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HT通过5-HT2BR促进巨核细胞生长和抗巨核细胞凋亡
1
作者 孔惠敏 岑玉蓉 +2 位作者 杨默 彭强 黄金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1,共7页
目的:探讨5-羟色胺(5-HT)对巨核细胞Meg-01增殖、凋亡以及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检测Meg-01细胞对5-HT的摄取和5-HT在Meg-01细胞中的代谢。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骨髓巨核细... 目的:探讨5-羟色胺(5-HT)对巨核细胞Meg-01增殖、凋亡以及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检测Meg-01细胞对5-HT的摄取和5-HT在Meg-01细胞中的代谢。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骨髓巨核细胞5-羟色胺2B型受体(5-HT2BR)的表达。将5-HT和/或5-HT2BR抑制剂Ketanserin加入到Meg-01细胞中培养48 h,应用MTT检测法和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及细胞活率。Meg-01细胞中加入5-HT和/或Ketanserin孵育72 h,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早期凋亡情况和凋亡蛋白酶caspase-3的活性。采用CFU-MK培养探究5-HT对巨核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Meg-01细胞可以摄取5-HT,并将摄取的5-HT分解成5-羟吲哚乙酸(5-hydroxyindoleacetic acid,5-HIAA)。免疫荧光染色表明骨髓巨核细胞表面有5-HT2BR的表达。5-HT对Meg-01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呈剂量依赖性(r=0.82),5-HT浓度为200 nmol/L时,对Meg-01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最明显(P<0.001)。台盼蓝染色结果也提示200 nmol/L的5-HT对Meg-01细胞的存活率影响最明显(P<0.05)。在5-HT单独存在时,可明显促进Meg-01细胞的增殖(P<0.001),加入Ketanserin后,此作用减弱。5-HT可以明显降低Meg-01细胞的早期凋亡率(P<0.001)和caspase-3的活性(P<0.05),加入Ketanserin之后,Meg-01细胞的早期凋亡率明显增加(P<0.001),caspase-3的活性也有所增加。CFU-MK形成结果表明,5-HT可促进骨髓细胞CFU-MK的形成,且呈剂量依赖性(r=0.89);而在5-HT的基础上加入Ketanserin,5-HT对CFU-MK形成的促进作用减弱(P<0.01)。结论:巨核细胞内有可能存在代谢分解5-HT的单胺氧化酶,将5-HT分解为5-HIAA。5-HT有可能通过5-HT2BR促进巨核细胞的的增殖和分化。此外,在5-HT作用下还可以降低巨核细胞的凋亡,其抗凋亡作用可能是通过5-HT2BR和caspase-3通路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 Meg-01细胞 5-羟色胺2B型受体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血清脐血巨核系祖细胞体外扩增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莫文健 毛平 +4 位作者 何秋山 应逸 朱志刚 许艳丽 杜庆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3-137,共5页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恢复延迟是一大难题 ,目前认为这主要与脐血中巨核系祖细胞数量不足及脐血巨核细胞分化成熟延迟有关 ,而将部分脐血进行巨核系祖细胞体外扩增后输注受者体内是有望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 ,但适用于临床应用...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恢复延迟是一大难题 ,目前认为这主要与脐血中巨核系祖细胞数量不足及脐血巨核细胞分化成熟延迟有关 ,而将部分脐血进行巨核系祖细胞体外扩增后输注受者体内是有望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 ,但适用于临床应用的扩增条件至今仍未确立。本课题采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 (MNC)在无血清培养体系中使用TPO ,IL 3,SCF ,IL 6等细胞因子进行不同的组合 ,在培养的 0 ,6 ,10 ,14天进行MNC、CD4 1+细胞及CFU MK数的检测 ,以寻找最佳的细胞因子组合及最佳的收获时机。结果表明 :无血清条件下TPO与IL 3,SCF ,IL 6等细胞因子联用可实现脐血巨核系祖细胞有效的体外扩增 ,各因子组中以TPO +IL 3+SCF +IL 6组扩增效果为最佳 ,其CFU MK数于第 10天最多 ,扩增达 6 .8倍 ,CD4 1+细胞扩增达 8.8倍。结论 :在人脐血MNC无血清培养条件下 ,TPO +IL 3+SCF +IL 6组为巨核系祖细胞体外扩增较佳的因子组合。由于TPO +IL 3+SCF +IL 6组的CFU MK数于第 10天最多 ,CD4 1+细胞数亦为同期最高 ,故培养后收获时间宜控制在其体外培养的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巨核系祖细胞 无血清培养 血小板 巨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相关的TCR VβT细胞的诱导及其限制性和克隆性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玉平 李扬秋 +3 位作者 陈少华 杨力建 王震 吴秀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0-334,共5页
