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血清抗PLA_2R抗体持续高滴度的难治性特发性膜性肾病 被引量:34
1
作者 黄俊 李剑文 +2 位作者 梁鸣 秦曙光 傅君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55-1359,共5页
目的评估他克莫司联合激素对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持续高滴度的难治性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召集12例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间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常规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霉酚酸酯或环孢素A)联合激素治... 目的评估他克莫司联合激素对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持续高滴度的难治性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召集12例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间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常规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霉酚酸酯或环孢素A)联合激素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且血清抗PLA_2R抗体持续高滴度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进行一项开放前瞻性研究。这12例患者被分为两组:改用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方案随访治疗12个月的他克莫司组和继续原治疗方案或改用其它常规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继续随访治疗6个月的对照组。结果在入组治疗6个月末,他克莫司组患者尿蛋白定量和血清白蛋白等临床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e GFR也比对照组高(P<0.05);而对照组依然存在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且e GFR也较入组前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无一例患者血清抗PLA_2R抗体转阴,也无一例达到临床缓解;而他克莫司组有5例(83.3%)患者血清抗PLA_2R抗体转阴,并达到临床缓解,其中2例(33.3%)完全缓解,3例(50%)部分缓解;治疗12个月后他克莫司组更有4例(66.7%)患者完全缓解。结论血清抗PLA_2R抗体持续高滴度水平,可能是部分难治性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对常规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原因。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方案可能是使此类患者抗体转阴并达到临床缓解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抗磷脂酶A_2受体 膜性肾病 难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55调控Smad5促进糖尿病肾病肾脏纤维化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关昌杰 何凤 +4 位作者 周姗姗 黄俊 陈浩雄 刘日光 傅君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3340-3344,共5页
目的探讨MiR-155调控Smad5在糖尿病肾病(DN)肾脏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及原位杂交检测miR-155在DN肾组织中的表达。采用生物信息学预测miR-155的靶基因,并通过Western Blot及检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进行验证。采用Weste... 目的探讨MiR-155调控Smad5在糖尿病肾病(DN)肾脏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及原位杂交检测miR-155在DN肾组织中的表达。采用生物信息学预测miR-155的靶基因,并通过Western Blot及检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进行验证。采用Western Blot检测DN系膜细胞增殖及系膜基质相关标志蛋白的表达。结果 (1)MiR-155在DN肾组织及高糖刺激的肾实质细胞中均表达升高。(2)MiR-155靶向调控Smad5基因表达。(3)MiR-155通过下调Smad5表达促进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增加。结论 MiR-155通过调控Smad5基因促进系膜细胞增殖及肾脏纤维化,为深入认识DN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MIR-155 SMAD5 肾脏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早期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英娜 董兰 +2 位作者 刘婉珊 全林菲 何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736-1742,共7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筛选分析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差异基因表达,探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并为其提供新的分子治疗靶点。方法通过GEO数据库获取数据集GSE142025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 DN组)相对对照组(NC组)差异表达基因。G...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筛选分析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差异基因表达,探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并为其提供新的分子治疗靶点。方法通过GEO数据库获取数据集GSE142025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 DN组)相对对照组(NC组)差异表达基因。GSEA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的富集通路,通过蛋白质相互网络(PPI)分析鉴定HUB基因。采用免疫组化和RT-qPCR检测目标基因在肾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以P<0.05和|log2FC|>1为标准,筛选得到eDN组有185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1063个上调,有796个下调。GSEA行差异基因的KEGG通路富集显示eDN组在“JAK-STAT通路”、“细胞因子受体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细胞黏附分子通路”、“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等显著上调。CCR2作为HUB基因在eDN组中表达显著上调;免疫组化及RT-qPCR结果显示一致,e DN组中CCR2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C组(均P<0.05)。结论KEGG分析功能富集主要显示炎症通路激活,而CCR2在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肾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提示其可能在早期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生物信息学 CCR2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院内感染161例 被引量:12
