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吻合器在门奇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张伟健 谭明华 邝杰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23-1124,共2页
目的探讨胃肠吻合器在联合门奇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1996年到2001年期间采用门奇断流术联合/不联合胃肠吻合器治疗的150例门脉高压症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和随访,比较两组术后5年内再出血发生率、食管下段及胃底... 目的探讨胃肠吻合器在联合门奇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1996年到2001年期间采用门奇断流术联合/不联合胃肠吻合器治疗的150例门脉高压症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和随访,比较两组术后5年内再出血发生率、食管下段及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以及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50例门脉高压症患者中,接受门奇断流术联合胃肠吻合器治疗组40例,单纯门奇断流术治疗组110例。两组5年随访率分别为87.5%(35/40)和88.2%(97/110)。两组术后再出血率分别为5.71%(2/35)和55.67%(54/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78,P<0.0001);两组食管下段及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分别为82.86%(29/35)和9.28%(9/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22,P<0.0001)。35例门奇断流术联合胃肠吻合器治疗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轻度吻合口狭窄,无吻合口瘘及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门奇断流术联合胃肠吻合器食管下段切割术治疗门脉高压症能有效地预防﹑减少术后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再出血,止血效果较单纯门奇断流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器 门脉高压症 门奇断流术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术后腹腔间隙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体会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振邦 胡石奇 +1 位作者 曹杰 梁立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391-2392,共2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术后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及分析我院2005年10月至2010年12月间20例胃肠道手术后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确诊后均经积极的保守治疗处理,治愈17例,死亡3例;其中7... 目的:探讨胃肠道术后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及分析我院2005年10月至2010年12月间20例胃肠道手术后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确诊后均经积极的保守治疗处理,治愈17例,死亡3例;其中7例经B超引导下腹腔穿刺引流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或缓解;6例需再次开腹手术探查进行腹腔减压。结论:胃肠道术后常规监测腹腔内压,不但可及时诊断腹腔间隙综合征,且能协助指导早期治疗。胃肠道术后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的早期诊治侧重于及时做出诊断,采取积极的以腹腔减压为主的综合措施,必要时可再次手术探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腹腔间隙综合征 腹腔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基于中国多中心数据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越 季刚 +12 位作者 陶凯雄 梁晖 雷三林 钟晓刚 王小忠 俞金龙 陈超 赵景林 郑权 王强 罗喻文 李勇 王俊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28-1834,共7页
目的比较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下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12月国内12家医疗中心1569例接受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中接受开腹手术患者共522例,腹腔镜手术患者共1004例,腹腔镜... 目的比较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下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12月国内12家医疗中心1569例接受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中接受开腹手术患者共522例,腹腔镜手术患者共1004例,腹腔镜中转开腹患者共43例。比较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术中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主要研究终点是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次要研究终点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首次进食全流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出院后30 d内因并发症再入院情况等。结果1569例患者中,男性1037例(66.1%),女性532例(33.9%),发病年龄58.4±11.3岁。近端胃切除术105例(6.7%),远端胃切除术877例(55.9%),全胃切除术587例(37.4%)。患者手术时间274.7±80.7 min,中位出血量为150(20~1300)mL,淋巴结清扫数目29.9±13.5枚。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3±1.2 d,首次排气时间3.4±1.6 d,首次排便时间4.8±1.8 d,首次进食全流时间5.5±3.1 d,术后住院时间11.4±5.0 d。术后按Clavien-Dindo分级≥Ⅱ级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5%,术后30 d因并发症再入院率为1.1%。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及开腹组(腹腔镜中转开腹病例归为开腹手术)。两组患者胃切除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进食全流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应用于胃癌加速康复外科,相较于开腹手术能缩短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排气、排便、进食全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并可获得同样的肿瘤学根治效果,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加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钟俊斌 曹杰 +4 位作者 杨平 张伟健 曾山崎 孙政 张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04-1706,共3页
