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骨科祛痰逐瘀方经MAPK/ERK通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迁移与血管管腔形成
被引量:
12
1
作者
陈镇秋
洪郭驹
+3 位作者
韩晓蕊
何伟
张庆文
魏秋实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47-752,共6页
目的探究祛痰逐瘀方(Qutan Zhuyu Decoction,QZD)经MAPK/ERK通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迁徙与血管管腔形成的作用,明确QZD在骨血管化重建中的机制。方法对大鼠进行QZD灌胃,并采集和分离获得含药血清;培养SVEC和10T1/2细胞,分别将二者分为空...
目的探究祛痰逐瘀方(Qutan Zhuyu Decoction,QZD)经MAPK/ERK通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迁徙与血管管腔形成的作用,明确QZD在骨血管化重建中的机制。方法对大鼠进行QZD灌胃,并采集和分离获得含药血清;培养SVEC和10T1/2细胞,分别将二者分为空白组、bFGF组(阳性对照组)、QZD中药组(实验组),其中实验组为将QZD含药血清加入细胞培养基中。对干预后的SVEC进行迁徙实验,另外对SVEC进行管腔形成实验,对10T1/2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中药促管腔形成效果,运用Western blot检测ERK1/2、p38等蛋白表达,研究QZD对SVEC的作用机制。结果(1)QZD含药血清较空白组促进SVEC细胞的迁徙(P<0.05);(2)QZD含药血清较空白组可促进SVEC血管管腔形成,包括管腔面积(P<0.05)和管腔腔周长度(P<0.05);(3)荧光染色实验提示,QZD含药血清较空白组促进10T1/2细胞呈规律性聚集,并形成管腔状状态;(4)Western blot实验提示,QZD含药血清可促进SVEC中ERK1/2和p38的磷酸化(P<0.05)。结论QZD经MARK/ERK通路调控和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迁徙和血管官腔的形成,提示其可运用于骨血管化重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药
祛痰逐瘀方
血管内皮细胞
管腔形成
MARK/ERK
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指数在评估帕金森病患者脑类淋巴系统功能中的价值
被引量:
10
2
作者
陈阿梅
温金玉
+4 位作者
黄俊祥
成小芳
阮秀杭
方美娥
魏新华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54-959,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DTI-ALPS)指数在评价帕金森病(PD)患者脑类淋巴系统功能中的价值。方法:自帕金森病进展标记物研究项目(PPMI)基线数据库中选取诊断为PD的153例患者及59例健康志愿者(HC组)纳入本研究,212例被试的临...
目的:探讨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DTI-ALPS)指数在评价帕金森病(PD)患者脑类淋巴系统功能中的价值。方法:自帕金森病进展标记物研究项目(PPMI)基线数据库中选取诊断为PD的153例患者及59例健康志愿者(HC组)纳入本研究,212例被试的临床资料(包括多种认知和运动测试量表评分和脑脊液检查资料)和MRI资料完整。本研究中分析了以下认知和运动测试量表的评估结果:霍普金斯语言学习测试(HVLT;其中包括即刻/总回忆测试、辨别记忆测试和维持记忆测试)、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老年抑郁量表(GDS)、宾夕法尼亚大学嗅觉识别测试(UPSIT)、运动障碍协会统一帕金森病分级量表(MDS-UPDRS)第1~3部分及全部(total)及H-Y分级量表(Hoehn and Yahr stages)。脑脊液生物标记物包括Aβ42、a-syn、t-tau、p-tau、t-tau/Aβ42和p-tau/Aβ42。所有MR图像在Siemens 3.0T磁共振仪上完成采集。利用FSL及Image-J软件在每例被试的各向异性分数(FA)图上,分别在左侧大脑半球侧脑室体部水平的投射纤维区域、联合纤维区域及皮层下纤维区域勾画绘直径5.0 mm的球形感兴趣区,测量每种纤维在X、Y和Z轴方向的扩散率,并根据公式计算DTI-ALPS指数。比较PD组与HC组之间ALPS指数值的差异,并分析PD患者ALPS指数与临床指标及脑脊液生物标记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HC组比较,PD组DTI-ALPS指数值显著减低(Z=3.769,P<0.001)。PD组ALPS指数与年龄呈负相关(r=-0.256,P=0.001);在控制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三个因素后,PD组ALPS指数与MDS-URDRS-Ⅲ评分呈负相关(r=-0.245,P=0.002),与脑脊液p-tau浓度呈负相关(r=-0.357,P<0.001)。结论:DTI-APLS指数可用于评估PD患者类淋巴系统功能受损情况,在探索PD相关发病机制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类淋巴系统
扩散张量成像
血管周围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骨科祛痰逐瘀方经MAPK/ERK通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迁移与血管管腔形成
被引量:
12
1
作者
陈镇秋
洪郭驹
韩晓蕊
何伟
张庆文
魏秋实
机构
广州
中医药
大学
第一
附属
医院
关节骨科
广州
中医药
大学
岭南医学中心国家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实验室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埃德蒙顿阿尔伯塔
大学
医学院外科部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
