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理优良事件培训对福利院护士传染病预防能力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王富云 陈静仪 +1 位作者 刘桂红 郑晓昕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5期167-169,共3页
目的:分析护理优良事件培训对福利院护士传染病预防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10月广州市社会福利院康复医院的8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名。对照组实施常规培训,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 目的:分析护理优良事件培训对福利院护士传染病预防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10月广州市社会福利院康复医院的8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名。对照组实施常规培训,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优良事件培训。比较两组传染病预防知识、应急处理能力及防控能力。结果:培训后,两组传染病预防知识及应急处理能力评分高于培训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培训后,两组传染病预警、传染病控制、传染病宣教、传染病处理评分高于培训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优良事件培训可提高福利机构护士传染病预防知识、应急处理能力及防控能力,有助于提高机构的整体防疫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优良事件培训 福利院 护士 传染病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护理干预对儿童福利院孤儿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樊瑞丽 谢东芝 周艳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61-162,共2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儿童福利院孤儿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53名孤儿设为研究对象,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6个月。干预前后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及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入组孤儿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干预后入组孤儿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儿童福利院孤儿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53名孤儿设为研究对象,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6个月。干预前后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及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入组孤儿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干预后入组孤儿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总分、孤独倾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及过敏倾向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症状自评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缓解儿童福利院孤儿的负性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值得在儿童福利院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福利院 孤儿 心理护理干预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症状自评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对福利院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林婵娇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2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对福利院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影响。方法 80例福利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儿给予一般护理。观察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对福利院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影响。方法 80例福利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儿给予一般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舒适情况及治疗依从性。结果经干预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5, P=0.013<0.05)。观察组患儿内心舒适、生理舒适、环境舒适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5, P=0.013<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应用于福利院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利于提高其临床效果、舒适度及治疗依从性,值得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对性护理 福利院儿童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痉挛型双瘫的脑瘫患儿矫形外科术后综合康复治疗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邓海燕 周玉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4期189-191,共3页
目的探讨矫形外科术后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的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及其应用效果。方法 60例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根据康复治疗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矫形外科手术,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术后实施综合康复... 目的探讨矫形外科术后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的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及其应用效果。方法 60例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根据康复治疗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矫形外科手术,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术后实施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踝关节背屈活动度、肌张力(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价)、运动功能及家长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及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踝关节背屈活动度为(54.10±2.89)°、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为(45.21±4.02)分,均优于对照组的(1.39±0.28)°、(2.11±0.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站立、走跑跳评分分别为(33.09±2.29)、(32.47±2.5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5.79±4.03)、(22.60±3.4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矫形外科术后的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综合康复治疗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康复治疗 痉挛型双瘫 脑瘫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足矫形器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黄艳芳 何东梅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6期73-75,85,共4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踝足矫形器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脑瘫患儿,在计算机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佩... 目的研究并探讨踝足矫形器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脑瘫患儿,在计算机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佩戴踝足矫形器,随访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脑瘫患儿的康复效果、智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独立性评分、肌力改善情效果、步态情况。结果在康复效果方面,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为6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智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独立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肌力改善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7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10m最快步行速度高于对照组(P <0.05),其跨步长长于对照组(P <0.05),其患侧-健侧步长差值小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小儿脑瘫患儿康复训练中应用踝足矫形器佩戴,可有效提高康复训练效果,更加有效地改善患儿肌力,对其智力、运动功能、独立性、步态均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脑瘫 康复训练 护理 踝足矫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护理在孤残儿童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群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4期194-196,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孤残儿童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40例孤残儿童,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连续干预3个月后,对比两组干预效果,干预前、干预1个月、干...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孤残儿童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40例孤残儿童,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连续干预3个月后,对比两组干预效果,干预前、干预1个月、干预3个月的儿童多维焦虑量表中文版(MASC-C)评分及孤独症行为评分。结果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3个月后,两组MASC-C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干预组分别为(64.29±5.20)、(58.34±4.17)分,低于对照组的(68.98±5.29)、(64.59±4.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3个月后,两组孤独症行为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干预组分别为(67.35±4.21)、(58.32±5.69)分,低于对照组的(71.14±4.13)、(62.35±5.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对孤残儿童康复中可提高干预效果、改善其焦虑情绪及孤独症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孤残儿童 康复 常规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康复与特殊教育相结合对脑瘫儿童发育障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良 刘燕萍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3期220-223,共4页