目的:探讨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符合入选条件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伊立替康180mg/m2静滴,第1天,替吉奥80mg/m2,一天两次,连续14d,21d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8... 目的:探讨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符合入选条件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伊立替康180mg/m2静滴,第1天,替吉奥80mg/m2,一天两次,连续14d,21d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85mg/m2静滴,第1天,CF200mg/m2,静滴,第1~5天,5-FU400mg/m2,静滴,第1~5天,21d为一疗程。至少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6.25%(18/3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31.25%(10/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重度毒性反应比较,其中重度骨髓抑制、重度恶心呕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迟发性腹泻的发生率较对照组稍高(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优于FOLFOX4方案,毒副反应轻,有利于提高化疗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可以用于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替吉奥 伊立替康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黄酸对人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及Bax、Bcl-2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魏建昌 张通 +4 位作者 杨平 曾山崎 王成兴 陈华翠 曹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45-1748,共4页
目的:研究藤黄酸对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及Bax、Bcl-2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藤黄酸对SW480、LOVO细胞进行干预,CCK-8法检测增殖抑制;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凋亡;Western Blot法测定Bax、Bcl-2、Caspase-3蛋白的... 目的:研究藤黄酸对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及Bax、Bcl-2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藤黄酸对SW480、LOVO细胞进行干预,CCK-8法检测增殖抑制;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凋亡;Western Blot法测定Bax、Bcl-2、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藤黄酸抑制SW480、LOVO细胞增殖,且抑制作用随浓度及时间的增加而增强(P<0.05);藤黄酸诱导SW480、LOVO细胞发生凋亡,增强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减弱Bcl-2蛋白的表达,提高Bax/Bcl-2比值(P<0.05)。结论:藤黄酸抑制SW480、LOVO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提高Bax/Bcl-2比值、激活Caspase-3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藤黄酸 凋亡 BAX/BCL-2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4在LPS诱导的结肠炎症恢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旺林 刘梦鳌 +4 位作者 曹杰 杨平 郑晓彬 董博业 卢嘉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6-343,共8页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在结肠炎症中的作用,探讨LPS在炎症性肠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取正常肠上皮细胞进行体外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干预培养。采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TLR4低表达、正常表达及高...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在结肠炎症中的作用,探讨LPS在炎症性肠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取正常肠上皮细胞进行体外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干预培养。采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TLR4低表达、正常表达及高表达的肠上皮细胞亚组。正常表达组(normal组)及高表达组(high组)培养基中加入LPS诱导细胞炎症,刺激时间分别为0、2、4 h。Western blot法检测TLR4的表达;收集细胞上清液,ELISA检测各亚组细胞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8的水平。收集细胞,qPCR检测细胞因子TNF-α、IL-6、IL-8、IL-10和IL-1βmRNA的表达水平。划痕试验观察对比2组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LPS干预培养细胞后,TLR4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ELISA和qPCR检测高表达组与正常表达组组间细胞因子TNF-α、IL-6、IL-8、IL-10和IL-1β的蛋白和mRNA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试验提示TLR4高表达组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LPS影响TLR4炎症通路的活化,促进前炎症因子及辅助刺激分子的释放,起到调节炎症反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TOLL样受体4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埃希氏菌在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结肠炎恢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旺林 曹杰 +4 位作者 肖焕擎 张伟健 杨平 钟俊斌 张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3-167,共5页
目的:随着对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肠道正常菌群与肠道炎症的密切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旨在评价肠道大肠埃希氏菌(E.coli)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 目的:随着对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肠道正常菌群与肠道炎症的密切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旨在评价肠道大肠埃希氏菌(E.coli)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肠道黏膜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BALB/c小鼠饮用含3.5%DSS的饮用水5 d,诱导小鼠急性结肠炎,模拟人类溃疡性结肠炎。空白对照组饮用未添加DSS的饮用水。饮用DSS的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1)单纯DSS处理组;(2)细菌耗竭小鼠(bacteria-depleted mice,BD小鼠)单纯DSS处理组;(3)细菌耗竭小鼠大肠埃希氏菌处理组。从4方面评价各组的处理反应:(1)一般情况:包括体重、疾病活动度(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结肠长度和重量;(2)组织病理评分;(3)化学比色法检测病变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4)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活化的核转录因子-κΒ(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结果:无E.coli处理的细菌耗竭小鼠难以从DSS诱导的肠炎中恢复。E.coli处理组和无E.coli处理组比较,大体评分、组织病理评分和MPO活性明显改善(P<0.05)。E.coli处理组NF-κB活性显著高于无E.coli处理组(均P<0.05)。结论:肠道正常菌群是肠道炎症恢复的必需条件。大肠埃希氏菌能够促进小鼠DSS结肠炎的恢复;该作用与促进NF-κB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疾病 溃疡性结肠炎 细菌耗竭小鼠 大肠埃希氏菌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痔黏膜中的分布特征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8
