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婴幼儿圆锥动脉干畸形合并单支冠脉的MSCT诊断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秉权 刘永熙 +1 位作者 邓宇 曾庆思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75-680,共6页
目的:研究婴幼儿圆锥动脉干畸形合并单支冠脉的类型、发生率、构成比,探讨单支冠脉异位起源MSCT心脏成像诊断对术前计划制定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21例经手术证实的婴幼儿圆锥动脉干畸形,所有患儿均行MSCT心脏成像,并记录圆锥动脉... 目的:研究婴幼儿圆锥动脉干畸形合并单支冠脉的类型、发生率、构成比,探讨单支冠脉异位起源MSCT心脏成像诊断对术前计划制定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21例经手术证实的婴幼儿圆锥动脉干畸形,所有患儿均行MSCT心脏成像,并记录圆锥动脉干畸形的类型、单支冠脉的类型及数量。对不同类型圆锥动脉干畸形合并单支冠脉的发生率及构成比分别采用行×列Pearson卡方检验进行比较。与手术结果对照,探讨术前MSCT心脏成像诊断对术前计划制定的重要性。结果:婴幼儿圆锥动脉干畸形共421例,合并单支冠脉者43例,平均发病率为10.2%,其中肺动脉闭锁PA11例,大动脉转位TGA11例,法洛氏四联症TOF4例,永存动脉干PTA3例,右室双出口DORV14例。在本组圆锥动脉干畸形合并单支冠脉中,主动脉与肺动脉间走行(Ⅱb)最多,占51%;其次为走行于右心室圆锥部或肺动脉前(Ⅱa),占28%;单支冠脉起源于右窦(Ⅲ)占14%;单支冠脉远段延续为对侧冠状动脉(Ⅰ)为5%;单支冠脉走行于主动脉根后部(Ⅱp)最少,占2%。对不同的先天性心脏病单支冠状动脉类型构成比行Pearson卡方检验,卡方值为20.805,P=0.186,说明不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单支冠状动脉类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不同类型圆锥动脉干畸形合并单支冠脉类型的构成比不全相同,但是Ⅱb型构成比高达51%。本研究单支冠状动脉畸形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DORV(18.4%)>PTA(14.3%)>TGA(13.8%)>PA(10.4%)>TOF(2.9%)。结论:不同类型圆锥动脉干畸形合并单支冠脉的发生率及构成比不同,Ⅱb型构成比高达51%,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圆锥动脉干畸形合并单支冠脉走行于主动脉与肺动脉间的患儿,尤其是右心双出口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圆锥动脉干畸形 肺动脉瓣闭锁 法洛四联症 大动脉转位 右室双出口 永存动脉干 单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异位起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胸部CT表现与预后关系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勇良 黎剑宇 +2 位作者 张秉权 曾庆思 吴天琼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93-997,共5页
目的:分析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肺损伤的胸部CT表现,探讨百草枯中毒患者CT征象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影像资料,将78例患者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40例)和死亡组(38例),分析两组百草枯中毒... 目的:分析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肺损伤的胸部CT表现,探讨百草枯中毒患者CT征象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影像资料,将78例患者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40例)和死亡组(38例),分析两组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胸部CT征象的差异,探讨影响临床预后的重要CT征象。结果:死亡组患者出现肺纹理增多、磨玻璃影、实变影、肺纤维化、肺过度充气等CT征象,以及纵隔/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的比例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的肺部CT征象中,以肺纹理增多、胸膜下线、磨玻璃影等早期渗出性征象的诊断效能较高,曲线下面积(AUC)达0.87~0.93。结论:在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胸部CT征象中,尤以磨玻璃影的范围及肺过度充气、纵隔/皮下气肿的有无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最为密切,能为临床预后的判断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中毒 肺损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征象 磨玻璃影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