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性化3D打印导板辅助重度脊柱后凸畸形手术矫正 被引量:1
1
作者 彭元昊 成凯 +5 位作者 朱浩天 王虹 刘康 王宇宁 丁焕文 吴毅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443-2450,共8页
目的评估在个性化3D打印导板引导下,行经椎体内截骨术、脊柱内固定术治疗重度脊柱后凸手术的矫形率、椎弓根钉位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非随机性临床试验研究,样本涵盖2018年12月至2023年6月期间接受经椎体内截骨术的19... 目的评估在个性化3D打印导板引导下,行经椎体内截骨术、脊柱内固定术治疗重度脊柱后凸手术的矫形率、椎弓根钉位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非随机性临床试验研究,样本涵盖2018年12月至2023年6月期间接受经椎体内截骨术的19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11例)。其中7例患者为导板组,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进行术前手术规划和术中个性化3D打印导板引导,12例患者为传统组,采用传统置钉矫正。术后评估包括后凸Cobb角、脊柱矫正率、钉位准确性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调查(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结果研究纳入患者19例,平均年龄48.0岁。平均随访26.4(9~54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相对满意的矫正效果,导板组平均矫正率为96.83%,传统组为86.61%。导板组与传统组平均术中出血量(857 vs 1045 mL)和平均手术时间(344 vs 402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住院时间(11 vs 18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共置钉278枚,其中导板辅助置钉70枚,97.1%为A级或B级;传统组置钉208枚,其中93.8%为A级或B级。术后CT/X线检查显示导板组与传统组后凸畸形矫正均达到一定程度矫正,2组的平均矫正角度(43.37°vs 36.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导板组的矫正率显著高于传统组(96.83%vs 86.61%,P<0.01);ODI评分导板组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在脊柱截骨术中,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术前规划、手术模拟和个性化3D打印导板的辅助,能够改善术后矫形率,提高置钉的准确性,改善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 导板 3D打印 计算机辅助设计 病例系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与早期功能训练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30
2
作者 黄雪萍 刘洁珍 +2 位作者 谢青梅 张成娟 张光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343-2345,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内固定与早期功能训练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对4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LCP内固定治疗,并给予个体化早期功能康复训练,通过对患肢肿胀、疼痛、骨...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内固定与早期功能训练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对4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LCP内固定治疗,并给予个体化早期功能康复训练,通过对患肢肿胀、疼痛、骨折愈合的X线指标和腕关节功能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判断腕关节的康复功能。结果:术后随访5~24个月,采用Gartland-Wreley腕关节评分系统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定,功能评定为优29例,良16例,差3例,优良率达93.8%,腕关节的疼痛缓解、肿胀消退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缩短,腕关节功能康复良好。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与早期功能康复训练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具有创伤小,降低并发症,促进腕关节功能的康复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腕关节 功能 锁定加压钢板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掌侧手术入路改进的解剖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侯之启 陈铭 +5 位作者 杨运发 王新亮 邝炯祥 戈涛 覃健 徐中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5-486,共2页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LCP内固定术掌侧入路改进的解剖基础。方法:常规尸体解剖观察旋前方肌的形态、神经血管束的走行及毗邻关系,测量肌肉相关形态学指标。设计保留旋前方肌的桡骨远端骨折掌侧手术入路并进行临床验证。结果:旋前方肌...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LCP内固定术掌侧入路改进的解剖基础。方法:常规尸体解剖观察旋前方肌的形态、神经血管束的走行及毗邻关系,测量肌肉相关形态学指标。设计保留旋前方肌的桡骨远端骨折掌侧手术入路并进行临床验证。结果:旋前方肌的桡尺侧以腱膜与骨膜相移行,肌腹深面直接与桡尺骨骨面和骨间膜结合,支配肌肉的血管神经束来自骨间前血管和神经,于肌肉上缘穿入,行于其深面,腕背支血管穿过骨间膜,与骨间后动脉交通。在旋前方肌上缘的平面,血管神经束距桡骨尺侧缘的距离为(6.10±0.86)mm;肌肉下缘与桡腕关节面的距离为(9.30±2.11)mm。临床采用保留旋前方肌掌侧入路桡骨远端骨折LCP内固定术5例,方法可行。结论:在桡骨远端骨折LCP内固定术掌侧入路中保留旋前方肌是完全可行的,符合现代微创手术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手术入路 应用解剖 L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测皮岛对深部移植组织瓣血供监测的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杨运发 徐中和 +2 位作者 侯之启 张光明 郭奇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6-318,共3页
