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地区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 被引量:35
1
作者 杨银梅 叶惠芬 陈惠玲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2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 :监测、研究广州地区引起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状况。方法 :广州地区 12家医院从尿路感染病人尿标本收集的 931株细菌 ,用K B纸片法作药敏测定。结果 :931株细菌分属埃希菌属和肠球菌属等 12个菌属 ,以埃希菌属和肠球菌属... 目的 :监测、研究广州地区引起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状况。方法 :广州地区 12家医院从尿路感染病人尿标本收集的 931株细菌 ,用K B纸片法作药敏测定。结果 :931株细菌分属埃希菌属和肠球菌属等 12个菌属 ,以埃希菌属和肠球菌属居多 ,分别占 43.4%和 16 .4%。 2 12株革兰阳性球菌中 ,占 5 6 .1%(119/ 2 12 )的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氨苄西林和青霉素耐药率较低 ,分别为 0 .0 %、12 .7%、2 0 .3%,而屎肠球菌对这 3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 11.1%、6 1.1%和 72 .2 %。检测的 719株革兰阴性杆菌中 ,肠杆菌属耐药率在 30 %以下的只有亚胺培南 ;克雷伯菌属耐药率在 30 %以下的有亚胺培南、头孢哌酮 舒巴坦等 5种抗生素 ,而埃希菌属则有亚胺培南、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等 13种抗菌药。几种常用于治疗尿路感染的抗菌药耐药率比较高。结论 :广州地区尿路感染病原菌以埃希菌属和肠球菌属为主。粪肠球菌和埃希菌属的耐药性不是很严重 ,但对环丙沙星等几种常用于治疗尿路感染的抗菌药的耐药率较高 ,所以对于尿路感染病人尿液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 ,及时给临床提供病原菌的体外药敏资料 ,或可指导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地区 尿路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崔伟历 张凤川 +2 位作者 徐德兴 李文玲 叶惠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1120-1122,共3页
目的 :检测、分析广州地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xtended spectrum β lac tamases ,ESBLs)株的发生率及耐药状况。方法 :对广州市 12家医院 1998-2 0 0 2年 5年间从临床标本分离的 164 5株大肠埃希菌和 117... 目的 :检测、分析广州地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xtended spectrum β lac tamases ,ESBLs)株的发生率及耐药状况。方法 :对广州市 12家医院 1998-2 0 0 2年 5年间从临床标本分离的 164 5株大肠埃希菌和 1175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ESBLs检测 ,用纸片扩散法 (K B法 )检测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株对 19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 :1998-2 0 0 2年 5年间广州地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变化不大 ,波动在 3 2 3 %~ 41 1%、3 8 6%~ 44 7%范围之间 ,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5年间对 19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经统计处理显示 :头孢吡肟、头孢西丁、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余无差异。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 98 4%~ 10 0 %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 10 0 0 %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三代头孢菌素除头孢他啶外 ,其余的耐药率均在 71 1%以上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二代和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为 48 3 %~ 98 4%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有上升的趋势 ( 2 4 8%~ 41 3 %、10 2 %~ 3 0 4% ) ,亚胺培南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抗菌活性最强 ,耐药率为 0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BL 肺炎克雷伯菌 大肠埃希菌 耐药率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头孢哌酮 哌拉西林 广州地区 广州市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筛选及耐药基因检测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惠玲 邓家德 +3 位作者 叶惠芬 凌艳英 张颖 赵子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0-312,共3页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表型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VITEK-2系统进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改良Hodge试验(MHT)筛查低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EDTA双纸片增效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MBL);PC...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表型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VITEK-2系统进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改良Hodge试验(MHT)筛查低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EDTA双纸片增效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MBL);PCR法检测相关耐药基因。结果:115株实验菌有12株MHT阳性;12株阳性菌中,3株EDTA双纸片增效试验阴性,9株阳性,这9株菌除阿米卡星、多粘菌素B敏感外,其他抗菌药物均呈耐药,含I类整合子,且检出IMP-4(blaIMP-4)和IMP-1(blaIMP-1)型的MBL基因,未检出KPC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及其他MBL基因。