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检查在颈部淋巴结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汪萍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6年第2期47-47,49,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在颈部正常淋巴结和良、恶性淋巴结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20例正常淋巴结56个、21例良性肿大淋巴结75个及32例恶性肿大淋巴结95个的L/S比值、内部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彩色多普勒能量... 目的:探讨超声在颈部正常淋巴结和良、恶性淋巴结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20例正常淋巴结56个、21例良性肿大淋巴结75个及32例恶性肿大淋巴结95个的L/S比值、内部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彩色多普勒能量图(DPI)表现及脉冲多普勒(PWD)频谱特征。结果:内部回声多呈髓质宽、增强,皮质相对变窄;恶性肿大淋巴结内部回声髓质部强回声明显缩小或消失,皮质非均匀性增宽。正常淋巴结L/S比值2.50±0.22;良性肿大淋巴结L/S比值2.2±0.2;恶性肿瘤大淋巴结L/S比值1.58±0.25。CDFI显示良性肿大淋巴结内血流多呈较丰富、规则的树枝状分布,而恶性肿瘤大淋巴结内血流则多呈不规则紊乱血流信号,DP l比CDF l显示更为敏感。门髓质动脉干Vm ax分别为(16.2±1.5)cm/s,(18.6±5.5)m/S、(29.6±13.7)cm/S。R I分别为0.55±0.04,0.65±0.07,0.71±0.0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临床意义,可作为首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彩色多普勒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三维超声对不规则型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憩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黄慧芹 范丽琴 汪萍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5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阴道三维超声对不规则型剖宫产切口瘢痕憩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使用阴道三维超声和阴道二维超声,术前对60例在我院行宫腔镜手术的病人进行检查。观察切口瘢痕憩室的部位、形态,以不规则型憩室呈角状突出向子宫下段前侧壁/侧... 目的探讨阴道三维超声对不规则型剖宫产切口瘢痕憩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使用阴道三维超声和阴道二维超声,术前对60例在我院行宫腔镜手术的病人进行检查。观察切口瘢痕憩室的部位、形态,以不规则型憩室呈角状突出向子宫下段前侧壁/侧壁延伸部分的检出率为指标,以宫腔镜检查发现盲区为参照标准,将超声检查检出结果与其对照。结果 60例观察对象,二维超声组检出4例,与宫腔镜符合率30.77%,总检出率4.67%;三维超声组检出13例,与宫腔镜符合率100%,总检出率21.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三维超声作为一种简便、经济、无创、可靠的检查方式,可对不规则型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憩室的部位、形态作出准确的诊断,并对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三维超声 不规则型 子宫切口瘢痕憩室 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控制测试与呼气峰流速值监测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范丽琴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2期190-191,207,共3页
目的哮喘控制测试与呼气峰流速值监测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对比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5月-2012年5月经我院诊治的哮喘患儿12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C-ACT评分评估病情,对照组采用PEF变化情况监测病情,评价右心功能。结... 目的哮喘控制测试与呼气峰流速值监测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对比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5月-2012年5月经我院诊治的哮喘患儿12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C-ACT评分评估病情,对照组采用PEF变化情况监测病情,评价右心功能。结果两组患儿的病情评估手段准确率均很高,但指导治疗后患儿的右心舒张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是目前更为科学可靠的评估手段,为病情变化提供鉴别指标,适合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哮喘 病情评估 C-ACT评分 PEF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彩超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小关节病变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硕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3期138-140,186,共4页
目的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小关节病变患者中进行高频彩超检查,以此评价高频彩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类风湿性关节炎小关节病变患者,共计90例(设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人员,共计90名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实验人... 目的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小关节病变患者中进行高频彩超检查,以此评价高频彩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类风湿性关节炎小关节病变患者,共计90例(设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人员,共计90名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实验人员均进行高频彩超检查,评价组间对象的超声表现、滑膜厚度,分析研究组治疗前后的滑膜厚度变化和血流分级、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的超声表现、滑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滑膜厚度以研究组更高;除此之外,研究组治疗前后的滑膜厚度变化和血流分级、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情况都存在统计学差异性,治疗后的上述数据指标明显优于治疗之前(P<0.05)。结论高频彩超在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小关节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性较高,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医学信息,可以准确判断患者的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彩超 类风湿性关节炎 小关节病变 滑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0例典型偏头痛发作期的经颅多普勒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崔一山 柳息洪 梁钻勤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35-37,共3页
目的 :探讨典型偏头痛发作期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应用经颅多普勒 (TCD)对12 0例典型偏头痛患者发作期进行观察。结果 :平均血流速度 (Vm)加快 70例 (58.3% )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 ;Vm减慢 38例 (31.7% ) ,... 目的 :探讨典型偏头痛发作期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应用经颅多普勒 (TCD)对12 0例典型偏头痛患者发作期进行观察。结果 :平均血流速度 (Vm)加快 70例 (58.3% )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 ;Vm减慢 38例 (31.7% )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Vm正常 12例 (10 % )。结论 :应用TCD对典型偏头痛的检查 ,有助于诊断和指导治疗 ,亦有助于对偏头痛发生机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经颅多普勒 平均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塞恢复期患者进行健身球运动的经颅多普勒观察
6
作者 崔一山 柳息洪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健身球运动对脑梗塞恢复期神经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30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用患侧和健侧上肢及3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2分钟的健身球运动。结果:对侧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Vm)增加分别... 目的:探讨健身球运动对脑梗塞恢复期神经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30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用患侧和健侧上肢及3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2分钟的健身球运动。结果:对侧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Vm)增加分别为10.4±5.1%;9.7±2.7%;11.3±4.9%。患侧上肢运动时,同侧MCA的Vm增加10.5±4.6%,分别与健侧上肢(1.7±3.7%)及正常对照组(1.8±4.5%)比较,P<0.01。结论:脑梗塞恢复期用患侧上肢进行健身球运动,双侧MCA的Vm增加,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也证实了TCD可作为评价脑血流量改变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 脑梗塞 平均血流速度 健身球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