目的:了解体外诱导CML细胞相关TCR Vβ亚家族T细胞克隆性增殖及其杀伤性的情况。方法:采用混合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培养法(MLTC)体外将CML细胞、K562细胞和bcr-abl多肽与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混合培养和扩增,利用RT-PCR-基因扫描技术分... 目的:了解体外诱导CML细胞相关TCR Vβ亚家族T细胞克隆性增殖及其杀伤性的情况。方法:采用混合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培养法(MLTC)体外将CML细胞、K562细胞和bcr-abl多肽与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混合培养和扩增,利用RT-PCR-基因扫描技术分析培养后T细胞的TCR Vβ谱系的限制性利用和克隆性增殖情况,并经LDH法分析诱导增殖T细胞的杀伤性。结果:经bcr-abl多肽、CML细胞和K562细胞诱导扩增1-2周后,供者外周血T细胞表达10-13个Vβ亚家族,在Vβ16和Vβ21出现克隆性增殖T细胞,在Vβ5和Vβ13出现寡克隆生长趋势T细胞。诱导扩增后的T细胞对CML和K562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结论:利用CML细胞、K562细胞和bcr-abl多肽可在体外诱导出CML细胞特异性CTL,该CTL可能为优势表达的Vβ亚家族克隆性T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慢性 肽类 受体 抗原 T细胞 K56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 CD4^+ T细胞计数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病毒感染的预示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莫文健 孙倩倩 +6 位作者 潘世毅 毛平 陈小卫 张玉平 周铭 许艳丽 王顺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61-1767,共7页
目的:探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CD3^+ CD4^+ T细胞对预测病毒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SAA行allo-HSCT患者78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后第1、2、... 目的:探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CD3^+ CD4^+ T细胞对预测病毒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SAA行allo-HSCT患者78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后第1、2、3、6、12个月外周血CD3^+ CD4^+ T细胞计数,并根据结果分为<50/μl(n=120)、50-100/μl(n=48)和>100/μl 3个组(n=123)。在时间点的前后2周,监测巨细胞病毒、EB病毒DNA的感染情况,计算各类感染发生率。移植后3个月,按移植患者的CD3^+ CD4^+ T细胞计数分为2组,>100/μl组(n=30)及≤100/μl组(n=48),计算2组的CMV和EBV感染率、持续时间及发病情况,并进行随访,行生存情况比较。结果:CD3^+ CD4^+ T细胞计数>100/μl组较50-100/μl和<50/μl组的CMV、EBV感染率下降。移植后第3个月,CD3^+ CD4^+ T细胞计数>100/μl组CMV及EBV感染率较≤100/μl组低,CMV感染持续时间缩短;移植后3月,CD3^+ CD4^+ T细胞绝对数>100/μl组生存情况优于≤100/μl组。结论:SAA患者allo-HSCT后,CD3^+ CD4^+ T细胞数恢复至100/μl以上时,CMV及EBV感染率明显下降。移植后第3个月,CD3^+ CD4^+ T细胞绝对数>100/μl时CMV及EBV感染率明显下降,CMV感染持续时间缩短,生存率较高。CD3^+ CD4^+ T细胞绝对数是SAA患者alloHSCT后良好的CMV及EBV感染的一个预示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 CD4^+ T细胞计数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巨细胞病毒 EB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骨髓基质细胞与细胞因子支持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毛平 王彩霞 +1 位作者 林秀梅 杜庆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22-428,共7页
为了探讨胎儿骨髓基质细胞(FBMSC)联合细胞因子对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体外扩增作用的影响及比较扩增前后脐血(CB)CD34+细胞上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XCR4和黏附分子CD49d+(VLA4)的表达情况,将从新鲜CB标本中分离出的MNC分别接种于已建立... 为了探讨胎儿骨髓基质细胞(FBMSC)联合细胞因子对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体外扩增作用的影响及比较扩增前后脐血(CB)CD34+细胞上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XCR4和黏附分子CD49d+(VLA4)的表达情况,将从新鲜CB标本中分离出的MNC分别接种于已建立的无血清培养体系,该体系分4组:A组为培养过程中不加细胞因子和基质细胞;B组为单用胚胎骨髓基质细胞支持;C组为单用细胞因子支持;D组为细胞因子和胚胎骨髓基质细胞联合支持。在0、6、10及14天检测细胞总数、CD34+细胞数及集落形成单位(CFU)数,同时检测CD34+细胞上CD49d+及CXCR4的表达数。结果表明:在体外14天培养过程中,各时间点D组CD34+细胞、CFU数及CD34+CXCR4+细胞和CD34+CD49d+细胞扩增数均高于A、B、C组(P<0.05);B、C和D组在各时间点各测量指标与A组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5);6天后,B组各测量指标与C组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胚胎骨髓基质细胞联合外源性细胞因子不仅可以支持脐血MNC的有效扩增,而且扩增后与趋化作用和与粘附作用相关的造血细胞亦较扩增前明显增加。单用细胞因子扩增会造成造血细胞的耗竭,单用基质细胞支持可扩增或维持造血细胞的量,但难以实现造血细胞的大量扩增,FBMSC联合外源性细胞因子可能是扩增造血干祖细胞的较理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骨髓 基质细胞 细胞因子 单个核细胞 脐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对脐血CD133^+细胞体外扩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毛平 曾进龙 +1 位作者 王彩霞 杜庆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319-323,共5页