4
作者 柯莉 梁鸣 傅君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2704-2707,共4页
目的:了解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探讨与其相关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近5年16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并院内感染的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尿毒症患者医院感染率14.47%,以胃肠道感染多见。... 目的:了解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探讨与其相关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近5年16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并院内感染的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尿毒症患者医院感染率14.47%,以胃肠道感染多见。女性、60岁以上、维持性血液透析、贫血、低蛋白血症、抗生素的长期及多联使用、住院时间长是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糖尿病肾病组医院感染率高。病原菌以真菌及革兰阳性菌为主,耐药率较高,且常见多重耐药。结论:严格感染管理、加强全身支持疗法、改善营养、纠正贫血、减少侵袭性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尿毒症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医院感染 病原体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肌酐与胱抑素的CKD-EPI新方程对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适用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严跃红 傅君舟 +2 位作者 李剑文 关昌杰 李显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53-1656,共4页
目的:评价美国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组(CKD-EPI)2012年报道的基于肌酐和胱抑素C的肾小球滤过率(GFR)联合预测方程(CKD-EPI2012SCr-SCys C)是否比2009年报道的联合预测方程(CKD-EPI2009SCr-SCys C)、中国e GFR课题组马迎春等2... 目的:评价美国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组(CKD-EPI)2012年报道的基于肌酐和胱抑素C的肾小球滤过率(GFR)联合预测方程(CKD-EPI2012SCr-SCys C)是否比2009年报道的联合预测方程(CKD-EPI2009SCr-SCys C)、中国e GFR课题组马迎春等2007年报道的联合预测方程(Ma1和Ma2)更适于我国慢性肾脏病(CKD)患者GFR的预测。方法 :收集669例CKD患者资料,以99m Tc-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定的GFR作为参考GFR(r GFR),用CKD-EPI2012SCr-SCys C、CKD-EPI2009SCr-SCys C、Ma1和Ma2估算GFR(分别记为e GFR1、e GFR2、e GFR3和e GFR4),比较此4种方程估算的GFR与r GFR的偏差、偏离程度、相关性、30%准确性和分期一致性差异。结果:669例CKD患者的r GFR水平为(61.78±26.51)m L/(min·1.73 m2);e GFR1与r GFR的偏差最小;各e GFR与r GFR的pearson相关系数在0.796~0.831之间,组内相关系数(ICC)在0.865~0.905之间,e GFR1与r GFR的相关性最佳;Bland-Altman图结果显示,e GFR1与r GFR的偏离程度最低、精确度最好;e GFR1和(或)e GFR2的总体30%准确性最高;各e GFR与r GFR总分期一致率在59.34%~63.98%之间,以e GFR1和(或)e GFR2最高,但一致性均不理想,Kappa值为0.437~0.490。结论:CKD-EPI2012SCr-SCys C更适于我国CKD患者GFR的预测,但仍需更大样本及多方面的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肾小球滤过率 预测方程 血肌酐 胱抑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特点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剑文 傅君舟 +4 位作者 秦曙光 郭群英 马为 杨京芝 刘日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37-138,共2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的临床特点、肾脏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近 10年间 2 4例PNS并发ARF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肾活检病理结果、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 :AR...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的临床特点、肾脏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近 10年间 2 4例PNS并发ARF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肾活检病理结果、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 :ARF多发生于肾病活动期早期或激素减药期 ,多以感染为诱因 ,占 66 67% ,大多数表现为少尿型肾衰 ,占 79 1% ,病理类型以轻微病变为主 ,占 61 1%。经治疗后 2 2例肾功能恢复正常 ,占79 1% ,PNS 15例完全缓解 ,4例部分缓解 ,5例无效。发现肾病到肾衰发生的平均时间为 ( 4 6± 2 4)d ,从肾衰发生到临床恢复的平均病程为 ( 5 7± 3 1)d。结论 :PNS合并ARF易发生于肾小球病变轻微患者 ,绝大多数患者ARF是可逆的 ,及时发现并予正确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急性肾功能衰竭 临床特点 病理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尿酸对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邱瑞华 田关源 +2 位作者 傅君舟 周姗姗 董盖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57-1461,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非透析患者血尿酸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相关性。