目的:评价监测皮岛对深部移植组织瓣血供监测的可靠性。方法:从1989年9月到2003年6月,对85例因肿瘤切除、创伤导致深部组织缺损的病人实施了携带监测皮岛的各种深部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术后7d内连续临床观察监测皮岛以了解深部组织瓣的... 目的:评价监测皮岛对深部移植组织瓣血供监测的可靠性。方法:从1989年9月到2003年6月,对85例因肿瘤切除、创伤导致深部组织缺损的病人实施了携带监测皮岛的各种深部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术后7d内连续临床观察监测皮岛以了解深部组织瓣的血供。结果:10例监测皮岛出现异常,探查发现真正血栓9例,1例为假阳性。术后3d内出现9例,3d后(术后第5d)出现1例。监测皮岛对深部移植组织瓣血供监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Youden’s指数(正确诊断指数)分别为100%,98.7%和0.987。结论:(1)监测皮岛能可靠地监测深部移植组织瓣的血供状态;(2)应用监测皮岛,对深部移植组织瓣的血供监测3d是足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皮岛 评价 深部移植组织瓣 血管危象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骨肿瘤保肢术局部复发相关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光明 黄承达 +1 位作者 韩仕英 徐中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580-583,共4页
作者结合临床多方面材料.重点讨论保肢术后的局部复发问题。对30例骨肿瘤病人的穿刺针道作全程分段多处病检,针道接种率6.6%;同期对15例恶性骨肿瘤病人实施保肢术,作病变区首次冲洗液查瘤细胞及病灶邻旁组织随机多方向病检... 作者结合临床多方面材料.重点讨论保肢术后的局部复发问题。对30例骨肿瘤病人的穿刺针道作全程分段多处病检,针道接种率6.6%;同期对15例恶性骨肿瘤病人实施保肢术,作病变区首次冲洗液查瘤细胞及病灶邻旁组织随机多方向病检均未发现瘤细胞残留。检查肿瘤包膜的完整性,作术前平片、CT,术后标本和平片的对照测量。提出肿瘤的穿刺活检对局部复发无明显影响;有效的术前、后化疗和严格的广泛切除术是防止局部复发的主要条件,局部复发决定于手术的切除边界而不决定于是局部切除还是截肢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保肢术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骨移植监测皮岛设计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6
作者 郭奇峰 徐中和 蔡维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23-324,共2页
目的 :为腓骨移植携带监测皮岛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以腓骨头尖与外踝尖作连线将小腿外侧从上至下等分为 1/ 5~ 5 / 5 5个区段 ,在 2 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各区段皮动脉的分布 ;10 0侧正常活体成人下肢用双向超声Doppler... 目的 :为腓骨移植携带监测皮岛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以腓骨头尖与外踝尖作连线将小腿外侧从上至下等分为 1/ 5~ 5 / 5 5个区段 ,在 2 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各区段皮动脉的分布 ;10 0侧正常活体成人下肢用双向超声Doppler血流探测小腿外侧皮动脉浅出点的分布。结果 :两组材料综合统计 ,小腿外侧 1/ 5区段有 1支皮动脉及 1个皮动脉浅出点 ,其来源于胫后动脉 ;2 / 5及 3 / 5区段均有1~ 2支皮动脉及 1~ 2个皮动脉浅出点 ,来源于腓动脉 ;4/ 5及 5 / 5区段均有 1支皮动脉及 1个皮动脉浅出点 ,来源于腓动脉。结论 :腓骨与腓骨监测皮岛血供同源 ,腓骨移植可从监测皮岛间接观察其血供情况 ,监测皮岛通常设计在小腿外侧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移植 监测 皮岛设计 解剖学 手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tiloc髓内钉与Philos钢板治疗Neer二、三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7
7
作者 祝捷 杨运发 肖学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50-1455,共6页
目的比较Mutiloc髓内钉与Philos钢板治疗Neer二、三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93例Neer二、三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数据,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Mutiloc髓内钉组(n=30)和Philos钢板组(n=... 目的比较Mutiloc髓内钉与Philos钢板治疗Neer二、三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93例Neer二、三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数据,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Mutiloc髓内钉组(n=30)和Philos钢板组(n=56)。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术后12周和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及Constant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对以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随访时间(59.2±26.5)周。