为了探讨胚胎骨髓基质细胞(FBMSC)联合细胞因子对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中CD133+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将新鲜脐血(CB)中分离出来的MNC接种于无血清培养体系中培养14天。实验分为4组:C组为空白对照组,不含基质细胞和细胞因子;S组为单用基质... 为了探讨胚胎骨髓基质细胞(FBMSC)联合细胞因子对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中CD133+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将新鲜脐血(CB)中分离出来的MNC接种于无血清培养体系中培养14天。实验分为4组:C组为空白对照组,不含基质细胞和细胞因子;S组为单用基质细胞组;F组为单用细胞因子组;SF组为联合使用基质细胞和细胞因子组。在第0,6,10及14天检测有核细胞总数、CD133+细胞数及集落形成单位(CFU)数。结果表明:各时间点SF组有核细胞总数的扩增倍数均高于其它组;除了第14天外,SF组在第6、10天时CD133+细胞数、CFU数的扩增倍数均高于其它组。结论:胚胎骨髓基质细胞对延缓造血细胞的分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可以有效的扩增脐血单个核细胞及其中的CD133+细胞,这是一种比较接近于临床移植要求的造血细胞体外扩增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造血干细胞 细胞扩增 CD133^+细胞 脐血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肌肉质量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文坚 周睿卿 +4 位作者 马灵甫 王志敏 莫文健 周铭 全小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50-1956,共7页
目的:探讨肌肉质量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144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供者年龄、供者性别、预处理方案、ATG剂量、HLA配型、... 目的:探讨肌肉质量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144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供者年龄、供者性别、预处理方案、ATG剂量、HLA配型、移植物来源、输注干细胞数量等资料,同时采用生物电阻抗原理测定患者移植前和移植后3个月的四肢肌肉量、体重、体质量指数、腰臀比、上臂肌围、三头肌皮褶厚度、体脂率等,比较患者移植前后的四肢肌肉量变化及其与aGVHD的相关性。结果:61.11%的患者出现肌肉质量减少,男女占比分别为35.42%、25.69%。与移植前相比,移植后患者的体重、体质量指数、上臂肌围和四肢肌肉量均有所下降(均P<0.05)。比较低肌肉量组和正常肌肉量组患者aGVHD的累积发生率,发现低肌肉质量患者Ⅱ-Ⅳ度aGVHD累积发生率(30.38%)高于正常肌肉量组(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肌肉质量、供者性别、预处理方案是aGVHD的影响因素(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发现低肌肉质量为影响患者aGVH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后普遍存在肌肉质量下降,且肌肉量下降的患者aGVHD的发生率更高。因此,开展早期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肌肉质量评估,有利于尽早地发现患者aGVH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四肢肌肉量 肌少症 人体成分分析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CD34^+细胞及红系祖细胞扩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洁霞 毛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29-433,共5页
脐血是造血祖细胞的丰富来源之一,选择合适的培养条件,体外诱导其定向扩增为红系祖细胞,输入体内产生成熟红细胞。本实验旨在探讨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体外红系定向扩增的理想因子组合(Flt3配基FL联合TPO、SCF、EPO及FL、SCF、TPO)对CD34... 脐血是造血祖细胞的丰富来源之一,选择合适的培养条件,体外诱导其定向扩增为红系祖细胞,输入体内产生成熟红细胞。本实验旨在探讨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体外红系定向扩增的理想因子组合(Flt3配基FL联合TPO、SCF、EPO及FL、SCF、TPO)对CD34+细胞扩增的影响。将单个核细胞接种至stemspan无血清培养液中,共分3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TPO+SCF+FL+EPO+IGF1组,C组为TPO+SCF+FL组,C组在第6天及以后换液加入EPO和IGF1。于培养0、6、10、14天进行细胞计数,细胞集落测定,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的CD34、CD34CD71、CD71GPA细胞的比例。结果表明:经10天培养后,B组总细胞数扩增6.89倍,而C组3.06倍;B组CD34+细胞增加4.83,而C组2.47倍;B组集落形成细胞数增加4.3倍,而C组增加2.5倍;B组红系祖细胞BFUE和CFUE数增加5.4倍,而C组3.1倍;B组CD34+CD71+细胞数增加8.72倍,而C组3.37倍;B组CD71+GPA+细胞数增加53.4倍,而C组30.29倍。结论:脐血MNC在无血清培养液中加入FL+SCF+TPO实现了CD34+细胞及集落形成细胞的扩增。脐血MNC在无血清培养液中加入FL+SCF+TPO+EPO+IGF1短期液体培养获得红系祖细胞的扩增,在第0天比6天加入EPO获得更多红祖细胞(P<0.05)。由于TPO+SCF+FL+EPO+IGF1组的集落形成细胞数、CFUE和BFUE数于第10天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单个核细胞 红系祖细胞 无血清培养 CD34^+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1
