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PO模型的广东省三级医院门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田慧舒 欧阳明 +3 位作者 李文翠 谢丹萍 范阳东 包品红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0,共5页
目的:基于结构-过程-结果(structure-process-outcome,SPO)模型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广东省三级医院门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引用SPO模型,运用文献研究法构建指标体系初稿,使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及终稿。结果:经过两轮专家咨询... 目的:基于结构-过程-结果(structure-process-outcome,SPO)模型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广东省三级医院门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引用SPO模型,运用文献研究法构建指标体系初稿,使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及终稿。结果:经过两轮专家咨询,专家意见达成了一致,最终构建了一套包含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46个三级指标的三级医院门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本研究选取的咨询专家权威程度高,构建的指标结果可信;指标体系引用了SPO模型、紧跟政策导向,能为广东省三级医院门诊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其他兄弟省份制定相关指标和标准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模型 三级医院 质量评价 指标体系 门诊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性理论下三甲医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紫薇 银孟卓 +1 位作者 郑桂花 卢洁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0-42,共3页
基于嵌入性理论,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对医养结合的两种服务模式——结构嵌入式和关系嵌入式医养结合的现状、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提出三甲医院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建议:发挥三甲医院在医养结合中的核心作用,推动医养结合服务... 基于嵌入性理论,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对医养结合的两种服务模式——结构嵌入式和关系嵌入式医养结合的现状、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提出三甲医院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建议:发挥三甲医院在医养结合中的核心作用,推动医养结合服务购买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加快建设老年慢性病信息化管理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性理论 三甲医院 医养结合 服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GPO模式及其对我国药品采购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6
3
作者 欧阳明 李紫薇 +4 位作者 高明 谢丹萍 苏成威 李姗姗 范阳东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3-56,共4页
药品集团采购组织(GPO)是药品价格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创新。基于深圳GPO实践,提出我国药品采购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路径和方向:坚定不移推行GPO,构建完善的GPO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完善多层级GPO共同发展运行机制,推动GPO从“价格导向... 药品集团采购组织(GPO)是药品价格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创新。基于深圳GPO实践,提出我国药品采购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路径和方向:坚定不移推行GPO,构建完善的GPO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完善多层级GPO共同发展运行机制,推动GPO从“价格导向”向“价值导向”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 集团采购组织 采购管理体制 市场化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超声在鉴别骨与软组织肿瘤复发中的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胡闻珂 邵欣欣 +3 位作者 杜少华 戴双武 邝玉媚 许广威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7-332,共6页
目的探讨在CT基础上骨与软组织肿瘤术后复发与瘢痕在超声和MRI的不同表现,评价超声对鉴别术后肿瘤复发与瘢痕形成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1月至2021年07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肿瘤科收治的50例骨与软组织肿瘤术后... 目的探讨在CT基础上骨与软组织肿瘤术后复发与瘢痕在超声和MRI的不同表现,评价超声对鉴别术后肿瘤复发与瘢痕形成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1月至2021年07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肿瘤科收治的50例骨与软组织肿瘤术后疑似复发患者,年龄8~84岁,平均年龄(36.2±19.5)岁,男性21例,女性29例。发生部位于四肢42例,骨盆环6例,脊柱2例。所有病例均行超声、CT及MRI检查,由主要从事肌骨系统的超声科、放射科副主任或主任医师各1名,在CT基础上,超声和MRI分别进行诊断。所有病例均有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结果50例中病理确诊复发40例,瘢痕10例。超声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是97.50%、90.00%、96.00%;MRI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是92.50%、40.00%、82.00%。超声的特异度和准确率高于MRI,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敏感度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内固定物存留患者中超声的特异度(85.71%)高于MRI(42.8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在鉴别诊断骨与软组织肿瘤术后复发及瘢痕形成中,特别是在行内固定术后体内固定物对CT或磁共振的显像产生影响的情况下,可提高骨肿瘤复发的诊断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骨肿瘤 瘢痕 复发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右半结肠黏液腺癌术后患者生存特征分析:一项基于SEER数据库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黄庆 邹旻红 +1 位作者 李旺林 曹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51-1356,共6页
目的探讨左右半结肠黏液腺癌(MA)术后患者的生存特征差异和预后因素。方法收集监测、流行病学、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2006-2015年结肠黏液腺癌术后患者总共13594例患者,分为两组:右半结肠黏液腺癌组(n=9824)和左半结肠黏液腺癌组(n=37... 目的探讨左右半结肠黏液腺癌(MA)术后患者的生存特征差异和预后因素。方法收集监测、流行病学、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2006-2015年结肠黏液腺癌术后患者总共13594例患者,分为两组:右半结肠黏液腺癌组(n=9824)和左半结肠黏液腺癌组(n=3770),使用Kaplan⁃Meier分析两组总生存期(OS),按分期、分化程度分层对比分析OS;多因素Cox分析左右半结肠黏液腺癌术后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左右半结肠黏液腺癌术后患者各肿瘤特征中存在明显差异。左右半结肠黏液腺癌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51.6%和55.0%,生存分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4)。分层分析显示在AJCC分期Ⅰ期(P=0.203)、Ⅱ期(P=0.156)、Ⅲ期(P=0.08)、高分化(P=0.091)、中分化(P=0.252)和未分化(P=0.946)的左右半结肠黏液腺癌的OS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Ⅳ期左半结肠黏液腺癌的OS要优于右半结肠黏液腺癌(P<0.001);而低分化的右半结肠黏液腺癌的OS要优于左半结肠黏液腺癌(P=0.001)。多因素Cox分析显示,男性、年龄≥60岁、单身或未婚、丧偶、T3、T4、N1、N2、M1、低分化、未分化、淋巴结获取数量<12、CEA阳性和无化疗分别是左右半结肠黏液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中分化是左半结肠黏液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不同分化程度和分期的左右半结肠黏液腺癌术后患者表现出不完全一致的生存差异。左右半结肠黏液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也不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右半结肠癌 黏液腺癌 分期 分化 预后 SEER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永强 唐文娟 周永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05-1810,共6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全世界最为常见的慢性肝病。肝脏与肠道之间有着紧密的结构及功能关系即“肠-肝轴”,其中肠道菌群可通过菌群易位、内源性乙醇的产生、胆汁酸和胆碱代谢的调节异常、内毒素血症等参与NAFLD的发生、发展。本...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全世界最为常见的慢性肝病。肝脏与肠道之间有着紧密的结构及功能关系即“肠-肝轴”,其中肠道菌群可通过菌群易位、内源性乙醇的产生、胆汁酸和胆碱代谢的调节异常、内毒素血症等参与NAFLD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关注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在NAFLD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胃肠道微生物组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论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功能脑网络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何文娟 谢琦 +2 位作者 王雅杰 谭智霖 廖炎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共5页