目的研究医疗康复与特殊教育相结合对脑瘫儿童发育障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1~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瘫患儿,将90例患儿按照双盲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45例/组。将实施常规康复治疗的患儿纳入对照组,将增用特殊教育的患儿设... 目的研究医疗康复与特殊教育相结合对脑瘫儿童发育障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1~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瘫患儿,将90例患儿按照双盲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45例/组。将实施常规康复治疗的患儿纳入对照组,将增用特殊教育的患儿设为观察组。将两组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Gesell评分、智力水平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脑瘫患儿治疗12周和治疗24周后的五项指标(粗大运动功能、Gesell评分、智力水平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常规康复+特殊教育能够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发育障碍,促进其运动功能、智力水平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改善语言发育迟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医疗康复 特殊教育 发育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脑瘫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的康复护理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宗红 高年进 曾惠英 《华夏医学》 CAS 2015年第5期116-118,共3页
目的:评价小儿脑瘫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实施优质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痉挛型脑瘫的10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辅以优质康复护理。结果:... 目的:评价小儿脑瘫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实施优质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痉挛型脑瘫的10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辅以优质康复护理。结果:研究组患儿的临床疗效,ADL评分,心理活动S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脑瘫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患儿给予优质康复护理,能够促进患儿康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康复训练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医疗与特殊教育统和实施治疗小儿脑性瘫痪预后观察和智力恢复作用
9
作者 张良 刘燕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5期193-195,共3页
目的研究康复医疗与特殊教育统和实施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预后和智力恢复情况。方法 80例脑性瘫痪患儿,根据红蓝球分组法分为对照组(红球)和观察组(蓝球),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教育,观察组应用康复医疗与特殊教育统和实施治疗。比较两... 目的研究康复医疗与特殊教育统和实施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预后和智力恢复情况。方法 80例脑性瘫痪患儿,根据红蓝球分组法分为对照组(红球)和观察组(蓝球),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教育,观察组应用康复医疗与特殊教育统和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智力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及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智力评分、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智力评分、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智力评分、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康复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医疗与特殊教育统和实施应用在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中有助于患儿智力和生活能力恢复,预后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脑性瘫痪 康复医疗 特殊教育统和实施 预后 智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吊技术联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效果分析
10
作者 唐广泉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33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悬吊技术联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广州市社会福利院康复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瘫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悬吊技术联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广州市社会福利院康复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瘫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悬吊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D、E功能区)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悬吊技术联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儿平衡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提升患儿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技术 综合康复疗法 儿童 脑瘫 运动功能 平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化护理干预在提高脑瘫高危儿体格及智能发育水平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艳芳 何东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5期156-157,共2页
目的探讨脑瘫高危儿实施多元化护理干预对体格及智能发育水平的影响。方法 90例脑瘫高危儿,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鼠神经因子肌内注射、巴录芬口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试验... 目的探讨脑瘫高危儿实施多元化护理干预对体格及智能发育水平的影响。方法 90例脑瘫高危儿,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鼠神经因子肌内注射、巴录芬口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患儿实施多元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身体情况、智能发育水平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的身高、体重及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的身高高于干预前、体重及头围大于干预前,且试验组患儿的身高高于对照组、体重及头围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的智力发育指数(MDI)、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的MDI、PDI水平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儿的MDI(96.3±4.4)分、PDI(97.0±4.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4.6±4.3)、(85.8±4.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高危儿实施多元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更加确切,不仅可以改善患儿体格,还可以提高患儿智能发育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高危儿 多元化护理干预 体格 智能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适护理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赖伟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4期160-162,共3页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效果。方法 6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舒适护理模式组和常规化住院护理组,每组30例。常规化住院护理组患儿给予常规化护理,舒适护理模式组患儿给予舒适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效果。方法 6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舒适护理模式组和常规化住院护理组,每组30例。常规化住院护理组患儿给予常规化护理,舒适护理模式组患儿给予舒适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临床症状(咽喉肿痛、咳嗽、发热、扁桃体肿大)消失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舒适护理模式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30/30)明显高于常规化住院护理组的70.00%(21/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护理模式组WBC计数(5.74±1.79)×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0.56±0.10)均低于常规化住院护理组的(8.77±1.33)×10^9/L、(0.68±0.1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护理模式组咽喉肿痛、咳嗽、发热、扁桃体肿大消失时间均短于常规化住院护理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护理模式组并发症发生率3.33%(1/30)明显低于常规化住院护理组的26.67%(8/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实施舒适护理模式效果确切,可有效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减轻各项症状,促使血常规和炎症指标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在精神发育迟缓合并行为障碍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心理波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林婵娇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2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精神发育迟缓合并行为障碍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心理波动的影响。方法随机抽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88例精神发育迟缓合并行为障碍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与观察组(44例,予以个性化护理干...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精神发育迟缓合并行为障碍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心理波动的影响。方法随机抽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88例精神发育迟缓合并行为障碍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与观察组(44例,予以个性化护理干预),分别对两组精神发育迟缓合并行为障碍患者的护理效果与对心理波动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44.07±3.86)分、SDS评分(43.17±6.34)分均优于对照组(48.97±3.26)分、(49.96±5.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8周后ADL评分(35.17±4.28)分低于对照组(43.19±6.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7.73%)高于对照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精神发育迟缓合并行为障碍患者而言,应用优质的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波动,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发育迟缓 行为障碍 心理波动 ADL评分 满意度 福利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式教育对精神发育迟滞(智障)儿童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文英 彭小燕 张宗红 《华夏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对精神发育迟滞(智障)儿童的影响。