9
作者 谢晓斌 陈小卫 +1 位作者 龙捷 张雅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4-547,共4页
目的:构建靶向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对靶基因的沉默效应。方法:根据靶基因VEGF-C序列,设计、合成编码其shRNA的互补寡核苷酸序列,克隆至线性化的pSIREN-RetroQ载体中并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分析... 目的:构建靶向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对靶基因的沉默效应。方法:根据靶基因VEGF-C序列,设计、合成编码其shRNA的互补寡核苷酸序列,克隆至线性化的pSIREN-RetroQ载体中并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分析及测序鉴定;脂质体介导重组质粒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株,荧光定量PCR及Westen-blot检测其对靶基因VEGF-C表达的影响。结果: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pSIREN-VEGF-C的序列正确;转染重组质粒后乳腺癌MCF-7细胞中VEGF-C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抑制率分别为95%及100%(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靶向人VEGF-C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乳腺癌MCF-7细胞中高效、特异地发挥靶基因沉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短发夹RNA 真核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 Vβ亚家族表达及克隆性增殖分析
10
作者 毛平 罗畅如 +5 位作者 张玉平 王彩霞 许艳丽 应逸 杜庆华 谢健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431-436,共6页
本研究探讨AML患者在初发、治疗缓解后、复发等不同疾病状态下外周血T细胞TCRVβ亚家族表达及T细胞克隆性增殖的情况,分析不同白血病细胞负荷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尤其是对抗白血病功能的影响。应用RT-PCR扩增11例AML白血... 本研究探讨AML患者在初发、治疗缓解后、复发等不同疾病状态下外周血T细胞TCRVβ亚家族表达及T细胞克隆性增殖的情况,分析不同白血病细胞负荷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尤其是对抗白血病功能的影响。应用RT-PCR扩增11例AML白血病患者不同疾病状态下及3名正常供者外周血的TCRBV24个家族的基因序列,通过基因扫描(genescan)的方法判断TCRBV家族的克隆表达、CDR3克隆性质,比较不同疾病状态下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Vβ亚家族的应用、克隆性增殖、T细胞的复杂性以及T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结果表明:11例AML白血病患者初诊时外周血T细胞均表达部分TCRVβ亚家族,经体外诱导后TCRVβ亚家族表达增加;完全缓解期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Vβ亚家族数量明显增多,但未达到完全正常;4例患者在复发时TCRVβ亚家族表达数量明显下降;11例患者中有9例在初诊时外周血有1至2个TCRVβ亚家族T细胞克隆性增殖,缓解期克隆性增殖的Vβ亚家族T细胞有增加趋势,在多数病例观察到部分Vβ亚家族T细胞在初发、缓解、体外诱导扩增以及复发时仍维持克隆性增殖状态;AML白血病患者初发及复发时T细胞CDR3复杂性明显降低,呈偏态分布,而疾病缓解时T细胞复杂性有所改善。结论:AML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Vβ亚家族呈限制性表达;在大多数病例中无论是疾病初发抑或缓解及体外诱导、甚至在疾病复发时均可观察到克隆性T细胞的存在;在部分病例中某些Vβ亚家族在上述不同疾病状态下始终维持克隆性增殖状态,部分Vβ亚家族的克隆性增殖同白血病细胞的存在相关;在疾病状态下,AML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复杂性有所降低,而疾病缓解后可部分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T淋巴细胞 VΒ亚家族 克隆性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RNA下调LSD1基因表达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影响
11
作者 林秀梅 曾丽华 +2 位作者 许世林 王顺清 毛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4-358,共5页
目的:观察慢病毒载体介导shRNA靶向沉默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基因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SHI-1细胞LSD1基因干扰的... 目的:观察慢病毒载体介导shRNA靶向沉默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基因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SHI-1细胞LSD1基因干扰的稳定细胞系。设置空白对照组、空载体对照组和LSD1-shRNA干扰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LSD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Annexin V-PE/7-AAD染色后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PI染色后检测细胞周期。结果:HL-60细胞和SHI-1细胞LSD1-shRNA干扰组LSD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相较于空白对照组及空载体对照组均显著下调(P<0.01)。干扰LSD1后,HL-60细胞和SHI-1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细胞周期阻滞于G_0/G_1期(P<0.01)。结论:shRNA下调LSD1表达使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增加并发生细胞周期G_0/G_1期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HL-60 SHI-1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急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复发通过非化疗方式诱导缓解2例