方法:以166例CKD非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监测动态血压,收集血尿酸等临床检验指标。用心脏和颈部血管超声分别评价左室质量指数、颈动脉内膜厚度及斑块情况...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非透析患者血尿酸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相关性。方法:以166例CKD非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监测动态血压,收集血尿酸等临床检验指标。用心脏和颈部血管超声分别评价左室质量指数、颈动脉内膜厚度及斑块情况。根据尿酸及动态血压的结果分组比较不同组间的差异性,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CKD非透析患者非勺型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在CKD非透析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组(119例,71.69%)中非勺型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4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且C反应蛋白(CRP)也高于尿酸正常组(P =0.016)。非勺型组血尿酸、CRP、甲状旁腺素均明显高于勺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及CRP与非勺型血压独立正相关(UA:OR =1.004,95%CI:1.00~1.007,P =0.032; CRP: OR =1.359,95%CI:1.109~1.665, P =0.003)。结论:在CKD非透析患者中,血尿酸及CRP是非勺型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控制CKD非透析患者尿酸的水平可能是防治CKD患者血压节律异常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 动态血压 非勺型血压 慢性肾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的肾功能损害 被引量:3
8
作者 秦曙光 傅君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10期757-578,共1页
关键词 脑出血 肾功能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疗效观察
9
作者 黄玉宇 黄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4期2516-2517,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法。方法:129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组。各组根据病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中药组口服金水宝胶囊,西药组注射凯时针剂,中西药组口服金水宝胶囊并注射凯时针剂。...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法。方法:129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组。各组根据病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中药组口服金水宝胶囊,西药组注射凯时针剂,中西药组口服金水宝胶囊并注射凯时针剂。观察临床疗效,测定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结果:中西药组总有效率为90.1%,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疗效(P<0.05)。中西药结合对肾功能的改善作用也优于单用药物的作用。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慢性 中西医结合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不同透析方式的死亡风险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曼仪 罗正茂 +6 位作者 黄远航 王妍春 钟先阳 张虹 张建林 何凤 童俊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697-3701,共5页
目的:探讨合并心血管疾病(CVD)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不同透析方式的死亡风险差异。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4年5月来自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及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共591例透析患者。采集基线人口统计学资料、合并症及实验室指标等,采用Co... 目的:探讨合并心血管疾病(CVD)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不同透析方式的死亡风险差异。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4年5月来自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及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共591例透析患者。采集基线人口统计学资料、合并症及实验室指标等,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同透析方式的患者的死亡风险差异。结果:共纳入终末期肾病患者591例,其中腹膜透析(PD)组有285例,血液透析(HD)组有306例。合并CVD的患者有123例,无CVD的患者468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7.83±16.15)岁,腹透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67±14.85)岁。多因素研究分析,心血管疾病(HR=3.270,95%CI:1.573.6.798,P=0.002)、脑卒中(HR=2.479,95%C1:1.034—5.945,P=0.042)、Kt/V(HR=2.433,95%C1:1.610—3.676,P〈0.001)是血液透析组的死亡危险因素。年龄(HR=1.063,95%CI:1.032~1.096,P〈0.001)、脑卒中(HR=3.980,95%CI:1.781—8.891,P=0.001)及低血红蛋白(HR=0.966,95%CI:0.945—0.987,P=0.002)是腹膜透析组的死亡危险因素。无论选择何种透析方式,合并CVD的透析患者的死亡率均高于无CVD的透析患者。而无论有无合并CVD,PD组的生存率均高于H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CVD的透析患者死亡率高于无CVD的透析患者。合并CVD的患者选择腹膜透析较血液透析具有更高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透析方式 危险因素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酸钠结晶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Snail表达的信号通路
11
作者 张文彬 沈育丽 +3 位作者 傅君舟 李慧娟 陈敢 梁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94-1396,共3页