作者 梁文龙 曹杰 +5 位作者 杨平 李旺林 孙政 陈熙文 王强 刘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830-2832,共3页
目的:观察血管密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痔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表达,探讨VEGFR2在痔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痔患者组随机选取60例,正常对照组20例。测定痔患者和对照组的肛管静息压(RASP)、肛管收缩压(MASP)、直肠感知阈... 目的:观察血管密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痔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表达,探讨VEGFR2在痔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痔患者组随机选取60例,正常对照组20例。测定痔患者和对照组的肛管静息压(RASP)、肛管收缩压(MASP)、直肠感知阈值(RSTV)、直肠最大容量阈值(RMTV),免疫组化检测组织中VEGFR2蛋白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VD),RT-PCR方法检测组织中VEGFR2 m RNA的表达丰度。结果:痔组织与正常肛垫相比存在着明显的新生血管形成,痔组织与对照组中的MVD均值分别为5.59±0.98、3.92±0.81(P<0.05);VEGFR2染色评分分别为5.95±1.01、2.32±0.72(P<0.05),痔组织中VEGFR2 m RNA表达丰度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VEGFR2在痔垫的微血管生成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能与痔病的发生及临床症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M Ⅰ~Ⅲ期结直肠癌病人治疗前血清癌胚抗原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峰 杨伟金 +1 位作者 孙政 曹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81-1285,共5页
目的评价治疗前癌胚抗原水平与Ⅰ~Ⅲ期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93例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病例资料,以5 ng/m L为标准分为未升高组(CEA〈5 ng/m L)257例,升高组(CEA≥5 ng... 目的评价治疗前癌胚抗原水平与Ⅰ~Ⅲ期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93例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病例资料,以5 ng/m L为标准分为未升高组(CEA〈5 ng/m L)257例,升高组(CEA≥5 ng/m L)136例,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病理数据及预后。结果两组病人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提示,术前高CEA水平是影响病人术后生存及复发的危险因素,升高组病人死亡及复发风险分别提高1.59及1.89倍。在随访期内,升高组的死亡率为28.7%、复发率为32.4%,均高于未升高组的19.8%和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升高组病人的累积总生存率及累积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未升高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NMⅢ期病人中,升高组病人的累积总生存率及累积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未升高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NM分期系统中加入治疗前癌胚抗原水平后可产生新的生存及复发数据,指导临床医生更准确的判断病人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治疗前癌胚抗原水平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2例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宏杰 刘振邦 曾山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028-2029,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松解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2008年32例因粘连性肠梗阻行腹腔镜松解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治愈。术中平均出血量1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d,术后无并发症,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肠... 目的:探讨腹腔镜松解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2008年32例因粘连性肠梗阻行腹腔镜松解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治愈。术中平均出血量1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d,术后无并发症,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创口小、腹膜创面少、操作轻柔、腹腔干扰少,能较大限度地减少术后腹腔内再粘连,为粘连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腹腔镜检查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衰弱指数在预测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1
作者 王强 钟秉政 曹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75-1978,1983,共5页
目的评估改良衰弱指数(mFI)在预测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老年患者415例,依据患者术前mFI评分分为无衰弱组(mFI≤0.27,373例)、衰弱组(... 目的评估改良衰弱指数(mFI)在预测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老年患者415例,依据患者术前mFI评分分为无衰弱组(mFI≤0.27,373例)、衰弱组(mFI> 0.27,42例),并对两组患者人口统计学、手术相关数据和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1%的患者被评估为衰弱。衰弱组患者在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0 d死亡率上均与非衰弱组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对术后并发症的多因素分析显示mFI是影响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FI过高是预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指标,术前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患者进行mFI评分有助于为临床诊疗提供合理依据,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改良衰弱指数 老年患者 腹腔镜手术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体会 被引量:7
12
作者 谭明华 曹杰 +1 位作者 曾山崎 杨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4期3900-3901,共2页