与Philos钢板组相比,Multiloc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更短(P=0.013)、术中出血量更少(P<0.001);术后12周随访VAS评分更低(P<0.001),ASES评分、Constant评分更高(PASES=0.011,Pconstant=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两组VAS评分、ASES评分、Constant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_(vas)=0.308,P_(ASES)=0.105,P_(constant)=0.15,P_(并发症)=0.818)。结论Mutiloc髓内钉与Philos钢板治疗Neer二、三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短期疗效,前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早期康复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Multiloc髓内钉 Philos钢板 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19
8
作者 楼慧玲 梁剑 郭奇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8期904-905,共2页
目的 :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防治经验及体会。方法 :对 1996年 1月至 2 0 0 3年 8月我院手术治疗的 3 16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男 13 3例 ,女 183例 ,年龄 60~ 10 2岁 ,平均78 2岁。 14 7例并存内科疾... 目的 :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防治经验及体会。方法 :对 1996年 1月至 2 0 0 3年 8月我院手术治疗的 3 16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男 13 3例 ,女 183例 ,年龄 60~ 10 2岁 ,平均78 2岁。 14 7例并存内科疾病 ,肺部并发症 5 9例 (肺部感染 3 1例 ,肺气肿 11例 ,哮喘 14例 ,其他 3例 ) ,且并存其他内科疾病者 3 4例。急诊手术 3 3例。结果 :3 16例均手术成功 ,住院时间 2~ 2 6d ,平均 16d ,术后住院期间死亡 8例 ,其中 6例存在肺部并发症 ,62例进行了至少 1次以上抢救 ,其中 3 6例有肺部并发症 ,急诊手术病人无一例死亡。 2 75例术后随访 ,2 47例恢复到伤前生活活动能力 ,2 8例恢复欠佳 ,所有术后病人均能坐起。结论 :手术是老年人髋部骨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而精心的围手术期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髋部骨折 围手术期 肺部 并发症 防治措施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器(记忆合金钉板)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徐中和 杨运发 +2 位作者 温世锋 侯之启 余存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4-446,共3页
目的:对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新型内固定器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设计一种新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器,用福尔马林固定的经X线片证实为骨质疏松并排除骨折和肿瘤的尸体股骨标本11根,模拟股骨转子间骨折,随机分为记忆合金... 目的:对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新型内固定器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设计一种新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器,用福尔马林固定的经X线片证实为骨质疏松并排除骨折和肿瘤的尸体股骨标本11根,模拟股骨转子间骨折,随机分为记忆合金钉板固定组(6例)和DHS固定组(5例)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比较两组股骨头垂直位移1mm时的压缩刚度、加载350N时的股骨头垂直位移、股骨颈扭转1°时的扭矩、扭矩为3.5Nm时股骨颈的扭转角度。结果:记忆合金钉板与DHS固定比较,上述指标经统计学分析,P值分别为0.930、0.248、0.417、0.622,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记忆合金钉板较DHS固定,骨质的进一步破坏少,能保持股骨近段结构上的完整性。结论:记忆合金钉板内固定骨质破坏少、固定可靠,能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多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新亮 张光明 +4 位作者 刘永轶 邝炯祥 杨运发 戈涛 侯之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6-677,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多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采用经皮微创多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29例,女13例,平均年龄49.5(19~83)岁,GardenⅠ型6例,GardenⅡ型1...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多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采用经皮微创多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29例,女13例,平均年龄49.5(19~83)岁,GardenⅠ型6例,GardenⅡ型10例,GardenⅢ型16例,GardenⅣ型10例,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3例,受伤距离手术时间平均4.2d,手术时间平均70min,手术失血量平均68.5mL,平均随访23.8个月,1例复位不良,1例并发肺炎,4例发生股骨头坏死,无骨折不愈合发生,Harris术后评分平均93.2分。结论:经皮微创多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是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微创手术 空心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地区成人胫骨平台内侧与腓骨头高度差距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罗吉伟 黄美贤 +4 位作者 金大地 廖华 覃健 张光明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1-383,共3页
