0.05)。两组术后均未使用任何镇痛药,未见恶心呕吐发生。结论妇科腹腔镜术毕前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能有效缓解术后切口痛与牵涉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钠 妇科手术 腹腔镜 切口痛 牵涉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基因编码5-羟色胺荧光探针优化及应用
6
作者 徐慕凡 张坤 +3 位作者 王静怡 高欣柯 程傲冰 张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9-537,共9页
目的·优化基于细菌周质结合蛋白(periplasmic binding proteins,PBPs)设计的基因编码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荧光探针iSeroSnFR,以提高其在体内外5-HT检测中的荧光反应和时空分辨率,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更为精确的工具... 目的·优化基于细菌周质结合蛋白(periplasmic binding proteins,PBPs)设计的基因编码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荧光探针iSeroSnFR,以提高其在体内外5-HT检测中的荧光反应和时空分辨率,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更为精确的工具。方法·采用Gibson重组技术,将原始探针iSeroSnFR(以下称为iSeroSnFR1.0)中的循环重排超折叠绿色荧光蛋白(circularly permuted superfolder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cpsfGFP)替换为源自乙酰胆碱荧光探针iAChSnFR的cpsfGFP基因序列,构建新型基因编码的5-HT探针iSeroSnFR1.2。在HEK293细胞中过表达这2种探针,并利用压力给药系统瞬时加入外源性5-HT,比较其荧光反应动态范围和动力学特性。此外,为模拟生理环境,利用Sindbis病毒将探针表达于体外培养的原代小鼠皮层神经元,通过电刺激诱导神经元释放内源性5-HT,以进一步评估2种探针在检测内源性5-HT方面的性能。结果·在HEK293细胞中,iSeroSnFR1.2对外源性5-HT的荧光响应(ΔF/F_(0))是iSeroSnFR1.0的1.5倍。与iSeroSnFR1.0(上升时间44.9 ms和衰减时间常数1730.4 ms)相比,iSeroSnFR1.2的上升时间(36.3 ms)和衰减时间常数(1003.6 ms)分别缩短了19.1%和42.0%。在原代小鼠皮层神经元中,iSeroSnFR1.2对电刺激诱导的内源性5-HT释放的荧光反应为iSeroSnFR1.0的2.7倍,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分别缩短了44.0%和26.7%。此外,iSeroSnFR1.2还表现出更高的基底荧光强度,有利于在高背景环境中进行成像。结论·优化后的iSeroSnFR1.2显著提高了对5-HT检测的荧光响应和时间分辨率,为体内外5-HT动态检测研究提供了更为有力的工具,有望促进神经科学、精神医学等领域对5-HT在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作用机制的深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码探针 5-羟色胺 循环重排超折叠绿色荧光蛋白 细菌周质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的影响 被引量:25
7
作者 岑晴云 王晟 佘守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35-537,共3页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的影响,探讨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50例,ASAⅡ或Ⅲ级,NYHAⅡ或Ⅲ级,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组(S组)和丙泊酚...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的影响,探讨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50例,ASAⅡ或Ⅲ级,NYHAⅡ或Ⅲ级,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组(S组)和丙泊酚静脉组(C组),每组25例。S组采用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维持CETSev 1 MAC,C组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主动脉开放后30min(T1)、6h(T2)、24h(T3)采集桡动脉血4ml,化学发光法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酶偶联法测定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氨酶(LDH)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术中MAP、HR、Sp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0时比较,T1~T3时两组CK、CK-MB、LDH及cTnI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S组CK在T2、T3时,CK-MB和LDH在T3时,cTnI在T1~T3时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比较,全凭吸入七氟醚能有效减少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心肌酶的释放,对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肌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喉罩与面罩通气的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罗兵 阮祥才 +3 位作者 许立新 魏树全 应彦璐 郭静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595-2598,共4页