目的:探讨无张力修补术用于腹股沟嵌顿疝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2月至2006年12月腹股沟嵌顿疝58例患者急诊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PMTFHR)的临床资料、治疗要点,同时与既往行传统修补术组对比,分析腹股沟嵌顿疝行P... 目的:探讨无张力修补术用于腹股沟嵌顿疝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2月至2006年12月腹股沟嵌顿疝58例患者急诊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PMTFHR)的临床资料、治疗要点,同时与既往行传统修补术组对比,分析腹股沟嵌顿疝行PMTFHR的可行性,同时总结其手术适应证及操作要点。结果:两组均随访3~36个月,PMTFHR组1例复发(2%),与传统修补术组(5%,3/60)比较术后复发率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TFHR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安全可靠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修复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κB、环氧合酶-2 mRN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政 曹杰 +3 位作者 杨平 张伟健 李洁 张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49-1752,共4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КB)、环氧合酶-2(COX-2)基因mRN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SYBR GreenⅠ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58例手术切除的大肠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NF-κB和COX-2mRNA的表达。结果:NF-КB...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КB)、环氧合酶-2(COX-2)基因mRN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SYBR GreenⅠ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58例手术切除的大肠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NF-κB和COX-2mRNA的表达。结果:NF-КB、COX-2mRN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P<0.01),且NF-κB、COX-2mRNA在大肠癌组织表达量亦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P<0.05)。大肠癌浸润组织越深,NF-κB和COX-2mRNA相对表达水平越高,且NF-κB mRNA的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NF-κB与COX-2mRNA表达呈正相关(r=0.417,P=0.001)。结论:大肠癌组织中NF-κB和COX-2mRNA高表达,两基因间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且与大肠癌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 核因子-ΚB 环氧合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久冰 李国新 +4 位作者 庄建民 纪程宏 刘峰 陶国全 董汉章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98-901,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LPI)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0例结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制成微阵列芯片作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芯片中SLPI蛋白表达并评分,采用f检验比较不同SLPI表达水平和结肠...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LPI)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0例结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制成微阵列芯片作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芯片中SLPI蛋白表达并评分,采用f检验比较不同SLPI表达水平和结肠癌临床病理f生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SLPI在结肠癌组织中相对于正常结肠组织高表达,SLPI蛋白高表达与肿瘤分化[低分化:8(42.1%)”s11(57.9%);中腐分化:3(2.3%)w128(97.7%)、TNM分期:[Ⅲ~Ⅳ:25(29.4%)口s60(70.6%)]、Ⅰ~Ⅱ:2(3.1%)郴63(96.9%)、淋巴结转移[18(28.6%)w45(71.4%)]及远处转移[11(84.6%)傩2(15.4%)]相关(P〈O.05),而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PI表:g_Jk平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有可能作为判断结肠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 组织芯片 结肠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营养方法在大肠癌手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石奇 徐波 刘振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230-231,共2页
[目的]采用肠内营养方法辅助手术前肠道准备,纠正大肠癌传统手术前肠道准备方法的缺陷,提高手术前肠道准备的质量和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择已确诊大肠癌且择期顺利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配合肠内营养制剂)和对... [目的]采用肠内营养方法辅助手术前肠道准备,纠正大肠癌传统手术前肠道准备方法的缺陷,提高手术前肠道准备的质量和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择已确诊大肠癌且择期顺利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配合肠内营养制剂)和对照组(按照传统肠道准备方法)各60例;手术前肠道准备过程中,实验组在禁食的同时配合使用肠内营养制品,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比较肠道准备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手术前晚清洁灌肠的次数,手术中肠道的清洁度,检测肠道准备前后的血红蛋白水平。[结果]实验组手术前晚清洁灌肠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的肠道清洁效果和血红蛋白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应用肠内营养方法辅助手术前肠道准备,有助于取得满意的术前肠道准备效果,具有传统肠道准备方法所欠缺的多项优势和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肠内营养方法在手术前肠道准备中的作用应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方法 术前准备 大肠癌 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高压性血管病变中血管紧张素原与核因子-kappa B的相关性研究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政 曹杰 +1 位作者 唐伟镖 杨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1443-1446,共4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时局部血管紧张素原mRNA表达与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的活化及相关性在门静脉高压性血管病变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凝胶电泳迁移率(chemiluminesce...