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婴儿单侧唇裂鼻畸形一次整复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17
1
作者 向宇燕 邓细河 +8 位作者 徐达传 周小兵 唐茂林 孙贺 程宁新 黎凡 崔颖秋 姜杰 翟佳羽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6-258,共3页
目的 :为单侧唇裂鼻畸形婴儿期一次整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0~ 3岁正常儿童和唇裂患者的头部标本做显微解剖及铸形和透明标本。结果 :正常儿童上唇部动脉主要来源于上唇动脉 ,大多左右侧上唇动脉吻合成动脉弓 ,上唇动脉有分支分... 目的 :为单侧唇裂鼻畸形婴儿期一次整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0~ 3岁正常儿童和唇裂患者的头部标本做显微解剖及铸形和透明标本。结果 :正常儿童上唇部动脉主要来源于上唇动脉 ,大多左右侧上唇动脉吻合成动脉弓 ,上唇动脉有分支分布于鼻端 ,分布于外鼻的动脉主要有鼻背动脉、鼻外侧动脉、鼻翼动脉和鼻翼下缘动脉 ,且形成非常丰富的吻合。单侧完全唇裂患者的上唇动脉沿唇红缘和裂缘走行 ,终止于鼻翼基部 (患侧 )和鼻小柱基部 (健侧 ) ,外鼻的动脉来源及分布与正常儿童相同。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单侧唇裂 鼻畸形 整复 解剖学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唇腭裂婴儿期唇腭裂手术对上颌骨发育的近期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邓细河 熊清华 +2 位作者 程宁新 翟佳羽 李小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2-225,共4页
目的:观察婴儿早期行唇腭裂手术对完全性唇腭裂患儿上颌骨发育的近期影响。方法:35例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分为2组,婴儿期接受唇腭裂手术的20例为唇腭裂一期修复组,随访时平均年龄(9.99±0.84)岁;15例于婴儿期行唇裂手术未接受腭裂修复... 目的:观察婴儿早期行唇腭裂手术对完全性唇腭裂患儿上颌骨发育的近期影响。方法:35例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分为2组,婴儿期接受唇腭裂手术的20例为唇腭裂一期修复组,随访时平均年龄(9.99±0.84)岁;15例于婴儿期行唇裂手术未接受腭裂修复的为单纯唇裂修复组,随访时平均年龄(10.24±1.14)岁;另20名无先天性唇腭裂的10岁龄学童作为正常对照组;3组分别取头颅侧位片与上牙颌模型,进行测量分析。结果:2组唇腭裂患儿之间的上颌骨发育无明显差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均有生长抑制。结论:婴儿期行唇腭裂手术的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在10岁左右上颌骨发育与正常儿童存在明显差异,腭裂手术不是引起差异的主要原因,可早期完成该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婴儿期 头影测量分析 牙弓模型 上颌骨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发育与椎体生理性旋转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侯刚 陈明娟 +2 位作者 戎利民 陈建庭 陈昌燕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8-310,共3页
目的研究椎体生理性旋转与个体发育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50例因肺部或纵隔内疾病在我院行胸部CT检查的被证实无脊柱侧凸畸形的患者的CT图像为研究对象。分三个组,各50例,幼儿组年龄为0~3岁,少儿年组为3~11岁,青年组为11~16岁。各组男女... 目的研究椎体生理性旋转与个体发育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50例因肺部或纵隔内疾病在我院行胸部CT检查的被证实无脊柱侧凸畸形的患者的CT图像为研究对象。分三个组,各50例,幼儿组年龄为0~3岁,少儿年组为3~11岁,青年组为11~16岁。各组男女比例为1/1。椎体旋转角度的测量采用HO等人提出的角平分线法进行测量。分别对各个年龄组T2~12椎体旋转度进行测量。结果幼儿组椎体旋转角度为(-1.24±1.80)°^(1.72±1.01)°。少儿组椎体旋转角度为(-1.38±0.97)°^(1.18±1.36)°。青年组椎体旋转角度为(-1.52±1.23)°^(2.03±1.22)°。在T6节段幼儿组旋转角度明显大于少年组(P<0.01),在T7节段少年组旋转角度明显小于青年组(P=0.03)其余之间未见明显差别。结论正常人椎体存在一定程度的生理性旋转。椎体的旋转角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加剧,到达成年后椎体旋转角度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 旋转 CT 年龄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