目的:比较喉罩与面罩通气方式用于老年患者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术的效果。方法:120例ASAⅠ~Ⅲ级的老年患者,根据通气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表面麻醉自主呼吸组(Ⅰ组,n=40)、内镜面罩通气组(Ⅱ组,n=40)和喉罩通气组(Ⅲ组,n=40... 目的:比较喉罩与面罩通气方式用于老年患者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术的效果。方法:120例ASAⅠ~Ⅲ级的老年患者,根据通气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表面麻醉自主呼吸组(Ⅰ组,n=40)、内镜面罩通气组(Ⅱ组,n=40)和喉罩通气组(Ⅲ组,n=40),其中Ⅰ组经鼻导管吸氧、Ⅱ组通过内镜面罩供氧、Ⅲ组插入喉罩控制呼吸。观察术中通气效果、不良反应,记录患者纤支镜检查前、中、后的心率(HR)、平均血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血浆去甲肾上腺素的变化以及患者和镜检医师满意度。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和Ⅲ组手术条件好,不良反应少,检查中MAP、HR和NE波动变化小,手术耗时短,完成度高,患者术后满意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Ⅱ组呼吸抑制、呼吸道梗阻发生率、手术耗时高于Ⅲ组(P〈0.05)。结论:面罩和喉罩均可安全用于老年人全身麻醉下支气管镜检查术气道管理,后者具有通气可靠、血流动力学平稳和便利的优势,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 通气 支气管镜检查术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监测:麻醉安全的基石 被引量:6
9
作者 佘守章 于布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97-697,共1页
临床麻醉学是最具风险的医学领域之一。研究显示麻醉期间未及时全面地监测患者是引发围术期麻醉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保证围术期患者的生命安全是手术科医师、麻醉科医师、患者家属等共同关心的头等大事。减少围术期患者的... 临床麻醉学是最具风险的医学领域之一。研究显示麻醉期间未及时全面地监测患者是引发围术期麻醉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保证围术期患者的生命安全是手术科医师、麻醉科医师、患者家属等共同关心的头等大事。减少围术期患者的意外事件、避免发生并发症,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是医师的使命。然而,即使在医学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医疗事故或医患关系紧张仍时有可闻。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缓解矛盾,显然是我们麻醉科医师面临的重大挑战。而通过加强临床监测,及早发现问题的苗头并正确处理之,则是预防此类不良事件的最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监测 麻醉安全 围术期患者 麻醉科医师 麻醉并发症 医学科学技术 医患关系紧张 临床麻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用于麻醉深度的监测与评价 被引量:11
10
作者 佘守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88-190,共3页
关键词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麻醉深度 监测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者自控镇痛在妇产科疾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佘守章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8期510-512,共3页
妇产科疾病介入治疗多采用子宫动脉栓塞(UAE),UAE后即时疼痛发生率为90%~l00%,术后疼痛发生率为80%~90%,疼痛可以采用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治疗。UAE围介入治疗期采用PCEA法镇痛明显优于... 妇产科疾病介入治疗多采用子宫动脉栓塞(UAE),UAE后即时疼痛发生率为90%~l00%,术后疼痛发生率为80%~90%,疼痛可以采用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治疗。UAE围介入治疗期采用PCEA法镇痛明显优于传统用药法,其间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能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康复质量;PCEA配方中加入氟哌利多(0.005%)可以减少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疾病 子宫动脉栓塞术 自控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PAP通气机与喉罩气道在静脉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继云 郸守章 彭吕宪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23-324,共2页
