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泌乳素促进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6 被引量:3
1
作者 唐莼 李昀 +5 位作者 林小军 叶静华 李伟念 何志翔 李芳菲 蔡小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62-2066,共5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泌乳素(PRL)水平与疾病活动程度的关系,以及PRL促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泌白细胞介素-6(IL-6)的机制。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3月至9月40例初治RA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泌乳素(PRL)水平与疾病活动程度的关系,以及PRL促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泌白细胞介素-6(IL-6)的机制。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3月至9月40例初治RA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血清PRL水平,ELISA检测IL-6水平,RT-q PCR检测泌乳素受体(PRLR)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MAPK通路相关蛋白p-p38的蛋白水平。结果:RA患者血清PRL水平明显升高(P<0.01),活动期RA患者PRL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期RA患者(P<0.01)。PRL水平与DAS28评分、ESR和CRP呈正相关(P<0.01)。RA患者PBMCs中PRLR水平明显升高(P<0.01)。PRL可诱导PBMCs分泌IL-6,siRNA沉默PRLR或采用MAPK通路抑制剂可抑制IL-6的产生。结论:RA患者血清PRL升高与DAS28评分、ESR和CRP呈正相关,PRL可作为预测RA严重程度的指标。PRL通过与PRLR相互作用,激活p38 MAPK通路,从而促进IL-6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泌乳素 白细胞介素-6 P3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关节炎患者用药治疗现状的全国多中心大样本现场调查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晓盈 彭嘉婧 +7 位作者 刘传慧 蔡小燕 张江林 梅轶芳 靳洪涛 王晓非 磨红 栗占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44-1048,共5页
目的:目的:评估骨关节炎在我国患病及用药现况,并进行疾病评估。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的研究方法,对2017年4—10月全国40家医院1 066例骨关节炎患者的一般资料、患病情况、用药情况以及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数据采用SPSS 19. 0软件... 目的:目的:评估骨关节炎在我国患病及用药现况,并进行疾病评估。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的研究方法,对2017年4—10月全国40家医院1 066例骨关节炎患者的一般资料、患病情况、用药情况以及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数据采用SPSS 19. 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 066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3. 6,平均年龄(61. 9±11. 0)岁,年龄分布于36~94岁。膝骨关节炎、髋骨关节炎、手骨关节炎患病人数分别是873例(81. 9%)、150例(14. 1%)、387例(36. 3%),其中合并两个部位的患者242例(22. 7%),3个部位均受累关节炎患者为51例(4. 8%)。56. 6%(603/1 066)患者应用过1种及以上非甾体抗炎药,28. 9%(308/1 066)患者应用1种及以上止痛药物。61. 2%(652/1 066)应用1种及以上改善病情骨关节炎药,包括氨基葡萄糖(400/1 066,37. 5%)、硫酸软骨素(21/1 066,2. 0%)、双醋瑞因(63/1 066,5. 9%)或联合应用2种以上改善病情骨关节炎药(168/1 066,15. 8%)。92例(8. 6%)患者应用止痛药控制症状,未进一步使用抗炎及保护关节药物。232例(21. 8%)患者应用关节腔穿刺注射药物,应用玻璃酸钠或糖皮质激素分别为98例(9. 2%)和48例(4. 5%),而将二者联合应用达86例(8. 1%)。应用局部外用药物患者占26. 5%(283/1 066),理疗占15. 8%(168/1 066)。与膝关节受累患者相比,髋关节受累患者的病情明显更加严重,两组患者按照美国西部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评估疼痛(Z=-7. 625,P <0. 001)、僵硬感(Z=-6. 229,P <0. 001)、关节功能(Z=-6. 777,P <0. 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髋骨关节炎患者更多应用止痛药物(χ2=24. 838,P <0. 001)。结论:我国骨关节炎患者以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及改善病情骨关节炎药为主要治疗方式,但存在药物使用不规范情况;与膝骨关节炎相比,髋骨关节炎患者病情更为严重,需引起重视,并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治疗药物 现场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损害与血清脂蛋白(a)水平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林小军 蔡小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7期773-774,共2页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脂蛋白(a)犤Lp(a)犦水平与其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将48例狼疮肾炎患者根据24h尿蛋白定量(24hUpro)数值分为,<140mg组(A组)12例、140~500mg组(B组)16例和>500mg组(C组)20例,并与36例对照组比较...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脂蛋白(a)犤Lp(a)犦水平与其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将48例狼疮肾炎患者根据24h尿蛋白定量(24hUpro)数值分为,<140mg组(A组)12例、140~500mg组(B组)16例和>500mg组(C组)20例,并与36例对照组比较。结果:B组和C组的血清Lp(a)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A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C两组分别与A组比较,C组与B组比较,血清Lp(a)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以Lp(a)为应变量,以24hUpro、TG、TC、HDL、LDL、Apo-A1、Apo-B为自变量,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Lp(a)与24hUpro呈正相关(r=0.416,P<0.05),与其它血脂变化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血清Lp(a)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肾损害相关,Lp(a)水平随着肾损害的加重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狼疮肾炎 血脂 脂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人群血清尿酸的长期变化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5年前瞻性队列研究
4
作者 李婷 王兰花 +2 位作者 黄文勇 蔡小燕 张建瑜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8期39-47,共9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中血清尿酸(uric acid,UA)在5年内的纵向变化趋势和波动及其对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的影响。方法纳入在中国广州进行的岭头队列研究中≥40岁的参与者。2008年进行了基线检查,随访检查每年进...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中血清尿酸(uric acid,UA)在5年内的纵向变化趋势和波动及其对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的影响。方法纳入在中国广州进行的岭头队列研究中≥40岁的参与者。2008年进行了基线检查,随访检查每年进行一次,直到2012年。UA趋势计算为每次检查时UA的水平线性回归的斜率系数。UA波动定义为计算个体5年内所有的血尿的测量值的标准差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GFR采用慢性肾病流行病学协作方程进行计算。在5年期间,有基线UA和至少3次UA测量值的参与者被纳入分析。结果共纳入4014例参与者,2012年平均年龄(62.6±8.7)岁,男性2375例(59.2%)。5年平均UA水平为(6.23±1.34)mg/dl,并随时间升高。高基线UA组的UA波动更显著,其标准差和RMSE波动也较大。2012年的GFR水平随着UA水平的增高而降低(P<0.001),进一步对性别分层后发现,这一趋势在女性受试者中表现显著(P<0.001),而在男性中没有统计学意义(P=0.076)。在校正了潜在的混杂因素后,较高的基线UA和较大的UA变异性(长期趋势和波动)仍然与较低的GFR相关。结论中老年人群中UA水平升高及其波动与GFR降低独立相关。UA可能会增加这一人群发生肾功能不全的风险。因此,早期管理不断增加的UA水平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肾小球滤过率 长期趋势 波动 前瞻性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