目的:测量胫骨内侧平台最低点至腓骨头(FH)尖端高度的差距(DPF),为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胫骨假体(TP)设计及胫骨平台截骨提供参数。方法:华南地区成人60侧骨性正常膝关节(正常组,年龄:16 ̄78岁,平均40.3岁);退行性骨性关节炎膝60侧(OA组... 目的:测量胫骨内侧平台最低点至腓骨头(FH)尖端高度的差距(DPF),为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胫骨假体(TP)设计及胫骨平台截骨提供参数。方法:华南地区成人60侧骨性正常膝关节(正常组,年龄:16 ̄78岁,平均40.3岁);退行性骨性关节炎膝60侧(OA组,年龄:40 ̄85岁,平均69.3岁);两组中男、女均为30侧。摄膝关节正位X线片,在X线片上测量DPF。采用析因分析和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各组DPF差别。结果:DPF值如下:正常组(8.29±0.93)mm,其中,男性为(8.67±0.92)mm,女性为(7.90±0.79)mm;OA组(7.40±0.94)mm,其中,男性为(8.05±0.82)mm,女性为(6.75±0.51)mm。正常组和OA组DPF有显著性差异(P<0.001);男、女性DPF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适合华南地区的TP厚度在6 ̄9mm范围内,男性7 ̄9mm;女性6 ̄8mm;TKA术前应该常规测量DPF,胫骨近端截骨时要防止误伤腓侧副韧带(F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置换 关节成形术 假体 胫骨 参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动脉茎突返支骨(膜)瓣移植治疗手舟骨陈旧性骨折 被引量:4
12
作者 谢文伟 侯之启 +6 位作者 利盛成 姚汉刚 熊秉刚 廖德允 苏厂尧 黎明华 黎润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7-349,共3页
目的:前瞻性分析应用桡动脉返支茎突骨(膜)瓣移植+普通加压螺钉固定治疗难愈性陈旧性手舟骨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2例腰部、近心端骨折,病史虽短,但估计骨愈合机会少或出现骨不连现象的陈旧性手舟骨骨折患者,行腕背切口骨折复位,... 目的:前瞻性分析应用桡动脉返支茎突骨(膜)瓣移植+普通加压螺钉固定治疗难愈性陈旧性手舟骨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2例腰部、近心端骨折,病史虽短,但估计骨愈合机会少或出现骨不连现象的陈旧性手舟骨骨折患者,行腕背切口骨折复位,普通加压螺钉固定,沿舟骨纵轴跨越骨折线凿出同等大小的骨槽,应用桡动脉返支茎突骨(膜)瓣转位植入,并随访其疗效。结果:术后12例均获随访,时间6~28月。疗效按评价标准分析:优9例,良3例,差0例,优良率达100%。结论:应用桡动脉返支茎突骨(膜)瓣移植加普通加压螺钉固定治疗陈旧性手舟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副作用损伤少,花费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尤其对估计骨愈合机会少的病例,应积极地行前瞻性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舟骨 骨折 桡动脉返支 桡骨茎突 骨瓣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假体旋转力线不良与髌股关节并发症 被引量:6
13
作者 罗吉伟 余存泰 +1 位作者 覃健 徐达传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7-219,共3页
目的应用CT技术测量股骨假体和胫骨假体旋转角度,探讨假体旋转性和髌股关节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股骨上髁轴和胫骨结节为参考点,对股骨假体和胫骨假体的旋转性进行测量,并比较了20例功能良好膝关节和30例产生髌股关节并发症的膝关... 目的应用CT技术测量股骨假体和胫骨假体旋转角度,探讨假体旋转性和髌股关节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股骨上髁轴和胫骨结节为参考点,对股骨假体和胫骨假体的旋转性进行测量,并比较了20例功能良好膝关节和30例产生髌股关节并发症的膝关节的假体旋转性。结果髌股关节并发症组的假体(股骨+胫骨)存在过度内旋,其内旋度数和值与髌股关节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轻度假体内旋(和值1°~4°)导致髌骨倾斜和轨迹外移;中度假体内旋(和值3°~8°)导致髌骨半脱位;重度假体内旋(和值7°~17°)导致早期的髌骨脱位和晚期的髌骨置换失败。功能良好组的假体旋转度和值为10°~0°外旋。结论在轴向力线正常时,假体的内旋放置可能是导致髌股关节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利用 CT扫描图像,行假体旋转度测量可用于术中以指导手术,术后也可以作为是否需要翻修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旋转不良 髌股关节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下运用锁定加压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12
14