BiPAP通气机与喉罩气道在静脉麻醉中的应用刘继云*守章*彭吕宪*BiPAP(bi-levelpositiveairwaypressure)通气机是一种无创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机,国内1990年开始应用于阻塞性呼吸... BiPAP通气机与喉罩气道在静脉麻醉中的应用刘继云*守章*彭吕宪*BiPAP(bi-levelpositiveairwaypressure)通气机是一种无创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机,国内1990年开始应用于阻塞性呼吸障碍、呼衰和高位硬膜外麻醉等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麻醉 BiPAP通气机 喉罩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尧永华 邬子林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5-717,共3页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结肠镜检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结肠镜检查老年病人30例,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R)组与芬太尼(F)组。R组用微量泵输注瑞芬太尼0.05μg/kg·min给药;F组单次给芬太尼1μg/kg。1min后所有...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结肠镜检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结肠镜检查老年病人30例,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R)组与芬太尼(F)组。R组用微量泵输注瑞芬太尼0.05μg/kg·min给药;F组单次给芬太尼1μg/kg。1min后所有病人静脉注射负荷量丙泊酚0.4mg/kg,继以缓慢间断推注每次0.2mg/kg,至RamsayⅢ-Ⅳ级。记录诱导、插镜、苏醒及留观时间;记录各时点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记录术中肢动、呼吸暂停、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胸肌强直次数;记录病人满意度。结果R组病人的诱导、清醒、留观时间均显著少于F组(P<0.05)。丙泊酚用于R组显著少于F组(P<0.05),术中R组的平均动脉压下降低于F组(P<0.05)。术中肢动R组少于F组,呼吸抑制R组大于F组,但无显著性差异。病人的满意度R组高于F组。结论静脉微量泵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确切、安全,是老年病人门诊检查的麻醉选择方法之一,术中应注意瑞芬太尼的给药速度,加强呼吸监护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丙泊酚 芬太尼 门诊手术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效剂量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罗比卡因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效应的观察 被引量:85
14
作者 许立新 佘守章 +2 位作者 许学兵 闫焱 谢晓青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80-282,共3页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比卡因用于子宫切除术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 (PCEA)效应。方法 选择 6 0例ASAⅠ~Ⅱ级于硬膜外麻醉下行腹式子宫全切术的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 (n=30 )。术后采用LCP模式行PCEA ,即负荷剂量 (5ml) +持续剂量 (...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比卡因用于子宫切除术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 (PCEA)效应。方法 选择 6 0例ASAⅠ~Ⅱ级于硬膜外麻醉下行腹式子宫全切术的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 (n=30 )。术后采用LCP模式行PCEA ,即负荷剂量 (5ml) +持续剂量 (2ml/h) +PCA剂量 (2ml/次 ) ,锁定时间 10min。A组镇痛用药为 0 2 %罗比卡因 +舒芬太尼 (0 4 μg/ml) ;B组为 0 2 %罗比卡因 +芬太尼 (4 μg/ml)。术后 4、8、12、2 0、2 4h双盲对照观察两组镇痛药用量、视觉模拟评分 (VAS)、镇静评分、运动阻滞评分以及恶心、呕吐、眩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舒芬太尼用量为 (2 6 5 0±2 80 ) μg ;B组芬太尼用量为 (2 74 30± 15 80 ) μg。两组罗比卡因用量无统计学差异。组间相同时间段内VAS、BCS及Bromage评分基本相似 (P >0 0 5 )。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两组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结论 以LCP模式采用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 0 2 %罗比卡因行PCE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剂量 舒芬太尼 芬太尼 罗比卡因 术后镇痛 硬膜外镇痛 病人自控镇痛 麻醉 宫全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旋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5
15
作者 邬子林 周志飞 +1 位作者 许立新 佘守章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1-704,共4页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全髋置换手术后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术后启动PCA时分别以0.2μg(/kg·h)持续输注右旋美托咪啶和生理盐水至PC...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全髋置换手术后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术后启动PCA时分别以0.2μg(/kg·h)持续输注右旋美托咪啶和生理盐水至PCA结束。记录两组自觉伤口疼痛PCA启动时(0)、4、8、12、24 h时VAS评分、芬太尼累积用量、Ramsay评分等;记录术后镇痛24 h期间的不良反应和异常情况及治疗措施。