结论:厄他培南对肠杆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筛选比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敏感;经MHT筛选阳性的,潜在产碳青霉烯酶的肠杆科细菌,应进一步用基因检测法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科 碳青霉烯酶 改良HODGE试验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老年汉族人群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及不同人群间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肖旋浩 曾涛 +4 位作者 雷秀霞 李泽 周进 汪志远 潘小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7-314,共8页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老年汉族人群CYP2C19基因的多态性,并比较在不同人群之间分布的差异,为老年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同时比较不同地区汉族人群、各民族和不同种族之间CYP2C19基因...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老年汉族人群CYP2C19基因的多态性,并比较在不同人群之间分布的差异,为老年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同时比较不同地区汉族人群、各民族和不同种族之间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 312例样本。CYP2C19*1、CYP2C19*2和CYP2C19*3 3种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64.27%、30.75%和4.98%。根据基因型判断,快代谢型(*1/*1)占41.44%(n=958),中代谢型(*1/*2、*1/*3)占46.67%(n=1 056),而慢代谢型(*2/*2、*2/*3和*3/*3)占12.89%(n=298)。我国不同地区汉族人群快代谢和中代谢比例及不同民族之间快中慢代谢人群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亚洲人群与白色人种(P<0.01)及黑色人种(P<0.01)快中慢代谢人群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国不同地区汉族人群、各民族和不同种族间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有差异,广州地区老年汉族人群以中快代谢型为主,对老年人合理用药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C19 基因多态性 老年 汉族 合理用药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表型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伟红 叶惠芬 +3 位作者 杨银梅 陈惠玲 陈英姿 李焕庭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检测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株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研究并分型其碳青霉烯酶基因。方法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用6种碳青霉烯酶特异性基因引物进行PCR扩增和基因型的测序分析... 目的检测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株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研究并分型其碳青霉烯酶基因。方法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用6种碳青霉烯酶特异性基因引物进行PCR扩增和基因型的测序分析,并通过网上GenBank进行比对以确定编码酶基因的类型。结果 2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5%、50%和25%。对其他所测抗菌药的耐药率均在90%以上。扩增结果显示17株(85%)细菌携带碳青霉烯酶OXA-23基因,16株(80%)携带OXA-51基因,1株(5%)携带OXA 58基因。OXA-24、VIM、IMP基因引物PCR扩增均为阴性,随机抽取OXA-23基因阳性株进行双向测序后在网上GenBank比对与OXA-23标准株99%同源,OXA-51基因阳性株与OXA-66标准株99%同源,OXA-58基因阳性株与OXA-58标准株99%同源。结论我院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鲍曼不动杆菌呈现出多重耐药现象,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检出率最高,OXA-23/OXA-51类基因占60%,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防止在医院内广泛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 碳青霉烯酶 基因 耐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透用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傅君舟 秦曙光 +2 位作者 李剑文 杨京芝 熊剑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397-398,共2页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 (血透 )用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并发感染的临床特征 ,探讨降低感染率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 119例建立颈内静脉导管的血透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 ,了解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特征。前期 74例对照组用常规措施预防导管感...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 (血透 )用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并发感染的临床特征 ,探讨降低感染率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 119例建立颈内静脉导管的血透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 ,了解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特征。前期 74例对照组用常规措施预防导管感染 ,后期 45例为试验组 ,使用抗生素多途径联合给药的试验方法 ,两组的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共发生与静脉导管相关的感染 2 0例 (16 8% ) ,致病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属和假单孢菌属 ,感染的临床表现多呈现与血透相关的规律性 ,两组感染率分别为 2 2 9%和 6 7% ,其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血透患者颈内静脉导管并发的感染临床上有其特征性 ,抗生素多途径联合用药有助于降低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导管插入术 颈内静脉导管插入术 并发症 感染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TA抗凝剂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的研究 被引量:39