作者 戈涛 张光明 +1 位作者 邝炯祥 侯之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0-682,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MIPPO)结合锁定加压板(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03年2月至2007年1月期间收治的42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行MIPPO术,内固定材料选用AO专利SYNTHSE的LCP钛板,使用普通3.5系统LCP钛板32例... 目的:探讨运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MIPPO)结合锁定加压板(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03年2月至2007年1月期间收治的42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行MIPPO术,内固定材料选用AO专利SYNTHSE的LCP钛板,使用普通3.5系统LCP钛板32例,胫骨干骺端LCP10例。骨折按AO分型为A2型10例、A3型9例、B2型12例、C1型11例。其中男20例,女22例,右侧18例,左侧24例,平均年龄为44.5(26~75)岁。结果:所有患者均在4周复查X线片,可见骨折端骨痂生长,14周骨折端出现大量骨痂,骨折线消失。平均随访时间13.6(4~25)个月。平均术后6周开始部分负重,完全负重时间平均16周。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25例,良14例,中3例,差0例,优良率92.9%。局部皮肤出现水泡2例,无伤口感染、皮肤坏死病例。结论:MIPPO技术下运用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美观,患者依从性好,固定可靠,愈合率高,皮肤软组织感染发生少,早期功能锻炼、早期负重等优点。但术中需在X线透视下完成骨折复位固定以保证手术效果,对设备要求较高,手术内固定材料价格目前较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锁定加压板内固定治疗多段胫骨干骨折30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新亮 戈涛 +4 位作者 邝炯祥 覃健 杨运发 徐中和 侯之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6期2851-2852,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方法(MIPPO)结合锁定加压板(LCP)治疗胫骨干C2型多节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2月至2006年6月收治30例胫腓骨骨折AO-C2型多节段骨折患者,其中按照Gustilo分型,Ⅰ型8例,Ⅱ型7例,其余15例为闭合骨折。均...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方法(MIPPO)结合锁定加压板(LCP)治疗胫骨干C2型多节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2月至2006年6月收治30例胫腓骨骨折AO-C2型多节段骨折患者,其中按照Gustilo分型,Ⅰ型8例,Ⅱ型7例,其余15例为闭合骨折。均应用MIPPO结合LCP治疗,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38岁(16~66岁)。结果:本组30例均得随访,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28个月。手术均在1周内完成,手术时间40~130min,平均75min,术中出血100~300mL。X线片示骨痂出现时间为4~6周,平均5周,14周骨折端出现大量骨痂,骨折线模糊。部分负重时间根据患者骨折损伤程度、内固定效果、骨痂生长情况等综合评估,本组患者部分负重时间平均为6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16周。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21例,良6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0%。其中1例术后出现8°外旋畸形,1例出现骨延迟愈合,无骨髓炎、骨不连发生。2例出现局部皮肤水泡;1例浅表伤口感染。结论:MIPPO结合LCP是治疗胫骨多节段骨折的又一新方法,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手术操作简易、适应范围广、效果确切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胫骨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4
16
作者 邝炯祥 张光明 肖学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75-1276,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03年11月~2007年11月收治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122例,男46例,女76例,年龄33~96岁,平均77.3岁。骨折按Evans分类法:Ⅲ型89例,Ⅳ型33例。均行PFN(...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03年11月~2007年11月收治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122例,男46例,女76例,年龄33~96岁,平均77.3岁。骨折按Evans分类法:Ⅲ型89例,Ⅳ型33例。均行PFN(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24月,平均11.8月,优66例,良33例,中8例,差5例。术后优良率89.34%。其中6例术后复查照片发现髋内翻,2例术后2~4周出现股骨钉切割股骨颈,4例术后4~12周股骨钉、髋螺钉松脱,1例术后18月发生骨不连。结论PFN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有效、先进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髓内钉 粗隆间骨折 骨折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加压板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7
17