结果两组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但试验组PCA后各时点VAS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Ramsay镇静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12 h和24 h芬太尼累积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或0.01),减少21.4%。试验组PCA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率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输注右旋美托咪啶联合芬太尼PCA模式用于老年患者静脉镇痛安全有效,可减少芬太尼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美托咪啶 芬太尼 老年人 镇痛 静脉内 镇痛 病人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或硬膜外吗啡PCA药效学和血药浓度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5
16
作者 佘守章 索琨 +1 位作者 刘继云 苏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63-265,共3页
目的 :比较吗啡静脉和硬膜外PCA药效学和病人血药浓度的变化。方法 :60例病人 (ASAⅠ~Ⅱ级 )随机分成两组。A组 (n =3 0 ) :静脉PCA(PCIA) ,选用 0 0 5 %吗啡 +0 0 1%氟哌啶 ;B组 (n =3 0 ) :硬膜外PCA(PCEA)选用 0 0 1%吗啡 +0 1... 目的 :比较吗啡静脉和硬膜外PCA药效学和病人血药浓度的变化。方法 :60例病人 (ASAⅠ~Ⅱ级 )随机分成两组。A组 (n =3 0 ) :静脉PCA(PCIA) ,选用 0 0 5 %吗啡 +0 0 1%氟哌啶 ;B组 (n =3 0 ) :硬膜外PCA(PCEA)选用 0 0 1%吗啡 +0 15 %布比卡因。均采用Graseby 93 0 0PCA泵以LCP模式 (负荷剂量 5ml+持续剂量 1ml/h +PCA每次 1 0ml)进行镇痛。A组 10例和B组 11例分别于PCA 0、3、2 4小时测定吗啡血药浓度。结果 :( 1)综合镇痛质量PCEA组优于PCIA组 (P <0 0 5 ) ;( 2 )吗啡所用剂量及其血药浓度PCIA组明显高于PCEA组 (P <0 0 1) ,其中吗啡2 4小时用量PCIA组高于PCEA组 4~ 5倍 ,其血药浓度则高出 2~ 3倍 ;( 3 )并发症 :恶心、呕吐、瘙痒、嗜睡的发生率PCIA组高于PCEA组 (P <0 0 5 )。结论 :吗啡PCEA和PCIA均能产生满意的镇痛效果 ,但PCEA法吗啡血浆浓度、吗啡消耗量和不良反应均明显低于PCIA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吗啡 布比卡因 氟哌啶 药理学 血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配伍丁丙诺啡用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临床效应的观察 被引量:35
17
作者 余守章 刘继云 +2 位作者 许立新 胡善鉴 彭吕宪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03-207,共5页
本工作观察低浓度布比卡因与小剂量丁丙诺啡、吗啡复合液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临床效应。400例病人分为两组,Ⅰ组(n=78)丁布溶液:0.125%~0.25%布比卡因+0.0015%丁丙诺啡;Ⅱ组(n=322... 本工作观察低浓度布比卡因与小剂量丁丙诺啡、吗啡复合液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临床效应。400例病人分为两组,Ⅰ组(n=78)丁布溶液:0.125%~0.25%布比卡因+0.0015%丁丙诺啡;Ⅱ组(n=322)吗丁布溶液:同Ⅰ组丁布溶液+0.005%吗啡;均采用Graseby3300型PCA泵,以LCP模式(负荷剂量+持续量+PCA)给药。结果:Ⅰ组和Ⅱ组首20h镇痛用药量分别为21.7±6.1ml(丁丙诺啡0.33±0.09mg)和19.5±5.7ml(丁丙诺啡0.30±0.09mg、吗啡1.0±0.29mg),VAS评级为1.2±0.5和1.0±0.3分。二组呕吐并发症分别为1.3%和2.5%,无呼吸抑制或瘙痒情况。结论:本配伍PCEA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控镇痛 疼痛 硬膜外注药 丁丙诺啡 配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6
18
作者 刘继云 邬子林 佘守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56-458,共3页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早孕6~10周自愿行人工流产术的孕妇90例,随机分成3组(n=30),瑞芬太尼组(R组),瑞芬太尼+异丙酚组(RP组)和异丙酚组(P组).术中以不同的药物联合及不同的药物剂量...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早孕6~10周自愿行人工流产术的孕妇90例,随机分成3组(n=30),瑞芬太尼组(R组),瑞芬太尼+异丙酚组(RP组)和异丙酚组(P组).术中以不同的药物联合及不同的药物剂量静脉输注,并观察受术者的循环、呼吸情况、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R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后,受术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逐步增高(P<0.01),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心率明显减慢(P<0.05),术中有6例诉疼痛,5例诉头晕,3例诉肌颤等;RP组受术者给药前、后血压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心率和呼吸明显减慢(P<0.01);P组受术者用药后血压和心率均较用药前显著下降(P<0.05),均有一过性呼吸暂停,而后逐步出现深大呼吸,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和分钟通气量(MV)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1),ETCO2 低于术前水平(P<0.01).3组受术者镇痛效果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单纯瑞芬太尼和异丙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较好,但不良反应较多.