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胺碘酮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裕家 闵国清 饶绍来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6期436-438,共3页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介素-6(IL-6)变化,及胺碘酮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将90例入选者随机分成两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48例应用胺碘酮,对照组42例应用黄连素,比较两组TNF-α和I...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介素-6(IL-6)变化,及胺碘酮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将90例入选者随机分成两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48例应用胺碘酮,对照组42例应用黄连素,比较两组TNF-α和IL-6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90例患者血清TNF-α和IL-6浓度随心力衰竭的程度加重而增加,心功能Ⅲ级与Ⅳ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清TNF-α和IL-6浓度明显下降(P<0.01),心电图显著改善(P<0.05),心功能也有改善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程度加重,血清TNF-α和IL-6浓度升高。胺碘酮可降低血清TNF-α和IL-6水平,有效控制室性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心律失常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6 胺碘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辅助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雄英 杨裕家 莫丽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8期588-590,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辅助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与优势及其机制。方法心力衰竭住院患者80例平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都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rhBNP。结果经过观察,两组脑钠尿肽(BNP)与治疗前相比差异...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辅助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与优势及其机制。方法心力衰竭住院患者80例平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都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rhBNP。结果经过观察,两组脑钠尿肽(BNP)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下降趋势比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的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但是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综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辅助治疗心力衰竭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减轻心肌纤维化,从而延缓心脏重塑,总体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 辅助治疗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对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云阁 《罕少疾病杂志》 2017年第6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肥胖对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门诊就诊的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体质指数(BMI)分为肥胖组(BMI>25kg/m^2)(n=40)和非肥胖组(≤25kg/m^2)(n=... 目的探讨肥胖对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门诊就诊的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体质指数(BMI)分为肥胖组(BMI>25kg/m^2)(n=40)和非肥胖组(≤25kg/m^2)(n=60),统计两组近6个月内症状、用药情况等,采用肺功能仪检测两组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与其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_1)与其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pred)及FEV_1/FVC。结果肥胖组近6个月内哮喘天数、咳嗽天数显著较对照组多,口服激素或吸人激素总量显著较对照组高(P<0.01)。肥胖组FVC%pred、FEV 1%pred、FEV_1/FVC均明显低于非肥胖组(P<0.02)。结论肥胖与正常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患者相比临床哮喘、咳嗽症状更严重,用药量更大,且肺功能明显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非急性发作期 肥胖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脑干梗死18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杨淑玲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10期69-70,96,共3页
目的分析中青年脑干梗死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致病因素,对中青年脑梗死的防治,尤其是脑干梗死有更深的认识。方法对18例中青年脑干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均好转。绝大多数患者有中风危险因素,脑干梗死的症状... 目的分析中青年脑干梗死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致病因素,对中青年脑梗死的防治,尤其是脑干梗死有更深的认识。方法对18例中青年脑干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均好转。绝大多数患者有中风危险因素,脑干梗死的症状体征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结论中青年脑干梗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诊治效果较好,应对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降低脑干梗死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脑干梗死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