7
作者 巫小莉 周小棉 +3 位作者 邓穗德 李结秋 邓伟雄 罗文沈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578-580,共3页
目的:寻找能够抑制因EDTA抗凝剂引起的血小板凝集的理想方法,以准确计数此类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方法:(1)观察不同抗凝剂及时间对患者和对照组血小板计数的影响;(2)分别在2mg/mLEDTA-K2抗凝血中加入磷酸吡哆醛、Tris、庆大霉素、氨茶... 目的:寻找能够抑制因EDTA抗凝剂引起的血小板凝集的理想方法,以准确计数此类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方法:(1)观察不同抗凝剂及时间对患者和对照组血小板计数的影响;(2)分别在2mg/mLEDTA-K2抗凝血中加入磷酸吡哆醛、Tris、庆大霉素、氨茶碱、丁胺卡那霉素等,抽血后放置不同时间段作血小板计数,同时观察血片上有无血小板聚集现象。结果:(1)对照组的EDTA-K2、草酸-氟化钠抗凝血在4h内血小板计数结果稳定、准确,观察血片无血小板聚集现象,其他抗凝剂则成下降趋势或不稳定。而患者4h内血小板计数则成倍下降,观察血片上有血小板聚集现象。(2)在2mg/mLEDTA-K2抗凝血内加入5mg/mL丁胺卡那霉素,能使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在4h内准确、稳定、可靠,观察血片上无血小板聚集现象。结论:在2mg/mLEDTA-K2抗凝血内加入5mg/mL丁胺卡那霉素,可使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 抗凝剂依赖 EDTA 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和基因型分布 被引量:11
8
作者 叶惠芬 陈惠玲 +2 位作者 刘平 徐邦牢 江庆澜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腹腔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ESBLs基因型分布。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通过PCR法分析其所产生基因型。结果产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全部...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腹腔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ESBLs基因型分布。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通过PCR法分析其所产生基因型。结果产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敏感率为42.1%~76.3%,而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率较低,对头孢噻肟的敏感率仅为0%~2.6%;基因型分析显示有35株产TEM型酶,14株产SHV型酶,29株产CTX-M型酶。结论腹腔感染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严重,CTX-M型ESBLs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感染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菌耐药现状调查 被引量:19
9
作者 叶惠芬 杨银梅 +2 位作者 陈惠玲 黄乐升 林丹丹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3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分离的革兰阴性菌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方法:采用浓度梯度法测定从我院ICU分离的541株革兰阴性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采用抑制剂增强的纸片扩散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分离的革兰阴性菌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方法:采用浓度梯度法测定从我院ICU分离的541株革兰阴性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采用抑制剂增强的纸片扩散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结果: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阳性率为39%和45%。肠杆菌属、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和亚胺培南敏感率分别为3.7%~28.2%、35.9%~74.1%、20.4%~33.3%和89.7%~100%;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种抗菌药物均有一定的耐药性。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不动杆菌属敏感率分别为100%、89.7%。结论: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革兰阴性菌 耐药现状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族链球菌的耐药性及红霉素与四环素耐药基因检测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惠玲 邓家德 +4 位作者 叶惠芬 陈英姿 张伟红 李焕庭 杨银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7-479,共3页
目的:了解多种红霉素、四环素耐药基因在B族链球菌(GBS)中出现规律及其与耐药的关系。方法:药物敏感试验用VITEK2全自动分析仪检测203株GBS的最低抑菌浓度,用D试验法方法检测克林霉素诱导型(MLSB)耐药表型,红霉素及四环素耐药基因用聚... 目的:了解多种红霉素、四环素耐药基因在B族链球菌(GBS)中出现规律及其与耐药的关系。方法:药物敏感试验用VITEK2全自动分析仪检测203株GBS的最低抑菌浓度,用D试验法方法检测克林霉素诱导型(MLSB)耐药表型,红霉素及四环素耐药基因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结果:未发现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奎诺普汀/达福普汀耐药菌株,但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的中介率分别是9.3%、4.9%;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45.3%、45.0%、87.1%、红霉素耐药基因以ermB为主,两种或两种以上erm基因阳性的GBS占12.3%,四环素耐药基因以tetM和tetO为主。结论: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仍可作为治疗GBS感染的首选药物;GBS菌株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红霉素和克林霉素作为预防和治疗GBS感染的药物应用应给予重新评价。