作者 邝炯祥 张光明 王新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3-684,共2页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板(LCP)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适应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分析54例LCP内固定治疗的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38例,年龄55~82岁,平均63岁。骨折按AO分类为A2型9例,A3型9例,B2型8...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板(LCP)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适应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分析54例LCP内固定治疗的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38例,年龄55~82岁,平均63岁。骨折按AO分类为A2型9例,A3型9例,B2型8例,B3型13例,C1型5例,C2型8例,C3型2例。均采用掌侧入路,辅助背侧小切口复位加植骨45例。结果:所有患者都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按Dienst等临床评分标准判断术后优良率85.2%。其中术后出现锁定螺钉松脱1例,掌倾角呈负角合并背侧骨皮质缺损2例,螺丝钉切割穿出关节面1例,关节面残留台阶或间隙1例,桡骨轴向短缩(﹥7mm)1例,正中神经支配区域麻痹2例。结论:LCP适合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且效果良好。但并不能完全确保牢固的固定,应重视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术中加强手术技巧,注重背侧的复位加植骨,强调合并尺骨远端骨折时的复位固定。应用植骨防止螺钉松动,必要时术后予石膏托加强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民庆 侯之启 +1 位作者 周立平 罗吉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1-102,共2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的技术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0.1 ̄2005.10间确诊为半月板撕裂的26例病人,行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并进行了随访及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时间6 ̄48个月,平均13.7个月。23例获得临床愈合,其中2例经过关节镜观...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的技术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0.1 ̄2005.10间确诊为半月板撕裂的26例病人,行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并进行了随访及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时间6 ̄48个月,平均13.7个月。23例获得临床愈合,其中2例经过关节镜观察证实临床愈合,所有病人膝关节活动度均无受限。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具有微创、显露清楚等优点,临床效果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 缝合 关节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监测皮岛的腓骨头移植修复肱骨头缺损重建肩关节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奇峰 徐中和 温世锋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2-513,共2页
目的 :探讨带监测皮岛的腓骨头移植修复肱骨头缺损重建肩关节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 :对 13例因肿瘤或创伤致肱骨头缺损病例 ,用带监测皮岛的腓骨头移植修复肱骨头缺损并重建肩关节。结果 :3~ 10年随访 ,13例监测皮岛存活 ,移植腓... 目的 :探讨带监测皮岛的腓骨头移植修复肱骨头缺损重建肩关节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 :对 13例因肿瘤或创伤致肱骨头缺损病例 ,用带监测皮岛的腓骨头移植修复肱骨头缺损并重建肩关节。结果 :3~ 10年随访 ,13例监测皮岛存活 ,移植腓骨头增大塑形 ,形似受区肱骨头 ,移植腓骨与肱骨的口径相当 ,肩关节活动度 :前屈 64 .6°± 8.3° ,后伸 2 7.7°± 5 .3° ,外展 72 .3°± 7.8° ,内收 17.3°± 4.4° ,上举 13 8.8°± 12 .8°。结论 :带监测皮岛腓骨头移植修复肱骨缺损重建肩关节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皮岛 腓骨头 移植 肱骨头 显微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接骨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运发 张光明 +3 位作者 徐中和 王建炜 戈涛 邝炯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8-679,共2页
目的:总结微创经皮接骨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1例采用微创经皮接骨术治疗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患者经6~36个月的随访,除骨延迟愈合1例、内固定取出困难2例外,无其他并发症。参照Joh... 目的:总结微创经皮接骨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1例采用微创经皮接骨术治疗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患者经6~36个月的随访,除骨延迟愈合1例、内固定取出困难2例外,无其他并发症。参照Johner-Wruhs方法进行疗效评价,优24例、良13例、中3例、差1例,总优良率为90.2%。结论:微创经皮接骨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疗效满意,熟悉局部解剖学特点和进一步掌握手术技巧有助于提高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总体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膝损伤 膝关节 微创经皮接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