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栓塞治疗男性先天性盆腔动静脉畸形一例 被引量:5
1
作者 陈胜利 黄子诚 +1 位作者 陈国东 田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62-364,共3页
报道1例长期原因不明肉眼血尿多囊肾患者。影像检查显示两侧盆区动静脉畸形(CPAVM)。经超选择栓塞髂内动脉8支分支血尿治愈,随访6个月,血尿无复发。文献复习表明CPAVM发病甚少,形态多样。介入治疗是有效的微创方法。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盆腔 男性 动脉造影 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扩张性咯血动脉血供的DSA研究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国东 陈胜利 +2 位作者 赵子文 黄子诚 黄齐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3期1419-1420,共2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咯血的动脉血供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对行DSA血管造影和栓塞治疗的32例支气管扩张性咯血病人的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支扩咯血患者供血动脉的数量每例由1到8支不等,平均2.5支/例;以支气管动脉供血为主者占84....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咯血的动脉血供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对行DSA血管造影和栓塞治疗的32例支气管扩张性咯血病人的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支扩咯血患者供血动脉的数量每例由1到8支不等,平均2.5支/例;以支气管动脉供血为主者占84.4%(27/32),其中单纯由支气管动脉供血者占65.6%(21/32);有NBSA供血者占34.4%(11/32),其中NBSA为主要供血源者占15.6%(5/32)。供血动脉来源与病灶所在解剖位置、累及范围和胸膜增厚粘连密切相关。结论:了解支扩咯血的动脉血供特点对快速和准确找到咯血责任血管,避免漏栓,保证咯血栓塞的效果和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意义 扩张性 动脉血供 支气管扩张咯血 DSA血管造影 血供特点 供血动脉 回顾性分析 支气管动脉 栓塞治疗 咯血患者 动脉供血 解剖位置 胸膜增厚 重要意义 供血者 安全性 血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观察宫颈癌放疗后盆部骨髓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谢琦 江新青 +5 位作者 夏建东 张静 彭国晖 郑力强 梁志伟 叶伟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5期355-358,共4页
目的分析宫颈癌放疗中与放疗后盆部骨髓MR改变。探讨MR成像对显示盆部骨髓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48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在放射治疗前及治疗中和治疗后不同时间段行盆腔的轴位SET1WI,轴位及矢状位TSET2WI,冠状位SPIR,以及Gd-DTPA增强... 目的分析宫颈癌放疗中与放疗后盆部骨髓MR改变。探讨MR成像对显示盆部骨髓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48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在放射治疗前及治疗中和治疗后不同时间段行盆腔的轴位SET1WI,轴位及矢状位TSET2WI,冠状位SPIR,以及Gd-DTPA增强后T1WISE的轴位、冠状位、矢状位扫描。在MR图像上观察盆部骨髓在放疗前后的信号改变。结果骨髓信号最早出现改变是在外照射开始后第8天,患者受照剂量在12Gy时。放疗早期,骨髓在T1WI,T2WI及SPIR序列上信号升高,T1WI增强扫描见强化。放疗晚期,骨髓的T1WI,T2WI信号升高程度增加,SPIR序列出现信号降低,T1WI增强扫描,骨髓强化不明显。53%的患者在T1WI、T2WI上,18%的患者在SPIR序列上见照射野外骨髓信号有改变。结论宫颈癌外照射放疗可引起照射野内、外骨髓多种MR信号改变,并有一定规律性,对宫颈癌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骨髓 磁共振成像 辐射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THAE诱导兔VX2肝癌细胞凋亡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胜利 全毅 +2 位作者 黄子诚 陈国东 朱栋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406-410,共5页
目的研究Lp-THAE诱导兔肝VX2肿瘤细胞凋亡。方法27只新西兰大白兔种植性VX2肝癌,均分成Lp-THAE组、THAI组和对照组,处理后2~5d处死动物,在肿瘤中央部位、外周部位和非瘤肝区正常组织取材。采用HE染色光镜观察典型凋亡细胞、计算凋亡指... 目的研究Lp-THAE诱导兔肝VX2肿瘤细胞凋亡。方法27只新西兰大白兔种植性VX2肝癌,均分成Lp-THAE组、THAI组和对照组,处理后2~5d处死动物,在肿瘤中央部位、外周部位和非瘤肝区正常组织取材。采用HE染色光镜观察典型凋亡细胞、计算凋亡指数,FITC-AnnexinV/PI双染色双变量流式细胞术分析凋亡细胞百分率。结果THAE组肿瘤中央与外周部位的凋亡指数分别为(17.769±2.417)%(,4.129±1.172)%,P<0.01,凋亡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6.483±1.404)%(,9.478±0.964)%,P<0.01,坏死细胞百分率分别为(43.559±5.053)%(,33.460±1.840)%,P=0.093。凋亡细胞与坏死细胞百分率总和分别为(60.042±13.979)%(,42.938±8.979)%,P<0.01。THAE组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凋亡细胞百分率和坏死细胞百分率都显著大于THAI组和对照组(P<0.01),肿瘤中央部位的细胞凋亡指数、凋亡细胞百分率都显著大于肿瘤外周部位(P<0.01)。结论Lp-THAE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引起肿瘤细胞坏死是其作用机制的两种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 肝癌 VX2肿瘤 肝动脉 化疗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