出处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47-75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573996,81473697,81873327)
文摘
目的探究祛痰逐瘀方(Qutan Zhuyu Decoction,QZD)经MAPK/ERK通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迁徙与血管管腔形成的作用,明确QZD在骨血管化重建中的机制。方法对大鼠进行QZD灌胃,并采集和分离获得含药血清;培养SVEC和10T1/2细胞,分别将二者分为空白组、bFGF组(阳性对照组)、QZD中药组(实验组),其中实验组为将QZD含药血清加入细胞培养基中。对干预后的SVEC进行迁徙实验,另外对SVEC进行管腔形成实验,对10T1/2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中药促管腔形成效果,运用Western blot检测ERK1/2、p38等蛋白表达,研究QZD对SVEC的作用机制。结果(1)QZD含药血清较空白组促进SVEC细胞的迁徙(P<0.05);(2)QZD含药血清较空白组可促进SVEC血管管腔形成,包括管腔面积(P<0.05)和管腔腔周长度(P<0.05);(3)荧光染色实验提示,QZD含药血清较空白组促进10T1/2细胞呈规律性聚集,并形成管腔状状态;(4)Western blot实验提示,QZD含药血清可促进SVEC中ERK1/2和p38的磷酸化(P<0.05)。结论QZD经MARK/ERK通路调控和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迁徙和血管官腔的形成,提示其可运用于骨血管化重建中。
关键词
中医中药
祛痰逐瘀方
血管内皮细胞
管腔形成
MARK/ERK
周细胞
Key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Qutan Zhuyu Decoctio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lumen formation
MARK/ERK
pericyte
分类号
R285.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指数在评估帕金森病患者脑类淋巴系统功能中的价值
被引量:
10
2
作者
陈阿梅
温金玉
黄俊祥
成小芳
阮秀杭
方美娥
魏新华
机构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
广州
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
广州市
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麻醉科
广州
医科
大学
附属
脑科
医院
放射科
出处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54-959,共6页
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A2022263)
广东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021A1515011288)。
文摘
目的:探讨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DTI-ALPS)指数在评价帕金森病(PD)患者脑类淋巴系统功能中的价值。方法:自帕金森病进展标记物研究项目(PPMI)基线数据库中选取诊断为PD的153例患者及59例健康志愿者(HC组)纳入本研究,212例被试的临床资料(包括多种认知和运动测试量表评分和脑脊液检查资料)和MRI资料完整。本研究中分析了以下认知和运动测试量表的评估结果:霍普金斯语言学习测试(HVLT;其中包括即刻/总回忆测试、辨别记忆测试和维持记忆测试)、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老年抑郁量表(GDS)、宾夕法尼亚大学嗅觉识别测试(UPSIT)、运动障碍协会统一帕金森病分级量表(MDS-UPDRS)第1~3部分及全部(total)及H-Y分级量表(Hoehn and Yahr stages)。脑脊液生物标记物包括Aβ42、a-syn、t-tau、p-tau、t-tau/Aβ42和p-tau/Aβ42。所有MR图像在Siemens 3.0T磁共振仪上完成采集。利用FSL及Image-J软件在每例被试的各向异性分数(FA)图上,分别在左侧大脑半球侧脑室体部水平的投射纤维区域、联合纤维区域及皮层下纤维区域勾画绘直径5.0 mm的球形感兴趣区,测量每种纤维在X、Y和Z轴方向的扩散率,并根据公式计算DTI-ALPS指数。比较PD组与HC组之间ALPS指数值的差异,并分析PD患者ALPS指数与临床指标及脑脊液生物标记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HC组比较,PD组DTI-ALPS指数值显著减低(Z=3.769,P<0.001)。PD组ALPS指数与年龄呈负相关(r=-0.256,P=0.001);在控制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三个因素后,PD组ALPS指数与MDS-URDRS-Ⅲ评分呈负相关(r=-0.245,P=0.002),与脑脊液p-tau浓度呈负相关(r=-0.357,P<0.001)。结论:DTI-APLS指数可用于评估PD患者类淋巴系统功能受损情况,在探索PD相关发病机制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类淋巴系统
扩散张量成像
血管周围间隙
Keywords
Parkinson disease
Glymphatic system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Perivascular space
分类号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742.5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骨科祛痰逐瘀方经MAPK/ERK通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迁移与血管管腔形成
陈镇秋
洪郭驹
韩晓蕊
何伟
张庆文
魏秋实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指数在评估帕金森病患者脑类淋巴系统功能中的价值
陈阿梅
温金玉
黄俊祥
成小芳
阮秀杭
方美娥
魏新华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