ermB是GBS对红霉素耐药的重要基因,在GBS中检出国内少报道的ermC及ermTR基因;应关注非孕妇女,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感染的监测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 无乳 红霉素 四环素 耐药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CD40L检测在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风险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邦牢 贝春花 +1 位作者 王蓉 雷秀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56-1657,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sCD40L检测在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风险中的意义。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的ACS患者200例,随访全部病例为时6个月,以发生死亡及非致命性心肌梗死为试验观察终点。在发病72h内空腹状态下采取病例前臂静脉血并分离血清,用E... 目的探讨分析sCD40L检测在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风险中的意义。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的ACS患者200例,随访全部病例为时6个月,以发生死亡及非致命性心肌梗死为试验观察终点。在发病72h内空腹状态下采取病例前臂静脉血并分离血清,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sCD40L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方法测定cTnI水平。结果200例观察对象中108例血清sCD40L水平高于5.0μg/L。随访观察6个月后,发现高水平的sCD40L、CRP及cTnI与ACS患者发生死亡及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的风险显著相关(P=0.001,P=0.02及P=0.001)。结论血清sCD40L、CRP及cTnI水平升高可用于独立预测ACS患者高风险心血管病事件。三者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诊断和预测ACS的灵敏度,并有望取代现有的心肌酶检测而成为新一代心血管病诊断和风险预测的临床实验室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综合征 SCD40L C-反应蛋白 CTNI 风险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毒力基因检测和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惠玲 盛慧 +4 位作者 叶惠芬 杨英为 杨一言 黄小媛 杨银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69-472,共4页
目的了解毒力基因在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同源性。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exoU和exoS,用BOX-PCR指纹图谱分析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53株临床分离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其中40株毒力基因为exoS+/exoU-型,10... 目的了解毒力基因在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同源性。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exoU和exoS,用BOX-PCR指纹图谱分析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53株临床分离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其中40株毒力基因为exoS+/exoU-型,10株为exoU+/exoS-基因型,1株为exoS+/exoU+基因型,2株为exoS-/exo U-基因型。BOX-PCR结果显示,41株exoS+菌株分为24种基因型,11株exoU+菌株分为7种基因型。结论临床分离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基因的携带率高,BOX-PCR指纹图谱分析技术适合铜绿假单胞菌的同源性分析,可为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提供病原学基因分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耐药 铜绿假单胞菌 毒力基因 BOX—PCR 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常用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之间的差异比较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裕军 潘楚芝 +4 位作者 赵子文 陈惠玲 赵祝香 卢伟波 叶惠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9-121,共3页
目的:比较鲍曼不动杆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VITEK-2、纸片扩散法与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2年2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42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纸片扩散法和(... 目的:比较鲍曼不动杆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VITEK-2、纸片扩散法与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2年2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42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纸片扩散法和(或)VITEK-2药敏分析系统对临床常用的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多西环素、阿米卡星及替加环素这5种抗生素进行敏感性试验,比较后者检测结果与微量肉汤稀释法的符合性。结果:以微量肉汤稀释法作为参考,利用VITEK-2系统检测时,总误差分别为阿米卡星85.7%,亚胺培南14.3%;利用纸片扩散法检测时,总误差分别为替加环素71.4%,头孢哌酮/舒巴坦26.2%,多西环素19.0%,阿米卡星14.3%,亚胺培南11.9%。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检测中VITEK-2系统和(或)纸片扩散法药敏与微量肉汤稀释法之间存在差异,微量肉汤稀释法仍是首选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微量肉汤稀释法 纸片扩散法 VITEK-2 药物敏感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软组织及创伤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的毒素基因检测 被引量:3
14
作者 邓家德 陈惠玲 +4 位作者 叶惠芬 凌艳英 李焕庭 杨银梅 周小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68-371,共4页