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静脉注射,镇痛效果较好,有协同作用,循环系统稳定,呼吸抑制相对较轻,不良反应少,术后清醒快,其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但需加强呼吸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异丙酚 受术者 无痛人工流产术 联合 镇痛效果 血压 目的观 水平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45
19
作者 胡祖荣 曹培如 +4 位作者 佘守章 邓显仔 黄希照 苏丹晨 刘继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38-340,共3页
目的:比较鞘内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中的效应。方法:选择择期初产妇180例,鞘内镇痛药物为舒芬太尼,随机分六组,剂量分别为3.0μg、4.0μg、5.0μg、6.0μg、7.0μg、8.0μg(S3组、S4组、S5组、S6组、S... 目的:比较鞘内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中的效应。方法:选择择期初产妇180例,鞘内镇痛药物为舒芬太尼,随机分六组,剂量分别为3.0μg、4.0μg、5.0μg、6.0μg、7.0μg、8.0μg(S3组、S4组、S5组、S6组、S7组、S8组),双盲对照观察。各组镇痛方法均采用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硬膜外产妇自控镇痛(PCA)。各组硬膜外维持用药相同。观察记录起效时间;鞘内给药后10、15、30、60、90min时的VAS评分;维持时间、运动阻滞、各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1和5分钟Apagr评分与全程分娩镇痛的满意度;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起效时间S3组〉S4组〉S5组≈S6组S7组≈S8组,以S3组最慢。S3组在各时间点镇痛效果均比S5-S8组差,60min时S4、S5组的镇痛效果与S6、S7相似,但明显弱于S8组(P〈0.05);S3组、S4组的维持时间明显短于S5-S8组(P〈0.05)。S3组、S4组满意度明显差于S5-S8组(P〈0.05)。各组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瘙痒发生率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纯鞘内注射4.0—8.0μg舒芬太尼均可提供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效果,但镇痛剂量以5.0—6.0μg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分娩镇痛 硬膜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他佐辛超前镇痛对患者自控镇痛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2
20
作者 曾彦茹 佘守章 +2 位作者 许立新 许学兵 谢晓青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观察喷他佐辛超前镇痛对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A)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腹式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超前镇痛组(A组),于手术切皮前15min缓慢静脉推注喷他佐辛30mg;术后镇痛组(B组),... 目的观察喷他佐辛超前镇痛对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A)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腹式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超前镇痛组(A组),于手术切皮前15min缓慢静脉推注喷他佐辛30mg;术后镇痛组(B组),于手术结束关腹时静脉缓慢推注喷他佐辛30mg;对照组(C组),于手术切皮前15min缓慢静脉推注生理盐水1ml。三组患者均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A),镇痛液为0.2%左旋布比卡因和0.01%吗啡,PCA采用设置为负荷剂量5ml、背景剂量1ml/h、追加剂量每次1ml的LCP模式,锁定时间10min,镇痛24h。分别记录伤口静息疼痛和动态疼痛的VAS评分、开启PCA泵后各时段PCA泵的按压次数(D1)和实际有效按压次数(D2)、Ramsay镇静评分、改良Bromage分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PCA期间24h左旋布比卡因和吗啡用量A组明显低于B、C组(P<0.05),A组术后1、2、4、6、8、12及16h静态和动态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B、C组(P<0.05)。B组术后4h静态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在2~4h、4~6h、6~8h时段中A组患者D1及D2明显少于B、C组(P<0.05)。结论在手术切皮前15min静注喷他佐辛超前镇痛可有效增强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硬膜外PCA的术后镇痛效应,减少PCA镇痛药量,镇痛时间延长,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中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他佐辛 超前镇痛 自控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