目的:探讨Notch信号通路在尿酸钠结晶(MSU)促进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Snail表达中的作用。方法:用500mg/LMSU刺激NRK-52E细胞24、48、72h;另外用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和MSU共同刺激NRK-52E细胞24、48、72h。... 目的:探讨Notch信号通路在尿酸钠结晶(MSU)促进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Snail表达中的作用。方法:用500mg/LMSU刺激NRK-52E细胞24、48、72h;另外用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和MSU共同刺激NRK-52E细胞24、48、72h。采用Real-time PCR检测Snail的mRNA表达量,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印迹检测Jagged1、Notch1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结果:MSU刺激NRK-52E细胞后Snail、Jagged1和Notch1的表达量较之正常组细胞明显上调;而经DAPT阻断Notch信号通路后,MSU诱导Snail、Jagged1、Notch1上调的趋势被明显逆转。结论:尿酸钠结晶可以诱导NRK-52E的Snail表达增高,Notch信号通路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钠结晶 肾小管上皮细胞 SNAIL Notch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与视觉模拟评分法的相关性 被引量:58
12
作者 谢志强 傅君舟 +6 位作者 陈敢 关昌杰 刘文虎 王丽妍 森竹贞宜 吴雯婷 川岛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9-542,共4页
目的以患有瘙痒症的成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对象,初步验证改良川岛(谢-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的临床适用性。方法对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进行改良,建立谢-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患者根据谢-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以及视觉模... 目的以患有瘙痒症的成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对象,初步验证改良川岛(谢-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的临床适用性。方法对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进行改良,建立谢-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患者根据谢-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每日自我评价日间及夜间的瘙痒状态,连续记录两周。采用患者在第2周的记录,分析谢-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与VA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入组134例病例,其中128例有效病例数据纳入分析。谢-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 (患者评价)与VAS呈正相关(基于日间瘙痒状态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832,95%可信区间为0.810~0.851,P<0.01;基于夜间瘙痒状态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848,95%可信区间为0.828~0.865,P<0.01);此外,基于年龄或性别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各组间呈现相似的相关性。结论谢-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在血液透析患者中与VAS呈现出良好的相关性,且不受患者的年龄或性别影响,可应用于临床诊疗或研究时瘙痒严重度的测评或补充测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瘙痒 评价方法 血液透析 尿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透用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傅君舟 秦曙光 +2 位作者 李剑文 杨京芝 熊剑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397-398,共2页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 (血透 )用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并发感染的临床特征 ,探讨降低感染率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 119例建立颈内静脉导管的血透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 ,了解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特征。前期 74例对照组用常规措施预防导管感...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 (血透 )用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并发感染的临床特征 ,探讨降低感染率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 119例建立颈内静脉导管的血透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 ,了解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特征。前期 74例对照组用常规措施预防导管感染 ,后期 45例为试验组 ,使用抗生素多途径联合给药的试验方法 ,两组的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共发生与静脉导管相关的感染 2 0例 (16 8% ) ,致病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属和假单孢菌属 ,感染的临床表现多呈现与血透相关的规律性 ,两组感染率分别为 2 2 9%和 6 7% ,其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血透患者颈内静脉导管并发的感染临床上有其特征性 ,抗生素多途径联合用药有助于降低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导管插入术 颈内静脉导管插入术 并发症 感染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对红斑狼疮细胞凋亡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蔡小燕 许艳丽 +3 位作者 林小军 傅君舟 秦曙光 李剑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1077-1078,共2页