目的了解皮肤软组织及创伤感染的金葡菌携带的杀白细胞素(Panton—Valentine Leukocidin,PVL)基因、表皮剥脱性毒素(ETs)基因、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的tst基因的特点。方法对连续收集的皮肤软组织感染中分离的90株金葡菌,采... 目的了解皮肤软组织及创伤感染的金葡菌携带的杀白细胞素(Panton—Valentine Leukocidin,PVL)基因、表皮剥脱性毒素(ETs)基因、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的tst基因的特点。方法对连续收集的皮肤软组织感染中分离的90株金葡菌,采用多重PCR同时检测金葡菌特异性16SrRNA基因、mecA基因、PVL基因,采用PCR法检测TSST-1及EtsA、B基因。结果金葡菌mecA基因阳性47株(占金葡菌52.2%)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有1株MRSA的EtsB基因阳性,1株MRSA的TSST-1阳性,有7株金葡菌携带PVL基因,其中3株为mecA基因阳性株(MRSA)。结论金葡菌可分泌多种毒素,携带PVL毒素的金葡菌常可以引起严重的侵袭性感染,尤其对产毒的MRSA感染引起足够的重视,是防控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剥脱性毒素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 杀白细胞素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族琼 杨银梅 +5 位作者 柯雪梅 任旭琦 周文 陈清 胡静 俞守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52-855,共4页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特征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法,测定4年中初次分离的88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对阿米卡星、氨曲南和头孢他啶等12种抗生素的耐药特征。聚合酶链...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特征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法,测定4年中初次分离的88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对阿米卡星、氨曲南和头孢他啶等12种抗生素的耐药特征。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别扩增抗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的7种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AME)。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协同筛选法测定金属β-内酰胺酶(MBLs)。结果4年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是:米诺环素0%~9.7%、替卡西林/克拉维酸12.5%~22.6%、左氧氟沙星12.5%~28.6%、多西环素18.8%~33.3%、复方磺胺甲恶唑18.8%~40%、环丙沙星50%~65.7%、头孢他啶50%~66.7%、阿米卡星54.8%~66.7%、庆大霉素75%~100%、哌拉西林81.3%~100%、氨曲南87.5%~100%和亚胺培南93.5%~100%。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检出率分别是:aac(3)-Ⅰ和ant(4')-Ⅱ未检测到;其余5种基因中,aac(3)-Ⅱ,ant(2'')-Ⅰ,aac(6')-Ⅰ,aac(3)-Ⅲ和aac(3)-Ⅳ的检出率分别是2.3%,5.7%,8%,11.4%和11.4%。产ESBLs菌株占38.6%(34/88);产MBLs菌株占25%(22/88),同时产ESBLs和MBLs的菌株占13.6%(12/88)。结论本研究所检测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多重耐药严重,耐药机制复杂,临床上应在药敏结果指导下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耐药性 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金属Β-内酰胺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链球菌对泰利霉素等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银梅 叶惠芬 +3 位作者 钟丽嫦 何绿茵 彭娅娅 陈惠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46-147,共2页
目的了解本院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泰利霉素等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对本院2005—2007年从各种临床标本收集的97株肺炎链球菌,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测定这些菌株对泰利霉素等3种新近上市和其他7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 目的了解本院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泰利霉素等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对本院2005—2007年从各种临床标本收集的97株肺炎链球菌,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测定这些菌株对泰利霉素等3种新近上市和其他7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97株肺炎链球菌对泰利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为100%,对喹奴普丁-达福普汀也未发现耐药菌株,只是有18.8%的菌株表现为中介。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如下:对红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氯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0.8%、58.8%、0%、2.1%、12.8%和64.5%,对青霉素的敏感率为85.6%。结论本院尚未用于临床的3种新近上市的抗菌药物泰利霉素、利奈唑胺和喹奴普丁-达福普汀,对本院分离的肺炎链球菌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而上述细菌对红霉素、林可霉素以及四环素有较高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利霉素 肺炎链球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C对尿液葡萄糖测定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结秋 黄乐升 +1 位作者 廖军 汤勇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1233-1234,共2页
目的:探讨往已知葡萄糖浓度的尿液中加入不同剂量的维生素C对尿液葡萄糖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用桂林华通XT-2000型尿液分析仪测定500例已知葡萄糖浓度的尿液标本,按尿糖检测半定量结果分为2.8mmol/L(Ⅰ组)130例,5.5mmol/L(Ⅱ组)102例,1... 目的:探讨往已知葡萄糖浓度的尿液中加入不同剂量的维生素C对尿液葡萄糖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用桂林华通XT-2000型尿液分析仪测定500例已知葡萄糖浓度的尿液标本,按尿糖检测半定量结果分为2.8mmol/L(Ⅰ组)130例,5.5mmol/L(Ⅱ组)102例,14mmol/L(Ⅲ组)165例和28mmol/L(Ⅳ组)103例,在加入不同浓度维生素C后,用干化学试纸条分别进行检测,并观察尿液葡萄糖测定结果为阴性时维生素C的剂量。结果:当Ⅰ、Ⅱ、Ⅲ、Ⅳ组尿液标本中分别加入5、7.5、15和40mg的维生素C时尿液葡萄糖浓度测定的结果变为阴性。结论:随着维生素C浓度逐渐增加,尿糖测定结果呈逐渐下降趋势,说明维生素C起着负干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 尿糖测定 葡萄糖氧化酶法 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肾病综合征sIL-2R与T细胞亚群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翁志媛 钟志敏 +1 位作者 王丽娜 于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2期1289-1290,共2页