12
作者 莫文健 毛平 王顺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461-3461,共1页
例1男,50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6型),血型B型,经化疗达完全缓解,寻得一HLA高分辨配型全相合的无关女性供者(血型O型)。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化疗方式 急性白血病 诱导缓解 术后复发 ALLO-HSCT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小玉 吴亮亮 +4 位作者 周睿卿 许艳丽 李孔扬 张玉玲 王顺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744-2749,共6页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肠道微生物的变化。方法选取48例AA患者,其中12例为初诊AA患者(初诊组),36例为非初诊AA患者(非初诊组)。收集48例AA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2周(移植前组)和移植后1个月(移植后组)的粪便样...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肠道微生物的变化。方法选取48例AA患者,其中12例为初诊AA患者(初诊组),36例为非初诊AA患者(非初诊组)。收集48例AA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2周(移植前组)和移植后1个月(移植后组)的粪便样品;同时收集26例供者及1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粪便样品,提取粪便微生物中的16S r RNA并扩增其V4可变区,扩增产物在IlluminaHi Seq 2500平台测序,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初诊组毛螺菌科中位数比对照组降低(6.91%vs.11.27%,P=0.039)。非初诊组毛螺菌科为7.31%,也比对照组降低(P=0.010);但非出诊组毛螺菌科与初诊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5)。移植前组毛螺菌科为7.20%,也比对照组降低(P=0.005)。移植后组毛螺菌科为9.39%,与移植前组相比,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8);移植后组毛螺菌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61)。结论毛螺菌科相对丰度的降低可能与AA相关,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也许对毛螺菌科的影响较少,allo-HSCT术后AA的免疫紊乱和骨髓衰竭基本被纠正时,毛螺菌科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肠道微生物 毛螺菌科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CMV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乐玲 莫文健 +4 位作者 张玉平 陈小卫 王彩霞 周铭 王顺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44-950,共7页
目的:探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70例SAA患者行allo-HSCT的临床资料,包括108例同胞全相合和162例替代供者(68例非亲缘全相... 目的:探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70例SAA患者行allo-HSCT的临床资料,包括108例同胞全相合和162例替代供者(68例非亲缘全相合和94例亲缘单倍体)。不同移植方式选择不同预处理方案。同胞全相合和单倍体的移植物均为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非亲缘供者移植物为外周血干细胞。待粒细胞植入后,定期监测血液CMV-DNA。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移植术后第1、2、3、6、12个月的CD3^(+)、CD4^(+)T淋巴细胞、CD19^(+)B淋巴细胞的绝对数。结果:270例SAA患者移植后229例发生了CMV病毒感染,发生率为84.8%,其中有18例患者进展为巨细胞疾病。单因素分析显示,替代供者(非亲缘全相合及亲缘单倍体供者)、吗替麦考酚酯的应用以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与CMV感染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则显示,替代供者与CMV感染相关。替代供者6个月内CD3^(+)、CD4^(+)恢复较前同胞全相合组延迟。结论:Allo-HSCT后替代供者比同胞全相合供者移植更易发生CMV感染,且替代供者移植术后免疫功能重建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替代供者(非亲缘全相合+单倍体供者) 巨细胞病毒感染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BCL2L10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定量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杜传清 毛平 +1 位作者 王艳茹 羊乃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3397-3400,共4页
