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踝足矫形器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黄艳芳 何东梅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6期73-75,85,共4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踝足矫形器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脑瘫患儿,在计算机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佩... 目的研究并探讨踝足矫形器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脑瘫患儿,在计算机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佩戴踝足矫形器,随访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脑瘫患儿的康复效果、智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独立性评分、肌力改善情效果、步态情况。结果在康复效果方面,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为6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智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独立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肌力改善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7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10m最快步行速度高于对照组(P <0.05),其跨步长长于对照组(P <0.05),其患侧-健侧步长差值小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小儿脑瘫患儿康复训练中应用踝足矫形器佩戴,可有效提高康复训练效果,更加有效地改善患儿肌力,对其智力、运动功能、独立性、步态均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脑瘫 康复训练 护理 踝足矫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护理在孤残儿童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群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4期194-196,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孤残儿童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40例孤残儿童,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连续干预3个月后,对比两组干预效果,干预前、干预1个月、干...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孤残儿童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40例孤残儿童,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连续干预3个月后,对比两组干预效果,干预前、干预1个月、干预3个月的儿童多维焦虑量表中文版(MASC-C)评分及孤独症行为评分。结果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3个月后,两组MASC-C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干预组分别为(64.29±5.20)、(58.34±4.17)分,低于对照组的(68.98±5.29)、(64.59±4.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3个月后,两组孤独症行为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干预组分别为(67.35±4.21)、(58.32±5.69)分,低于对照组的(71.14±4.13)、(62.35±5.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对孤残儿童康复中可提高干预效果、改善其焦虑情绪及孤独症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孤残儿童 康复 常规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康复与特殊教育相结合对脑瘫儿童发育障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良 刘燕萍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3期220-223,共4页
目的研究医疗康复与特殊教育相结合对脑瘫儿童发育障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1~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瘫患儿,将90例患儿按照双盲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45例/组。将实施常规康复治疗的患儿纳入对照组,将增用特殊教育的患儿设... 目的研究医疗康复与特殊教育相结合对脑瘫儿童发育障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1~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瘫患儿,将90例患儿按照双盲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45例/组。将实施常规康复治疗的患儿纳入对照组,将增用特殊教育的患儿设为观察组。将两组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Gesell评分、智力水平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脑瘫患儿治疗12周和治疗24周后的五项指标(粗大运动功能、Gesell评分、智力水平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常规康复+特殊教育能够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发育障碍,促进其运动功能、智力水平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改善语言发育迟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医疗康复 特殊教育 发育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医疗与特殊教育统和实施治疗小儿脑性瘫痪预后观察和智力恢复作用
4
作者 张良 刘燕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5期193-195,共3页
目的研究康复医疗与特殊教育统和实施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预后和智力恢复情况。方法 80例脑性瘫痪患儿,根据红蓝球分组法分为对照组(红球)和观察组(蓝球),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教育,观察组应用康复医疗与特殊教育统和实施治疗。比较两... 目的研究康复医疗与特殊教育统和实施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预后和智力恢复情况。方法 80例脑性瘫痪患儿,根据红蓝球分组法分为对照组(红球)和观察组(蓝球),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教育,观察组应用康复医疗与特殊教育统和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智力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及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智力评分、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智力评分、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智力评分、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康复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医疗与特殊教育统和实施应用在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中有助于患儿智力和生活能力恢复,预后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脑性瘫痪 康复医疗 特殊教育统和实施 预后 智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化护理干预在提高脑瘫高危儿体格及智能发育水平中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黄艳芳 何东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5期156-157,共2页
目的探讨脑瘫高危儿实施多元化护理干预对体格及智能发育水平的影响。方法 90例脑瘫高危儿,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鼠神经因子肌内注射、巴录芬口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试验... 目的探讨脑瘫高危儿实施多元化护理干预对体格及智能发育水平的影响。方法 90例脑瘫高危儿,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鼠神经因子肌内注射、巴录芬口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患儿实施多元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身体情况、智能发育水平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的身高、体重及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的身高高于干预前、体重及头围大于干预前,且试验组患儿的身高高于对照组、体重及头围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的智力发育指数(MDI)、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的MDI、PDI水平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儿的MDI(96.3±4.4)分、PDI(97.0±4.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4.6±4.3)、(85.8±4.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高危儿实施多元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更加确切,不仅可以改善患儿体格,还可以提高患儿智能发育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高危儿 多元化护理干预 体格 智能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适护理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赖伟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4期160-162,共3页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效果。方法 6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舒适护理模式组和常规化住院护理组,每组30例。常规化住院护理组患儿给予常规化护理,舒适护理模式组患儿给予舒适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效果。方法 6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舒适护理模式组和常规化住院护理组,每组30例。常规化住院护理组患儿给予常规化护理,舒适护理模式组患儿给予舒适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临床症状(咽喉肿痛、咳嗽、发热、扁桃体肿大)消失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舒适护理模式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30/30)明显高于常规化住院护理组的70.00%(21/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护理模式组WBC计数(5.74±1.79)×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0.56±0.10)均低于常规化住院护理组的(8.77±1.33)×10^9/L、(0.68±0.1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护理模式组咽喉肿痛、咳嗽、发热、扁桃体肿大消失时间均短于常规化住院护理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护理模式组并发症发生率3.33%(1/30)明显低于常规化住院护理组的26.67%(8/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实施舒适护理模式效果确切,可有效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减轻各项症状,促使血常规和炎症指标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癫痫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谢东芝 何慧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7期208-210,共3页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癫痫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小儿癫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治疗中行普通护理,观察组治疗中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癫痫次数、外伤发生次数及发病持续时间...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癫痫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小儿癫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治疗中行普通护理,观察组治疗中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癫痫次数、外伤发生次数及发病持续时间,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癫痫发作次数(1.11±0.48)次/个月和外伤发生次数(0.72±0.2)次/周均少于对照组的(2.03±0.52)次/个月、(1.04±0.33)次/周,发病持续时间(8.79±1.88)min短于对照组的(10.58±2.3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癫痫临床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其治疗效果,保证患儿的病情得到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癫痫 病情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