目的 :探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NS)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 ,阐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和T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方法 ,对 2 5例NS活动期和缓解期患儿的血清和尿液检测sIL 2R... 目的 :探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NS)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 ,阐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和T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方法 ,对 2 5例NS活动期和缓解期患儿的血清和尿液检测sIL 2R浓度。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1)NS活动期组血清和尿液sIL 2R浓度分别高于缓解期组 (P <0 0 1)和对照组 (P <0 0 1) ;(2 )NS活动期组CD+ 3、CD+ 4、CD+ 4/CD+ 8比值、NK[CD16 + 56 ] + 细胞均明显低于缓解期组 (P <0 0 1)和对照组 (P <0 0 1)。结论 :NS细胞免疫功能减低 ,血和尿中sIL 2R浓度的变化可作为肾病综合征活动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肾病综合征 SIL-2R T细胞亚群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mr1基因敲除小鼠血清雌性激素含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戴丽军 廖军 +1 位作者 黄月玲 叶炳飞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459-462,共4页
目的测定不同周龄和超排前后雌性Fmr1基因敲除FVB小鼠和背景FVB小鼠血清生殖激素雌二醇(E2)、孕酮(P)、促黄体生成激素(LH)和促卵泡生成激素(FSH)含量,比较不同周龄和不同状态下敲除基因动物的血清性激素水平,研究敲除基因对动物的发育... 目的测定不同周龄和超排前后雌性Fmr1基因敲除FVB小鼠和背景FVB小鼠血清生殖激素雌二醇(E2)、孕酮(P)、促黄体生成激素(LH)和促卵泡生成激素(FSH)含量,比较不同周龄和不同状态下敲除基因动物的血清性激素水平,研究敲除基因对动物的发育和生殖生理等方面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上述动物不同周龄和超排前后血清E2、P、LH和FSH的含量,测定Fmr1基因敲除小鼠不同周龄时的超排卵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周龄的雌性Fmr1基因敲除小鼠与FVB小鼠比较,LH、FSH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E2的P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10周龄的两组动物间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和超排卵数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10周龄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超排卵数与6周龄动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敲除Fmr1基因对动物雌性激素的分泌有影响,该基因与动物的生殖生理有一定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敲除基因 Fmrl 小鼠 FVB 雌二醇 孕酮 促黄体激素 受体 促卵泡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首发缺血性卒中氯吡格雷二级预防复发风险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曾涛 肖旋浩 +5 位作者 徐邦牢 雷秀霞 李泽 周进 黄翚 潘小平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9期908-914,共7页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规律服用氯吡格雷预防缺血性卒中二级复发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入组首次缺血性卒中的326例汉族患者,采用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随访患者缺血性卒中复发情况,分析规律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卒...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规律服用氯吡格雷预防缺血性卒中二级复发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入组首次缺血性卒中的326例汉族患者,采用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随访患者缺血性卒中复发情况,分析规律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卒中复发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结果对入组患者经过1~37个月[平均(14.44±5.07)个月]的随访,共139例规律服用氯吡格雷,其中29(20.86%)例出现卒中复发。中代谢型和慢代谢型患者的复发风险较快代谢型升高,比值比(odds ratio,OR)分别为3.0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1~8.43,P=0.025]和9.17([95%CI2.39~35.16,P<0.001]。携带*2(G681A)A等位基因患者的卒中复发风险是携带G等位基因患者的2.63倍(P<0.001)。携带*2突变杂合子和纯合子患者卒中复发风险分别是野生型的2.82倍(P=0.026)和9.69倍(P<0.001)。携带有1个失功能(loss of function,LOF)等位基因者卒中复发的风险是未携带者的3.02倍,(95%CI 1.13~8.05,P=0.030),携带2个LOF等位基因者卒中复发的风险是未携带者的11.01倍(95%CI 2.67~45.2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携带LOF等位基因是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规律服用氯吡格雷进行二级预防的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慢代谢型患者的卒中复发风险较快代谢型升高,携带CYP2C19 LOF等位基因是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氯吡格雷 首发缺血性卒中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