目的探索功能脑网络拓扑属性在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中的改变及其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共纳入28例MCI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采集所有受试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目的探索功能脑网络拓扑属性在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中的改变及其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共纳入28例MCI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采集所有受试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的图像后,利用GRETNA(Graph Theoretical Network Analysis)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及功能网络构建,然后利用图论分析方法计算网络拓扑属性,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并采用Boferroni多重比较校正方法对结果进行校正。结果与NC组相比,MCI组聚类系数(clustering coefficient,Cp)及局部效率(local efficiency,Eloc)均下降,下降最明显的脑区主要位于视觉及听觉功能相关脑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的特征路径长度(shortest path length,Lp)缩短(P>0.05),全局效率(global efficiency,Eglob)升高(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CI患者的Cp及Eloc较NC组明显下降,且以视觉及听觉功能相关的脑区下降最明显,其有可能成为MCI准确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全局效率 聚类系数 特征路径长度 局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塞治疗腹主动脉瘤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高流量Ⅰ型内漏4例 被引量:8
8
作者 张茅平 马硕一 陈国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40-343,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塞治疗腹主动脉瘤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高流量Ⅰ型内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9月收治的腹主动脉瘤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例腹主动脉瘤术后即刻造影发现Ⅰa型内漏,1例腹主动脉瘤术后3个月... 目的探讨血管塞治疗腹主动脉瘤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高流量Ⅰ型内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9月收治的腹主动脉瘤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例腹主动脉瘤术后即刻造影发现Ⅰa型内漏,1例腹主动脉瘤术后3个月复查CT发现Ⅰb型内漏。4例腹主动脉瘤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高流量Ⅰ型内漏患者均接受血管塞栓塞治疗。结果4例患者分别植入血管塞1个,血管塞栓塞封堵内漏均获成功,内漏完全栓塞。术后1例腹痛症状明显好转,无穿刺口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血管塞栓塞治疗腹主动脉瘤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高流量Ⅰ型内漏操作简单安全,栓塞成功率高,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内漏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腹主动脉瘤 血管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MUC5B-AS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小卫 周睿卿 王顺清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96-1802,共7页
研究LncRNA MUC5B-AS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本次研究对象均来自于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10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LncRNA MUC5... 研究LncRNA MUC5B-AS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本次研究对象均来自于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10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LncRNA MUC5B-AS1差异,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观察组患者的lncRNAs MUC5B-AS1表达情况之间的差异,分析不同lncRNAs MUC5B-AS1表达情况的生存期以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影响因素。与对照组相比(3.67±1.01),观察组患者的lncRNAs MUC5B-AS1相对表达量(8.55±2.33)显著提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9.785,P=0.000);不同的原发病灶、疾病类型、肿瘤最大直径、国际预后指数(IPI)以及乳酸脱氢酶含量的lncRNAs MUC5B-AS1表达情况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s MUC5B-AS1高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以及无进展生存期显著低于lncRNAs MUC5B-AS1低表达组,MUC5B-AS1高表达组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高于MUC5B-AS1低表达组患者;患者的原发病灶、疾病类型、肿瘤最大直径、国际预后指数(IPI)、lncRNAs MUC5B-AS1表达情况以及乳酸脱氢酶含量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lncRNAs MUC5B-AS1表达情况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增殖过程中可能发挥促进作用,其可作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未来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长链非编码RNA 非进展生存期 总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功能脑网络模块分离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文娟 谢琦 +3 位作者 王雅杰 谭智霖 廖炎辉 王桂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99-802,812,共5页
目的 探索功能脑网络模块分离在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中的改变及其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018年8月—2021年6月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招募28例MCI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对所有受试者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图像,利用GRETNA软件对... 目的 探索功能脑网络模块分离在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中的改变及其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018年8月—2021年6月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招募28例MCI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对所有受试者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图像,利用GRETNA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及功能网络构建,然后利用图论分析方法在网络稀疏度为0.2时,计算模块化指数、节点参与系数及平均参与系数,比较组间差异,并采用Bonferroni多重比较校正方法对结果进行校正。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CI组的模块化指数较低(t=-2.30,P=0.03),平均参与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95,P=0.14);MCI组左侧补充运动区、右侧枕上回、左侧中央旁小叶、左侧丘脑、右侧颞横回及右侧颞上回脑区的节点参与系数均高于健康对照组(t=2.29、2.73、2.57、2.40、2.64、2.07,P均<0.05)。结论 MCI患者的模块分离程度较健康对照者减低,主要累及视觉、听觉和躯体感觉运动脑区,这可能成为MCI活体功能影像图谱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脑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