方法:将60例精神发育迟滞儿童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3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普通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在普通康复训练的基础之上予以引导式教育,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Q结局及...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对精神发育迟滞(智障)儿童的影响。方法:将60例精神发育迟滞儿童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3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普通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在普通康复训练的基础之上予以引导式教育,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Q结局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Q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情程度的患儿治疗前后DQ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对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式教育 精神发育迟滞 影响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癫痫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谢东芝 何慧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7期208-210,共3页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癫痫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小儿癫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治疗中行普通护理,观察组治疗中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癫痫次数、外伤发生次数及发病持续时间...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癫痫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小儿癫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治疗中行普通护理,观察组治疗中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癫痫次数、外伤发生次数及发病持续时间,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癫痫发作次数(1.11±0.48)次/个月和外伤发生次数(0.72±0.2)次/周均少于对照组的(2.03±0.52)次/个月、(1.04±0.33)次/周,发病持续时间(8.79±1.88)min短于对照组的(10.58±2.3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癫痫临床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其治疗效果,保证患儿的病情得到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癫痫 病情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痉挛型脑瘫患儿应用儿童悬吊训练系统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邓海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1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悬吊训练系统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平衡功能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 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进行儿童悬吊训练联合常... 目的探讨儿童悬吊训练系统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平衡功能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 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进行儿童悬吊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儿童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20 cm宽步道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以及NGF、ET水平。结果训练6个月后,两组患儿GMFM-88评分、BBS评分、MWS水平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GMFM-88评分(134.52±12.01)分、BBS评分(34.52±5.01)分、MWS(14.74±1.81)m/min均高于对照组的(112.69±11.35)分、(29.69±4.35)分、(11.63±1.70)m/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6个月后,两组患儿ADL评分较训练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ADL评分(45.29±5.36)分高于对照组的(40.16±4.1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69,P<0.05)。训练6个月后,两组患儿NGF、ET水平均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NGF(45.67±5.02)ng/L高于对照组的(39.89±4.45)ng/L, ET(354.61±43.25)pg/ml低于对照组的(418.45±52.2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儿童悬吊训练可更好的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平衡功能,改善患儿日常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训练 痉挛型脑瘫 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运动能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温玉群 梁丽群 薛丽葵 《华夏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脑瘫患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福利院脑瘫患儿76例,随机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后SAS评分、ADL评分、预后以及其他指标。结果...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脑瘫患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福利院脑瘫患儿76例,随机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后SAS评分、ADL评分、预后以及其他指标。结果:研究组患儿SAS评分和ADL评分好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症状较护理前均有好转,研究组较对照组效果明显,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脑瘫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脑瘫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膏固定与足外展矫形器治疗脑瘫患儿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潘志良 黎锦灵 单敏瑜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3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石膏固定与足外展矫形器对脑瘫患儿马蹄内翻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广州市社会福利康复医院收治的32例马蹄内翻足脑瘫患儿为受试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患儿实施脑瘫肢... 目的探讨石膏固定与足外展矫形器对脑瘫患儿马蹄内翻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广州市社会福利康复医院收治的32例马蹄内翻足脑瘫患儿为受试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患儿实施脑瘫肢体综合训练治疗,而观察组患儿则在其基础上予以石膏固定结合足外展矫形器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两组患儿步态功能[Tinetti步态评分量表(TGA)]、踝关节被动形态(屈膝位双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伸膝位双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步态时空参数(支撑相、摆动相、步长、步速)变化,分析治疗1年内两组患儿跟腱复发挛缩情况差异。结果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儿TGA评分、摆动相、步长、步速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儿屈、伸膝位双踝关节被动背屈角、支撑相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1年内,观察组患儿跟腱复发挛缩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石膏固定与足外展矫形器治疗脑瘫患儿马蹄内翻足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有利于步行功能预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固定 足外展矫形器 脑瘫 马蹄内翻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痉挛性脑瘫患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宗红 彭小燕 薛丽葵 《华夏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在小儿痉挛性脑瘫的常规护理以及康复训练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20例小儿痉挛性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儿行AD... 目的:探讨在小儿痉挛性脑瘫的常规护理以及康复训练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20例小儿痉挛性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儿行ADL评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愈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ADL评分(80.23±1.12)分,高于对照组(38.12±1.26)分;研究组治愈率为75.0%,与对照组治愈率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痉挛性脑瘫,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较好,可使治愈时间缩短,并发症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痉挛性脑瘫 康复训练 临床护理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觉统合训练在高危儿早期干预中对于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志烽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9期190-192,共3页
目的研究感觉统合训练在高危儿早期干预中对于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83例高危儿,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感觉统合训练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 目的研究感觉统合训练在高危儿早期干预中对于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83例高危儿,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感觉统合训练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88)得分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65.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88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88得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明显提高高危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儿 感觉统合训练 粗大运动功能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