目的:定量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BCL2L10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状态,探讨其与AML的临床关系。方法:应用焦磷酸测序法,对62例原发AML患者的骨髓进行BCL2L10基因启动区甲基化水平的定量检测,并以10例缺铁性... 目的:定量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BCL2L10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状态,探讨其与AML的临床关系。方法:应用焦磷酸测序法,对62例原发AML患者的骨髓进行BCL2L10基因启动区甲基化水平的定量检测,并以10例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标本及10例健康人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结果:62例AML中32例标本BCL2L10基因启动区高甲基化,阳性率为51.6%,而20例对照组中1例标本BCL2L10基因启动区高甲基化,阳性率为5.0%;BCL2L10基因在AML患者中的高甲基化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CL2L10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与AML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临床分型间均未出现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BCL2L10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在AML中普遍存在,其可能是引起AML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DNA甲基化 BCL2L10基因 焦磷酸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YBP介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靶基因预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秋兰 王顺清 +3 位作者 张玉平 陈晓燕 谢健晋 吴亮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620-2625,共6页
目的探讨RYBP介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靶基因。方法利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建立多批次RYBP基因稳定沉默的HL60细胞株及空载体对照组(NC);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对不同批次干扰的上述3对细胞进行mRNA测序及miRNA测序,利用KEGG等生物信息学... 目的探讨RYBP介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靶基因。方法利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建立多批次RYBP基因稳定沉默的HL60细胞株及空载体对照组(NC);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对不同批次干扰的上述3对细胞进行mRNA测序及miRNA测序,利用KEGG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预测靶基因。结果成功构建RYBP稳定沉默的HL60细胞株。二代测序筛选出明显差异的mRNA及miRNA(P<0.05)。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发现表达下调的基因与氨基酸合成,癌症转录调节紊乱,氨基酸代谢等相关的KEGG pathway有关,详见后述;沉默RYBP后,SPI1与hsa-miR-214-3p均表达降低(P<0.05)。结论RYBP介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靶基因可能为:BBC3、BAI1、SESN2、CCNG2、JAK3、STAT4、SPI1、BCL6、CD11b和hsa-miR-214-3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YBP 白血病 二代测序 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与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小玉 王顺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9-245,共7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及其与肠道(gastrointestinal,GI)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的关系。方法:收集65例血液病患者移植前2周(移植前组),移植后1个月(移植后组)及GI GVH...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及其与肠道(gastrointestinal,GI)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的关系。方法:收集65例血液病患者移植前2周(移植前组),移植后1个月(移植后组)及GI GVHD发生时的粪便样品;同时收集26例供者及1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粪便样品;提取粪便微生物中的16S rRNA并扩增其V4可变区,扩增产物在Illumina HiSeq 2500平台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移植前组微生物多样性为5.70(3.74,10.60),对照组为7.30(4.89,11.4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后组微生物多样性为3.88(2.39,6.49),低于对照组及移植前组。移植后微生物多样性在不发生GI GVHD的患者中为4.24(2.47,7.16),随后发生GI GVHD的患者中为2.90(1.48,5.6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I GVHD发生时的患者中微生物多样性为2.13(1.76,3.75),低于不发生GI GVHD的患者。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降低,并与GI GVHD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微生物多样性 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