目的:研究黄芪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细胞凋亡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其对SLE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0例初发SLE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黄芪治疗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上Fas、Bc... 目的:研究黄芪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细胞凋亡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其对SLE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0例初发SLE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黄芪治疗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上Fas、Bcl-2抗原的表达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上Fas抗原的表达下调(P<0.01),Bcl-2抗原的表达以及CD4+亚群、CD4+/CD8+比值上升(P<0.01);其中,治疗后Fas抗原表达的下调、CD4+亚群及CD4+/CD8+比值的上升在黄芪治疗组更显著(P<0.05)。结论:黄芪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激素/免疫抑制剂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功能趋于正常,可以作为提高SLE疗效的重要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FAS抗原 Bcl-2抗原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凋亡 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透析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9
15
作者 罗正茂 刘曼仪 +6 位作者 何凤 童若宇 申萌 李浪 张虹 张建林 童俊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透析患者脑卒中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及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共590例透析患者,分为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主要终点事件是脑卒中。通过Cox回归模型探讨透析患者发生... 目的:探讨维持性透析患者脑卒中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及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共590例透析患者,分为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主要终点事件是脑卒中。通过Cox回归模型探讨透析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间的病死率比较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590例透析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32.5个月。其中血液透析组有285例,腹膜透析组305例;总人群的脑卒中发病率为49.2/1 000人年,血透组的脑卒中发病率为74.0/1 000人年,腹透组的脑卒中发病率为31.8/1 000人年。相对于腹膜透析组,血透组累积脑卒中发病率明显更高(HR=2.43;P<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HR=1.05;95%CI:1.02~1.09;P=0.003)、糖尿病(HR=1.98;95%CI:1.31~3.46;P=0.001)、心血管疾病(HR=2.06;95%CI:1.62~3.05;P<0.001)、高甘油三酯(HR=1.20;95%CI:1.08~1.58;P=0.034)及血液透析(HR=2.03;95%CI:1.46~3.89;P=0.005)是透析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甘油三酯及血液透析是透析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透析患者应积极控制以上相关危险因素,从而降低透析患者的脑卒中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死亡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次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 被引量:14
16
作者 陈浩雄 陈林 +1 位作者 刘日光 傅君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6-248,共3页
目的:分析单次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疗效、安全性以及对病情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非重症)患者16例,分两组,传统治疗组8例只接受内科传统治疗;二重... 目的:分析单次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疗效、安全性以及对病情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非重症)患者16例,分两组,传统治疗组8例只接受内科传统治疗;二重滤过血浆置换组8例在内科传统治疗基础上给予单次二重滤过血浆置换,取置换治疗前后的血样,分别测量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RIG)、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D-LDL),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另观察患者腹痛缓解时间和治愈出院的住院时间。结果:二重滤过血浆置换组治疗后WBC、NEUT、TRIG、CHOL、D-LDL、ALB均有明显下降(P<0.05),其中TRIG平均下降61.1%,CHOL平均下降58.6%,WBC平均下降25.8%;第7天各项指标也均下降(P<0.05),且比传统组下降明显(P<0.05)。二重滤过血浆置换组患者腹痛平均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较传统治疗组缩短[(2.5±0.3)dvs(4.2±0.5)d,P<0.05;(10±0.6)dvs(13.8±3.8)d,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出血、低血压、过敏等副反应。结论:二重滤过血浆置换是治疗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快速、有效、安全的方法,并且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高脂血症 二重滤过血浆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长期留置双腔导管使用寿命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日光 李剑文 傅君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1960-1962,共3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的效果及并发症,延长其使用寿命。方法:我科2004年8月至2007年12月共34名维持血透患者行带涤纶套双腔深静脉留置导管置管术(Seldinger技术加撕脱型扩张导管置管方法)38例次,统计其使用寿...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的效果及并发症,延长其使用寿命。