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时局部血管紧张素原mRNA表达与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的活化及相关性在门静脉高压性血管病变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凝胶电泳迁移率(chemiluminescent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方法检测局部NF-κB的活性;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肝硬化PHT病人脾脏动、静脉组织和正常血管局部血管紧张素原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内脾脏动、静脉组织局部血管紧张素原mRNA分别为0.23±0.12、0.18±0.10,显著低于肝硬化PHT组脾动、静脉组织局部血管紧张素原mRNA的表达[0.48±0.21、0.43±0.16,P<0.05];对照组脾动、静脉局部NF-κB未检测到明显的活性,于肝硬化PHT组检测到具显著活性NF-κB的表达(P<0.05);肝硬化PHT组脾脏动、静脉血管紧张素原mRNA表达与NF-κB的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肝硬化PHT病人局部血管紧张素原mRNA表达增强、NF-κB的活化可能是肝硬化PHT时内脏血管病变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血管 血管紧张素原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伟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0期990-991,共2页
目的 :提高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外科诊治水平。方法 :总结我院 1980~ 2 0 0 0年间收治的 2 0例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经验。结果 :损伤部位以十二指肠水平段多见 ,占 5 5 % ;降段次之 ,占 30 %。合并有腹腔其它脏器损伤 6 0 % ( 12... 目的 :提高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外科诊治水平。方法 :总结我院 1980~ 2 0 0 0年间收治的 2 0例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经验。结果 :损伤部位以十二指肠水平段多见 ,占 5 5 % ;降段次之 ,占 30 %。合并有腹腔其它脏器损伤 6 0 % ( 12 2 0 ) ,单纯十二指肠损伤 40 % ( 8 2 0 )。术前确诊率 10 % ( 2 2 0 ) ;术中漏诊率 2 0 % ( 4 2 0 ) ;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5 0 % ( 10 2 0 ) ;病死率为 2 5 % ( 5 2 0 )。结论 :掌握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特点 ,早期诊断 ,早期手术 ,术中细心探查非常重要 ,根据伤情选择合理、恰当的术式。对早期不宜采用手术治疗的十二指肠外瘘 ,除了加强监控各种可致死原因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损伤 肠瘘 闭合性损伤 诊断 治疗 外科手术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曲酶和氨甲苯酸对内痔中等量出血的疗效比效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熙文 曹杰 《医药导报》 CAS 2001年第12期751-752,共2页
目的 :比较巴曲酶和氨甲苯酸治疗内痔中等量出血的临床疗效 ,研究合理治疗方案。方法 :3 6例内痔中等量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15例用巴曲酶治疗 ,对照组 2 1例用氨甲苯酸治疗 ,比较疗效 ,再根据有无使用局部凡士林纱布压迫止血... 目的 :比较巴曲酶和氨甲苯酸治疗内痔中等量出血的临床疗效 ,研究合理治疗方案。方法 :3 6例内痔中等量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15例用巴曲酶治疗 ,对照组 2 1例用氨甲苯酸治疗 ,比较疗效 ,再根据有无使用局部凡士林纱布压迫止血比较疗效。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对照组同时使用局部凡士林纱布压迫止血疗效好于没使用者 (P <0 .0 5 ) ,治疗组有否同时使用局部凡士林纱布压迫止血疗效无差别。结论 :巴曲酶治疗内痔中等量出血疗效好 ,作用时间长 ,副作用少 ,应是首选。应用氨甲苯酸同时使用局部凡士林纱布压迫止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曲梅 氨甲苯酸 出血 内痔 止血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结肠切除术在轻症结直肠穿孔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吉祥 梁顺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39-2041,共3页
目的探讨轻症结直肠穿孔患者行腹腔镜病变肠段切除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6年6月至2016年6月间收治的61例病变肠段切除治疗的轻症结直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开腹手术组与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临床指标进行比较... 目的探讨轻症结直肠穿孔患者行腹腔镜病变肠段切除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6年6月至2016年6月间收治的61例病变肠段切除治疗的轻症结直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开腹手术组与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腹腔镜手术组相较开腹手术组,术中失血量相对较少[(100±165)m L vs.(200±205)m L,P=0.032],术后住院时间短[(7±5.21)d vs.(10±9.2)d,P=0.009],但手术时间偏长[(213.7±65.7)min vs.(173.5±47.2)min,P=0.047];开腹组与腹腔镜组在术中输血量[(0.8±1.1)U vs.(0.4±0.7)U,P=0.270]、术后ICU监护时间[(2±0.9)d vs.(2±0.7)d,P=0.009]、术后并发症(25/38 vs.14/23,P=0.70)、住院费用[(31 758±29 283)元vs.(36243±27 584)元,P=0.673]均未有明显差异。结论轻症结直肠穿孔患者选择性的采用腹腔镜肠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穿孔 腹腔镜 结肠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ukes'B期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伟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9期822-823,共2页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测定CEA检测 Dukes’B期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以 CEA为目标抗原的免疫组化技术来检测 42例 Dukes'B期大肠癌的淋巴结微转移,并分析其对术后 3年肿瘤 复发转...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测定CEA检测 Dukes’B期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以 CEA为目标抗原的免疫组化技术来检测 42例 Dukes'B期大肠癌的淋巴结微转移,并分析其对术后 3年肿瘤 复发转移的影响。结果:在 42例(330枚淋巴结)中,共有 10例(16枚淋巴结)为微转移阳性,阳性率 23.81%(10/ 42);微转移阳性组的 3年肿瘤复发转移率为 40%(4/10),明显高于阴性组的 94%(3/32)(P=0.023)。结论:通过 免疫组化测定 CEA可以检测到 Dukes'B期大肠癌淋巴结的微转移,微转移阳性者肿瘤容易复发转移,预后不良,应 加强术后辅助治疗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淋巴结微转移瘤 免疫组织化学 Dukes'B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