方法:我科2004年8月至2007年12月共34名维持血透患者行带涤纶套双腔深静脉留置导管置管术(Seldinger技术加撕脱型扩张导管置管方法)38例次,统计其使用寿命,总结其置管术中、术后和使用中并发症及处理效果。结果:38例次中36例次置管过程顺利。2例次置管不顺利,经床边彩色多普勒证实该处深静脉有血栓形成,改变置管静脉后成功置入。34例患者总留置时间为228个月,平均使用时间为6.5(2~22)个月,目前仍有13例在使用。影响导管使用寿命的原因有导管血流不足1例,导管破损2例,败血症1例。长期使用中常见并发症为导管血流不足,发生率为13%,及时使用尿激酶溶栓及封管处理有效率达80%。结论:长期留置双腔导管是一种较理想的血管通路。细心操作可以减少其置管时的风险,预防并发症、及时处理并发症和良好的护理是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导管插入术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氯沙坦对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MCP_1和TGF-β_1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玉宇 徐安平 +2 位作者 周姗姗 傅君舟 杜洪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05-1410,共6页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肾间质纤维化中MCP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剂量氯沙坦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UUO模型组,分组为氯沙坦常规剂量组,大剂量组,超大剂量组,手术组和假手术组。药物干预...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肾间质纤维化中MCP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剂量氯沙坦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UUO模型组,分组为氯沙坦常规剂量组,大剂量组,超大剂量组,手术组和假手术组。药物干预组分别给予氯沙坦50,200,500 mg/(kg·d)灌胃,假手术组及手术组每天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观察模型第7、14和21天鼠尾袖带血压(TCP)、24 h尿蛋白,血清Scr、Bun、K+、肾小管损害百分比、肾间质纤维化程度(%INT),免疫组化检测MCP1的表达,RT-PCR检测MCP1和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随着梗阻时间延长,UUO组TCP逐渐增多、肾小管损害程度、%INT显著增加,MCP1、TGF-β1mRNA含量明显增加,与其余各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大剂量、超大剂量氯沙坦组相对于常规剂量氯沙坦组改善更明显。结论大剂量、超大剂量氯沙坦组相对于常规剂量氯沙坦组,能更有效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减轻肾小管损害和肾间质纤维化,显著抑制MCP1、TGF-β1mRNA的表达,同时,超大剂量氯沙坦组比大剂量氯沙坦组能更有效的减少蛋白尿。表明大剂量、超大剂量氯沙坦比常规剂量氯沙坦在UUO大鼠模型中起到更多的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肾间质纤维化 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 MCP1 TGF-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卡尼汀辅助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贫血26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剑文 傅君舟 +2 位作者 秦曙光 杨京芝 刘日光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9期632-633,共2页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辅助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贫血的疗效。方法 :将尿毒症血液透析贫血患者 5 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 2 6例。治疗组于每次血液透析后静脉推注左卡尼汀 1.0g ,而对照组不用该药。两组同时于血液透析后皮下注射红...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辅助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贫血的疗效。方法 :将尿毒症血液透析贫血患者 5 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 2 6例。治疗组于每次血液透析后静脉推注左卡尼汀 1.0g ,而对照组不用该药。两组同时于血液透析后皮下注射红细胞生成素每周 10 0~ 15 0U·kg 1 ,若血红蛋白 (Hb)≥ 10 0g·L 1 ,红细胞压积 (Hct)≥ 3 0 %后减量。结果 :治疗组Hb、H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血压升高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左卡尼汀能显著提高红细胞生成素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疗效 ,纠正贫血 ,减少红细胞生成素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卡尼汀 红细胞生成素 血液透析 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或直视下手术对改善动静脉内瘘早期通畅率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日光 傅君舟 +3 位作者 李剑文 林志鑫 陈林 陈浩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151-3153,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行动静脉内瘘(AVF)手术能否提高其早期通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初次行AVF手术的维持血透患者212例,收集其人口学资料、合并症及药物使用情况、手术资料。按手术时是否使用显...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行动静脉内瘘(AVF)手术能否提高其早期通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初次行AVF手术的维持血透患者212例,收集其人口学资料、合并症及药物使用情况、手术资料。按手术时是否使用显微镜分为显微镜手术组和直视下手术组,比较两组AVF早期通畅率。结果:显微镜手术组107例,直视下手术组105例,除了直视下手术组的年龄大于显微镜手术组[(65.2±12.4)岁vs(62.3±12.6)岁,P=0.00]外,两组基线资料基本一致。显微镜手术组比直视下手术组手术耗时更长[(95.5±44.8)min vs(77.8±30.6)min,P=0.00]。两组AVF早期通畅率相近,分别为83.2%和81.9%,P=0.807;围手术期通畅率(96.3%vs 92.4%,P=0.222)、术后3个月成熟率(97.1%vs 94.8%,P=0.419)和术后6个月通畅率(89.0%vs 93.5%,P=0.275)亦相当。结论:与直视下手术相比,显微镜下手术耗时长,且不增加AVF早期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肾透析 血管通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